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消防活动主题横幅标语 篇1
1、加强消防宣传,普及消防知识。
2、发现隐患堵塞漏洞,消防安全得到保障。
3、生活中消防第一,决不贪图物质和金钱。
4、明火中隐藏的危险,防患于未然。
5、每个人都有良好的防火保护,随时准备保持安全。
6、文明纪律风好,安全教育我第一。
7、预防胜于救灾,隐患在于明火,责任重于泰山。
8、爱护树木,回报大地一片阴凉。
9、所有参与火灾的人,都有安全的家庭福利。
10、麻痹和粗心是防火的.两项预防措施。
11、火影响着成千上万的人,火取决于你和我。
12、提高自我防范、自我救援能力,确保自身消防安全。
13、定期的消防演习将减少火灾损失。
14、消防设施不动,灭火有很大用处。
15、爱护自己的校园,驱逐火灾隐患。
16、营造和谐秩序,建设安全校园。
17、师生们爱火无情,校园火灾警钟长鸣。
18、安全关系你我他,校园安全取决于每个人。
19、对危险做好准备,保持安全。
20、防火装心间,一生保平安。
学校消防活动主题横幅标语 篇2
1、学一分消防知识,多十分平安保障
2、大意一把火,损失无法补
3、出门无牵挂,先把火源查
4、多一分防火准备,可减少生命财产损失
5、提高全民安全素质必须从娃娃抓起
6、消防知识让你化险为夷
7、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占用防火间距,不得阻塞消防通道
8、火起于幽微,灾缘于疏忽
9、烟头虽小,祸患无穷
10、火警电话119,该出手时就出手
11、发现火灾隐患、消防安全违法行为可拨打96119
12、不埋压、圈占、损坏、挪用、遮挡消防设施和器材。
13、不携带易燃易爆危险品进入公共场所
14、不再严禁烟火的场所动用明火和吸烟
15、购买合格的烟火爆竹,燃放时遵守安全燃放规定
16、家庭和单位配备必要的消防器材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
17、执法为民,立警为公。
18、防火制度松条缝,火灾事故就钻空。
19、强化消防监督,消除火灾隐患。
20、宁可千日无患,不可一日不防。
21、将打火机和火柴放在儿童拿不到的地方。
22、不占用、堵塞或封闭安全出口、疏散通道和消防车通道
23、不躺在床上或沙发上吸烟,不乱扔烟头。
24、学校和单位定期组织逃生疏散演练。
25、进入公共场所注意观察安全出口和疏散通道,记住疏散方向。
26、遇到火灾时沉着、冷静,迅速正确逃生。
27、浓烟逃生时,用浸湿的衣物保护头部和身体,捂住口鼻,弯腰低姿前行。
28、身上着火,可就地打滚或用厚重衣物覆盖,压灭火苗。
29、大火封门无法逃生时,可用浸湿的毛巾、衣物等堵塞门缝,发出求救信号等待救援。
30、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不携带易燃易爆危险品
31、天天宣传天天安,天天防火日日宁。
32、消防连万家,平安你我他。
33、天天宣传天天安,日日防火日日宁。
34、人人把好防火关,有备无患保平安。
35、做好防火工作,全家幸福快乐。
36、火灾远离家庭,幸福平安一生。
37、防火装心间,一生保平安。
38、火灾无情,防火先行。
39、用火不预防,失火就遭殃。
40、遭遇火情免不了,注意逃生最重要。
41、安全用火,幸福你我。
42、消防常识永不忘,遇到火情不惊慌。
43、疏忽消防一瞬,毁掉幸福一生。
44、远离火患,幸福平安。
45、要想人财安,防火位居先。
46、开展消防安全大检查,彻底清剿火灾隐患。
47、防火人人抓,幸福你我他。
48、防火两大忌,麻痹和大意。
49、预防火灾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
50、安全自检、隐患自改、责任自负。
51、强化消防宣传,普及消防知识。
52、学习《全民消防安全教育纲要》,增强社会抵御火灾能力。
53、提高自防自救能力,保障自身消防安全。
54、消防工作,人人有责。
55、家家防火,户户平安。
56、消除火患,国泰民安。
57、爱护消防器材,掌握使用方法。
58、掌握消防常识,遵守消防法规。
59、贯彻消防法规,落实消防责任。
60、学好消防知识,一生平安幸福。
61、人人防灾防火,家家平安快乐。
62、勿忘火警119,危险时刻真朋友。
63、消防设施别乱动,扑救火灾有大用。
64、消防常识进万家,平安相伴你我他。
65、一人防火保一点,众人防火保一片。
66、别看烟头小,招灾不得了。
67、大雨未下先修房,火灾未发早预防。
68、报警早、损失少,“119”电话要记牢。
69、落实《全民消防安全教育纲要》,开创消防宣传教育工作新局面。
70、履行消防安全职责,规范消防安全行为。
学校消防活动主题横幅标语 篇3
1、创先,她们绝不落后;争优,你们也在奋斗。
2、弘扬新疆精神,发扬和田传统。在推进和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中再立新功!
3、护妇女合法权益,大力推进妇女发展。
4、婚姻家庭母亲和儿童受国家法律保护!
5、积极参与社会管理与创新,进一步加大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力度!
6、积极参与社区平安建设,让社区成为我们的平安之家。
7、加快妇女事业发展,为构建和谐邗江而努力奋斗。
8、关心和爱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是全社会共同的职责。
9、关注母亲教育,提高民族素质!
10、贯彻男女平等基本国策,推进和谐社会统筹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