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美术教学方案案例 篇1
教材分析:
发现和感受老房子丰富的人文蕴含和工艺特色,提高审美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民居的多样性,初步了解造成民居的多样性的地理和人文环境因素。
了解表现民居的艺术词汇和语言。
能用形、色、材质、使用空间等美术语言表现家乡民居的特征。
2、过程与方法:在观察与比较中认识民居的多样性。
在资料收集、分析、讨论中养成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探索中学会思考和体验发现的乐趣。尊重传统,能感受生活和艺术的联系。
教学重点:
1、了解中国主要的五种民居类型。比较南北民居及其在造型上的不同特点,并思考它们与环境、气候的关系。
2、了解民居在建筑材料方面的多样性。
3、欣赏和描述民居的造型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
了解民居的人文性质。
教学准备
有关民居的光碟、图片资料;表现家乡民居的视觉艺术作品。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你们了解家乡的老房子吗?你觉得家乡的老房子漂亮吗?它和我们现在的高楼大厦有什么区别?
二、欣赏课件
1、设问、激趣
对比一组民居图片,分辨南北民居,激发学生欣赏的兴趣。
2、观察、感受
观赏有关民居的图片或_,引导学生对民居进行初步的审美体验和感受。
三、小组讨论:
鼓励学生大胆提出有关民居的种.种疑问,教师酌情补充一些学生遗漏的重要问题,如各个地区的民居建筑在造型上有何不同?在选材上有什么特色?民居和当地的气候、地理环境有什么关系?
各小组可负责某一问题的探究,由组长安排组员先进行自主学习,然后组织组员发言讨论,最后由组长或组员写出学习报告。综合各小组的研究结果后,就能对各种民居建筑形成较为完整的认识和理解。
四、学生描述、欣赏、表现
认识家乡老房子在建造形式、装饰艺术等方面的特征,提出用恰当的口头或书面语言对典型的民居进行描述,说出其特色,表达自己感受,同时鼓励学生课后以绘画形式加以表现。
五、课后延伸
引导学生课后观察家乡的古老民居,翻阅有关的资料表现家乡民居的绘画、雕塑和邮票上的作品。信息课可以网上查阅有关的资料。
第2课时
通过本课学习,掌握表现建筑所使用的盘条成型、泥板成型等陶艺技法。利用盘条成型是、泥板成型等陶艺技法表现老房子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活动体验老房子带来的视觉冲击力,认识老房子的艺术价值,发现老房子的美感。(认知目标)
2、学习用泥塑的方法表现老房子的美,在实践中提高表现力。(技能目标)
3、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陶冶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高尚情操。(情感目标)
重点难点:
发现老房子的美感和领悟老房子的独特艺术价值是本课的重点。用合适的泥塑方法再现老房子的美是本课的难点。
小学六年级美术教学方案案例 篇2
教学目标:
1.调查了解本地区的文物资源,培养学生热爱我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2.通过欣赏、绘制文物,了解其用途和作用。
3.绘制宣传小报,了解保护文物的意义,增强学生的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
1.调查了解本地区的文物资源,培养学生热爱我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2.通过欣赏、绘制文物,了解其用途和作用。
教学难点:
通过欣赏、绘制文物,了解其用途和作用。
课前准备:
1.老师准备:
(1)收集当地的文物图片和文字资料。
(2)就事先了解当地博物馆或文物保护单位,以便组织学生参观。
2.学生准备:
铅笔、彩色水笔、颜料、彩色纸等各种绘画工具材料或陶土等手工制作工具与材料。
教学过程:
1.引导阶段
(1)引导学生欣赏收集当地的文物图片和文字资料。
(2)分小组讨论交流,感受文物的美感。
(3)教师讲解中华民族文明发展的过程和成就,让学生了解祖先创造的优秀文化。
2.发展阶段
(1)教师讲解一些资料展示卡、宣传小报和实物仿制的方法,为学生更好地作业创造必要的条件。
(2)作业完成后布置在教室里,互相评价、欣赏。
3.收拾与整理
督促学生收拾工具各材料,整理桌面,保持教室环境的卫生和整洁。
4.课后拓展
让学生回家多搜集一些历史文物资料,尽力寻找生活所在地的历史文物,增进对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加强保护文物的责任意识。
课后反思:
在本节课中,学生们运用手抄报的形式来倡导保护文物的精神,用彩笔绘画的形式不仅抒发了学生们的爱国热情,又提高了学生们的文化素养。
小学六年级美术教学方案案例 篇3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
1、了解绘画中奇异组合的表现方法。
2、能根据写生、记忆、想象的生活物品,以线描的形式进行奇异组合。
3、引导学生在小组学习探究中,相互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以及认真观察、记忆的习惯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绘画中奇思妙想的内涵及表现方法。
教学难点:如何将不同事物进行巧妙的重组,构成一幅有新意的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彩笔、素描纸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1、将书中的作品《比利牛斯山之城》在电脑中修改成把巨石和背景分开。
2、课件演示:先出现巨石的画面。
提问:(1)你们看这是什么? (2)你们能不能想像一下这块巨石出现在什么地方?
