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学趣味活动方案

2024-03-14

幼儿教学趣味活动方案 篇1

  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撰写活动设计是备课的重要环节。教案写得好,目标明确、条理清晰、层次分明,那么在教案的实施过程即上课时就能得心应手、有条不紊、中心明确。反之,则条理不清、轻重不分,教者思绪不明,学者一头雾水,就不能达到好的教学效果。可见,写好活动设计是上好课的重要前提,那么,怎么样才能准备好一个好的教案呢,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虑。

  一、教材的选择

  我们选择教材要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一节课的内容深了、浅了、多了、少了,都是不恰当的,只有选择适合幼儿年龄特点,能引发幼儿兴趣的教学内容,才能先发制人,从根本上达到教育的目的。

  二、目标的确定

  目标的制定原则上要从孩子的实际情况出发,确定一个活动目标主要从三个方面来确定:

  1、认知

  2、能力

  3、情感

  如儿歌《过桥》的目标是:

  1、学习口齿清楚、声音自然地朗读诗歌。

  2、尝试简单地仿编。

  3、体验活动的乐趣。

  目标1 学习朗读、学习儿歌是知识层面的,是知识的积累和巩固;

  目标2 尝试简单地仿编是能力层面的,是能力的提高和锻炼;

  目标3 体验活动的乐趣是情感层面的,是情绪的体验和表达。

  当然,在确定目标时虽然基本是从以上三个方面来考虑,但也不是说每个活动设计都是这样三条目标,有时候也可以结合起来,而且可以根据每个活动的侧重点来安排目标的前后。如儿歌《太阳和月亮》的目标就是这样的:

  1、能积极地参与活动,体验诗歌带来的乐趣。

  2、尝试创编诗歌,激发幼儿的创造精神。

  目标1中参与和体验就包含了知识和情感两方面的内容,参与活动就是在活动中学习儿歌,完成知识上的学习和积累;体验乐趣就是情感方面的感受。目标2中的创编和激发就是能力方面的培养,使幼儿的创造能力有了一定的提升,创造精神也有了开拓。而且在两个目标中显然体验是更为重要的,因此放在第一目标中。也就是说,在不同的活动中,有时候是知识目标最为重要的,有时候是情感目标最为重要的,而有时候是能力目标最为重要的,可以在目标的排序中体现出来。如果是三者并重的,那就可以按照知识、能力、情感来排列。

  三、流程的设计

  流程的安排正如做菜的顺序,是先放主料还是先放佐料,放佐料时是先放姜蒜还是先放酒醋都是有讲究的,放得好放得适时则色美味鲜,入口回味无穷;若放料放得不好则食欲全无,再好的营养再好的材料也是付之东流,失去应有的价值。

  一堂课能不能在第一时间引发幼儿的兴趣,开场的第一环节很重要。引题能不能先声夺人,对一堂课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这第一炮一定要打响打好而且要打得准确,把孩子的注意力力度的吸引过来。

  一般在引题后就是重点内容的学习了,这里有一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过程。也就是说要教之有法,要让幼儿学得开心,学有所得。而怎么教、怎么学就看你活动过程怎么去设计。所以在设计的过程中还有老师的许多隐性因素渗透在设计中,自己的心中一定要明白这个环节要安排在哪里,要如何安排,为什么要这样安排,只有做到设计时的心中有数,才能做到上课时的运用自如。

  在活动的最后,我们很容易犯一个低级错误,即认为反正课已经完了,赶紧收场了事,殊不知这样做很容易造成头重脚轻、牛头蛇尾的感觉,所以在最后的环节也一定要从容不迫、有始有终,能与开场相呼应,使整个活动有圆满的感觉。而且在整个活动设计中要有一条主线贯穿始终,使整节课条理清晰,不要中餐西餐满堂彩,一会儿用筷子一会儿用刀叉,造成不必要的混乱。

  在每一个活动中都有一个学习、巩固、提升、迁移的过程。一个好的活动设计在结束时也是留有悬念的',一节好课上完了也不应该是嘎然而止,而应该是余味无穷,意犹未尽。

  四、教具的准备

  教具是为教学服务,所以宜精不宜多,宜巧不宜花,每一件教具都要用在刀刃上。教具的设计和准备即要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更要考虑课的需要。

  教具的份量要足,但不要多了,多了容易引起不必要的麻烦。教具的制作要精巧,但不要花俏。可以利用现成的实物,也可以利用废旧物品制作,但绝不可粗制滥造,以免给人造成不负责任的感觉。但也不必太多花俏,既浪费时间,又容易分散幼儿的注意力,甚至有时候会中看不中用。

