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辅教材排查方案 篇1
为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加强全县中小学校教辅材料征订管理工作,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根据邵阳市纠风办、市教育局、市物价局、和市文广新局《关于加强全市中小学教辅材料使用管理工作的通知》(邵纠办发﹝20xx﹞2号)和市教育局《关于重申严禁中小学乱办班、乱补课等违规行为的若干规定》(邵教发﹝20xx﹞30号)文件精神,经研究,决定对全县中小学校违规补课和教辅材料征订工作进行专项清查整治。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
1.提高工作认识。加强各中小学校补课和教辅材料征订的管理与监督,是切实减轻学生和家长负担、关心学生身心健康、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要举措,是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维护良好教育形象的重要抓手。各学校要充分认识开展“违规补课和违规征订使用教辅材料专项整治”工作的重要意义,对中小学校教辅材料征订使用是否存在超书目范围、超价格标准、票据填写不规范、自愿征订项目存在“非自愿”和课堂内容课外补等突出问题进行分析和研判,采取有效措施,迅速整改到位。
2.健全组织机构。为加强专项整治工作力度,确保整改取得实效,县教科体局成立违规补课和违规征订使用教辅材料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局党委书记、局长李德帮同志任组长,局纪委书记周德威、副局长于小勇、龚芳艳、肖安平、杨章锟任副组长,局纪检监察室、政工股、基教股、督导室、计财股主要负责人为领导小组成员,领导小组下设专项整治工作办公室,办公地点设局纪检监察室,由局纪委书记周德威兼任办公室主任。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各学校按要求成立相应的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结合本单位工作实际,制定专项整治工作方案,扎实开展专项整治工作。各单位专项整治工作方案于4月20日前报县教科体局专项整治办。
二、突出整治重点
1.学校成建制补课的问题。全县各中小学必须严格按照
市教育局规定的学校工作周历和作息时间进行教学活动,不得在节假日或利用中午、晚自习时间组织学生补课。凡在节假日或利用中午、晚自习时间组织学生补课的,即使没有向学生收取费用,也属违规办学行为。
2.学校补课收费问题。学校组织补课收费,或以年级组、
“家长委员会”等名义组织补课收费及以举办各类“奥赛班”、“提高班”、“实验班”、“辅导班”等名义补课收费的,均属有偿补课行为。
3.教师补课取酬的问题。在职教师利用中午、放学后、
周末等时段为学生进行补课、辅导写作业并收取费用的,及私自在民办教育机构兼课取酬或有偿家教家养的,均属违规补课行为。
4.学生购买教辅材料问题。教辅材料实行“一科一辅”,
坚持学生自愿购买的原则。重点整治学校是否存在“一科多辅”、学生“非自愿”、教辅价格偏高、学校或老师要求学生到指定书店购买、不开具票据、代购代管、强签征订单等问题。
三、全面整改落实
1、全面自查、清理清退(3月12日—4月20日)。一是各学校要组织精干力量,对所辖区域学生20xx年补课收费和教辅材料征订情况进行全面摸底排查,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不漏一人,并填报相应的表格(见附件1、附件2),于4月20日前上报局专项整治办。二是在全面自查的基础上,对违规补课及违规征订教辅材料行为进行及时清理和纠正。凡有偿补课费用,全额清退;省定推荐的教辅材料书目,凡违背学生和家长意愿强行征订的教辅材料,一律清退;凡未征求家长意见而统一购买的教辅材料,要立即遵循家长意愿,对家长不自愿订购的,一律清退;对搭车销售或老师变相推销的教辅资料,一律清退。
2、检查回访(4月20日—4月30日)。局专项整治办将会同有关职能部门组成联合督查组,进校对全县中小学校违规补课和违规征订教辅材料等行为进行明查暗访和全面督查。对违规补课和违规征订教辅材料行为,启动追责程序,除追究当事人直接责任外,还将追究本单位的.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
四、强化工作措施
1、落实整改责任。全县各级各类学校校长是开展违规补课和违规征订使用教辅材料专项整治的第一责任人。各中小学校要自上而下落实专项整治的任务与要求,明确责任分工,强化责任落实,形成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确保专项整治工作取得实效。
