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项目建议书2023鉴赏 篇1
一、项目概述
项目名称:上胡家村里庄公路建设工程 建设地点:里庄村民组
项目职责单位:__乡人民政府 项目职责人: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里庄村民组位于__乡东南部,东北与宁国市及本县家朋乡相接,东南毗邻浙江临安市马啸乡。该村民组现有农户103户,人口383人,境内有丰富的森林资源和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独特的森林及地势山貌得到很多专家及旅游开发商的青睐。具林业部门森林资源调查该地森林覆盖到达97%,木材储藏量3。1m3。再是上核桃年产量25吨,人均1000多公斤。新种的山核桃约500多亩,产量将逐年攀升。
里庄公路的建成将成为以__乡通道为主干线,与全乡54个村民组构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是实现县委提出的“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战略目标,加快当地农村奔小康步伐,切实摆脱贫困村落后面貌的现实需要。当地群众改路修路用心性很高,愿意集资、投劳。建设里庄公路极大改善该区的交通条件,促进深山地区农民群众的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共同富裕。
三、项目建设综合条件评价
1、地形
项目区属山丘区,四面崇山峻岭中间地势平缓,是典型的盘地形状。整个项目区地势较高,平均海拔820m以上。
拟建路线与__公路相衔接,地形标高在610m至820m之间,全长2。2公里,路基宽4。5m,行车道宽3。5m。
2、水文、气候、地质
溪流两边居住农户,溪水汇入__河流入浙江省属钱塘江流域。
该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湿润区,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年平均降水量1820mm,平均气温12℃极端最高气温33℃,极端最低气温-12℃,无霜期180天。
项目区沿线超多分布花岗岩、石灰岩、平板岩与泥土混合工程地质条件好,就地取材简易。
3、筑路材料及运输条件
石料可采用路段边开采边利用,一举两得。间砂可在__河开采筛选。所需间砂、水泥、钢筋等材料以农用车运输为主,直接送往工程工地。
四、项目建设标准、规模
根据当地具体地理位置,发挥的作用和功能及经济发展的需要,再结合资金、施工技术等因素确定主线采用乡村公路建设标准,路线全长2。2km,路面宽4。5m(弯道5—6m),最大纵坡7%。
五、工程概算
人工工资:根据我乡相继几条公路建设惯例和当地农民群众修路的用心性,人工粗工工资不作编制说明,主要实行自愿投劳施工。技术工资根据基本建设工程的有关规定,技工1500工,按40元/工计算,计6万元。
材料:石料、河砂就地取材。原木按工程需要实行农民自愿捐助,不作编制说明。钢材3t,钢材3600元/t,计1。08万元。水泥80t,按410元/t(含运费),计3。28万元。炸药、钢扦及轰钻设备等估计3万元。
土地征用、三费补偿:水田征用3亩,按1。4万元/亩计4。2万元。坡耕地8。0亩,按0。7万元/亩计5。6万元。经济林(主要是山核桃林)补偿7万,共计16。8万元。其他费用及不可预计费用3万元。
总计所需资金概算33万元。
六、工程的实施计划
根据当地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结合该项目的特点,对工程进度如下安排:20__年3月份前做路线测量、土地征用、房屋拆迁、经济林补偿等前期准备工作,6月开工。 20__年8月底完成土石方开挖,档墙、路基、桥梁涵洞。20__年10月前完成排水沟及路面整平工作,并竣工通车。
七、结论
里庄公路的建成解决了一村380多人交通,有利于乡村道路与主干线的合理衔接,提高区域内的综合运输潜力,为深山区群众加快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基础,改善了投资环境,必将带动该地区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相关产业的发展。因此,该项目实施是我乡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及加快我乡新农村建设的需要,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切实可行。推荐上级给予批准建设和支持。
经典项目建议书2023鉴赏 篇2
