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心得体会1

  1978年年底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它改变了毛泽东制定的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党的基本路线,强调以现代化建设为中心;它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吹响了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号角。邓小平在此次全会前夕所作的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是这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动员令和规划图。从这时起,以农村改革为起点,迅速涉及城市改革,并从经济领域不断扩展至教育、科技、政治领域,使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步伐大大提速。经过十余年的快速发展,需要对经济环境加以治理。但是否继续前行,仍需解放思想,即必须解决社会主义体制的一系列认识和实践问题。在这个关键时刻,邓小平1992年春在南方考察期间发表了一系列极为重要讲话,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论、检验改革开放实践的“三个有利于”标准、计划和市场都是手段的论断、大胆地试和大胆地闯的实践要求,推动当年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这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问题的回答。从这时起,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这次思想解放运动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那次解放思想的延伸。如果必须加以区分的话,可以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解放思想的先导,党的十四大是解放思想的深化;第一次解放思想主要解决改革开放的问题,第二次解放思想主要解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问题。这两次解放思想都是在邓小平的推动下实现的,都是在坚持毛泽东思想中实事求是这一精髓的前提下开辟社会主义建设新途径,从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邓小平也是中国共产党解放思想的光辉典范。

  解放思想的基本经验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解放思想的确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在充分肯定这些作用的时候,为了进一步推动解放思想,有必要对解放思想的基本经验加以总结。这至少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看:

  第一,解放思想要以实事求是为依据。解放思想历来总是有着明确的针对性的,有些所针对的对象还是一个极为复杂的事物,很不好处理。因此,解放思想是一个很严肃的活动,对每次特定的解放思想活动来说,都要持极为慎重的态度。这里的关键是要以实事求是为根本依据。解放思想不应当也不可能是随心所欲的胡思乱想,总要以客观实践的发展为依据,用实践来检验已有结论的对错,用实践来衡量过去的法规制度是否有效,用实践来对照我们的主观世界是否需要进一步改进。党的思想路线就是一切从实践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其中最重要、最精炼的是实事求是四个字,因为这四个字集中体现了思想认识与实践发展之间的一致性。本来只强调实事求是四个字就能很好地开展工作,但实践证明,不解放思想,就不能够很好地坚持实事求是。反过来,强调解放思想,也必须以实事求是为依据,不然就难以达到既定的目的。这就为全党通过解放思想而不断开拓前进提供了基本的准则。

  第二,解放思想要以与时俱进为使命。解放思想的目的,就是要使思想不停滞、不僵化,而不仅仅是为了打破原有的格局、放弃原有的权威、破除原有的迷信。只有实现了认识的进步,才算达到了解放思想的目的。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改革开放初期的解放思想,主要是为了改变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恢复国民经济的活力。在经历了一段时期的改革开放之后,要继续有效地前进,就必须有思想理论上的进步,用新的思想理论自觉指导实践,这就是与时俱进的意义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就是中国共产党与时俱进的光辉成果,也是解放思想的一个标志性成果。简单地说,解放思想以与时俱进为使命,就是不仅要破旧,更要立新,只有出新才能彰显解放思想的伟大意义和历史作用。

  第三,解放思想以创新理论为境界。这是对与时俱进的进一步延伸和展开。创新理论和与时俱进有所不同。与时俱进主要是对实践中已经出现的新事物给以科学的说明,创新理论则是让思想走在实践的前头;与时俱进往往表现为对已有思想观念的“追认”,创新理论则是用具有“超前”性质的比较系统的科学理论指导实践;与时俱进是在改革开放实践取得较大发展之后的理论“觉醒”,创新理论则是在总结整个改革开放历程基础上的理论“自觉”。这些区别是很有意义的:如果说改革开放之初因缺少理论指导而只能“摸着石头过河”,那么在经历了一系列成功与挫折之后,我们完全可以做到用系统的理论指导未来的实践。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新时期陆续提出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等都是不同阶段的与时俱进,但最近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则是创新理论的典型表现。

  第四,解放思想以人民满意为标准。解放思想作为一个政治概念,它以实事求是为依据,但最终要落实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上;它以与时俱进为使命,不能离开最广大人民群众的丰富实践;它以创新理论为境界,但要以集中最广大人民群众的集体智慧为基础。人民的满意不仅指满足人民的需要,更是指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所在。邓小平曾指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过程中,他的主要贡献是集中了广大人民群众智慧,把广大人民群众的实践经验加以概括和推广。他反复强调要以人民答应不答应、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满意不满意为党制定各项政策的依据。今天中国共产党强调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些都是完全一致的。中国共产党的每一次解放思想和理论创新,也都要体现这一点。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