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社团活动方案

2024-11-18

数学社团活动方案 篇1

  教学内容:

  新课标北师大版第四册铅笔有多长;教材P40、P41。

  教学目标:

  1、通过测量铅笔长度的活动,知道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发展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实际测量,学习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

  3、通过“估一估”、“量一量”等活动,发展学生的估测能力。

  教学重点:

  实际感受1分米和1毫米的长度,学习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1分米、1毫米的认识,“估一估”实物的长度。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米尺、1分硬币、10厘米铅笔若干(按小组分)。

  学具:学生直尺、长约1分米、1毫米的物品。

  教学过程:

  一、谜语引入

  身穿花衣裳,个子细又长。写出漂亮字,需要它帮忙。请同学们快快猜一猜,它是谁呢?

  铅笔不仅仅可以写出漂亮字,还可以帮我们学习数学知识呢?这节数学课我们一起测量铅笔有多长。我们已经学过哪些有关长度单位,用手势比一比,1m、1cm大约有多长?

  二、探索分米

  1、估:老师给同学们发了1支铅笔,请你估测这枝铅笔有多长?说说你是怎样估测的?(听取汇报)

  2、量:同学们估测的结果不一样?怎样才能得出准确的结果呢?请你们用直尺量一量这支铅笔的长度,边量边说一说你是怎样量的'?(抽生一边汇报,一边在实物投影仪上演示。)

  3、知:你们知道吗?10厘米的长度还可以用1分米表示,即1分米=10厘米,分米是比厘米大一些的长度单位,用字母dm表示,即1dm=10cm。

  4、比:在直尺上找出1分米的长度,用手势表示出来?我们的身体是一把尺,从中指尖开始量手掌,到哪儿长1dm,再用手比一比。

  5、找:找一找教室中哪些物体的长大约是1分米?

  6、小组活动:(1)在米尺上找出1分米的长度,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2)用长1分米的铅笔去量1米的长度,能量几次?你知道了什么?

  揭示:1米=10分米1m=10dm

  7、老师给你们准备的铅笔是你们丢掉的,为自己算一算,每人丢一分米长的铅笔,10人丢了多长的铅笔?全班50人,共丢了多长的铅笔?大约有几个小朋友那么高?多浪费呀!希望同学们爱惜学习用具,养成节约的好习惯。

  三、自学毫米

  1、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铅笔,用认识分米的方法:估、量、知、比、找去认识新的长度单位,遇到困难时,请书这位好朋友来帮忙,自学书40页(2)部分内容。比一比,谁学得最认真,自己学到的知识最多?

  2、听取汇报,质疑。

  3、课件演示,得出1厘米=10毫米,即1cm=10mm。

  四、尝试练习

  1、游戏:用手势比一比下列长度:1米、1毫米、10厘米、1厘米、1分米、10毫米、10分米。

  2、课件出示:(1)填出适当的单位。(2)解决问题:小猴一家比身高。

数学社团活动方案 篇2

  一、组织灵活多样的兴趣小组

  现在学科教学是班级授课制,教学目标面对全体学生,教学过程按照统一的大纲和教材进行。但是,实际上,学生由于学前教育不同,性格特征不同,个人天赋不同,对数学学习的需要程度和能力水平存在很大差异,为解决统一要求与实际差异之间的矛盾,在活动课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水平和爱好在兴趣小组中有自己的见解,不需要像正常上课那样拘谨。

  二、打破统一的课堂教学要求,选择生动有趣的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兴趣就是要唤起和保持学生对知识的追求和好奇心,充分利用好社团活动让学生产生学习动机。

  (一)选择新奇的内容,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低年级学生的思维以直观形象为主,应选择“摆火柴棍”、“七巧板拼图”、“照镜子”等游戏内容。

  (二)选择活动内容应贴近学生的生活

  根据“数学来源生活”,学生如果遇到自己过去经验中熟悉的东西,与自己未来目标相联系的事物或使自己充当主要角色的事情都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兴趣小组可以应用这一策略选择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内容。

  三、选择活动内容应紧密联系课堂教学内容

  组织社团活动如果局限于课本内容,学生会感到乏味;如果脱离课本内容太远,学生会高度厌烦,正常的激励水平应在上述二者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因此选择内容应体现综合应用学科知识的水平。

