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中秋节活动规划教案

2025-02-11

大班中秋节活动规划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了解有关中秋的故事、古诗、歌曲等,知道中秋节是一个团圆的节日,加深对我国民族节日的亲切感。

  2、初步理解古诗内容,感受古诗中蕴含的热爱生活、思念亲人的情感。

  活动准备:

  相应的汉字(古诗原文)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出主题:

  1、谁知道再过几天是什么节日?

  2、中秋节这一天天上的月亮会有什么变化呢?

  3、中秋节大家要做些什么呢?(鼓励幼儿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

  小结:中秋节的月亮又大又亮又圆,一家人都会团聚在一起吃饭、赏月、品尝月饼,中秋节是一个大家团圆的节日。

  4、你们知道中秋节为什么要吃月饼呢?

  讲述故事:《中秋节为什么要吃月饼》(综P35)

  二、学习古诗:

  1、中秋节是一个团圆的节日,可是有些工作在外地的人,没有办法赶回家过中秋节,他们真想家呀,思念亲人。古代有一位名字叫李白,他就怀着这种心情写了一首古诗——《静夜思》,我们来听一听(第一遍):

  提问:(1)古诗的名字叫什么?有几句话?

  (2)古诗里说了些什么?

  2、再次欣赏,帮助幼儿逐句理解古诗的内容:

  举——抬;

  诗的大意:床前洒满了明亮的月光,好似一层秋霜铺在地上。抬起头,仰望挂在遥远天空的明月;低下头,思念我那可爱的故乡。

  3、幼儿吟诵古诗

  4、思考:作者为什么看到月亮会想起家乡?

  三、欣赏歌曲《爷爷为我打月饼》

  1、介绍歌曲背景,了解歌曲的来由

  2、教师演唱歌曲,幼儿听赏。

大班中秋节活动规划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知道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并了解中秋节的来历。

  2、了解中秋节的风俗,让幼儿自己动手制作汤圆再一同分享,同时体会到劳动与分享的乐趣。

  3、通过这次活动让幼儿初步了解了解中秋节的来历,感受体验传统文化。

  4、提高孩子们的生活能力和动手能力,让孩子们感受劳动的快乐、收获的喜悦,同时培养孩子们爱劳动的好习惯。

  5、进一步加深了老师、家长和孩子之间的亲情,进一步促进亲子同乐、家园共育。

  6、鼓励幼儿和家长一起动手包汤圆、吃汤圆,感受浓浓的家庭亲情。

  活动时间:

  20xx年9月30日下午3:00活动准备:

  环境准备:操场与教室道具准备:月饼、盘子、塑料刀,手套,面粉。凳子、大桌子、家长签到本等。

  活动过程:

  一、(1)导入给小朋友展示关于中秋节前后月亮变化的幻灯片,激发幼儿兴趣。让小朋友通过观察、记录月亮变化,知道月亮时缺时圆,每天都有不同的变化。

  (2)引出通过观察月亮的变化,让孩子们知道每年农历的八月十五是中秋节,是我们国家的传统节日。强调中秋节是丰收节,团圆节。

  (3)谈谈"中秋节"一些习俗,议一议:"我家怎样过中秋"。

  (5)小结小朋友的讨论,引出今天"包汤圆"的活动。

  (6)结束谈话,让小朋友做好包汤圆的准备。

  (二)、家长洗手、老师组织幼儿排队如厕、洗手,布置好场地准备和家长一起包汤圆,教师安排好家长和幼儿分成6小组进行包汤圆、

  (三)、家园同乐——包汤圆。

  1、教师讲解包汤圆的过程。(先拿和好的糯米粉团取一小团(一个汤圆大小),在手上搓成丸状。再压成饼状,在其中包上馅搓成丸状,一个个圆溜溜的汤圆就制作完成了。包好的汤圆放在预先准备洒上糯米粉的盆上,汤圆之间空开些,以防粘住。)

  2、教师时刻提醒幼儿在包汤圆的时候手要保持干净,不可以东摸西摸,也要注意安全。

  3、组织幼儿参观每组家庭的汤圆作品。

  4、煮汤圆(请两名家长协助煮汤圆)。(要煮汤圆时,先要烧开水。把汤圆慢慢放入锅内。放进去之后就要轻轻的搅开。要在同一个方向搅动。让汤圆顺着水流动。这样就不会粘住。水开了待汤圆浮起后。就用小火煮,汤圆浮出水面代表已经煮熟。)

  (四)、家园同乐——吃汤圆,共同分享汤圆。

  (五)、活动结束,老师清理活动场地。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活动不仅丰富了孩子们的知识,锻炼了动手能力的想像力,更让他们感受的我们的传统节日的浓浓的节日气氛!