2、严明工作纪律。各中小学校要严格按照专项整治工作的部署和要求,严明工作纪律,认真组织实施。凡整治过程中弄虚作假、瞒报漏报、推诿拖延、搞形式、走过场的,要严格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整改不落实的,要严格追究直接责任人和相关领导的责任。
3、加强监督检查。各学校要加强宣传教育,要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发现、制止违规补课和违规征订使用教辅材料等行为。县教科体局将进一步加大查处力度,组织力量不定期对各类违规行为进行明查暗访,对违规违纪行为及时做出严肃处理。同时,充分发挥群众监督和舆论媒体监督的作用,形成对违规补课和违规征订使用教辅材料的高压态势。
4、健全长效机制。坚持把建章立制贯穿专项整治工作的全过程,对专项整治工作中的好经验和做法,要及时总结和推广。各中小学校要积极探索,建立健全学生教辅材料选择审核、监督检查与反馈评价机制。对专项整治工作中发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深入研究分析,做出科学评判。
学校教辅教材排查方案 篇2
一、目的与背景
为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加强学校教材教辅材料的管理,确保学生使用合法、合规、优质的教辅材料,根据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文件精神,特制定本排查方案。
二、组织机构
成立由校长任组长,副校长、教务主任、各年级组长、班主任为成员的教材教辅排查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校教材教辅的排查工作。
三、排查范围
教材排查:包括学校往年使用的教材(教本、教参)及其处置方式,确保问题教材不得流入市场。
教辅材料排查:对进入学校图书馆、班级图书角等所有教辅材料进行排查,包括学校或教师向学生推荐的课外读物、书刊杂志等。
幼儿园用书排查:对幼儿园使用的教师指导用书和幼儿用书进行全面排查。
四、排查内容
合法合规性:检查教辅材料是否经过正规渠道购买,是否具备合法的'出版资质。
内容质量:检查教辅材料的内容是否健康向上,是否符合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是否存在知识性错误。
自愿原则:检查教辅材料的征订是否遵循学生自愿原则,是否存在“被自愿”现象。
五、排查步骤
宣传发动阶段(第1周):召开全校教职工大会,传达上级文件精神,明确排查工作的重要性和具体要求。
自查自纠阶段(第2-3周):各班级、各教研组对所辖区域内的教材教辅进行全面自查,填写排查表格,并于规定时间前上报领导小组。
集中整改阶段(第4周):领导小组对自查结果进行复核,对发现的问题进行集中整改,包括清退违规教辅材料、纠正违规征订行为等。
总结反馈阶段(第5周):总结排查工作,形成书面报告,上报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并对排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通报,提出改进措施。
六、工作要求
提高认识:各班级、各教研组要高度重视教材教辅排查工作,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严格标准:严格按照排查内容和标准开展工作,确保排查结果真实可靠。
加强协作:各班级、各教研组之间要加强沟通协作,形成工作合力。
严肃纪律:对在排查工作中发现的问题要严肃处理,对违规人员要追究责任。
学校教辅教材排查方案 篇3
一、目的与背景
为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加强学校教辅材料的管理,切实减轻学生和家长负担,根据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文件精神,决定在全校范围内开展教材教辅的全面排查与专项整治工作。
二、组织机构
成立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校长
副组长:副校长、教务主任
成员:各年级组长、班主任、图书管理员等
设立专项整治工作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教务处,由教务主任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日常协调工作。
三、排查内容
教辅材料征订情况:
是否存在超书目范围、超价格标准征订教辅材料。
票据填写是否规范,自愿征订项目是否存在“非自愿”现象。
是否存在课堂内容课外补、教师变相推销教辅资料等行为。
教学用书管理:
学校往年使用的教材(教本、教参)处置方式是否妥当,问题教材是否已妥善处理。
对进入学校图书室、图书角等课外读物进行地毯式排查,确保无违规、不良读物。
教师推荐读物:
审查教师向学生推荐的课外读物、书刊杂志等,确保其内容健康、适宜学生阅读。