项目建议书是由项目投资方向其主管部门上报的文件,当前广泛 应用于项目的国家立项审批工作中。工程项目建议书从宏观上论述项 目设立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把项目投资的设想变为概略的投资建议。 下面尚普咨询为您提供一篇工程项目建议书范文格式:
一、工程项目建议书范文的总论 1、承办单位概况(新建项目指筹建单位情况,技术改造项目指原 企业情况,项目建议书撰写单位情况) 2、拟建地点: 3、建设内容与规模: 4、建设年限: 5、效益分析: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条件 1、建设的必要性分析也属于工程项目建议书范文的一部分。 2、建设条件分析:包括场址建设条件(地质、气候、交通、公用 设施、征地拆迁工作、施工等)、其它条件分析(政策、资源、法律法 规等)项目建议书的格式范文 3、资源条件评价(指资源开发项目):包括资源可利用量(矿产地 质储量、可采储量等)、资源品质情况(矿产品位、物理性能等)、资源 赋存条件(矿体结构、埋藏深度、岩体性质等) 三、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 1、建设规模(达产达标后的规模) 2、产品方案(拟开发产品方案) 四、技术方案、设备方案和工程方案 1、生产方法(包括原料路线)2、工艺流程 (二)主要设备方案 1、主要设备选型(列出清单表)2、主要设备来源 (三)工程方案
1、建、构筑物的建筑特征、结构及面积方案(平面图、规划图在 工程项目建议书范文都是需要有一定的体现的)
2、建筑安装工程量及"三材"用量估算 3、主要建、构筑物工程一览表 1、建设投资估算(先总述总投资,后分述建筑工程费、设备购置 安装费等) 2、流动资金估算 3、投资估算表(总资金估算表、单项工程投资估算表)项目建议 书的格式范文 1、自筹资金 2、其它来源 六、效益分析 (一)经济效益 1、销售收入估算(编制销售收入估算表) 2、成本费用估算(编制总成本费用表和分项成本估算表) 3、利润与税收分析 (二)社会效益 【篇四:项目建议书范文】 1、项目区所在位置 项目区位于##公路以西,##镇内,涉及新碰、野为、征拖、七氦、 周开、平垛、蒋论、南可、四还、董是、小袁 11 个行政村,总人口 2.06 万人,农业研究报告指出:其中农业人口 19209 人,耕地总面积 26427.82 亩,20__ 年农业总产值 7874.91 万元,其中:种植业
6369.32 万元,渔业 896.2 万元,林牧业 109.6 万元,养殖业 498.79 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4008 元。下面看看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议书。
2、项目区农业资源情况
项目拟建区属亚热带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全年雨量充沛, 总降雨量 1000mm 左右,日照充足,常年 2305.6 小时积温较高,日均 气温 13-16℃,无霜期较长,达 220-240 天。该地区地势高低洼不等, 水网密布,河沟面积 3198 亩,80%左右的耕地面积地面增高 1.8—2.5 米,其中涝渍型低产田面积达 9200 亩,所以,在前几年农业结构调整 时,开发了近 380 亩提水养殖鱼池,区域内土壤属勤泥壤种,土壤肥 沃,有机质含量高,生态环境优良,灌溉水质较好,无污染,是发展 稻渔共作无公害农业的理想基地。
3、项目区农业生产状况
项目区涉及 5 个防洪联圩,现有联圩基础较好,骨干水利工程完 好率 40%,联圩内有圩口闸 42 座,活口门 15 个,排灌动力苏ⅱ泵 5 座, 50 泵 5 座,贯流泵 2 座,灌排总动力 660 千瓦,现有机耕路 56 条,机 耕桥 14 座,基础设施已具一定规模,设施基本配套,农田灌排率达 100%,渠系水利用系数 100%,有效灌溉面积 2.42 万亩,这些为项目区 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
项目区产业结构以稻麦连作为主,提水养殖为辅,其中稻麦种植 面积近 2.1 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 86.8%。近年来,因为市场行情的持 续变化,加之基础设施配套不够完全,良种推广未能全面的种.种原因, 特别是今年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大量发生,农民的种植效益大幅度下降, 尤其是遇水灾年份,形势更是十分严峻。
今年的武育粳三号水稻有三分之一绝收,三分之一亩产仅有 200 公斤左右,还有三分之一的产量也不过 400 公斤左右,另有少部分生 产的稻谷为优质无公害农产品十分畅销,由此可见,实行中低产田的 改造,完善基础设施的配套,大力推广优良品种,确保农民增产增收, 发展无公害农业势在必行。
