腊八节见闻作文范文

2023-05-30

腊八节见闻作文范文 篇1

  腊八节,俗称“腊八”,相传这一天还是佛祖释迦牟尼成道之日,称为“法宝节”,是佛教盛大的节日之一。古人有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吉祥的传统,一些地区有喝腊八粥的习俗。

  昨天夜里,我们接上了从新加坡飞回来过年的姐姐。正巧赶上今天是“腊八”,姥姥打算亲自给我们熬腊八粥呢!说到这腊八粥,你可能不知道,有“三宝”。是什么呢?其实答案就在这一锅粥里——米、豆、果。米是指各种的米,都是指各样的豆,还有大大小小的果仁,熬在一起才叫腊八粥。姥姥前一天晚上,就把要用的红豆、绿豆、芸豆、莲子泡上了。

  下一步,该淘米了。

  这腊八粥用的米可叫多种多样。黑米、红米、大米、薏米、糯米……姥姥叫我和姐姐一起去淘米。在水底下,大大小小的米粒在手中搓洗,又有一种小时候的感觉——记得小时候大人们做腊八粥,我总是喜欢抓各式各样的米出来玩。淘完米,我还正准备把用料放进电饭锅,姥姥却说用老方法、普通锅,熬着才会香。于是我们便用大锅熬。唰——米粒与豆子跃入大锅,碰撞出清脆的唰唰声。加水、放米,就只见一同倒在锅里的豆子和米,有的沉了底,有的还对我们依依不舍,使出全身力气向上游。我盖上盖子,他们就好似心灰意冷,沉了下去,但可不知,许久之后,会变得更惹人喜欢。接下来,就把舞台交给火,让时间创造艺术吧。定好闹钟,进入等待的时间里,姥姥给我们讲了腊八节的传说故事。

  “相传苏州西园戒幢律寺内,一尊挺着大肚子、笑嘻嘻,身背红布袋的佛像,人们叫他布袋和尚,传说他就是‘腊八粥’的创始人。很久以前,他来到苏州西园,每天在斋堂打杂,发现有食物被抛落,都要捡起来放入布袋,三年他收集了许许多多粮食。那一年农历十二月初八,是佛祖释迦牟尼得道的日子,西园举行大典。管钱粮的和尚上大殿念经,忘了开仓取米。布袋和尚无米可做饭,就把收集起来的各种粮食拿出来煮了粥。快到中午了,管钱粮的和尚想起忘了开仓取米,知道闯了大祸,难免戒尺加身。当他急忙跑到伙房时,只见大锅小锅都热气腾腾,掀开锅盖一股香味扑鼻而来,一尝味道真不错,这时他才舒了口气。”

  讲着讲着,突然一股糊味儿传来。“呀坏了事!火没关小!”姥姥大喊一声就往厨房赶。还好发现的及时,只糊了一点点,没殃及蒸锅粥。姥姥翻了翻粥,盖上盖子,换成文火,重新定上了时。及时地补救完,姥姥又回来接着讲:

  “在开斋的时候,他给大小和尚讲了个故事:‘今天是腊月初八,大家都知道是佛祖得道的日子,佛祖成道之前,为寻求真谛,云游名山大川。一天他来到印度的尼连河畔,昏倒在地,一位牧羊女见了,将自己的午餐喂给佛祖吃。牧羊女的午餐是用各种谷物混合做成的粥,叫八宝粥。佛祖吃了粥,在菩提树下静坐沉思,突然悟道成佛。’这八宝粥,今天我也给诸位师傅准备了,请师傅们用斋。当家法师赞扬他一番。这赞扬就成了佛门的规矩,这样一年年地延续下来。因为这粥是每年农历腊月初八吃的,俗家人叫它‘腊八粥’。

  “吱吱——”,闹钟仿佛也听得入迷,又猛地想起自己的任务,时间一到,就叮铃铃地叫了起来,家里人都想厨房围去。姥姥做了“揭秘人”的活儿,小心翼翼地揭开锅盖——一股沁人心脾的香味扑面而来,势气汹涌。再细细闻,就能闻出“精致”二字。什么叫粥的境界——米不离水,米水不分家。舀上一勺,细细品味,酸酸甜甜,味道极好!

