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线上教学方案 篇1
活动目标:
1.能感受散文中太阳“调皮”的表现。
2.体会散文的幽默、诙谐意味。 活动反思:
活动准备:
1.挂图。
2.太阳头饰,红色圆形纸板若干,自制乌云图片一张(同脸大小)。
3.故事磁带。
4.活动前带领幼儿感受太阳升起、落山的方位变化
活动过程:
过程一、欣赏图片。
1.出示图片幼儿观察。提问:在图片上你看到了什么?
2.太阳在干什么?
3.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太阳? (帮助幼儿理解:调皮的含义,并用肢体动作来表现调皮)
二、欣赏散文
1.幼儿看图片听散文录音。
2.散文里讲了谁?调皮的太阳都做了些什么事情?都到了哪些地方?
3.听了散文后你喜欢太阳吗?为什么?
三、再次欣赏散文。
1.你最喜欢散文的哪个地方?
2.为什么要说它是个调皮的太阳?(请幼儿用肢体语言来表现散文内容)
3.请幼儿跟着老师一起念散文。
四、游戏:调皮的太阳。
1、幼儿分成五组,在五个不同的地方站好,分别扮演小朋友、庄稼、苹果、草莓、小朋友、雨点儿。
2、跟着录音,幼儿与教师一起游戏。教师扮太阳,跟着散文的情节发展,幼儿做相应的动作。如:“太阳”来到第一组,幼儿就做起床的动作;到第二组,幼儿扮演的庄稼做长高的动作;到第三组,幼儿将红色纸板挡在脸上;到第四组,幼儿做天热游泳的动作;到第五组,“太阳”用乌云图片挡住脸,幼儿做下雨的动作。
3.幼儿交换角色,再次表演。
五.延伸活动:将录音机放到区角,继续念散文。
幼儿线上教学方案 篇2
一、活动背景(设计意图):
春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我们经常会在这时利用美丽的春景来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激发其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比如带幼儿春游、布置自然角等。一天班上有位幼儿带来了许多小蝌蚪,我将它们安置在自然角中,孩子们很好奇地围着小蝌蚪,你一言我一语地议论开了,有的说:“小蝌蚪的妈妈是谁呀?”有的说:“小蝌蚪黑乎乎圆圆的真可爱”后来有位幼儿告诉大家小蝌蚪的妈妈是青蛙,可其他孩子不相信。他们很奇怪小蝌蚪没有大眼睛、绿衣裳也没有四条腿怎么会是青蛙呢?于是我给他们讲了《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使他们知道了青蛙确实是小蝌蚪的妈妈以及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这以后班上的孩子只要一有空就去自然角看看小蝌蚪有没有变化。看到孩子们对小蝌蚪这么感兴趣,我就思考让幼儿用美术手段来表现他们喜爱的小蝌蚪。小班幼儿由于才开始接触美术,他们更多是利用画笔来表现他们的感受。为了让幼儿了解除了用笔可以表现自已的生活体验以外,还可以借助很多工具来表现,如幼儿最熟悉的身体器官。因此我选择了幼儿的身体器官,手指来作为绘画工具,设计了这节手指画《小蝌蚪》的.美术活动,从而激发幼儿参与美术活动的兴趣。
二、活动实录
(一)活动目标
1、学习用手指点画小蝌蚪的方法。
2、发展观察力以及大胆作画能力。
3、提高参与美术活动的兴趣。
(二)活动准备
1、投影仪、明胶片、彩色照相透明水彩
2、黑色水粉颜料、餐巾纸、图画纸、青蛙图案、头饰
(三)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引起幼儿的兴趣。教师边用语言描述边用手指在胶片上点画。
(1)教师:春天来了,小河里的冰都融化成了又清又凉的水,你们猜猜是谁坐在荷叶上?咦!青蛙妈妈坐在荷叶上做什么呢?青蛙妈妈正坐在荷叶上看它的宝宝小蝌蚪游泳呢!你们喜欢青蛙妈妈和小蝌蚪吗?我们今天就先来学画小蝌蚪。
(评:教师边用优美的话语进行描述边画,既把幼儿引入了一种情境,又在不知不觉中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
(2)教师:那刚才老师是用什么画出小蝌蚪的?(引导幼儿说出“手指”)好,老师告诉你们:用手指画出的画就叫手指画。
