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扶贫心得体会 篇1
倘若世界是一间小屋,那么爱心就是温暖小屋的火炉;倘若世界是一棵大树,那么爱心就是滋润大树的养料;倘若世界是一根蜡烛,那么爱心就是点亮蜡烛的火柴。
我的帮扶学生——小涵,女孩,今年9岁。由外婆在家监管,两位老人身体不好,长年吃药。疫情网络教学期间,老人不会操作智能手机,孩子不能按时上网课,不会查看作业,不会提交。通过打电话,我对学生的情况有了大致的了解,并针对问题制定了帮扶计划及措施。
接下来的日子里,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与我息息相关,紧密联系了起来。我时时追踪她的学习、生活以及心里的变化,发现问题及时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难题,免除其后顾之忧。当第一天上课时,我发现孩子根本没上课,于是立即打电话指导她如何在家校本里查看作业,怎么提交?经过一周的指导,孩子学会了自己操作手机,也能按时提交作业。
为了进一步的了解学生,在工作之余我还多次去学生家里家访。还记得第一次去学生家里,孩子的爷爷奶奶非常的热情,向我诉说着学生在家里的种种表现,从眼神里我看到的满是欣喜。我也向家长汇报了学生在校表现情况,家长表示愿与我一起共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上学期,我把女儿的棉衣、鞋送给她,并鼓励她多看课外书,提高写作水平。
网络教学,小涵的学习令我担忧。开学后,我将对她进行一对一的补课,弥补疫情期间落下的课程。
爱不需要回报,但能够温暖一颗心灵,足矣!我知道自身做得还微不足道,但我愿与学生一同成长。扶贫的路上,我一直都在。
教师扶贫心得体会 篇2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改变每一个人的生活。在抗击疫情的前线是医护人员,而在教育行业为抗疫做努力的是教师和学生。疫情对于中国来说,是一场灾难,是一次考验。疫情对教育行业又何尝不是一次考验?
为了防控新型冠状病毒,开学时间推迟,我校从2月9日开始线上课程……在疫情期间,我加强与班干部、小组长、科代表的交流沟通,了解班级存在的问题,广泛听取意见建议,及时督促问题学生好转,要做到虽然人不能和学生在一起,但心和学生在一起,形成班级向上的合力。
对于我帮扶的学生丁丁同学,她的妈妈在家里可以对她进行学习方面的辅导,学习上总体来说还不错。在教学中,我就在方法上,对她多进行一些指导。而帮扶的另一个妮妮同学,家里基本上没有人管,学习没有人辅导,父母只能管孩子最基本的生活。对于这个孩子,我就在生活和学习上对她有更多的关心,在学习方面,多多提升她的基础。
在对上述两位同学全面了解的基础上,我给她们制定了短期网课学习目标和长期学习目标,而且经常检查这一目标,及时修改目标,一旦发现给她们订得过高或过低,就逐一帮助她们修正,激发她们学习的动力。
在课下,我主动关注她们的作业完成情况。课后时间,利用微信和钉钉给予个别的辅导,辅导时尽量足够地耐心,不怕她们不会,就怕她们不问,让她们感觉到老师有足够的耐心和爱心,不厌其烦,让她们大胆提问,大胆表达,提高她们的学习热情。对于新教授的新课作业,鼓励她们自己思考,不会的也要把自己的想法留言给我,我再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引导和提示,力争让她们独立完成。
扶贫,先扶智。最重要的是孩子自己努力学习,这样才有利于家庭将来真正地脱贫。教育扶贫是一种长期的博爱工作,我将用我的真心、耐心和爱心去关爱、扶持她们,帮助她们,陪伴她们健康成长。
教师扶贫心得体会 篇3
教育扶贫就是要为孩子未来的人生打好底色,培养他们刻苦努力、乐观向上、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让他们以更好地姿态在未来社会立足,做国家、社会、家庭的建设者和参与者。
小轩,我的帮扶对象之一。刚接触孩子时,他异样的目光对我好像充满猜测和怀疑,我微笑着走到他身边,弯下腰:“小轩,不喜欢老师吗?”他低头不语,无视我的话语。我拿起他写的作业,字迹不太工整、内容却具体完整。我暗自想,这孩子挺聪明的呀!记得星期五放学,我告诉孩子:“老师放学后去你们家。”孩子听后很高兴。第一次去他们家,我拉着孩子的手走进家门。一间几十平米的租住房,简单整洁。这次我们交流了很多,家长说:“家里的生活负担是孩子爸爸一个扛,孩子自小性格孤僻、要强。在家关心、体贴父母,学习自觉、认真。”从母亲的眼神中我看出他们的和谐、坚强!我也告诉他们孩子在校的表现:上课能认真听讲,发言特踊跃,作业质量高,就是个性要强,不高兴时就我行我素。谈到这一点,我们颇有同感,只要我们共同多给孩子些耐心、细心和爱,孩子就会自信得多,变得越来越好。
此后,我每天利用课余时间检查他当天所学的知识,并加以巩固,每天检查练字,督促书写的改善。还鼓动其他孩子和他一起做游戏。看到孩子的亮点及时表扬。就这样小轩的学习越来越优秀。
我帮扶的另一名学生是哲哲同学,去他家家访时,他母亲看见我,紧紧握住我的手说:“老师,谢谢你来我家,你就多关注孩子的成长,把孩子当成自己的孩子来管!”她的信任反而让我深感重任在肩。我告诉她孩子在学校学习认真自觉,反应灵敏,就是不善言谈。孩子妈妈也有些担忧,希望孩子能够敞开心扉,快乐学习。对此,我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回校以后,我利用课余时间和孩子谈心,对他的优点给予肯定和鼓励,对他的过失进行沟通,讲事实,摆道理,告诉孩子要多和同学交流,还让他当上了小组长,督促他以身作则,端正自己的行为!就这样一来,哲哲轩跟变了个人一样,上课敢于回答问题了,作业完成也很积极,课后也能看到孩子与其他学生开学地交流。
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摇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每一个学生都是鲜活的个体,都有着不同于别人的思想、个性和行为。这种个体的差异决定了他们在生活中不可能整齐划一,思想上有不同、行为上有差异、成绩上有高低。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首先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差异,用一颗赤诚的心去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
空闲时间,叫来我帮扶的孩子谈心,听着他们高兴地谈着自己的梦想,我释然了,这也许就是作为人民教师的光荣所在,这也许就是教育扶贫的目的之所在。我感受到了自己肩上的担子,也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真诚地对待每一位孩子吧,让家长放心,让孩子快乐,用爱伴着孩子们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