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年腊八节话题作文

2023-03-17

兔年腊八节话题作文 篇1

  今天是腊八,可惜好多天天被工作和生活搞的晕头转向如我的人是记不清这些日子的。一早起来,我用高压锅做了小米粥,煮了鸡蛋,这才跑到网上,这也算一种统筹安排时间的方法吧,做饭上网两不误。看到搜狐社区首页有关于腊八的来历,教做腊八粥之类的帖子,这才恍然,原来是腊八啊。

  曾经,我也很喜欢喝腊八粥。母亲用红枣、花生、大米、核桃仁、栗子、绿豆、红豆之类加上白糖熬成的热腾腾的粥在我眼里曾经是不可多得的美食,当然,并不需要在腊八,平常也可以吃得到,但是要看母亲有没有时间,有没有心情。每当母亲说要熬腊八粥了,那我会开心的帮母亲剥栗子、花生等等,还热心的尽可能凑着八种原料,回想起来,吃腊八粥是一件很麻烦很热闹的事。

  而如今,小吃摊上随处都可以买得到的八宝粥让腊八粥对我的吸引力消失贻尽,只要想吃,出门就可以买的到。我再不会对母亲央求:“今天我们做腊八粥吧。”只因为,实在没必要费工费时去准备那些东西,真想自己做,超市里就可以买到一应俱全的材料,而失去了准备的那番忙碌,喝腊八粥也便没有了以往的乐趣。有时候,我们所在意的,真的并不是事情的结局,而是完成这件事的过程而已。就象腊八粥,没有了为其忙碌的必要,品尝起来便仿佛失去了当日的香甜。

  腊八是如此,中秋、春节等传统节日也是如此。当月饼不再是只有八月十五才可以吃到的美味,中秋节在我的眼里便黯然失色。当新衣服不是只有在新年才能穿上身,只要想买,随时随地就可以购置新衣;当麻花、丸子、耦合之类不在是必须在年前准备的美食,只要想吃,随时都可以吃得到,春节在我眼里便也成了越来越不热闹的节日。为什么过年越来越没有年味,只因为,已经没有什么能令人企盼的东西。曾经和母亲忙碌着拧麻花、炸耦合的我已经一去不回了,取而代之的,是年关将近却暗暗叹息又老了一岁。似乎只是眨眼之间,曾经以为会是多么幸福的明天,摆在眼前时也不过如此,原来,幸福只是一种感觉。

兔年腊八节话题作文 篇2

  时间可过得真快,想去年的腊八,我还呆在学校里准备考试呢,呵呵。昨天发短信的时候,居然有位大哥问我,腊八是什么?我汗,只好简单地解释了一下,不过我自己也是去年的腊八才知道他的典故的,也没好到哪里去。   

  腊八即我国农历的12月8日。这一天,民间有喝腊八粥的习俗。这一习俗的起源和形成与佛教有着密切的关系。   

  传说,佛祖释迦牟尼在得道成仙之前,为寻求人生的道理,曾遍访名山大川。一天,由于旅途劳累再加上饥渴交加,释迦牟尼昏倒在人烟稀少的尼连河边。后来,一位牧羊女发现了他。牧羊女将随身带来的各种杂粮,连同采集来的野果,再加上清澈甘甜的泉水,熬成乳糜状的粥,一口一口地喂他,将他救活。苏醒过来的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静坐深思,终于在农历12月8日这一天修成正果。寺院的僧侣们为了纪念这个有意义的日子,从此以后,每到农历12月8日,便用五谷杂粮煮成粥供奉在佛祖像前。民间也纷纷效仿,长此成俗。到清朝的时候,吃“腊八粥”的风俗更加盛行,皇室还在雍和宫煮粥供奉,制粥和供奉的礼节都非常讲究。雍和宫的腊八粥是由内务府主办,一顿粥要用十万两银子!煮好后先恭呈给皇上,然后再分别赏给王公大臣。谁如果得到这么一碗粥,会认为是非常体面的事。 

  腊八粥的具体做法是:将预先分别泡过的五谷杂粮和粥果放在一起,加水熬煮。五谷杂粮有大米、小米、江米、薏仁米、大麦米、红豆、蚕豆等,粥果有栗子、红枣、核桃、桂圆肉等,一边煮,一边用长柄勺子不停地搅动。讲究一点的还要再另备一盘果料,如瓜子仁、杏仁、松子、葡萄干、蜜饯、青红丝,这是为了放在粥面上的。   

  不过好象北方喝腊八粥比较多,宁波还没怎么听说过,以后在家里自己烧。

兔年腊八节话题作文 篇3

  腊月初八是进入腊月的第一个农历节日,在这一天,各地均有喝腊八粥的习俗。在我国,腊八节喝腊八粥和中秋节吃月饼、端午节吃粽子是同等重要的风俗习惯,是千百年来流传的习俗,代表着劳动人民对丰收的希冀与渴望,是我国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而近年来,腊八正与其他许多民俗节日一样,渐渐淡出现代人的生活,成为远去的记忆……

  这天,以及这天的前前后后,都应该是雪花的节日。它们像少女一样干净质朴,在这个时候轻盈地飘落人间,来了就把一切抱在怀里:村庄、田野、小院、柴草堆、麦秸垛……

  这天的炊烟是年底盛事开始的标志,袅袅地蜿蜒在房顶上的天空里,延续着几千年的乡俗。在醇香的气息里,游子想起了母亲的呼唤,想起了老屋的温暖,泛起了归家的情思。

  铁锅下火苗跳跃,像一群好动的精灵拉扯着柴草,红色的锦绸消解了乡亲们四季辛劳的酸痛,化作母亲们脸庞止不住的笑意。水花沸腾中,清香飘逸。阳光的味道被各样杂粮吸收,又在氤氲的水汽中化作一缕清香,散发出来。

  这清香带给我们腊月里第一丝清清淡淡的幸福。锅边那口盛满清清山泉水的石瓮还笨重地立着吗?大黑还在翘着尾巴绕着石瓮打转吗?瓮里那把厚厚实实的水瓢还悠闲地漂着吗?那只陈旧的木盆还在工作吗?木盆里还有五彩的粮食吗?金黄的小米,鲜红的大枣,白的莲子,各色各样的豆子,核桃仁,花生米……那么多的色彩,那么浓的甜香,吸引着孩子们热切的目光,传达着乡亲们对土地的感激。 

  思来想去,似乎豁然开朗——生命其实是一个过程。即便走到那个“终点”,人生也应该像江河那样激扬奔流,绝对不能冻结为冰山,在上面刻下“孤独”、“冷寂”、“漠然”等字样。何况长路上总会有关注的目光、友好的笑靥、温暖的双手和亲切的语言,引导我们一直向前行;何况镌刻在心灵深处的亲情、爱情、友情,早已谱就明媚的乐曲——那是一首无字咏叹调,只要在心底低吟浅唱着它,我们就会依然寄情于初春菜花、仲夏芙蕖、深秋桂蕊,还有那隆冬傲然开放的腊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