  俗话说,过了腊八就是年,我们拥有了一个温馨的开头节日,想必,一定会有一个红红火火、热热闹闹的新年的!这就是家里的节日,就像做一碗腊八粥,需要人们,用心细细的加温!

腊八节见闻作文范文 篇2

  明儿就是腊八,传统农历上清清楚楚记着一笔,从明儿始,就真的开始过年了。

  从深冬清晨天边淡淡的青白色,映在初开白梅还带着浅霜的瓣尖儿上时,腊八儿笑意盈盈地溜进每家每户,趁着当家的老爷子眯着眼睛坐在灶前打盹儿,盘着手舒服地听着砂锅里小火慢炖的腊八粥欢快地“咕嘟咕嘟”响时,调皮的腊八姑娘悄悄一挥手,冬枣儿莲子儿软烂,黑米白米炸开了花儿,红豆扁豆香糯可口。混着冰糖温暖而清淡的甜意,氤氲在湿软的白雾中,袅袅腾起。倏的,老爷子微微一趔,惊得睁开眼睛,仔细一瞧砂锅盖子,已经左右摇晃地在锅肚儿上跳舞,“咕嘟咕嘟”唱得更加欢快了。老爷子忙颤颤巍巍站起来,伸出皲黑的手,平日里的破抹布也忘了垫,徒手一把掀开锅盖,猛地白雾朦胧了眼睛,涌入鼻中,老爷子别过头猛咳嗽了几声,再回头看锅中炖的正好儿的腊八粥,拿着大木勺搅了几搅,翻了几翻,笑意便漾在嘴角、眼角、额头深深浅浅的皱纹里了。

  “今年的腊八儿有着落喽!”说罢老爷子又捋捋花白的胡子,盖上了灶火。一转身,从阳台上抱来了已经撂在那儿了一年的老坛,仔细地擦干净,细细地,一滴不漏的倒了白醋,一瞬间小阳台清冷的凉水似的空气升腾起醋的醇香。老爷子将昨日晚上熬夜剥好的一搪瓷碗的雪白蒜瓣儿一股脑儿倒进去,再细细封好坛子,重新置回墙隅间,静等年三十儿的“腊八蒜“开坛。待一切都忙好了后,老爷子一碗一碗将粥盛好,摆在桌席间,开了餐厅暖黄色的灯光。凉菜、酱菜、熏肉、还有一碗碗色美鲜香的腊八粥。

  腊八儿的一天匆匆而过。

  晚间,老爷子领着小孙女,走到阳台上,拉来两把躺椅,舒舒服服地蜷在柔软的垫子里,浅浅淡淡地望着窗外被霓虹灯染得光怪陆离混沌颜色的夜晚天空。已经晚间八点过半了,这日的晚上和平日并无两样,形形色色的人们都扮演了这条街上的一个匆匆过客:西装男举着电话,粗鲁地朝电话那头的客户喊着写什么;打扮的再正式不过的白领低着头,踩着高跟鞋,“啪嗒、啪嗒”的匆匆前行,手里捏着一份密密麻麻的资料,还时不时瞅两眼腕上的表;三三两两的高中生在车站下站着,手里捧着手机,页面不是在近些天火爆的游戏的对局界面上,就是在QQ、微信等即时聊天系统界面上停留,时不时的提示音也显得苍白而机械化;道路的转角会滞留些个年轻人,脸上带着微醺的醉意,和好友坐在长椅上看天空,聊八卦。似乎所有人都忘记了腊八这样一个无足轻重的小节日。老爷子没转头,只是开口,带了一丝无可听闻的叹息:“爷爷小时候啊,村子里过腊八儿,家家户户都出门庆祝,庆五谷丰登,拜岳飞,演社火,说书,五花八门的看都看不完……那时候,我们村兴吃腊八面,不喝粥的……”

  馋嘴的小孙女睁着一双亮亮的眼睛,脆生生的打断道:“爷,腊八面是啥?好吃不?好吃不?”“好吃呢!”“啥味儿呀?”“拿新磨得小麦揉好面,切成丁的土豆、萝卜、豆腐、黄豆做成臊子,浇在面上,再淋一勺肉臊子,三两下一搅,用搪瓷大碗盛着,味道可香着呐!”“那爷你啥时候也给我做呗,我也想尝尝,就定在明年腊八儿,好不好?”“哎——,爷不行,爷老了,没那精力、也没那手艺。我们村那腊八面做的的是老李家的媳妇,三年前去了,也就再没人做出来那味儿了……”。老爷子说着说着,声音渐渐小下去,又恹恹地打起小盹儿来,“呼噜呼噜”,很浓重的呼吸声。这一年的腊八,也就算是过完了呦。