  在写教案时只要把本课有关的教具写清楚就好了,当然,教案里写到的准备并不单单只是教具的准备,还包括幼儿的知识准备,如有一些特殊的活动还要有天气准备等等。

  五、教案的要素

  一个完整的活动设计包含四个要素,即上面说到的四个大点:

  1、设计意图,也可以是教材分析

  2、活动目标

  3、活动准备

  4、活动过程

  如有必要,还可以加上第五点:活动延伸。

  总之,要写好教案,首先要选择适合各年龄层次的幼儿学习的教材,然后对教材进行深入的分析,慎重地确定活动的目标,围绕目标展开流程设计,每一个环节都要切实为目标服务,以达到教得轻松、学得开心的目的,每一次活动都能真正让幼儿得到应有的提高和发展。

  当前,上级评审组评估要求教师写教案,我们按观摩课的要求和格式书写:

  如:教学名称(科目):大班语言:秋天的雨

  幼儿园名称及教师姓名

  设计意图:用简练语言阐述自己的设计意图。(根据需要确定)

  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

  2、能力目标

  3、情感目标

  活动准备:如与散文相符的Flash课件,音乐等。

  活动过程:主要分三个部分:

  一是导入;二是教学过程的主要步骤;在这个环节中为幼儿提供多种感知、体验、理解的途径,体现“以儿童发展为本”的理念,围绕一条主线,(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贯穿始终)把两个原则、即幼儿是学习的主体和由浅入深、由易到期难:实现三方面的提升、即增加学习兴趣,提高知识技能,丰富社会情感。三是结束部分(或延伸)。

幼儿教学趣味活动方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逐步理解每一个人都是特别的;发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以自己的特点为荣;逐步养成分享与合作的习惯。

  【能力与方法目标】

  能够接受自己的与众不同,包容别人的不同;学会分享与合作。

  【知识目标】

  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接受自己的不同

  【难点】

  理解别人的不同;学会分享与合作

  三、教学方法

  游戏法、活动法

  四、教学过程

  环节一:新课导入

  运用“大风吹”的游戏进行导入。教师说大风吹,小朋友们问“吹什么”,教师说“吹短发”,短头发的同学就请站起来。运用这个游戏进行导入不仅能够抓住小朋友的注意力,一起他们的兴趣,还能帮助他们理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

  环节二:新课讲授

  1、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

  活动一:自画像

  教师:小朋友们,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你了解自己吗?你喜欢什么?你最擅长什么?你的性格是什么样的?让我们按照教材上第22页的图片给自己画个自画像吧。

  画完之后可以让学生展示一下自己的自画像,说一说自己喜欢什么、擅长什么、性格怎样。通过这样的画一画、说一说,引导学生初步感知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

  活动二:画一画

  (为了进一步加深小朋友们对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认识,设计如下活动)

  利用PPT展示一幅圆的简笔画,让小朋友们发挥想象,把他们联想到的生活中的图形画在纸上。画完之后让小朋友在全班进行交流分享。每个小朋友画了不同的图像,有画气球的,有画皮球的,有画笑脸的等等。

  接下来引导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同一个圆,到了我们每个人手里,变成了不同的图形?

  通过引导使孩子们明白“每个人的想法不一样,所以画出了不同的图形”。

  最后可以让小朋友们分成小组,讨论:我们除了长相不一样,想法不一样外,还有什么不一样。小组讨论完后,进行全班交流分享。

  2、不一样的我们一起合作创造了丰富多彩

  上课之前给每个小组发一张白纸,纸上有一束没有染色的花,让小朋友们小组合作,用自己喜欢的颜色给这束花染色。染完色后小组代表上台展示。

  教师通过三个问题引导小朋友们得出不一样的我们一起合作创造了丰富多彩。

  (1)首先问小朋友看到了什么?

  (2)这朵五颜六色的花是怎么得来的?

  (3)为什么会比平常看到的更丰富多彩?

  同学们合作、思考、讨论。

  教师总结:小朋友们看到了五颜六色的花朵,平时看到的花大多只有一种颜色,但是这朵花有很多颜色,因为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想法,不同的喜好,才有了多彩的`图画。合作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丰富多彩。

  3、发现别人的闪光点

  过渡:同学们通过上面的活动可以理解自己和别人的不同,也知道了不同的人一起合作给生活带来了丰富多彩。接下来可以引导他们去发现别人身上的闪光点。

  教师:小朋友们,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现在,我们就一起来说一说我们班里其他同学的特点。

  A同学非常喜欢小动物,每天都给楼下的流浪狗找吃的。她是一个非常有爱心的同学!

  B同学喜欢跑步,可以代表班集体参加比赛。他非常有责任心!