3、课件演示:在巨石后方出现天空和大海的背景。 教师简介作品和作者。
提问:你们看到这幅作品后有什么感想?能用你的方式讲解这幅作品吗?
出示课题:奇思妙想
二、讲授新课
1、图片探讨 ,寻奇:还有一些画家也有着这样的奇思妙想 (欣赏、分析书中作品《公寓式梅维斯头像》《莫斯科的英国人》)
2、提问:在这幅作品中你都看到了哪些事物?你认为这些事物之间有联系吗? 学生欣赏、分析,表达对作品的感受。
3、你能总结出艺术家在创作时注意了哪些问题吗?
4、教师拿出一些毫无关系的物品,提问:你们看看这些物品之间相互有联系吗? 观察生活用品,引导学生展开想象。
小组讨论:从中选择你喜欢的物品,想一想怎样才能超常规地将它们组织在一起,表现出你的奇思妙想。
5、分析书中学生作品:你觉得哪些作品想像力丰富,组合得让你觉得巧妙、有趣?
三、尝试表现
我们怎样才能将生活中一些不被人注意的用品用超越常规的方式将他们组织在一起,表现自己的奇思妙想呢?(一)线描的绘画表现方式:
1. 注意黑白对比。
2. 注意疏密变化。
(二)注意组合的相互间的创意程度,充分发挥奇思妙想。 学生尝试创作,师作巡回指导 (有思应显,激思而表,情之所趋也。)
四、大胆创作
1.聪明的你还等什么呢?展开你的奇思妙想,一次小小的发明就会诞生在你笔下。
2.出示图片并播放音乐(媒体演示),学生创作,师作巡回指导。
五、作品展示
1.举行“奇思妙想”作品展。
2.学生介绍自己的作品。
小学六年级美术教学方案案例 篇4
教学目的:
1、了解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近宽远窄的透视变化规律。
2、学习、了解视平线和消失点的透视概念。
教学中难点:
重点:通过对周围环境的观察,发现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能掌握简单的原理和规律,将透视知识应用于绘画中,使描绘的物象更贴近真实。
难点:在绘画实践中应用所掌握的透视原理和规律,提高儿童绘画的基本技能,逐步发展儿童的观察力、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教学具准备:
师:范图、教学VCD、学生作业用纸
生: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按常规进行。
二、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
欣赏图片,观察投影片中路的宽窄、栏杆的密疏、树木的大小等你能用简单的图形在纸上表现这些事物吗?
讨论学生们的简易画,从中发现了什么问题?
生:近大远小。
2、讲授新课
⑴师:是的,近大远小,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的《远近的奥秘》的基本规律。(出示课题:远近的奥秘)
在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中,除了近大远小的现象外,还有什么现象?近高远低、近宽远窄、近长远短、近清晰远模糊、近鲜明远灰暗(色彩)
⑵什么是透视呢?