  ……

  腊八,不知道怎的就逐渐在人们的脑海里渐渐谈去了身影,不见腊八粥摆在桌席之间,不见阳台角隅里泡的瓶瓶罐罐的腊八蒜。看着眼前的台历,忽的想起自己还是个小小丫头时,家里过腊八的情形,便忙找到厨房里那个忙上忙下的身影,提醒道:“爷,明儿是腊八节,可别忘了呦。”

腊八节见闻作文范文 篇3

  腊八节,是指农历十二月初八这一天。腊八节是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的一个节日。在这一天,我们有腊八节喝腊八粥、泡腊八蒜的习俗。听说凌晨四五点钟,施粥的人们就开始煮粥。

  红色的大枣,甜润的桂圆,珍珠似的黑米,雪白的薏米,喷香的花生粒,还有洗净的大米,一股脑儿倒入大锅中慢火煮炖。待开锅后,再一碗一碗盛好,赠给过往行人。拿着一碗碗热腾腾的腊八粥,心中的寒意渐渐退去。每一勺的甘甜都融于舌尖,香气久经不散,沁透心脾,心里一股热意涌上来。

  听山西来的邻家婶婶说,她们那边还要吃腊八蒜、腊八面。腊八蒜青青的颜色,浓浓的味道,咬一口,酸酸的,甜甜的,让人流连忘返,可以当饺子馅,包起来,尝一口,让人爱不释手。还有腊八面,用饺子皮切成三角形放上调料,加上腊八粥的少许调料又甜又咸,美味极了,代表着来年五谷丰登,风调雨顺,而且老年人吃了代表长命百岁,寿比南山。

  而今,腊八节已过,但腊八粥、腊八蒜、腊八面,却一直留在了我的心中……

腊八节见闻作文范文 篇4

  明天就是一年一度的腊八节了。腊八节有很多习俗,泡腊八蒜,和腊八粥,还有各地不同的习俗。

  每一年的腊八节我都会过得很开心,来和你们分享我快乐的腊八节吧!

  腊八粥是每年这一天,奶奶必给我熬的。传说,在古时候,是因为恶鬼总在农历腊八这天出来吓唬小孩。然而这恶鬼天不怕,地不怕,单单怕赤(红)豆,所以有了“赤豆”打鬼的说法,于是大人们便用赤(红)豆、绿豆、花生、葡萄干熬成腊八粥,也就是八宝粥。望着那紫盈盈的米粥,用勺子舀一点紫粥,细细品味,会让你觉得这不是粥而是一个小型的豆类展示会。豆子的清香味道配上米的香醇,那香香的味道,不由得令你再喝一碗这紫粥。

  喝完腊八粥,便开始要做第二件事,那就是腊八蒜,在腊八这天泡上的蒜头,到除夕那天,不再是白色,而是绿色或黄色。绿色的蒜头绿得晶莹剔透,犹如一块无瑕的翡翠,黄的蒜头则如一个个味道甘甜的杏干,吃着翡翠、杏干样的蒜头,恨不得让你再多吃几个味道美味的饺子。首先,我按照奶奶的吩咐从橱柜里找出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密封罐,接着将紫皮蒜头去皮放入罐中,最后将陈醋放入密封罐中,盖好盖子,将一罐腊八蒜放入坛中。

  忙了除夕的用品,我便开始准备过年的食品了。首先,我将各种水果、干果、瓜子放在桌子上,再把桌上的盘子清洗干净,将干果、瓜子、水果一个个的放入盘中,奶奶在一旁笑盈盈的说道:“我的静静长大了。”摆放好拼盘,望着桌子上那五花八门的拼盘,我从心里不禁地笑了,毕竟这是我一番辛苦摆出来的。