4、项目区建设条件
——区位优势十分明显。交通条件非常优越,##公路、##河从## 镇内腹部穿过南北长 27 华里,公路从镇域的中部横穿东西长 13 华里, 四通八达,水陆交通十分便利,而且##镇又是位于##市的较东部地区 的家禽养殖重镇,东与陶破镇相靠,南有戴跨相邻,西与和垛接壤, 北与昌还镇交界,辐射周边较多乡镇人气,财气比较旺盛,区位优势 十分明显,所以##镇是发展优质种植业和无公害农业的有利区域。
——基础设施初具规模。项目区内 2.64 万亩,虽有部分低产田 和部分提水养殖,但灌、排、防等生产设施相对齐全,规范化水准较 高,种植条件很好,条田方整化面积较大,十分有利于农业的综合开 发。
——生态环境较好。项目区无工业污染和环境污染,东临靖盐河, 南靠蚌蜒河,西近唐港河,北有车路河,中有梓辛河、界河,水系条 件十分优越,水质清淅,空气清洁,是发展稻鱼共作和农业综合开发 的理想区域。
——科技力量较为雄厚。有丰富的农业种植、提水养殖,包括家 禽养殖的多年历史经验,广大人民群众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种植、 养殖的新技术,有强大的农业科技队伍,农技、农机、水产、水务等 主导职能部门均在项目区内。今年省下达实施的优质弱筋小麦项目建 设就在该项目区内,并正在实行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定整体推动工作。 全省水稻机插秧的试点工作就在我镇实行,省长###亲自来我镇视察和 指导,插秧机达 50 台套,实施机插秧面积达 1 万亩以上。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建设的依据土地治理、低产田改造是国家重点农业开发项目, ##市是个农业大市,在全省及至全国都有较高的知名度,是典型的 “鱼米之乡”,农业的模式是农业资源开发利用的新亮点,改造产田, 强化设施配套,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对推动我市农业经济结构调整, 提升农业质量,加速产业化进程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建设的必要性项目区内有亩涝渍型和设施不够配套有低产田, 严重影响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效益,必须实行基础设施的改 造和建设,从而提升这类低产田的综合生产力和抗御片段灾害的水平, 提升农业质量,所以既是农业发展的需要,又是农产品市场竞争的需 要,也是农民增长收入的需要,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三、项目规划设计
1、设计标准
①项目区农业生产基本条件和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抵御自然 灾害水平明显增强,农业综合生产水平得到较大提升,通过项目建设, 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提升农业综合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加快项目区农业现代化进程。
②项目区有明显区域范围,按流域或灌区统一规划,并符合本地 区农业发展的总体规划,采取综合措施,集中整治,连片开发。
③项目区达到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旱能灌,涝能 排,渍能降,实现园田化。
2、水利措施
①灌溉工程:灌溉系统科学规划,田间灌溉设施、桥、涵、闸等 建筑物配套齐全,性能与经济指标达到相关规划标准要求。
②排水工程:做到排水系统健全,排水出路畅通,渠系、桥、涵、 闸等设计合理,建筑配套。
3、农业措施
①农田工程:做到田(地)块要按有利于农业机械化和田间管理要 求格田化,以有林道路或较大沟渠为基准形成格田。
②田间道路:做到布局(规划)合理,循环畅通,机耕路建设分干 道、支路两级,干道要与乡村公路连接,满足中型以上的农业机械的
通行,宽度为 5m 以上,支路能保证农机通行,晴雨天畅通,并配套桥、 涵和农机下田(地)设施,便于农机进出田间作业和农产品运输,宽度 3.5m 以上。
③土壤改良:通过农家肥的施用,秸秆还田等土壤改良措施,土 壤耕作层有机质含量提升 0.1 个百分点以上。
④良种繁育与推广:项目区农作物的良种覆盖率在 100%,在有条 件而又需要的项目区建立优质良种繁育基地,修建种子晾晒场和仑储 设施,配备必要的种子加工检测设备。
⑤农业机械化:做到积极推广农业机械化作业,主要作业环节基 本实现机械化。
4、林业措施
①项目区内主要道路、沟渠、河流两侧,要适时适树实行植树造 林。
②人工造林苗林要达到二级以上的标准,造林当年成活率和三年 后保存率要达到 85%以上,林相整齐,结构合理。
