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社成立大会发言稿:穷年思黎元,叹息肠内热

2018-06-22

  各位吟长,各位诗友:上午好!

  今天欣逢诗词学会成立,作为一个老会员我表示衷心的祝贺!本人教学之余从事诗词研究与写作多年,虽然无甚成就,但毕竟有一些体会。为什么要提倡写作诗词与从事诗教,如何提升诗词写作水平,今天就这个话题借此机会谈谈自己的一些感想。

  一、天意君须会,人间要好诗

  坚持诗词写作既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是当今时代的需要。

  1、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坚持诗词写作是传承传统优秀文化的需要

  在谈到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强调:“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而诗词就是传统文化中最核心的东西。诗词在中国具有独特的人文价值,她“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论语》)在中国人们无不爱诗、诵诗、写诗、用诗,人们用激情去观照生活,用诗思去描述生活,生活就是诗,人生就是诗。自孔子诗教以降,一直到清代,诗词就奠定了她的正统雅文学地位。纵观一部中国文学史,就是一部诗文史。诗文以其雅文学的身份一直高居中国文学史的统治地位,在纪晓岚主持修的四庫全书中,以诗文为主流,戏曲小说几乎没有收进一部。可见诗文在人们心目中的尊崇地位。因此,坚持诗词写作就是对传统文化最核心部分的守护,是对自己精神命脉的延续。是我们这一代人要为后人留下的文化精神遗产。承载历史的是诗词,而历史也将将永远记住诗人。试问,历代帝王将相,我们还能记住几个,而屈原、陶渊明、李白、杜甫……却永远被后人所铭记。

  2、诗词是养心种德、陶冶情操的需要

  明代学者王守仁在其《传习录》中说:“种树者长培其根,种德者长养其心。”也就是说“养心”是“种德”之基,养心是优化道德的重要途径。而诗词正是正心、养心的最好教材。人们通过诗词可以陶冶情操,铸造灵魂。之所以能如此,这首先是因为诗的本质就是诗歌具有丰富的情感,情感是诗歌的生命。人们通过“感于物”而“动于中”,最后达到“化于俗”,即通过诗之情感的体会,受到感染,达到正心、修身、陶冶情操之目的。其次诗中的韵律平仄本身就具有一种和谐美,人们在读诗、写诗的过程中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它的熏陶。人们常说“美在过程”,诗的研习与写作过程就是一种审美的体验过程。通过写诗读诗,人们可以“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吟诵在口,默会于心。”正因如此,古人特重诗教作用,在儒家“八纲”中,修身是关键,修身相当今天所谓素质下道德教育,而孔子主张“修身先当学诗”。正因如此,古代哲人们无不重视学诗与写诗。从修身角度言,人们对诗歌作用有深刻之认识。宋卢梅坡《雪梅》中说:“有梅无诗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诗使人免俗;梁武帝说:“三日不读诗,便觉口臭”,诗给人以清雅;黄庭坚说士三日不读诗,“对镜觉面目可憎,向人则语言无味”,诗使人高雅脱俗。从平天下言,诗甚至可以“补察时政,涉导人情,证王得失”。正因如此,白居易把它当作谏官之补充:“惟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由一己个人修养上升到心系家国天下的淑世情怀,这是由诗陶冶出的最高的道德。有了这种道德,就有了治国平天下之根基。

  3、诗词可以重塑人文精神,重构道德之堤坝

  传统诗词曾在历史上发挥了“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毛诗序》)的重大作用,它塑造了中华民族“富贵不能淫,威威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孟子·滕文公下》)的文化品格和个性。它所昭示的“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孔庙抱柱楹联)之崇高理想,在今天仍然是我们的目标。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因权力过度集中而带来的腐败,因分配不公而造成的贫富差距,因礼义廉耻的缺失而带来的道德滑坡,因人文精神的坍塌而带来的信仰迷惘,这一切都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致命伤。人们的公共道德,人们的忧患意识尽失,这些年所发生的车祸受伤者无人敢救,老人摔倒无人敢扶等一系列事件难道还不足以说明这明这一点,因此,有人说:“中华民族到了最缺德的时候,每一个人都发出最后的吼声。”诚如日本人在报道中所揶揄的“中国现在是一位金钱富翁,但是毫无疑问,同时也是世界上精神最贫穷的国家。”因此,重建道德大厦,重塑人文精神刻不容缓。古典诗词是我们重建人文精神的鲜活教材,我们可从中吸取养料。比如杜甫 “堂前朴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 《又呈吴郎》)中所透露出的“慈祥恺悌之衷”,教人如何宽以待人,同情弱小;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可帮我们重拾人生的信心;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有利于我们学会责任担当;苏轼的“四海皆兄弟,谁为行路人”给人以博大胸襟;韩愈的“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教人身处逆境不忘君国;鲍照的“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告诉我们做人要正直;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教人如何保持气节与情操;胡曾的“四知美誉留人世,应与乾坤共久长”教人如何保持廉洁……总之,我们可以通过写诗教诗而达到诗教,重新拾取我们失掉的灵魂之目的。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