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素质评价方案范文 篇1
根据国家教委和省教育厅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科学有效的教育机制、促进实施素质教育评价工作逐步规范化、制度化,建立和完善素质教育教学评价制度,积极推进实施素质教育的进程,结合实际制定学校科学的教育评价制度。
一、评价指导思想:
以教育法律、法规为依据,以国家的教育方针为指导,逐步建立完善的教育教学工作评价制度,充分发挥教育评价的制约、激励、指导和调节作用,加强教育行政、研究指导的科学性、规范性,提高学校管理水平,认真贯彻教育方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保证学生生动活动泼、主动全在展,积极推进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整体水平。
二、评价制度:
(一)教师:
1、改革考试制度,取消学生按考试成绩排队,实行“等级”评价制度。
2、认真落实有关体育、卫生工作的规定,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美术、音乐和艺术教育。
3、有计划地开展教育科研和教研活动,进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提高堂教学效率,积极探索激发学生兴趣、生动活泼的教学模式。
4、按规定严格控制学生在校时间,作业留量和考试次数。
5、重视发展学生特长,有具体计划和安排,做到内外、校内外相结合。
6、上好活动,广泛开展学科、科技,体兴趣小组活动。
7、体育达标率在98%以上,培养学生特长和个人创新能力。
(二)学生:
1、品行表现:分为三个方面:仪容、仪表;明礼貌;遵纪(规)守法。具体要求:穿戴整洁,朴素大方,坐、立、行、学习、姿势端正。不打架、骂人,礼貌待人,不看不健康的书刊、影片,讲普通话,使用礼貌用语,爱护公物。
2、学习态度:分为四个方面:注意、情绪、投入、独立性。具体要求:专心听讲,精神饱满,方主动学习,独立完成作业,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3、能力培养:分七个方面:听、说、读、写、演算、操作、制作。
具体要求:通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朗读,背诵指定篇目,作感情真实、健康、内容具体,认真听话,复述主要内容,说话时语言清晰,讲普通话,意思明白。
三、评价制度检查方法:
采取查看、了解、询问、调查、听、查阅资料、实地观察、抽查、测试等方法进行,并建立学生素质评价方案。
四、素质教育教学评价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素质评价方案范文 篇2
一、评价的背景:
xx小学校本课程的一个特色以“竹”为主体,开展以“竹文化”为核心的校本课程研究,是弘扬乡土文化的最基础的事业,是对“只有本土的,才是最优的”的生动实践,将协调乡土文化与学科知识的交融、互渗,整合校内与校外、课内与课外的各项资源。本课题的实践具有开放性和自主性,重视行动和问题解决,以“竹文化”为系列,以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为主题,逐步形成学生个性化的、未定的有主体经验基础的、长时期学习的,主体可自由判断的和主体可建构的知识结构。它强调不同学科知识学习的相互配合,以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最终实现不同学习阶段、不同学科课程的相互配合,达到学科交融的、教学优化、提高效率的目的。
二、评价的目的:
xx小学校本课程评价是为了检验与考察学生的学及其达到教学目标的程度,检验和改革教师的教,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促进教师教学反思,有效促进学生发展。评价中关注课程开发的合理性、科学性、人文性;关注教师课程的设计能力,执行能力;更关注学生“良好的的人文素养、宽厚的知识素养、浓厚的探究欲望、亮丽的爱好特长”等四有培养目标的达成,促进学生自我认识建立自信,发掘潜能,成为具有竹德品质的学生。
三、评价的原则:
1、科学性原则。校本课程的提出和教学内容设计必须运用科学的评价方法,要体现文化性、地方性,要提高评价的效度和信度。
2、发展性原则。校本课程开设的根本目的是发现和发展学生的潜能,更好促进学生潜能的发展,教学内容设计必须明确促进学生发展的课程目标。
3、适用性原则。校本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必须与学生身心特点相适应,与学生的兴趣爱好相一致,要尽量选择一些学生关心的乡土文化和地方热点问题。
4、操作性原则。校本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必须注重学生的参与情况,评价方法要简单可行,可操作性强。
5、拓展性原则。校本课程是对国家课程的拓展与延伸,要与基础学科的教学密切相关但又有所超越,决不能成为学科课堂基础知识教学的变相增加。
四、评价的内容:
xx小学校本课程评价体系由三个部分的评价组成:教研组课程方案评价、教师课堂评价、学生学习情况评价。三个评价部分分别在课程质量的三个控制点进行,通过评价对课程实施全程质量管理和质量保障。