③农田防护林建设,要达到林业部门规定的标准。
5、科技措施
①农技服务体系:做到配备必要的仪器设备,完善项目区农业服 务体系和质量检测、检验体系,强化科技服务功能。
②技术推广:在项目建设期间,推广一定的先进适用技术,大力 增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化生产等方面的技术的引进、示范和推广, 项目区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与非项目相比,至少提升 3 个百分点。
③技术培训:做到在项目建设期间,对项目区基层干部、农民技 术是和科技示范户先进适用技术培训,做到每个行政村有 3—5 名农业 科技骨干,每 10 户有 1 户科技示范户。
6、建设目标
项目建设坚持以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通过实施农田基础设施 建设来改造低产田,提升农田综合生产力和抗御自然灾害水平,通过 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实现高产高效,充分 发挥区域资源优势和形成地方特色,促动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农村发展。
①增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通过田间建设实现农田标准化、方整 化改造低产田,通过路、桥、渠、站、电及小型建筑物的配套来提升 农业综合生产水平,提升机械化作业水平。
②培植支柱型农业产业,改善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开发适销对 路的定型产品推向市场,形成具有本地特色的支柱型生态农业产业, 并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③发展科技型龙头企业。项目建设过程中,将培植和建立一批与 相适合的科技型龙头企业,并建立“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 机制,实行订单生产、标准化生产,统一品牌,统一销售。
④发挥项目区示范带动功能。把项目区建成高产、高效生态农业 的示范样板,为##及全省的农业发展提供经验。有效地带动区域性经 济发展。
四、建设内容
1、水利措施:
①新建机耕桥 12 座;
②新建小电灌站 25 座;
③新建苏ⅱ灌站 4 座;
④新建硬质渠 0.48km;
⑤新配套小沟建筑特 186 个;
⑥架设电力线路 14km; ⑦新增 100kv 变压器 4 台套。
2、农业措施 ①全面条田方整化实现农田标准化 20000 亩; ②新筑机耕路砂石路面 5.5km;
③新增农业机械收割机 10 台,插秧机 100 台。 ④新建种子仓库 800 平方米。 3、林业措施:栽植防护林意杨 10 万株。 4、培训措施:项目区根据季节特点,农事需要即时组织相关培 训。 五、投资概算及筹资措施 1、投资概算:本项目计划总投资 850 万元。其中:水利措施 655.35 万元;农业措施 160.1 万元;林业措施 30 万元;科技推广 3.25 万 元;前期工作费 1.3 万元。 2、资金筹措:申请中央财政 480 万元;省、市地方财政配套 160 万元,群众筹资 210 万元(约需投工 10 万个,折币 200 万元,群众自 筹 10 万元,合计 210 万元)。 六、预期效益 1、经济效益:通过土地治理,项目区建成后,2.64 万亩,产量 产值将有显著提升。 ①通过低产田改造,亩净增小麦 100 公斤,亩增收入 75 元,计 增收 198 万元;
②通过低产田改造,亩净增稻谷 150 公斤,亩增收入 120 元,计 增收 316 万元;
③项目建成后,每亩可节约成本 55 元,计节本 145 万元;
④项目实施后,合计可增收 659 万元,亩平 249 元,人均 319 元。
2、社会效益:
①项目实施后,可年产弱筋小麦 600 万公斤;
②项目实施后,可年产优质稻谷 950 万公斤;
③项目实施后,主体高新技术普及率将达 100%,有利于发挥资源 优势,有利于提升土地资源利用率;
④项目实施后,将促动我地无公害绿色农业迅猛发展,有利于人 民的健康。
⑤项目实施后,能带动我地科技型龙头企业的建立与发展,起到 深化农业结构调整,提升土地集约化经营水平,促动农村剩余劳动力 转移,带动其他产业发展。
⑥项目实施后,因为农田基础设施的建设与改造,健全了水系排 灌功能,避免一家一户灌水机械的重复投资,节约发能耗,节约用水, 降低农本。砂石路面的建设,改善了交通条件,提升农副产品的运流 速度,增加了效益。
