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周边交通整治方案范文 篇1
为进一步加强学校周边交通管理,有效解决上放学重点时段校园周边交通拥堵问题,按照市教育局相关工作要求,结合学校自身实际情况,充分调研论证,科学制定“一校一策”治堵方案如下:
一、学校基本情况
1.学校共有中小学生20__人,其中步行1660人,乘坐公交200人,私家车接送140人。
2.学校共有三个校门用于错时上放学,其中东门临某某胡同,南门和东南门临某某路。
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实行一个校门错时上学,两个校门错时放学。东门不临主街,放学时段交通压力不大。南门和东南门上放学时段交通压力较大。
3.学校按照要求在校门前设置硬隔离设施,同时上放学时段由学校值班人员、保安、家长志愿者组成“护学岗”,疏导校门前交通秩序。
4.学校东南门有交警在校门前的扶余路疏导交通。
二、目标任务
坚持问题导向,落实双重机制和安全主体责任,本着生命至上,安全第一原则,根据学校所在区域实际,认真分析校园周边道路交通情况,科学论证,优化方案,先治标后治本,确保校园周边道路安全畅通。
三、学校周边交通状况及造成交通拥堵原因
1.紧邻居民小区,东侧是单行线,南侧和西侧是双向通行,这些路段多为师生上放学必经道路,校门前和两侧非停车位经常有社会车辆随意停放,影响学生上放学,存在交通安全隐患。
2.学校附近商铺、居民区、胡同较多,车辆、人员密集,存在车辆随意掉头、加塞等违法行为,加剧了上下学期间区域交通拥堵。
3.学校东南门(上放学门)前及附近存在某路交通站点(某某站),造成上放学交通拥堵。
4.学校南门和东南门所临某某路道路狭窄且双向通行,允许车辆掉头或车辆长时间停放造成拥堵,交通指示标识不足,影响上放学交通通行。
四、具体措施
1.实行错时错峰上下学措施。根据本校实际,中小学部科学安排学生错峰上下学,分散化解学生集中入校、离校压力,减轻上下学高峰期间家长接送学生造成的交通拥堵状况;建议步行15分钟以内的学生上放学采取步行方式,超过该距离的提倡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上下学。
2.开展文明交通出行宣传教育。积开展交通安全教育,通过以“致家长一封信”“大手拉小手”网上网下、群内群外宣传和有效提示等宣教模式,引导家长与学生自觉遵守交通法律法规,注意出行安全,鼓励高年学生自行上下学,呼吁绿色出行,倡导家长文明交通,提高学生文明绿色出行意识,让广大家长共同遵守道路交通秩序,为学生创造一个安全、有序、畅通的道路交通环境。
3.警民联动加强“护学岗”建设。学校积与交警部门联系,充分发挥“护学岗”作用,上放学时段安排值班人员、保安、志愿者协助交警在校门前疏导交通,引导学生安全、有序进入学校。
4.完善校园周边交通设施设备。积联系交警部门,在校门前设置黄色网格线,与交警部门联系配置违停抓拍设备,网格线内禁停并配备硬隔离设施;争取设置限时单行、“潮汐车位”,实施违停抓拍。其中校门前附近50米禁停,其它50-100米范围,调整路内泊位类型,将固定泊位调整为限时停放车位,限时停放车位采取“限时停车”方案。即工作日上午6:30-8:00,每辆车限停3分钟,下午17:00-18:30,每辆车限停3分钟。在以上时段,泊位内超时停车进行违停抓拍。其余时间段,私家车可正常停放,寒暑假期间,不遵循以上规则。(限时停放车位限时时段可与学校上下学同步调整)。
5.加强校园周边交通隐患的排查治理。针对校园周边交通标志、标线不齐全、不清晰和交通安全设施缺失等情况进行排查,对存在的问题登记造册,建立台账,移交交警部门。与住建部门联系完善学校附近区域慢行系统,规范各种交通标志标示,保证静态设施设备齐全。
6.提高综合治理能力。积联系街道、市场监督管理局等相关部门,对小贩摆摊、占道经营等扰序行为开展联合整治,x大限度改善校园周边道路交通秩序,筑牢学生上下学交通安全防线。
五、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保障。按照职责狠抓工作落实,细化工作方案,完善工作架构,保障学校周边交通治理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2.强化责任落实。制定方案,做好安全教育,强化责任落实,按分管领域各负其责,确保工作落实。对工作不力,造成交通事故,导致学生生命财产损失的,依法依规依纪严肃追责问责。
学校周边交通整治方案范文 篇2
指导思想
本次活动以“人文求善、科学求真、快乐学习、阳光成长” 为办学理念为指导,以“把教育质量做得让人放心”为工作核心,以聚焦课堂追求“有效教学”为主线,以减负增效为目标,以“把各项工作做成精品”为工作要求,求真务实地积极推进教师专业化建设,加强内涵建设,把握教育、教学规律,持续科学地提升教育质量。