  C同学很喜欢读书,可以给大家讲故事,她希望自己讲的故事能带给大家快乐。

  D同学非常喜欢画画,可以给大家画像。

  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小朋友们,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我们应该接受自己的不同,包容别人的不同,不一样的你我他,我们一起携手才能创造美好的未来。

  环节三:巩固提高

  让小朋友们跟着音乐一起唱《的未来》,在歌声中结束这堂课。

  环节四:小结作业

  课下和自己的同学互相说一下彼此的特点和闪光点,再一次感受大家的不同,学会接受自己的不同,包容别人的不同。

  五、板书设计

  不一样的你我他

  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

  二、不一样的我们一起合作创造了丰富多彩

  三、发现别人的闪光点

  六、教学反思

幼儿教学趣味活动方案 篇3

  活动目标:

  1..欣赏秋天的树林,学会用红黄、黄绿、红橙等色系表现秋天树林的色彩美。

  2.学习合理构图,注意疏密有致、近大远小地安排画面。

  活动准备:

  1.幼儿初步观察秋天树林的变化,已有使用水粉颜料的经验。

  2.秋天树林课件,红黄、黄绿、红橙,秋日私语音乐。

  活动过程:

  一、观赏图片,欣赏秋天树林美丽的景色。

  1、教师说:“秋天来了,秋天的树林是什么样的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引导幼儿欣赏图片。

  2.集中交流:秋天的树林美在什么地方,感知秋天树林的美。(形态美、色彩、布局美)

  小结:秋天的树林颜色特别漂亮,一棵树上有红色和黄色,有黄色和绿色,也有红色和橙色。

  二、观察水粉画中的点彩技法

  1.欣赏点彩水粉画作品,感受点彩技法,并尝试。

  师:秋天的树林真美啊!你们喜欢吗?我也很喜欢。

  这幅画上有什么?树叶是怎么画上去的?(用水粉点画的)这种画法就叫点彩画。

  a.请一名幼儿上来点画,提醒幼儿蘸上颜料后先在盘子边上刮一刮,注意握笔的姿势。点画的时候先点树干周围,再向四周展开。秋天的树叶是多彩的,谁来换一种颜色接着点?再请一名幼儿点画。提醒幼儿熟练后我们要加快速度。b.观察画家点画的树和小朋友点画的树有什么不同?

  小结:对,画家用点彩的方法将树叶点得满满的,看,靠近树干的树叶点得最多,密密麻麻不留空隙,慢慢向外减少一些。

  c.怎样才能让我们的树叶也变得密密麻麻的呢?(多点一点)好的,你们的办法真不错,让老师来把树叶点得多一点、密一点、空白的地方再点点,让点点连在一起。换一种颜色再点,仔细看看发生了什么变化?(幼儿:颜色变了)。

  师:两种颜色交融混合在起来发生了奇妙的变化(师加密树叶,提醒幼儿树中间树叶多,慢慢向四周扩展减少。)秋风吹过,金黄的树叶会怎样?(飘落下来)对,我们还可以画一些树叶从树上飘落下来,它们就是落叶。注意哦,落叶都躺在地上了。

  师:现在大树的树叶变的密密麻麻连成一片了,刚才我们是怎样做到的?(先用两种颜色在树枝周围点画,然后将树枝间留白的地方加密填满。

  2.继续欣赏多幅水粉作品,引导幼儿观察树干的不同形态和树枝的外形。师:看,这片树林的树叶也是点画,树干是怎样画上去的?(涂画)这些树的树干都是直直的。

  师:这儿有许多的树干,它们的树干是怎样的?全是直的吗?全是细的吗?师:这是一棵参天大树,树干粗粗的,树枝怎么样?

  小结:大树上有许多细细的树枝,好像许多手臂向四周伸展。

  三、清楚要求,自主绘画

  1.教师提出要求:法的运用。

  教师说:“秋天的树林颜色特别好看,看你们都忍不住要把它画下来了。请先想好你的树林怎样构图,准备画什么色系的树林,想好后,请你开始动笔认真地画吧。注意疏密有致、近大远小,接色要自然哦。”

  2.明确作画内容和方式,讨论作画顺序。

  师:先画什么呀?(树干和树枝)用什么方法?

  小结:树林里有很多树,先画出各种姿态的树干,再用点画的方法画出密密麻麻的树叶。

  3.幼儿作画时,播放音乐《秋日私语》,课件滚动播映。

  四、成果展示,相互欣赏作品

  师:画好的小朋友把你们的小树林展览到这儿了变成一片大树林吧!说说你喜欢那幅画?为什么?今天我们用点彩的方法画出了秋天的树林,真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