3、生态效益:项目实施后,因为地面整治,改造低产田,强化 设施配套,推广新品种、新措施、新技术,规范农业投入品质量,改 善土壤使肥、供水状况。减少农业污染,保护生态环境,有利于保护、 提升土壤肥力,提升农业综合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促动我镇农业产 业化持续健康发展。
七、保障措施
1、组织机构:为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成立##20__ 年度土地治 理项目领导小组,由##市开发局,##镇人民政府及项目实施的相关村、 单位的主要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事务工作。项 目技术指导小组名单(略)
2、监督机制:项目实施中,实行项目管理和资金管理分离,单 独建账,独立核算,建立项目内部相互监督机制,确保项目和资金管 理正常运转。
3、保障措施:由项目管理部门与项目实施单位签订目标责任书, 分解细化建设目标、内容、标准,强化项目管理、工程招投标、工程 质量监理,确保工程按时完成。
经典项目建议书2023鉴赏 篇3
一、 项目基本情况:
1、项目区所在位置
项目区位于##公路以西,##镇内,涉及新碰、野为、征拖、七氦、周开、平垛、蒋论、南可、四还、董是、小袁11个行政村,总人口2.0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9209人,耕地总面积26427.82亩,200_年农业总产值7874.91万元,其中:种植业6369.32万元,渔业896.2
万元,林牧业109.6万元,养殖业498.7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008元。
2、项目区农业资源情况
项目拟建区属亚热带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全年雨量充沛,总降雨量1000mm左右,日照充足,常年2305.6小时积温较高,日均气温13-16℃,无霜期较长,达220-240天。该地区地势高低洼不等,水网密布,河沟面积3198亩,80%左右的耕地面积地面增高1.8—2.5米,其中涝渍型低产田面积达9200亩,因此,在前几年农业结构调整时,开发了近380亩提水养殖鱼池,区域内土壤属勤泥壤种,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高,生态环境优良,灌溉水质较好,无污染,是发展稻渔共作无公害农业的理想基地。
3、项目区农业生产状况
项目区涉及5个防洪联圩,现有联圩基础较好,骨干水利工程完好率40%,联圩内有圩口闸42座,活口门15个,排灌动力苏Ⅱ泵5座,50泵5座,贯流泵2座,灌排总动力660千瓦,现有机耕路56条,机耕桥14座,基础设施已具一定规模,设施基本配套,农田灌排率达100%,渠系水利用系数100%,有效灌溉面积2.42万亩,这些为项目区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
项目区产业结构以稻麦连作为主,提水养殖为辅,其中稻麦种植面积近2.1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86.8%。近年来,由于市场行情的不断变化,加之基础设施配套不够完全,良种推广未能全面的种.种原因,特别是今年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大量发生,农民的种植效益大幅度下降,尤其是遇水灾年份,形势更是十分严峻。今年的武育粳三号水稻有三分之一绝收,三分之一亩产仅有200公斤左右,还有三分之一的最高产量也不过400公斤左右,另有少部分生产的稻谷为优质无公害农产品十分畅销,由此可见,实行中低产田的改造,完善基础设施的配套,大力推广优良品种,确保农民增产增收,发展无公害农业势在必行。
4、项目区建设条件
——区位优势十分明显。交通条件非常优越,##公路、##河从##镇内腹部穿过南北长27华里,###公路从镇域的中部横穿东西长13华里,四通八达,水陆交通十分便利,而且##镇又是位于##市的较东部地区的家禽养殖重镇,东与陶破镇相靠,南有戴跨相邻,西与和垛接壤,北与昌还镇交界,辐射周边较多乡镇人气,财气比较旺盛,区位优势十分明显,因此##镇是发展优质种植业和无公害农业的有利区域。
——基础设施初具规模。项目区内2.64万亩,虽有部分低产田和部分提水养殖,但灌、排、防等生产设施相对齐全,规范化程度较高,种植条件很好,条田方整化面积较大,十分有利于农业的综合开发。
——生态环境较好。项目区无工业污染和环境污染,东临靖盐河,南靠蚌蜒河,西近唐港河,北有车路河,中有梓辛河、界河,水系条件十分优越,水质清淅,空气清洁,是发展稻鱼共作和农业综合开发的理想区域。