四、实施步骤
宣传发动与自查自纠(xx月xx日—xx月xx日):
组织全体教职员工学习相关政策法规,提高认识。
各学校组织精干力量进行全面自查,填报相关表格,并于规定日期前上报。
清理清退(xx月xx日—xx月xx日):
对自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及时清理和纠正,全额清退违规费用,清退违规教辅材料。
检查回访与追责(xx月xx日—xx月xx日):
专项整治办组织联合督查组进行明查暗访和全面督查,对违规行为启动追责程序。
五、工作要求
提高政治站位:各学校要充分认识此次排查整治工作的'重要性,确保工作落实到位。
严格工作纪律:严禁弄虚作假、瞒报漏报,对违规行为严肃处理。
加强监督检查:充分发挥群众监督和舆论媒体监督的作用,形成高压态势。
健全长效机制:总结经验,建立健全教辅材料选择审核、监督检查与反馈评价机制。
学校教辅教材排查方案 篇4
一、目的与意义
为净化校园环境,规范教材教辅市场,保障学生使用优质、合法的教辅材料,根据教育部及省市相关文件要求,特制定本排查方案。
二、组织机构
成立由校长任组长,分管副校长、教务主任、各年级组长为成员的教材教辅排查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教务处,具体负责排查工作的组织实施。
三、排查范围
全校范围内使用的所有教材教辅材料,包括学生用书、教师用书及进入校园的课外读物等。
四、排查内容
出版资质:检查教辅材料是否具备合法的出版资质,是否存在盗版、盗印现象。
内容审查:审查教辅材料的内容是否健康向上,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教育部门的相关规定。
征订管理:检查教辅材料的征订是否遵循学生自愿原则,是否存在强制征订、搭车销售等行为。
五、排查步骤
宣传动员(第1周):通过教职工大会、家长会等形式,广泛宣传排查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高师生及家长的知晓率和参与度。
自查自纠(第2-3周):各班级、各教研组对本班级、本学科使用的教材教辅进行自查,填写排查表格,并于规定时间前上报领导小组。
集中排查(第4周):领导小组组织专人对各班级、各教研组的自查结果进行复核,并对全校范围内的教材教辅进行全面排查。
整改落实(第5周):对排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包括清退违规教辅材料、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等。
总结反馈(第6周):总结排查工作,形成书面报告,上报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并对排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通报,提出改进措施。
六、工作要求
高度重视:各班级、各教研组要深刻认识教材教辅排查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细致排查:要按照排查内容和标准,认真细致地开展排查工作,确保不漏项、不走过场。
严格整改:对排查中发现的问题要立即整改,确保整改到位。
学校教辅教材排查方案 篇5
一、目的与意义
为进一步规范学校办学行为,加强教材教辅材料的管理,确保教学用书的质量和安全,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维护学生和家长的合法权益,根据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特制定本排查方案。
二、组织机构
领导小组: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副校长、教务处主任、各年级组长为成员的教材教辅排查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面指导和监督排查工作。
工作小组:由教务处牵头,组织各学科教研组长、图书管理员及骨干教师组成工作小组,具体负责排查工作的实施。
三、排查内容
教材教辅的合规性:检查教材教辅是否经过正规渠道采购,是否符合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的审定标准,是否存在盗版、盗印现象。
适用性与科学性:评估教材教辅的内容是否适合学生的年龄、认知水平和学科要求,是否存在知识性错误或误导性内容。
意识形态审查:重点排查教材教辅中是否存在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损害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的.内容。
征订与使用管理:检查教材教辅的征订程序是否规范,是否遵循学生自愿原则,使用过程中是否存在强制购买、捆绑销售等行为。
