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植树节的建议书 篇1
尊重的老师们,敬爱的同学们:
你们好!
时至阳春三月,乍暖还寒。一年一度的3.12植树节又要来到了。植树节这个为了绿色跟环境所设定的节日,让我们对大天然又多了一份庇护,对绿树又多了一份关爱。为了让同学们能在生涯中休会胜利的喜悦,增添对动物的爱好,加强环保意识,生态环境,养成爱惜环境的良好习惯,少先队大队部在植树节来临之际,发出如下倡导:
●珍爱绿色,珍重我们绿色的校园。不踩踏草坪,不攀折鲜花。
●多一片绿色,多一片温馨。
●绿色环境,美善意情。在教室中种点花花草草,增加一份绿色。
●性命在于绿色,盼望在于绿色。让我们养成维护绿色的好习惯,世界将会更加的美妙。
我们伸出咱们的一双双小手,让我们绝不小气地奉献出我们的所有力气,让更多同窗投身与植树的行列中来吧。
同学们,植树节的意思不是在于每个人都要在植树节这天去种一棵树,而是通过植树节的又一次降临,使我们大家更加关注绿化、环保问题。那就让我们携起手来,为我们的地球再增添一些绿色吧!
关于植树节的建议书 篇2
全体六年级同学:
同学们,我们学习了第四单元的课文,知道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也知道了植树造林,美化环境的好处。我们是少先队员,要热烈响应党中央提出的“绿化祖国”的号召,在绿化、美化城市的工作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树是大自然母亲留给我们最宝贵的财产:树是大自然的“清洁工”,它美化了我们的环境,美化了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所以我们要多植树造林,保护环境。
树是制造氧气的“工厂”。据测定,一亩树林一般每天生产氧气48.7公斤,能满足65个人一天的需要,也就是说,小小一亩树林,够我们一个班的人呼吸一天还多呢!所以,我们要多植树造林,保护环境。
树是人类的“防毒面具”。一公顷的柳杉树一个月可吸收二氧化硫60公斤,女贞、丁香、梧桐这些不起眼的植物对减轻二氧化碳的危害有很大作用。所以,我们要多植树造林,保护环境。
树还是我们的“蓄水器”。树的树冠足可以留住10%~20%的雨量。五万亩森林相当于一个小型水库。所以我们要多植树造林,保护环境。
我此时想对全国人民说:“植树造林,保护环境,从小做起!”
关于植树节的建议书 篇3
中国的植树节,因时代的演变,先后作了三次改定。
孙中山也是我国近代最早极力提倡植树造林的人。他亲自起草的政治文献《上李鸿章书》中提出,中国欲强,必须“急兴农学,讲究树艺”.辛亥革命后,民国4年(1915年),在孙中山的倡议下,由农商部总长周自齐呈准大总统,以每年清明节为植树节,指定地点,选择树种,全国各级政府、机关、学校如期参加,举行植树节典礼并从事植树。经当年7月21日批准后,通令全国如期遵照办理。
民国17年(1928年)北伐完成后,4月7日由国民党政府通令全国:“嗣后旧历清明植树节应改为总理逝世纪念植树式”,民国18年(1929年)2月9日农矿部又以部令公布《总理逝世纪念植树式各省植树暂行条例》16条。而国民政府行政院农矿部长易培基遵照孙中山先生遗训,积极提倡造林,于民国19年(1930年)2月呈准行政院及国民政府,自3月9日至15日一周间为“造林运动宣传周”,于12日孙中山先生逝世纪念日举行植树式。北方地区以3月初旬,寒气未消,还不适于栽树之故,特规定植树式仍于3月12日举行外,造林宣传运动周延至清明节行之。并由该部公布《各省各特别市各县造林运动宣传周办大纲》7条,以便全国照办。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79年2月在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上,林业总局局长罗玉川提请审议《森林法(试行草案)》和对“决定以每年3月12日为我国植树节”进行说明后,大会予以通过。1981年12月13日,五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讨论通过了《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从此,全民义务植树运动作为一项法律开始在全国实施。次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实施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