——科技力量较为雄厚。有丰富的农业种植、提水养殖,包括家禽养殖的多年历史经验,广大人民群众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种植、养殖的新技术,有强大的农业科技队伍,农技、农机、水产、水务等主导职能部门均在项目区内。今年省下达实施的优质弱筋小麦项目建设就在该项目区内,并正在进行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定整体推进工作。全省水稻机插秧的试点工作就在我镇进行,省长###亲自来我镇视察和指导,插秧机达50台套,实施机插秧面积达1万亩以上。
二、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建设的依据
土地治理、低产田改造是国家重点农业开发项目,##市是个农业大市,在全省及至全国都有较高的知名度,是典型的“鱼米之乡”,农业的模式是农业资源开发利用的新亮点,改造产田,强化设施配套,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对推动我市农业经济结构调整,提升农业质量,加速产业化进程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建设的必要性
项目区内有
亩涝渍型和设施不够配套有低产田,严重影响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效益,必须进行基础设施的改造和建设,从而提高这类低产田的综合生产力和抗御片段灾害的能力,提升农业质量,所以既是农业发展的需要,又是农产品市场竞争争的需要,也是农民增长收入的需要,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三、 项目规划设计
㈠设计标准
①项目区农业生产基本条件和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明显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较大提高,通过项目建设,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加快项目区农业现代化进程。
②项目区有明显区域范围,按流域或灌区统一规划,并符合本地区农业发展的总体规划,采取综合措施,集中整治,连片开发。
③项目区达到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旱能灌,涝能排,渍能降,实现园田化。
㈡水利措施
①灌溉工程:灌溉系统科学规划,田间灌溉设施、桥、涵、闸等建筑物配套齐全,性能与经济指标达到有关规划标准要求。
②排水工程:做到排水系统健全,排水出路畅通,渠系、桥、涵、闸等设计合理,建筑配套。
㈢农业措施
①农田工程:做到田(地)块要按有利于农业机械化和田间管理要求格田化,以有林道路或较大沟渠为基准形成格田。
②田间道路:做到布局(规划)合理,循环畅通,机耕路建设分干道、支路两级,干道要与乡村公路连接,满足中型以上的农业机械的通行,宽度为5m以上,支路能保证农机通行,晴雨天畅通,并配套桥、涵和农机下田(地)设施,便于农机进出田间作业和农产品运输,宽度3.5m以上。
③土壤改良:通过农家肥的施用,秸秆还田等土壤改良措施,土壤耕作层有机质含量提高0.1个百分点以上。
④良种繁育与推广:项目区农作物的良种覆盖率在100%,在有条件而又需要的'项目区建立优质良种繁育基地,修建种子晾晒场和仑储设施,配备必要的种子加工检测设备。
⑤农业机械化:做到积极推广农业机械化作业,主要作业环节基本实现机械化。
㈣林业措施
①项目区内主要道路、沟渠、河流两侧,要适时适树进行植树造林。
②人工造林苗林要达到二级以上的标准,造林当年成活率和三年后保存率要达到85%以上,林相整齐,结构合理。
③农田防护林建设,要达到林业部门规定的标准。
㈤科技措施
①农技服务体系:做到配备必要的仪器设备,完善项目区农业服务体系和质量检测、检验体系,强化科技服务功能。
②技术推广:在项目建设期间,推广一定的先进适用技术,大力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化生产等方面的技术的引进、示范和推广,项目区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与非项目相比,至少提高3个百分点。
③技术培训:做到在项目建设期间,对项目区基层干部、农民技术是和科技示范户先进适用技术培训,做到每个行政村有3—5名农业科技骨干,每10户有1户科技示范户。
㈥建设目标
项目建设坚持以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通过实施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来改造低产田,提高农田综合生产力和抗御自然灾害能力,通过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实现高产高效,充分发挥区域资源优势和形成地方特色,促进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