大班中秋节活动规划教案 篇3

  活动主题:

  中秋节

  主题来源:

  "中秋节"是中国重要的传统佳节之一,每当"中秋节"来临之前,商场里的月饼、灯笼琳琅满目,孩子们对此变化也有所察觉,也有孩子会带灯笼来园玩,日常交谈中也开始涉及到"中秋节"的话题,为此,老师引导孩子开始了这一佳节的主题活动。

  主题目标:

  1、知道阴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了解中秋节的来历和有关的习俗,加深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认识。

  2、了解中秋节人们的活动,通过品尝月饼、观赏月亮、学习歌曲、欣赏中国结等活动来体验节日的快乐,感受中国人的文化习俗。

  3、乐意参与活动,愿意美术、舞蹈等艺术形式来感受中华民族文化的魅力。

  4、通过观察、动手操做、品尝月饼活动,体验在集体活动中交往、合作、分享的'快乐。

  主题预知思考网络:

  1、查一查,听一听:

  来历——中秋节、团圆节、丰收节;习俗——各地习俗(如:北京地区"送兔爷")

  2、做一做,看一看:制作月饼;装饰"月亮";制作"月亮";给亲人祝福

  3、尝一尝,说一说:

  品尝月饼——种类、味道、制作(外形、材料);茶——茶文化(来源、茶道)、种类(名称、颜色、外形)、作用——(保健、治疗、休闲、工业)、参观茶叶店

  4、讲一讲,唱一唱:

  中秋节的祝福、中秋节的古诗、中秋节的故事(嫦娥奔月)、中秋节的音乐、赏月(月亮的秘密、月亮是什么样子的?——月圆、月缺)

  环境创设:

  1、主题墙饰:

  收集图片、幼儿作品布置"各种各样的月饼"、"月亮的变化"、"不同的茶具"、"各种各样的茶"、"茶道表演"等主题墙饰。

  2、各活动区:

  美工区:提供各种材质的纸、模具、牙签及各种基本材料等让幼儿进行"装饰月亮、茶壶"、"制作月饼、茶具"等活动。

  阅读区:收集相关的图书、图片、广告画资料,供幼儿阅读与讲述。

  益智区:各种月饼及月饼盒实物、各种茶叶实物、多种塑料刀叉等,可引导幼儿进行"茶的作用、形状"分类统计;观察茶叶在水中的变化过程等。

  角色区:收集各种茶具、茶叶、月饼盒等实物进行扮演。

  家长工作:

  1、与孩子一起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中秋节的来历,讲讲一些相关的传说;在过程中可与孩子介绍中国其他的传统节日。

  2、和孩子一起收集各种各样的茶叶、茶具的实物及图片,从中了解相关的知识。

  3、协助孩子一起完成主题活动中相关的调查表,带孩子观看或学习茶道表演艺术。

  教学反思

  通过开展《中秋节》的活动,幼儿在体验中加深对中秋节的认识,了解一些有关中秋节的基本知识,幼儿对此活动较感兴趣,在活动中,发现我为幼儿提问的资源不够丰富。例如:在活动时,有小朋友问:“老师,月亮到底是什么形状。”如果课前我能准备月球仪或课件。这时就可以出示月球仪或课件,向幼儿展示并介绍有关月球表面的状况以及宇航员登上月球的情况。激发幼儿探索月球乃至宇宙的欲望。

大班中秋节活动规划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了解中秋节的来历和有关习俗,体验分享、团结祥和的欢乐。