  小组的活动内容来自课本、高于课本,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选择兴趣小组的活动内容应注意新奇性三、改变原有的课堂教学方法,组织生动有趣的实践活动。

  开展活动,目的是让所有的学生都行动起来,如“数学知识调查活动”、“故事会”、“数学园地设计”等,人人带着任务参加,从筹备策划到具体实施,从查找资料到总结成果,从头至尾参与,能得到全面锻炼。比如,趣味小组在年级里举行“有问必答”活动,搜集和编辑趣味题,发信给外班同学请求答复。同时自己也准备回答别人的问题。在有问必答活动中学生学会查资料、学会编题,学会写信和发信。各方面能力都得到提高。

  开展活动,可以使客观事物在学生的头脑中产生感觉形象,并依赖感知觉进行思维,形成抽象概念,使学生认识和理解客观世物,同时学生在活动中得到自我表现和发展的机会。因此,组织兴趣小组要在“动”字上下功夫。

  四、组织兴趣小组要挖掘内部因素,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长久.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只停留在表面上,是不能持久的,只有转向内部动力才能长久保持。

  (一)加强思想教育,引发内部动力

  在社团活动中,教师应根据活动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如号召学生学习杨乐、华罗庚等数学家追求真理、报孝祖国的高尚品质和刻苦学习的精神;教育学生在活动中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在竞赛中如何正确对待个人荣誉与集体荣誉,如何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等。使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勇于克服困难,在集体中健康发展。

  (二)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使学生树立自信

  在社团活动中,教师应创设情境使学生全方位“动”起来,并使同学感觉:“只要我努力一定能成功”。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使他们更乐于参加活动。

  (三)渗透数学的思想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兴趣小组活动中,学生拓宽了知识视野,适当地渗透一些数学思想和数学思维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如渗透集合的思想、对应的思想、统计的思想,可以开阔学生的解题思路。学生接触一些解答方法,如“假设法”、“图解法”、“穷举法”、“代数法”等可以使学生思维更灵活。

  学生如果逐步学会用数学思想、数学方法解决问题,将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通过社团小组,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陶冶情感、磨炼意志、增进同学间的友谊,数学爱好者和特长生的队伍扩大。实践性和综合性,在“趣”字上下功夫。使社团活动可以使学生乐学、会学、健康发展。

  五、活动安排:(具体如下)

  六、活动策略及方法

  1、教师按计划设计活动内容,个别辅导与集中辅导有机结合;

  2、以小组合作为依托,学生合作探讨完成。

  3、各个备课组可以根据各年级学生实际情况补充其它活动内容。

  七、指导教师:

  秦定华王开强莫家辉汪佳陈伶俐

  20xx-3

数学社团活动方案 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比一比的活动,掌握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方法,能用符号表示万以内数的大小。

  2、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口头表达能力。

  3、通过多形式活动,结合现实素材,感受大数的意义。

  教学重点:

  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

  教学难点:

  让学生总结并熟练掌握和运用比较大小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我们的祖国风景优美,物产丰富。名山大川更是让世人心驰神往。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走近几个美丽的风景区,在领略美丽风光的.同时学到一些数学知识。

  二、(出示情景图)。

  1、观察情境图,寻找数学信息。

  2、根据情境图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1)谁?谁最低?

  (2)比较黄山和泰山谁高?

  (3)恒山和华山比较,哪座山比较高呢?

  三、自主学习

  根据提出问题选择一到二个问题,小组讨论学习。

  四、汇报学习情况

  板书:位数不同直接比

  位数相同,比首位

  首位相同,依次比

  五、你能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填一填吗?

  ( )<( )<( )<( )

  六、提高训练

  我们都是两个数两个数地比较,你们敢不敢一次比较6个数,把6个数从小到大的排列?

  1、(课件演示题目)387,809,1752,345,99和4300。

  2、独立思考解决,思考用什么符号连接排序。

  3、小组讨论:这么多数,怎样能很快从小到大排列呢?

  4、汇报讨论结论。

  生可能会把这些数分成了两位数、三位数和四位数三类。指导学生一起用这个方法来试一试。

  七、巩固练习

  完成课后练习

  1、收玉米。

  2、比较大小

  八、课堂总结

  学生说一说这节课的收获,老师和学生共同总结万以内数比较大小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