在生活中,我们发现同样的物体,在不同的位置上,会产生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远宽远窄的变化,这就是透视现象。
你们的在一望无垠的田野里,在大海上,我们向远处眺望,天与地、天与水面之间产生了一条长长的水平线,这就是视平线。
当两边的树木向远处延伸时,就慢慢地消失在视平线的一点上,这点就是消失点。
⑶说说周围环境中的透视现象?
⑷欣赏课本上的范图,让生找图中的消失点。
⑸师示范
①先找到消失点。
②画出主要的的透视线,如马路。
③按近疏远密、近粗远细的规律,处理好各条竖线、斜线。
④将物体的外轮廓简略表现出来。
3、本课练习临摹课本上范图
4生作业,师巡视辅导
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5、作业展示
小学六年级美术教学方案案例 篇5
一、师生交流
1、师生共同找出飞船的主要结构,师边讲边演示各种各样宇宙飞船的主要结构造型。
2、教师总结学生们搜集到有关宇宙飞船的相关知识,讲述宇宙的多种造型特征与设计原理,以及有关载人飞船、载人航天器组成的知识。
3、教师重点边讲边演示自做的教具模型一一分解几种宇宙飞船的主要外型结构部件。
4、分组欣赏了解宇宙飞船的主要外型组成部分。
5、启发每个小组应积极动脑,有创意地并要符合宇宙飞船的基本造型特点制作一艘宇宙飞船。
6、学生分组进行绘制草图。
7、师到各小组给予指导。
8、各组学生开始制作活动。
二、展示评价阶段
1、组织学生欣赏各小组展示自己组的作品,由各组组长阐释本组所制作宇宙飞船模型的特点与优点。
2、引导学生自评与互相评。
3、收拾与整理:学生整理桌面与地面,保持教室环境整洁。
三、课后拓展:
鼓励学生回家有机会制作卫星城,有一定的场景,有多种形状的卫星,并配以一定的交通工具与自然景物。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中学生们了解宇宙飞船的主要结构。在学习和利用各种废弃物来制作宇宙飞船。不仅培养了学生对科学的探究精神。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非常高!
小学六年级美术教学方案案例 篇6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探究各种乐器的发生原理,了解乐器的基本组合和制作方法。
引导学生通过设计草图来制作一件乐器,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和动手制作的能力。
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精神,体会制作的乐趣。
教学重点:探究乐器的发声原理,并设计制作一件乐器。
教学难点:将材料巧妙利用,合理设计,使乐器声音动听,外观精美。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自制乐器。
学生:能制作乐器的铁盒,竹筒纸等多种工具材料。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1.看视频“另类乐器神奇演奏大法”片段。
2.看了这段视频,你想不想自己也动手做一件乐器呢?出示课题《我做的乐器》。
二、发展阶段
1.选择材料
(1)听一听
引导学生听打击乐演奏。乐曲中出现的乐器你认识吗?请你说一说它们的名称。
(2)看一看
图示打击乐器。老师出示自制乐器,一边出示一边演示演奏方法。像这样能打、敲、摇、刮响的乐器都是打击乐器。
(3)选一选
你觉得什么材料适合做打击乐器?并说明理由。
现在老师再添加几种新的材料:网线、颗粒状小件(如米粒、豆子、彩珠、铃铛、铁环等),你能不能再选择合适的材料和刚才的材料组合构成一件打击乐器?
(4)试一试
尝试组合,并在小组内交流组合方式。
小结:不同的材料做成的乐器音质是不同的。选择材料时,先敲一敲、打一打、听一听音质,再根据需要选择材料。还可以尝试把几种材料组合到一起制作乐器。
2.外形设计
乐器王国里除了节奏明快的打击乐家族,还有一个重要分支,那就是声音柔美、动听的弦乐家族。
(1)听一听
引导学生听弦乐曲。视频中出现的乐器你认识吗?请你说一说它们的名称。
(2)看一看
图示弦乐器。老师出示自制乐器——竖琴。请学生观察用橡皮筋做的弦是怎样绷上的。还可以怎样绷弦?