  2、知道节日的时间、来历和风俗习惯,感受节日的气氛。

  3、运用物品特征与谐音学说祝福语,体验人们互相关心的美好情感。

  4、体验和大家一起过节的快乐。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月饼,各种水果。

  活动过程

  1、环境创设。和幼儿一起布置中秋的大型壁画,其中有月亮的变化、宫灯,月亮的传说故事。

  2、讲有关中秋节的传说。强调中秋节是丰收节,团圆节。

  3、“团团圆圆过中秋”。摆上月饼和水果,师生一起品尝。

  4、请幼儿晚上与家人一起观赏中秋的月亮,并讲一个关于月亮的故事或教给幼儿一首有关月亮、中秋的古诗。

  5、谈话:“我家怎样过中秋”。把父母讲的故事或诗歌告诉大家。还可开展想象性谈话:“神密的月亮”等。

  6、表演游戏:“到嫦娥姑姑家做客”。幼儿自愿分组,商讨怎样表演,分配角色(嫦娥、白兔、太空人、宇航员等)。制作道具,进行表演。其余幼儿当观众。互相轮换。

  活动建议

  1、此活动可结合自然领域的活动进行。如在节前节后安排观察月亮、绘制“月亮变化册”等。

  2、此活动为系列活动,分多次进行。小班可只进行前几个活动。各班也可增加部分美工和数学活动,如用泥土或橡皮泥制做月饼、水果等。

  3、有条件的幼儿园,最好在月亮升起的时候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月亮或是月光下举世闻名行“中秋月光联欢会”,教师配乐为幼儿讲月亮的传说,讲太空人登月球,大家品尝月饼、水果,赏月,举办化装舞会(小朋友扮演嫦娥、小白兔……)。

  活动反思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以中秋节为主题设计和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有助于帮助幼儿初步了解中秋节的相关文化,感受花好月圆和合家团圆的美好氛围。

大班中秋节活动规划教案 篇5

  活动准备

  1.有关月亮的电子图片、动画、故事传说。

  2.活动前与幼儿一起布置活动室,悬挂月亮变化图。

  3.幼儿与老师一起准备:月饼、水果、贺卡等。

  4.感受节日的欢快气氛。

  5.运用物品特征与谐音学说祝福语,体验人们互相关心的美好情感。

  活动过程

  1.猜谜:“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有时像只圆盘,有时像把镰刀。”请你猜猜是什么?

  出示图:月球(请点击)讲讲月亮的变化。

  2.介绍中秋节的来历:古时人们将一年分四个季节,八月正好是秋季中的一个月叫“仲月”,八月十五是这个月中间的一天,所以叫中秋节。这天晚上,月亮最圆最亮,人们吃果实赏月,也希望生活像月亮一样圆圆满满。

  师:中秋节还有很多美丽的传说和故事,请小朋友讲一讲。欣赏

  3.人们怎样过中秋。

  1)请小朋友说说你们在家里是怎样和爸爸妈妈一起过中秋节的?

  2)那你们还知道其他地方的人是怎样过中秋节的?相应资料:人们过中秋(请点击

  4.吃月饼,共同分享快乐。

  1)师:你们知道人们用什么方式庆祝中秋节?我还知道,小朋友最爱吃月饼,今天大家带来了各种各样的月饼,那就请你来向大家介绍一下你的月饼吧。

  2)教师简单小结,月饼的分类(请点击)

  3)幼儿欣赏歌曲《爷爷为我打月饼》、乐曲《春江花月夜》(或看VCD),边听音乐边分享月饼,体验与同伴、老师一起过节的快乐。

  5.互送贺卡,学说祝愿的话。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活动不仅丰富了孩子们的知识,锻炼了动手能力的想象力,更让他们感受的我们的传统节日的浓浓的节日气氛!

大班中秋节活动规划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在观察、表达图片内容的过程中,理解、学习诗歌。

  2、感受诗歌的情境,尝试分角色有表情地朗诵诗歌。

  活动准备:实物投影图片供老师操作,图片内容有月亮(各种表情、可移动)、云朵、电视机、小朋友(可移动)、小床等。

  活动过程:

  1、倾听教师朗诵诗歌,引起兴趣。

  (1)欣赏教师操作教具、朗诵诗歌,感受诗歌内容。

  (2)根据幼儿的问题进行讨论。

  2、在图片的提示下,学念诗歌。

  (1)再次欣赏教师朗诵并轻声跟念。

  (2)尝试在图片的提示下朗诵诗歌。

  3、分角色朗诵诗歌。

  活动二:欣赏歌曲《八月桂花遍地开》

  主要涉及领域:艺术

  活动目标:

  1、了解歌词内容,初步学唱歌曲,并能用歌声表现民歌的欢快风格。

  2、在学会秧歌舞的.基础上,创编舞蹈动作来表现歌曲。

  3、轻声演唱,和大家声音保持一致。

  活动准备:幼儿学习过秧歌舞。

  活动过程:

  1、欣赏歌曲,交流感受。

  2、理解歌曲内容,学唱歌曲。

  (1)再次欣赏歌曲。

  (2)在提问和重点欣赏的过程中,解决学唱歌曲中的问题。

  (3)集体演唱歌曲。(教师根据幼儿的学习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3、在学会秧歌舞的基础上,创编舞蹈动作表现歌曲。

  (1)交流秧歌舞的动作。

  (2)自由跟随歌曲进行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