四、排查步骤
宣传发动:召开全校教职工大会,传达上级文件精神,明确排查工作的目的、意义和要求,提高全体教职工的认识和参与度。
自查自纠:各年级、各学科组按照排查内容,对本年级、本学科使用的教材教辅进行全面自查,发现问题立即整改。
集中排查:工作小组对各年级、各学科自查情况进行复查,同时对学生、家长进行问卷调查,收集意见和建议。
整改落实:对排查中发现的问题,制定整改措施,明确责任人和整改时限,确保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总结反馈:排查工作结束后,领导小组对工作进行总结,形成书面报告,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排查情况,并向全校师生公布排查结果。
五、保障措施
加强组织领导:确保排查工作有序进行,责任到人。
强化宣传教育:提高全体教职工和学生对教材教辅排查工作的认识和支持。
严格责任追究:对在排查工作中敷衍塞责、弄虚作假的行为,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学校教辅教材排查方案 篇6
一、目的
为进一步规范学校办学行为,加强教材教辅材料的管理,确保学生使用合法、合规、优质的教材教辅资料,根据上级教育部门相关文件精神,特制定本排查方案。
二、组织机构
领导小组:
组长:校长(张三)
副组长:教学副校长(李四)、德育副校长(王五)
成员:教务处主任、各年级组长、图书管理员、各学科教研组长
工作小组:
组长:教务处主任
成员:各年级班主任、各学科教师代表
三、排查内容
教材教辅的合法性:检查所有教材教辅是否经过国家相关部门审批,是否含有非法内容,是否侵犯知识产权。
教材教辅的适用性:评估教材教辅是否符合课程标准,是否适合学生年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
教材教辅的征订过程:检查教材教辅的'征订过程是否规范,是否存在违规收费、强制征订等行为。
课外读物的审查:对学校图书室、图书角等课外读物进行排查,确保无违规、不适宜的读物。
四、排查步骤
宣传发动(第1周):
组织全体教职员工学习相关政策法规,提高认识。
通过校园广播、公告栏、微信公众号等多种渠道宣传排查工作的重要性。
自查自纠(第2-3周):
各年级、各学科组对本年级、本学科使用的教材教辅进行全面自查,填写自查表。
图书馆对馆藏图书进行逐一排查,填写排查记录。
集中整改(第4周):
对自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汇总,制定整改措施。
对违规教材教辅进行清理,退还违规收费,对不适宜的课外读物进行下架处理。
检查验收(第5周):
领导小组组织工作小组对各年级、各学科的整改情况进行检查验收。
对整改不力的单位和个人进行通报批评,并责令限期整改。
五、工作要求
提高认识:全体教职员工要充分认识教材教辅排查工作的重要性,积极配合排查工作。
严格标准:严格按照上级教育部门的要求和标准进行排查,确保排查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落实责任:各年级、各学科组要明确责任分工,确保排查工作不走过场、不留死角。
建立长效机制:以此次排查为契机,建立健全教材教辅管理制度,确保教材教辅的征订、使用和管理规范化、制度化。
学校教辅教材排查方案 篇7
一、背景与目标
为积极响应国家“双减”政策,进一步规范学校教育教学行为,确保教材教辅的合规性、适用性和科学性,特制定本排查方案。
二、组织机构与职责
组织机构:成立由校长任组长,教务处、德育处、总务处等部门负责人及骨干教师为成员的教材教辅排查工作领导小组。
职责分工:
校长:全面负责排查工作的组织领导。
教务处:负责教材教辅的合规性、适用性和科学性排查。
德育处:负责意识形态审查及学生、家长意见收集。
总务处:负责教材教辅的`采购、管理等工作。
三、排查范围与内容
排查范围:包括学校所有年级、所有学科使用的教材教辅,以及学校图书室、图书角等课外读物。
排查内容:
教材教辅的出版单位、书号、定价等基本信息是否齐全、准确。
教材教辅的内容是否符合国家课程标准和教学要求。
是否存在超范围、超标准征订教材教辅的现象。
是否存在意识形态问题或不良信息。
四、排查方法与步骤
方法:采用自查与抽查相结合的方式,通过查阅资料、现场查看、问卷调查等多种手段进行排查。
步骤:
宣传动员:召开全校教职工大会,明确排查工作的目的、意义和要求。
自查自纠:各年级、各学科组及图书室等部门按照排查内容进行自查,发现问题立即整改。
集中排查:由排查工作领导小组组织专班,对各年级、各学科及图书室等部门的自查情况进行复查,确保排查全面、彻底。
整改落实:对排查中发现的问题,制定整改措施,明确责任人和整改时限,确保问题得到及时解决。
总结反馈:排查工作结束后,领导小组对工作进行总结,形成书面报告,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排查情况,并向全校师生公布排查结果。
五、工作要求
