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骨干教师培训讲话稿

2018-03-20

  所以,我就想,一个人只有解决了思想和情感的问题,才是抓住了真正的纲,纲举起来才能够目张——纲举目张。现在我们教育的失败,就在于我们只关注了分数,而忘记了人,教育的最终目的还是应该是培养人,所以,成人比成绩更重要,成人才是成功,古今中外,概莫能外。鲁迅先生早就提出的“立人”的观点,也是这个意思。

  我们只要追寻一下全世界所有国家最初办学的历史,不难发现,人们办学的初衷就是以培养人为出发点的。孔夫子杏坛讲学,就是对人的教育。教育的对象是人,教育的本质就是一个自然的人不断人文化的过程,也就是“以人为本”。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认为,“我们的教育目标不是要培养聪明的猴子,而是要培养要勇敢地独立思考的人;我们不需要智慧学舌的鹦鹉,更不需要见风使舵的两面人。”

  或者,我们还可以说,我们如果眼睛里只关注分数,就像那些商人只关注钱一样,是不可能得到最好的结果的。如果我们从根本上关注了孩子的内心,那么,这个分数也就不成问题。

  其实,作为一个老师也是这样,如果当一个一般的老师那就算了,如果要成为一个顶尖的老师,那也肯定是一个热爱自己职业的人,如果不解决这个内心的问题,那绝对不可以把这个教师做到最好。

  我们湖北有个作家,名字叫池莉,她在前几天接受一个记者采访的时候就说:

  如果我们的孩子慢慢懂得了衣食是一种大事,勤俭是一种美德,心静是一种大气,宽容是一种真爱……那天下还有什么功课他们拿不到a呢?教育应该是为了人能够生活得更好而存在的,而我们的教育很多时候都忽略了人,这就导致了学校教育为利润,社会教育为物质,家庭教育为脸面,就是没有人!我们首先要明确一个问题:孩子是什么?他(她)首先是一个“人”。

  池莉作为一个母亲,她看到自己怀中天真可爱的婴幼儿,时时刻刻都被那种疯狂的应试教育所胁迫,从胎教到幼儿园到学校到各种培优班、兴趣班,都虎视眈眈地要把她的天真剥夺,要把她快乐玩耍的权利消灭,她就是不甘心。她就努力与这个汹涌的社会潮流抗争,她要保留孩子的赤子之心,最后,她想了很多的办法,来抵抗这个社会的功利主义,现在,她的孩子发展得很好。

  其实,我年轻时候的做法,应该说是很正确的,虽然那时我还没有关于成人或者说“立人”教育的自觉,但是那时候我心中充满了对生活的爱,对语文的爱,对学生的爱,这样就不知不觉影响了学生,即使那时候并不是自觉的,但是,它是符合教育规律的。我想起一句话,正好概括我的这三个过程,那就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转了一圈,我终于明白,最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只有解决了这个问题,才会有我们真正的教育。也就是说,我从语文的工具论者又回到了语文的人文论者,或者说,回归到语文的人文工具论者。

  所以,后来,我就“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了,我又一次回到了原点,但是,这是和我年轻的时候不太一样的,因为我有了成人教育的自觉,这一点很重要。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