①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通过田间建设实现农田标准化、方整化改造低产田,通过路、桥、渠、站、电及小型建筑物的配套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机械化作业水平。
②培植支柱型农业产业,改善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开发适销对路的定型产品推向市场,形成具有本地特色的支柱型生态农业产业,并带动有关产业的发展。
③发展科技型龙头企业。项目建设过程中,将培植和建立一批与相适应的科技型龙头企业,并建立“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机制,实行订单生产、标准化生产,统一品牌,统一销售。
④发挥项目区示范带动功能。把项目区建成高产、高效生态农业的示范样板,为##及全省的农业发展提供经验。有效地带动区域性经济发展。
四、 建设内容
㈠水利措施:
①新建机耕桥 12 座;
②新建小电灌站 25 座;
③新建苏Ⅱ灌站 4 座;
④新建硬质渠 0.48 km;
⑤新配套小沟建筑特 186 个;
⑥架设电力线路 14 km;
⑦新增100KV变压器 4 台套。
㈡农业措施
①全面条田方整化实现农田标准化 20000亩;
②新筑机耕路砂石路面 5.5 km;
③新增农业机械收割机10台,插秧机100台。
④新建种子仓库 800 平方米。
㈢林业措施:栽植防护林意杨 10万株。
㈣培训措施:项目区根据季节特点,农事需要及时组织相关培训。
五、 投资概算及筹资措施
1、投资概算:
本项目计划总投资850万元。
其中:水利措施 655.35 万元;
农业措施 160.1 万元;
林业措施 30 万元;
科技推广 3.25万元;
前期工作费 1.3万元。
2、资金筹措:
申请中央财政 480 万元;省、市地方财政配套 160万元,群众筹资210万元(约需投工10万个,折币200万元,群众自筹10万元,合计210万元)。
六、 预期效益
1、经济效益:
通过土地治理,项目区建成后,2.64万亩,产量产值将有显著提高。
①通过低产田改造,亩净增小麦100公斤,亩增收入75元,计增收 198万元;
②通过低产田改造,亩净增稻谷 150公斤,亩增收入 120元,计增收 316万元;
③项目建成后,每亩可节约成本 55元,计节本 145万元;
④项目实施后,合计可增收 659万元,亩平 249 元,人均 319元。
2、社会效益:
①项目实施后,可年产弱筋小麦 600万公斤;
②项目实施后,可年产优质稻谷 950万公斤;
③项目实施后,主体高新技术普及率将达100%,有利于发挥资源优势,有利于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
④项目实施后,将促进我地无公害绿色农业迅猛发展,有利于人民的健康。
⑤项目实施后,能带动我地科技型龙头企业的建立与发展,起到深化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土地集约化经营水平,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带动其他产业发展。
⑥项目实施后,由于农田基础设施的建设与改造,健全了水系排灌功能,避免一家一户灌水机械的重复投资,节约发能耗,节约用水,降低农本。砂石路面的建设,改善了交通条件,提高农副产品的运流速度,增加了效益。
3、生态效益:
项目实施后,由于地面整治,改造低产田,强化设施配套,推广新品种、新措施、新技术,规范农业投入品质量,改善土壤使肥、供水状况。减少农业污染,保护生态环境,有利于保护、提高土壤肥力,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促进我镇农业产业化持续健康发展。
七、 保障措施
1、组织机构:
为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成立##200_年度土地治理项目领导小组,由##市开发局,##镇政府及项目实施的相关村、单位的主要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事务工作。
项目技术指导小组名单(略)
2、监督机制:
项目实施中,实行项目管理和资金管理分离,单独建账,独立核算,建立项目内部相互监督机制,确保项目和资金管理正常运转。
3、保障措施:
由项目管理部门与项目实施单位签订目标责任书,分解细化建设目标、内容、标准,强化项目管理、工程招投标、工程质量监理,确保工程按时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