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的输液室总结 篇1
1 门诊输液护理工作的注意事项
1.1 门诊输液工作量大,易发生医患纠纷
在门诊输液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工作强度大、节奏快,重复劳动多,易产生烦躁不满情绪,有时只注意护理技术的操作,而忽略了与患者及家属沟通交流,往往无意间一句话、一个细微动作都容易产生误解引发患者与护士间的冲突。另外,部分患者对护士的穿刺技术要求高,做不到“一针见血”也容易引发纠纷。
1.2 门诊患者病情复杂,易发生各种不良反应
门诊输液过程中有些药品名称复杂,同一种药物有不同的商品名,剂量各不相同,很容易引起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加之部分患者医学知识缺乏,输液过程中等候时间稍长,容易忽视医嘱,不遵守药物过敏试验规定,擅自离开观察区,或擅自调节药物滴速,易引起各种不良反应。
1.3 门诊输液环境复杂,易造成交叉感染 门诊治疗时间相对集中,患者病情复杂多样,患者人数众多、年龄跨度大、健康基础各不相同,患者对医学知识、保健知识的了解程度参差不齐,这样的环境极易造成交叉感染。
2 门诊输液护理的工作体会
2.1 门诊护士要具备较高的素质
仪表端庄,举止得当,要具备崇高的医疗职业道德,在工作过程中还要有爱心、有同情心和强烈的责任心,同时还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工作中遇到自己不能处理的问题虚心向同事或领导请教,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及时准确解答患者及家属的相关疑问,通过交流与沟通与患者建立起良好的护患关系,确保护理工作的圆满完成,提高病人的满意率。
2.2 门诊护士要严格遵守无菌原则 在操作过程中按照门诊输液的要求仔细做好“三查七对”,在输液任务繁重时,做到情绪稳定,忙而不乱,不能心存侥幸,要认真做好每一个环节、每一件事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2.3 门诊护士要加强巡视
护士的工作很繁杂,在工作时要做到统筹安排,争取巡视一趟兼顾几项护理操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门诊病人,护士不单是治疗护理,而应细致观察病情变化、输液反应和输液故障等,要做到多巡视、多询问。平时积极协同医生做好各类抢救工作,不断积累各种急救经验,便于巡视过程中遇到紧急情况立即采取有效措施,如:关掉输液器、给予一定浓度的氧气、合适的体位、抗过敏药、强心药等,为患者赢得宝贵的抢救时间。
2.4 门诊护士要掌握一定的工作方法和技巧
门诊护士在护理工作过程中要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和稳定的心理情绪,同时要掌握一定的工作方法和技巧。门诊患者形形色色,针对个别患者的误解和刁难,千万不要当面顶撞。首先在心中反省自己,是不是自己某个环节做得不到位,然后耐心地做好宣传解释工作,使他们明白操作的工作流程、医院的规章制度,理解护士的用意,并支持我们的工作,尽量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若遇到百般刁难者,应及时向相关领导反映情况,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协调处理相关事宜,尽量让患者及家属满意。
社会在前进,医疗在发展,新时代的护士不能仅满足于现况,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新理念,将先进的管理方法和自己的本职工作紧密联系起来,充分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现代护理要求,真正让患者受益。
重要的输液室总结 篇2
为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帮助未成年人“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北塔区陈家桥学校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力做好新时代好少年学习宣传教育,引导未成年人学习和争做新时代好少年工作。5月22日,北塔区陈家桥学校结合校情,开展了向新时代好少年学习宣传系列主题活动。
一是营造浓厚学习氛围。该校充分发挥学校广播、黑板报、阅报栏等作用,广泛宣传展示新时代好少年的'先进事迹,在校园营造人人学习、争做新时代好少年的浓厚氛围。二是召开向新时代好少年学习动员大会。组织全体学生学习典型事迹,新时代少年——178班高仕杰、五年级二班王瑾,引导学生立志向、有梦想,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自强自立、创新创造,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孝敬、友善、节俭、诚信等传统美德,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自觉践行科学健康文明向上的生活方式,争当“新时代好少年”。三是开展争做新时代好少年充分主题班会活动。对学生进行集中教育,让学生内化于心、外化于形,把学习成果转化为自觉行动,从日常小事、一点一滴做起,学习和争做新时代好少年。
该校通过深入开展向新时代好少年学习宣传主题活动,强化未成年人身体力行心向党、热爱祖国、热爱人热爱社会主义的价值追求与奋发进取、修身律己、自强美德情操,促进了未成年人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积极参加道德实践活动,争做新时代好少年。
重要的输液室总结 篇3
上班快10年了,餐补还是一顿10元……”近日,一则关于餐补的微博引起讨论。根据媒体报道,在不同单位,职工之间的补贴收入相差悬殊;而职工津贴也不同程度地遭遇落地难,有的甚至早已沦为“纸上的权益”。部分津贴难落实已成为老生常谈的顽疾,例如高温津贴,几乎是每个夏季都绕不开的选题。除了落实,还面临着其他尴尬,很多标准没有随着工资水平、物价水平而调整,甚至是执行几十年前的标准。如此一来,维权成本甚至高于收益,人们很少愿意为此较真,沦为“纸上的权益”便不难理解。由此想到,从职工津贴到很多规定,已经脱离时代背景,不具备可操作性,这有损制度公信力,应尽早取消,或根据现实情况升级,让公众有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