(3)想一想
①弦乐的音质和什么有关呢?
②弦乐的外形与它的发声有没有联系呢?
(4)试一试
①尝试拨响几件粗细、多少、松紧不同的弦板,体会弦乐音质的变化。
②尝试拨响带回音箱和不带回音箱的弦乐及不同大小孔洞的弦乐,体会音质的变化
小结:各种乐器独有的外形并不是随便设计出来的,乐器的外形是为了发出更动听的声音而精心设计的。弦乐是通过改变弦的粗细、多少使音质产生变化。弦乐还通过改变孔洞和回音箱的大小形状来改变音质。
3.排列组合
(1)听一听
管乐是利用嘴唇把气流吹入,引起乐器的发声部分产生振动而发声的乐器。教师演示吹瓶子口,但这个瓶子还不能称为乐器,现在把形状相同、大小不同的几个瓶子组合在一起,吹奏起来有音阶的变化,就成为一件乐器了。
(2)看一看
欣赏利用排列组合的方式形成的乐器。学生观察排列组合的方法。
小结:把形状、质地相同的物体按大小相接,顺序排列就能组合成一件乐器了。
(3)试一试
收集挑选形状、材质相同的材料按大小排列组合,并试着演奏。
4.装饰
(1)欣赏各类装饰独特的乐器,启发学生思维。
(2)装饰的方法多种多样,要根据乐器的材料选择适合的装饰方法。
三、创意制作
1.设计草图。
2.根据草图选材制作,教师巡回辅导。
四、展示评价
1.独奏并请学生介绍为了使乐器发出美妙的声音做了哪些设计。
2.组织学生按不同种类乐器分组合奏。
五、收拾整理
收拾整理各种工具、材料。
小学六年级美术教学方案案例 篇7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古建筑的风格特点及保护古建筑的意义.
2增强对传乘民族文化的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通过欣赏,让学生了解这些伟大的古建筑物是祖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技术的结晶,从而认识到,爱我中华,保护好国宝是我们新一代神圣的职责.
教学难点:通过考察,调查,史学声进一步认识到我国古代建筑的文化特色,从而提高认识美丑的能力,潜移默化地爱护文物的道德教育.
课前准备:收集古代建筑的图片,资料.(制成幻灯片或挂图)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上课,师生问好
揭示课题——《中国古代建筑欣赏》,作启发性谈话.
"我们伟大的祖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我国的建筑,历史悠久,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在东方乃至世界享有盛誉.今天介绍的我国古代建筑均具有代表性和历史意义,是人类建筑宝库中的瑰宝,是我国历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如中国的万里长城与埃及的金字塔称得上是世界的奇迹.还有北京的故宫,是世界上现存最雄伟,最古老的宫殿建筑;_藏的布达拉宫,是世界上现存海拔,保存,历史最悠久的宗教建筑……"
(二)请同学谈谈见到古建筑时的心情,描述见到的古建筑的外貌等等.
(三)教师谈谈自己见过的古建筑,谈谈身临其境的感受,(如青岛崂山瀑布;曲埠孔府,孔庙;泰山绝顶;海南南山等等.)
(四)根据部分古建筑的文化内涵和特定的历史背景,教师作适当的介绍和讲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破坏,偷盗,价值)
(五)弄清古建筑与仿古建筑不同的概念:
古建筑:是前人保存下来的遗产,是国宝.
仿古建筑:是现代人按古人建筑的模样新做的,不是文物.
中国的古建筑一般都由石,砖,木构成,特别是木结构的建筑常因战争,火灾等人为因素和自然灾害的破坏,原貌很难保存.但宁波的保国寺历千载而完好如初,它是江南至今保存的一座北宋木结构殿
堂.其建筑奇特雄伟,令人神往.保国寺由此成为我国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六)简介部分古建筑:
万里长城嘉峪关布达拉宫北京故宫太和殿颐和园
杭州西湖山西恒山悬空寺苏州网师园,拙政园
(七)课后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