本次活动以教学展示的活动为载体,以观课议课为主要形式,帮助教师进一步认识怎样的课堂是高效的课堂,同时作为学校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保障之一,加强学校教研组和年级备课组的教风建设。
学校教学展示活动月活动方案活动内容
2、请每组的负责人负责教师的出席签到记录。
3、请每组的'教研组长能做好整个评课活动的详细记录。
4、每位老师在两次听课后,分别做好认真的评课活动,并以word文档形式的电子文本传教研组长后,汇总至教务处存档。同时请每位教师将此评课发表于学校网站的个人博客中。(共两篇)
5、在学期结束的教学工作会议上,将与阳光杯教学评比活动相结合,开展相关的教学论坛。
6、学校办公室及时发表相关的通讯报道。
协助部门
1、教务处,负责整个活动。
2、办公室,负责接待外请专家和外校开课教师;发表活动的相关通讯稿。
3、信息处,全程跟踪活动,并记录相关所有的的声像资料。
4、年级部,组织组内的相关备课组、班级做好备课上课的相关事宜。
学校周边交通整治方案范文 篇3
一、竞赛日期和地点
时间: 年 月下旬 地点:待定
二、参加单位
各中小学、职业高中、流动人口子女学校
三、参加办法
1、每单位可报领队1名、教练2名,负责后勤生活负责人1名。
2、高中组可报男女运动员各12人,参赛年龄不限,初中、小学组可报男女运动员各8人,以上参赛运动员必须是在本区本校就读学生。运动员年龄规定,(出生年月初中组92年9月1日后,小学组95年9月1日后),完小村校学生可代表中心学校组队参加比赛。参加比赛学校每个运动员限报2项(可兼报接力),每项限报2人,全能限报1项,加倍记分,可兼报接力,参赛项目见附件1。
3、高中、初中、小学参赛运动员必须持区教育局教育业务科发给的参赛证,证明运动员年龄、性别、年级,并经教育业务科审核盖章有效,比赛点名时验竞赛证,无证不得参赛。如发现冒名顶替、作假,取消该队总分,通报批评,并追究当事人责任。
4、输送到市级及以上训练单位的北仑籍注册运动员一律不得参加区级比赛。输送到本区少体校设点学校(顾国和中学、长江小学)的运动员可代表在训学校参赛并采用双向计分,也可代表原输送学校参加比赛,区少体校训练的运动员及输送学校名单以教育局教育业务科审核公示为准。
5、各学校运动员号码参照去年。如有新增参赛单位请与教育业务科联系。
6、各代表队报名后不得换人和更改项目,如有特殊原因,应事先向教育业务科商议,经同意后方可更改。
四、田径比赛采用国家体委审定最新田径比赛规则并结合我区的实际情况执行。
五、资格审查
1、大会设资格审查小组,将在赛前、赛中对参赛运动员进行资格审核,违规情况一经查实,取消该运动员比赛资格和不得增补替换,取消该运动员所获分数。取消该队的团体成绩和体育道德风尚奖评比,并追究当事人及学校责任。
2、各校应重视对责任教练员的教育,并对上报运动员的资格进行审核,杜绝不良行为的发生。
3、为保证竞赛的.公平、公正,鼓励对参赛运动员资格不符规程者的举报,具体由各校领队向大会组委会和资格审查组反映和投诉。反映情况要实事求是,为便于调查核实,要求书面,并且署名。
六、录取名次与奖励办法
1、团体名次:高中组按参加队数量顺减一名录取,初中组取团体前六名,小学组取团体前八名。名次按积分多少排列,积分多者名次列前,如遇积分相等,按破记录多者名次列前,再相等按第一名多者列前,依次类推,获得团体名次者均发奖。(区少体校记并列名次)
2、高中单项均取前六名,记分按7、5、4、3、2、1记。不足六名含六名则顺减一名录取。初中、小学单项取前八名,记分按9、7、6、5、4、3、2、1记。不足八名含八名则顺减一名录取,如只有一人报名参赛则通知其改项。全能加倍记分,破区记录(在本区内最高比赛成绩)加5分。
3、获得团体总分第一名,教练员奖600元,第二名500元,第三名400元,第四名300元,第五名200元,第六名150元,第七、八名100元。
4、运动员破区运会记录,教练员、运动员各奖100元。
5、运动员获得名次的均发给奖状和奖金,奖金按第一名50元,第二名40元,第三名30元,第四名20元,第五、六名15元,第七、八名10元发给。
6、大会评选体育道德风尚奖(评选办法另发)
七、报名
1、各校报名单、参赛运动员个人照片单、运动队简介、代表队信息登记表、参赛运动员合照(七寸)送到竞赛组或承办单位。
2、报名单一律以电子文稿形式上报。报名时间,具体要求另行通知。
八、其它
1、各校参赛车旅费自理,教练、领队补贴由大会发给。
2、未尽事宜,另行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