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全校教职工要充分认识教材教辅排查工作的重要性,积极参与排查工作。
学校教辅教材排查方案 篇8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教育部和市教委关于“中小学生作业管理、睡眠管理、手机管理、读物管理、体质管理”(以下简称“五项管理”)等工作通知精神,进一步规范学校办学行为,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培养学生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全面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关于落实“五项管理”读物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教育部出台的关于加强中小学生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等“五项管理”相关文件精神为指导,结合各级有关文件精神,把“五项管理”作为为民办实事的重要内容,坚持育人方向,构建长效管理机制,以“小切口”推动“大改革”,深化育人方式改革,解决广大家长急难愁盼的问题,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教育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工作目标
遵循学生成长发展规律,聚焦“五个强化”,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培养学生健康科学的学习生活方式,全方位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强化课外读物进校园的程序管理,加强新华书店进校园管理,不断提升学校图书馆服务教育教学能级。
三、工作原则
1、坚持目标导向和评价导向原则。准确把握“五项管理”核心要义,确立科学的育人目标,确保正确的教育发展方向,全方位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完善学校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以评价导向引导学校可持续发展,以评价改革撬动学生健康发展指数的提升。
2、坚持统整性和协同性原则。坚持“五育并举”,系统、整合推进“五项管理”。推动各处室、级部齐抓、共管,明晰职责分工,制定重点任务清单,理清责任链条和责任主体,从学校管理、家庭指导、社会协同等方面入手,协同推进,做到全覆盖、齐步走、抓督察、常态化,推进“五项管理”全部落地,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3、坚持科学性和专业性原则。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发展规律,分类指导、精准施策,结合“五项管理”的专业性和教育的专业性,科学指导学生、家长、学校做好“五项管理”相关工作。坚持“刚性约束”和“柔性管理”相结合,提高工作的精准化精细化水平。
四、加强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
本方案中所称的“课外读物”是指教材和教辅之外的、进入校园供学生阅读的正式出版物(含数字出版产品)。规范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防止问题读物进入校园,充分发挥课外读物育人功能,丰富学生阅读内容,拓展阅读活动。
1、坚持底线原则,确保进校园课外读物质量。学校开展专题培训,全面指导、管理和督查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工作,对于课外读物推荐工作要坚持方向性、全面性、适宜性、多样性和适度性原则,符合主题鲜明、内容积极、可读性强、启智增慧的基本标准。对于各类进校园课外读物要坚持“凡进必审”“凡荐必审”,建立和完善进校园课外读物管理机制。不得在校园内通过举办讲座、培训等活动销售课外读物;禁止强制或变相强制学生购买课外读物,学校不得组织统一购买;不得接受请托、谋取不正当利益;不得违规干预课外读物推荐。
2、加强图书馆服务能级建设,发挥主渠道阵地作用。学校依据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推荐的课外读物推荐目录,切实做好学生课外阅读需求调研,鼓励多方推荐,提升馆藏图书品质,充分满足学生课外阅读需求。加大学校图书馆课程建设力度,定期开展名师导读、读书沙龙等分享交流活动;设置书刊流通点,优化校园阅读环境,提高图书资源利用率,把图书馆办成学生最喜欢的学习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