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阅读特色活动方案 篇1
一.活动目的:
为了落实新课改的精神,培养学生的活动能力、组织能力、创造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增强团结、友爱、合作精神,提高对语文阅读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进一步推进学校素质教育,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给全体学生提供一个展现自我,展示特长的舞台,我们一年级三个班级开展了以“画家乡,爱家乡”为主题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二.活动要求
(1)关注兴趣:基于学习者的需要、动机,兴趣和直接经验来设计、实施相关活动,充分关注学习者的兴趣和直接经验,并以此为基础实现对传统语文学科知识结构与逻辑体系的超越。
(2)回归生活:回归儿童的生活世界,活动设计向真实生活情景转化,最大限度地回归儿童的生活世界。这是语文综合实践活动选择内容时必须坚持的一条最基本的`准则。
(3)立足实践。不在局限于书本知识的传授,让学生亲身参与,主动实践,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
三、活动内容形式:
1.动脑背《画家乡》:小学生只有背诵大量的课文,实现“量”的积累,才能充分地汲取文章的精华,得到文化的浸润,从而丰富自己的语言。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儿童时代是记忆的高峰阶段。我们完全可以利用这一黄金时期让小学生背诵一些美文佳作名篇警句,让语言文字在儿童心底多一些积淀,多一些感悟。
2.动手画家乡:引导学生用画笔展现家乡的美,以图画的形式表现家乡的美。
3.动嘴说家乡:锻炼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学会倾听,互动交流。
4.动手写家乡:可以写家乡的美丽景色,也可以发挥想象写二十年后的家乡。既锻炼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又激发学生想像力。
一年级语文阅读特色活动方案 篇2
教学要求:
学习声母zh ch sh r和整体认读音节zhi chi shi
一、导入
1、 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新的声母和整体认读音节。课上要看一看谁能够把学过的看图本领用到今天的课上,学会新的知识。
2、 看故事,学习语境歌
一轮红日上山头,狮子想来吃小猴。树上同伴有办法,伸下树枝来搭救。
二、学习zh和zhi
1、看图,比较zh zhi
板书:zh zhi
2、谁能根据图上小女孩的动作读出字母的音?
3、前一个是声母zh,后一个是整体认读音节zhi。
4、老师或学生领读。
5、集体学读。
6、比一比今天学的声母和以前学的有什么不同?应当怎样来记?
(以前学的声母都是单个字母,今天学的声母有两部分是z和h组成的。图中的左边小凳子像z,右边椅子像h,合起来是zh。)
7、再比一比zh和zhi有什么不一样?
(整体认读音节zhi比声母zh多了一个i)
8、整体认读音节zhi有四个声调可以直接给字注音。
板书后练习四声
三、看图2用比较的方法学习ch和chi
(方法基本同上)
1、根据图上小男孩的动作读出字母的音。
2、区别声母ch和整体认读音节chi的音。
3、区别记忆ch与chi的形。
3、 练习chi的四声。
四、看图3用比较的方法学习sh和shi
1、 根据图上的狮子读出字母的音。
2、 区别声母sh与整体认读音节shi的音。
3、 区别记忆sh和shi的形。
4、 练习shi的四声。
五、利用图上的太阳学习r和ri
1.太阳也叫"日",把日的音平读就是r,大点声音就是ri。
2.根据图中小苗的样子记住r的形再记住ri的形。
3.练习的ri四声。
五、指导书写(看电脑示范)
1、zh ch sh是用两个字母组成的,书写时注意把字母挨得紧一些不要分家。
2、r的写法:先写竖占中格,然后在竖的顶端留一点小尖起笔往右写一小弯笔。
注意:zh ch shr都是翘舌音,发音时要与平舌音z c s进行区别,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六、作业
抄写声母zh ch sh r和整体认读音节zhi chi shi ri.
一年级语文阅读特色活动方案 篇3
详细介绍:教学目标
1.通过情境体验与参与,使学生感知自然数序数的含义,知道自然数除了可用来表示事物有多少外,还可以用来表示事物的次序。
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遵守公共秩序,文明守纪的良好品德。
3.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习的乐趣和自信心。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8页“做一做”及相关练习。
教具学具准备
主题课件,学具卡片。
教学设计
教学第18页“购票图”
1.创设动画情境,引导学生观察。
教师:暑假快要结束了,一个人在乡下姥姥家玩的聪聪就要读一年级了,为了不耽误爸爸、妈妈的工作,聪聪决定一个人从乡下乘车回家,不让大人接送,于是他一个人来到车站买票上车……
[将数学与生活情境紧密联系,让初入学的小学生真切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学习产生亲切感。]
a.教师演示“买票”课件。
b.学生观察画面,然后以小组为单位,每个人都说一说画面上有哪些人,一共有多少个?
如果以红衣服排第一,再说一说谁排第二,小聪聪后面的解放军叔叔排第几,最后一位叔叔排第几?
学生说的时候教师到处各组巡视、倾听,并加以指导。
c.各小组抽代表汇报交流。
d.师:看到聪聪一个人排队买票的情境,同学们除了知道一共有5个人在排队买票,以及每个人所处的位置外,你还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明白:
自己已经是小学生了,自己能做的事要自己去做,在外出的时候,要养成遵守公共秩序、文明守纪的'良好品德。
[充分利用教材的可教育资源,适时对学生进行遵守社会公共秩序、文明守纪的教育,使思想品德教育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学生易于接受。]
2.动画展示:穿红衣服的阿姨买好票走了,后面的人依次上前。
a.教师提问:“这时有几个有在买票?谁排第一?小聪聪排第几?聪聪后面的两位叔叔呢?”让学生再一次在具体环境中区分“几个”和“第几个”,同样先在小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
b.教师操作课件,出示正确答案,强调观察的顺序和方向。
巩固练习,强化对自然序数的理解
1.多媒体演示:全家福照片(教材第18页“做一做”),学生根据要求,自己思考,然后汇报结果。
2.出示第21页的第4题,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讨论,共寻规律,完成填空。
[适时安排两道基础性的练习,强化和巩固了学生对“第几”的感知和认识。]
动手操作,深化感知
1.学生拿出4个正方形学具片和1个圆片,先独立摆一摆,把摆的结果在小组内与同学说一说,看看圆片可以放在哪些位置上?
2.教师说要求,学生摆学具。
a.让学生试试把圆片放在第2的位置上,可以怎样放?
b.学生摆,教师观察、巡视。
c.对学生的以下两种摆法,提出讨论:为什么把○放在第2位会产生两种不同摆法?
□○□□□□□□○□
引导学生体会“第几”的相对性。
[“第几”是相对的。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让其在具体的操作中感知和体验“第几”的相对性,使知识得以向纵深发展,同时鼓励并肯定学生丰富多样的拼摆,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
寓教于乐,拓展应用知识
师:刚才同学们学习很认真,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游戏──开火车。选出几名学生跟在教师身后,组成一列“火车”,围绕教室内的过道缓慢“行驶”。
1.其余学生观察组成“火车”的人数以及教师和每位同学在队列中的位置,并与同桌交流。
2.“火车”改变前进的方向,“火车头”变为“火车尾”,观察并说出这时老师和每个同学在队列中的位置。
3.引导学生明白:数数时,数的方向不同,其结果也就不同。
[以游戏为载体进行教育,能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愉悦,从而实现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深化感知。]
全课小结(略)
执教:四川省郫县犀浦实验学校张玉强
评析:四川省郫县教委教研室付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