(评:此环节很自然地引出了“手指画”的概念,教师的示范与语言的叙述结合起来,使幼儿很容易就理解了“手指画”的概念。)
2、引导幼儿观察小蝌蚪的基本形态。
教师:哪个小朋友能说说小蝌蚪长得什么样?是什么颜色的?小蝌蚪游泳时可调皮了,有的往上,有的往下,有的往左,有的往右。它们是不是往同一个方向游的呢?(引导幼儿说出往不同方向)
(评:教师适当的语言引导使幼儿很清楚地就了解了蝌蚪的不同姿态,为下面幼儿在自己作品中描绘蝌蚪的动态埋下伏笔。)
3、教师示范讲解小蝌蚪的画法。
(1)教师示范:用右手食指的指腹在黑色颜料中轻轻蘸一下,然后把指腹按在纸上再提起,这样小蝌蚪圆圆的身体就出来了。
(2)讲解尾巴的画法。
a.请幼儿来添画尾巴。(评:这一环节的设计给幼儿提供了尝试、探索的机会,满足了幼儿主体需求。)
b.教师用指侧画尾巴,引导幼儿观察比较出怎样画出小蝌蚪细细的尾巴。
(评:在幼儿尝试的基础上教师再示范画,这样更容易加深幼儿的印象。)
c.幼儿练习画尾巴,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画好后用餐巾纸擦一下手指。
(评:此环节给幼儿提供了充分的练习机会,解决了活动难点并注意到幼儿良好作业习惯的培养。)
4、交代要求,幼儿作业,教师指导。
(1)出示青蛙图案:教师:咦!这只青蛙妈的宝宝哪儿去了?告诉你们,它们就藏在小朋友桌上的画纸上,快,我们去帮青蛙妈妈找出它的宝宝。
(2)幼儿操作,教师指导他们注意点画方法,鼓励幼儿变换尾巴在身体上的位置画出不同方向游泳的小蝌蚪,鼓励他们大胆细心地操作。
(评:设计“给青蛙妈妈找宝宝”的环节,激发了幼儿学画小蝌蚪的欲望,符合幼儿的游戏心理。)
幼儿线上教学方案 篇3
活动目标
1.增强环境保护意识,萌发参与种树活动的欲望。
2.掌握双脚两侧行进跳的基本动作。
活动准备
1.幼儿了解树的成长过程及树与人类、动物的关系,有了初步的环境保护意识;幼儿已有种树经验。
2.沙盘若干放在重点;小鼠模型与铲子为幼儿人数的一半,每人一个饮料瓶(水壶),放在起点。
3.情景图片一张:天空一片乌云,一颗光秃秃的大树,有只哭叫着的小鸟在树上的上方盘旋,边飞边说:“我没有家了,我没有家了。”
4.图文并茂的“爱护树木,严禁砍伐树木”标语牌一块。
5.布置有小路、山洞、小桥、树林的情境。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片,谈话引入
1.结合情景图片提出问题:你们看到了什么? 小鸟为什么哭了为什么只有一棵大树,为什么它没有树叶?
2.幼儿讨论、交流自己的想法,教师以“种树”的口吻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3.教师以“与小鸟交朋友,学做模仿操”的口吻,引导幼儿伴随轻音乐做伸展、弯腰、飞行、跳跃等准备活动。
二、提出任务,学习动作
1.提出种树任务。
(1)引导幼儿观察场地,发现地上小路弯曲的特征。
(2)指导幼儿自主探索通过小路的方法。
(3)鼓励幼儿同伴分享交流通过小路的经验。
2.示范双脚两侧行进跳的基本动作。
(2)教师师范讲解动作要领:双脚并拢站立、屈膝,身体稍稍向前倾,从小路的一侧向前跳向另一侧,注意要轻轻跳起、轻轻落下。
3.幼儿练习,教师指导。
(1)幼儿自由练习,教师重点指导幼儿在小路的两侧行进跳。
(2)分组练习,教师观察指导,提醒幼儿轻轻落地。
三、组织种树,体验乐趣。
1.游戏玩法:用双脚两侧行进跳的本领跳过小路,走过小桥,钻过山洞,再种树。
2.幼儿游戏,教师指导。
(1)引导幼儿观察本组的工具材料:小树、铲子,商量如何分工将材料带往种树地点。
(2)进行种树游戏。
第一次游戏:引导幼儿带着小树、铲子安全地用双脚行进跳的动作前往树林,指导幼儿合作进行挖坑、埋树、填土,种完树后原路返回。
第二次游戏:引导幼儿带上饮料瓶,再次用双脚两侧行进跳到达终点,给小树浇水。
四、情感交流,活动结束
1.教师以问题“怎样保护这些树不被破坏呢?”启发幼儿讨论、交流保护树木的办法,激发幼儿爱护森林的情感。
2.教师出示“爱护树木,严禁乱砍树木”的标语牌,与幼儿一同立于幼儿园树木周围,结束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