五、评价的方法:
1、联系日常生活,进行表现性评价。
认识个体是在主动地解释客观世界,而未知个体是处在不断发展和改变的过程中的,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新变化,将评价贯穿到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而不是孤立于学习活动之外。同时,由于校本课程以满足学生的兴趣需求和发展学生的个性为价值取向,因此,教师要多采用表现性评价,提供给学生真实的任务,以全面、真实、深入地再现评价对象发展的特点,使其主动参与评价,而不是消极适应,最终促进每位学生都能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获得积极的学习经历和丰富的情感体验。
2、记录过程变化,进行成长性评价。
给每位学生建立成长记录袋,能让学生看到不同时期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成长变化。通过成长记录袋的建立,展示学生校本课程学习成果,反思自身的变化与成长,记录学生所付出的努力,显示令人满意或不满意的学习经验,表明学生的学习方式和个性发展。对学生成长记录袋的评定实行多元主体评价的方式,要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对成长记录袋的评定结果,采用等级评定或使用描述性语言的形式呈现。
3、结合传统节日,进行展示性评价。
学生就如多棱的宝石,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都能发出璀灿的光芒。教师要善于发现并挖掘其优势,给学生创设自我展示的舞台,使其获得自信与成功的体验,激励其不断进步。由于校本课程的丰富多彩,因而可以与传统的节日庆典相集合,进行展示性评价。使每位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和进行展示的舞台,使活动充满生命力。
4、考查学习水平,进行终结性评价。
一门课程学习结束后,要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一个全面的考查,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进行终结性的评价。评价的结果采取等级或等第的方式,每门课程的评价结果都将进入学籍档案并将评价结果向教师、学生、家长及相关人员或社会公布,接受社会对校本课程实施的监督。
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素质评价方案范文 篇3
一、评价项目:将道德品质与公民素养两方面的内容评价用文明星来命名,包括:文明之星、礼貌之星、诚信之星、安全之星、责任之星、团结之星、环保之星。
二、评价形式:星级评价,核算成优等数量
三、评价要求:
文明之星:(红色星)
1、热爱祖,尊敬国旗、国徽、会唱国歌,了解祖国的历史文化和现代化建设主要成就。
2、遵守校纪校规,熟知并履行《中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3、课间在指定地点文明游戏,不随意跑跳、不乱攀爬。不打闹
4、校园内外讲文明,注意语言文明,不说脏话,不恶意讽刺、侮辱人。
5、抵制不良诱惑,不涉足网吧等场所,不参加不宜的活动。
6、认真参加学校各项活动,有团队意识,听从指挥,服从安排。
礼仪之星:(紫色星)
1、尊敬师长,礼貌待人,注重仪表,不说脏话。
2、见面行礼,主动问好,接受老师的教导,与老师交流
3、尊老爱幼,平等待人。同学之间友好相处,互相关心,互相帮助。
4、尊重残疾人,不欺侮弱小,不讥笑、戏弄他人,尊重他人的民族习惯。
诚信之星(蓝色星)
1、诚实守信,言行一致,不说谎话。
2、端正学习态度,不抄袭作业,考试不作弊,不弄虚作假。
3、为人正直,坚持正义,敢说真话,秉公办事,不徇私情。
安全之星:(黄色星)
1、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时时处处谨记安全,不作危险的事;危机时刻安全自护。
2、留意安全隐患,具备基本的自我保护能力。
3、不藏匿、携带、使用危险物品。
责任之星:(橙色星)
1、敬父母,主动为家庭做力所能及的事,听从父母和长辈的教导。
2、富有爱心,关心帮助老年人和有困难的人。
3、做好值周工作,履行职责,坚持原则,秉公办事。
环保之星:(绿色星)
1、爱护生态环境,保护环境卫生,积极参加环保公益活动。
2、不随意扔垃圾,并能做到见到垃圾主动拾起。
团结之星:(粉色星)
1、关心集体,响应号召,各极参加班级、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
2、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不做有损集体利益的事。
3、同学之间组织有意义的课间活动,合作完成,增进友谊。
说明:
1、通过文明之星评选时间按标准进行评选,只要学生品行符合星的标准就可得哪种星,学生一个月可得多星。
2、学生品行评价表在班级网页中体现,每种星按规定的颜色体现在电子评价表中,学期末合算出星星总数,作为学生品行评价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