  在这一天,这还从奶奶那知道了北京过腊八节的习俗,得知,来北京的腊八节不仅要吃腊八粥、泡腊八蒜,还要喝一大碗热热的羊骨头汤。

  腊八节的习俗还有很多,今天就跟大家分享到这里吧。祝大家明天过一个快乐的腊八节。

腊八节见闻作文范文 篇5

  蓦然间,年关迫近,腊八节已到跟前。

  每年农历腊月初八这一天,就是腊八节,俗称“腊八”。据说腊八是祈求丰收和寄望吉祥的节日。

  腊八节就要吃腊八粥,这是中国的传统,大概南北相差无几。

  熬制腊八粥的食材,因各地物产而有不同,但为了配合“初八”日,应混合八样东西而煮食。

  话虽如此,但也不一定非得八样东西混合才可,可多可少,无非图个意。这也充分体现了中华文明的宽容与调适性。

  任何缺乏包容和变通的文化注定不能长久。

  据说吃腊八粥的意义在于驱寒充饥,祛疫迎祥。说来也是,凛凛寒冬吃一碗高营养高热量的腊八粥,身暖心也暖;同时,腊八过后就正式掀起了备年货、迎新春的序幕。

  暂且不去管吃腊八粥这一习俗的起因究竟为哪般。依我看,腊八粥起码增添了节日的气氛,表达了人们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情思。

  犹清楚的记得幼年时吃腊八粥的有趣情景——吃粥前,按照大人的叮嘱,必先去喂树,寓意着来年枝繁叶茂,硕果累累。这体现了中国老百姓心中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很朴实。

  时光荏苒,岁月匆匆,一晃几十年过去了,如今我过腊八节已没什么讲究了,稀里糊涂不经意的就过了,没有把它特别当回事。这样子也不光我,如今国人除了中秋、清明、端午、春节,对其它传统节日都相当的淡漠了。

  主要是这些年生活好起来、好太多了,过节了,大家通常去吃一顿大餐,狂吃海喝的,还有几人愿意将“腊八粥”这类蕴含传统文化深意的“廉价食品”放在心头!

  现代文明与传统文化的隔阂愈来愈远,这令人无比的忧患。我们既要与时俱进,也要把根留住。

  腊八到了,新春佳节触手可及。祝愿大家在新的一年,平安健康!在生命中的每一天,快乐幸福!

腊八节见闻作文范文 篇6

  有到了腊八节,看着腊八节必吃的腊八粥,我不仅想起许多往事......每年的腊八节妈妈用花生、红枣、核桃仁、绿豆、栗子、大米、红豆之类加上白糖熬成的热腾腾的粥。在我眼里曾经是不可多得的美食,当然,腊八粥也并是只在腊八,平常也可以吃得到,但是要看母亲有没有时间,有没有心情。每当母亲说要熬腊八粥了,那我会开心的帮母亲剥栗子、花生等等,还热心的尽可能凑着八种原料,回想起来,吃腊八粥是一件很麻烦很热闹的事。

  而如今,小吃摊上随处都可以买得到的八宝粥让腊八粥对我的吸引力消失贻尽,只要想吃,出门就可以买的到。我再不会对母亲央求:“今天我们做腊八粥吧。”只因为,实在没必要费工费时去准备那些东西,真想自己做,超市里就可以买到一应俱全的材料,而失去了准备的那番忙碌,喝腊八粥也便没有了以往的乐趣。有时候,我们所在意的,真的并不是事情的结局,而是完成这件事的过程而已。就象腊八粥,没有了为其忙碌的必要,品尝起来便仿佛失去了当日的香甜。

  腊八是如此,中秋、春节等传统节日也是如此。当月饼不再是只有八月十五才可以吃到的美味,中秋节在我的眼里便黯然失色。当新衣服不是只有在新年才能穿上身,只要想买,随时随地就可以购置新衣;当麻花、丸子、耦合之类不在是必须在年前准备的美食,只要想吃,随时都可以吃得到,春节在我眼里便也成了越来越不热闹的节日。为什么过年越来越没有年味,只因为,已经没有什么能令人企盼的东西。曾经和母亲忙碌着拧麻花、炸耦合的我已经一去不回了,取而代之的,是年关将近却暗暗叹息又老了一岁。似乎只是眨眼之间,曾经以为会是多么幸福的明天,摆在眼前时也不过如此,原来,幸福只是一种感觉。

  腊八节的腊八粥真的是人间的美味,我喜欢腊八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