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例《轰隆隆》评课

  26   轰隆隆

  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教室里来了很多朋友,大家高兴么?请把最好的一面展示给大家看。

  一、开火车,认读词语:

  轰隆隆   

  你发现了什么?

  生:abb

  生:韵母都是ong

  二、齐读课题:26  轰隆隆

  三、出示后鼻音:ang、eng、inhg、ong

  四、再读课题。

  五、听录音读课文:

  轰隆隆/轰隆隆/谁来了/雷公公/喊醒小青蛙/叫来小蜜蜂/去捉虫,去采蜜/千万别当小懒虫/

  师:你听到了什么?

  认读“谁”字?

  (学生出现读音错误,教师处理方式不当,教师问:你听到了什么。问题指向不明,学生不知道是要指出学生读错的音。教师可以问:他读得怎样?有一个小小的错误,谁听出来了?这样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

  师:你听到谁来了?

  学生再读课文。

  师出示:小青蛙  捉虫      小蜜蜂    采蜜

  (课堂如何实现开放性,教师与学生共同完成对文本的理解,而不是教师将自己的理解按设计好的既定路线,步步紧逼地传递给学生。)

  再听录音读课文。

  学生自由朗读。

  指明学生朗读。

  师:读得好么?表扬他。

  (缺乏评价,好在哪里?每个学生都有其读得好的地方。)

  师:刚才读的时候,有字音错误。谁。读“谁来了”,要读出疑问的语气。

  (这里主要强调问号,让学生自己尝试读,再互相评价,这样就能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分组读。

  学习“谁”字。

  (在哪个环节学习谁字,要斟酌。“谁”字的偏旁要突现。先要拼读,再认字形。)

  师:你来说笔画,我来写。

  我的发现?(鼓励学生去发现,符合学校的办学理念。)

  生:那一横在竖中线。

  (教师写字的时候,要引导学生观察,每一笔画的布局。)

  学习“了”字。

  生:我用数笔画的方法。

  生:我用减一减的方法。

  (当学生说:我还有一个时,不凡让学生继续说一个,看是不是有好的创意,也许学生有新的方式,善于鼓励学生与众不同的想法,学生的思维才会活跃。)

  师:为什么要喊醒小青蛙?

  (让学生模拟雷公公的声音,怎么喊醒小青蛙?这种模拟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与兴趣。)

  师:哪些动物要冬眠?

  生回答。

  (向学生贯输一些冬眠的知识,是生硬的知识贯输,对于理解文字的情感毫无意义。)

  学习“万”字。

  教师书写,学生说发现。

  给“别”字组词。

  生读课文:轰隆隆,轰隆隆,(   )?(   )。喊醒(   ),叫来(   ),去(    ),去(    ),千万(    )。

  学生上台带读生字:谁、别、了、万

  拼音大闯关:百花园——我会拼

  (在每堂课巩固拼音,是一个不错的做法。)

  小老师上台带读。

  (教师对学生缺乏细致的观察,缺乏耐性,急于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思路在自己的教学设计上,没有很好地关注学生的学习情绪。)

  蔬菜园——我会认。

  小组认读。

  (让小组四个同时出场,加强小组合作意识,培养团队观念,这种做法很好。)

  动物园——我会说。

  同桌拼一拼,然后说话。

  同桌两人一起读。(熊猫骑车。师:能说一句话么?生:熊猫在路上骑车。)

  小猴登山。黄莺唱歌。孔雀跳舞。

  学生齐读词语:千万、来了、青蛙、蜜蜂

  六、作业:1、积累几个abb的词语。

  2、模仿课文,也来编编儿歌。

  (作业在课堂上都可以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