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2护士节领导致词 篇1
二、正确认识护理工作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应该看到,当前我区的护理工作与舟山群岛新区建设医疗保障需求、与诊疗技术不断发展的需要、与医疗服务质量的整体要求、与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
一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医学科学的进步、人民群众健康需求的不断提高,对护理事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是护理人员的职业素质与社会的期望值存在一定距离,护理服务技能不能很好地满足临床医疗需求。特别是当前医学模式的转变和市场经济的需求,使护理工作的职能和范围逐渐扩大,人民群众在医疗保健方面对健康的期望有了新的概念,对生存的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护士在医疗保健工作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
三是护理人员数量较少,专科护理亟待发展。虽然近几年我区护理人员数量呈增长趋势,但与患者的实际护理需求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此外,由于体制问题,聘用了一些护士,但却同工不同酬现象,影响了护士队伍的稳定和发展。
三、乘势而上,再创护理工作新佳绩。
一是牢记护理工作的宗旨,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以“爱心、耐心、细心、责任心”对待每一位病人,是做好护理工作的基本要求。我们学习和弘扬南丁格尔精神,首先要学习南丁格尔怀有一颗慈爱的心灵;第二是要学习南丁格尔为护理事业献身的精神;第三是要学习南丁格尔平等热心地为需要关怀的所有人们服务;第四是要学习南丁格尔不断总结经验,在自己的事业上卓有建树。在具体护理工作中,要不断自我充实,在技术上精益求精,勤于思考,善于思考,更好地把握医学的规律,练就过硬的本领。以纯洁高尚的医德风范,构筑和谐的医患关系,做好人民群众信赖的健康卫士。
二是注重护理质量,协调发展。质量是医疗机构的生命,是生存、发展的基础,提高医院服务质量是多方面要素决定的,护理服务质量是重要因素之一。护士与医生在工作上有分有合,护士一方面要根据医生的诊疗计划认真实施治疗措施、密切观察病人病情,另一方面要切实为病人提供周到的生活照顾,帮助病人尽快康复。治疗性工作与照顾性工作是病人康复的“两个车轮”,只有同速度转动,医疗和护理工作才能协调同步发展。“三分治疗,七分护理”要真正落实在工作中,就要把护理工作作为医疗机构综合实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切实建设好临床护理队伍,改善护理服务,提高护理质量和专业技术水平。
三要切实关心关注护理工作者,进一步提升护理工作的地位。护士工作在临床第一线,和病人朝夕相处,又承担病人生活和心理照料的劳动岗位,操作任务重,工作责任大;护士的待遇较低、深造机会少,严重挫伤护士的工作积极性;护士中女性占绝大多数,女性群体还要承受事业、家庭的双重压力,精神紧张,工作劳累,生活没有规律。因此,各医疗单位要坚持“以人为本”,注重人性化管理,制定切合实际的保障措施,在思想上、政治上、工作上和生活上都要给予护理工作者关心、爱护、支持,实实在在地为她们解决一些实际困难,时刻关心护理人员的工作、学习、成长,为她们提供宽松的环境,提供施展的舞台,挖掘护理人员的工作潜力,激发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从而在全区卫生系统形成一个尊重护士、爱护护士和重视护理工作的浓厚氛围,努力开创我区护理工作健康和谐发展的新局面。
512护士节领导致词 篇2
如此平凡的深夜,我静静地等待时间的流淌。每天,每个小时,每一分钟,在这里,都有我的姐妹。就像这安静的夜晚,夜夜相同的夜晚,不同的只是我们的身影。或数着秒针等待天明,或忙碌地准备手术。病房里,患者安静地休息,我们轻轻地推开门,对于我们来说,没有比听到那均匀的呼吸声更美妙的声音了。我们,守卫着你们。
我曾听过最美的赞美,是来自一位年迈的晚期癌症患者,她笑着而又坚定的说:“有你在,我还怕什么!”我曾为了这句赞美,而泪流满面。我是如此的热爱我的工作,这见证最多生死的工作。当一个老者安静地走过最后一刻的时候,门外恰好有一个刚刚降临的婴儿——我们见证着这神奇的轮回。
我们经历着,并被感动着。一个病房,五个患者,两个是二十出头的小伙子,都伤了腿,不能动弹,相同的痛苦,却又有着不同。一个家里明显富裕阔绰,而另外一个显然来自贫苦的家庭。他们的父母都轮流来看护,富人家的孩子永远不缺探望者,大包小袋的名贵补品,像批发一样运到他的床头,他的父母精心挑选着更加名贵的补品,想尽快强壮他们的孩子,儿子笑爸妈像在填鸭,妈妈嗔怪他不懂照顾自己,一家人围绕在儿子的周围,满是怜惜。而对面,是穷人家的孩子,我曾在心里默默可怜这没有补品的孩子。而当有一天,我见他的妈妈,像雕琢一块璞玉一般在为他的孩子削一颗雪梨,那是如此的精心,每一处坑洼都细心地削干净,然后均匀地切成小块,再撒上晶晶的白糖,喂给他的孩子吃。我逗她说,小伙子不过是伤到腿,双手可以自己吃的嘛!那瘦弱黝黑的母亲拘谨而害羞地说,总觉得孩子受了最大的委屈,孩子父亲也笑呵呵地嗔责着母亲,说她总是娇惯孩子。那一刻,我的心灵受到震撼,我们曾无数次的从书本上读到,爱是平等的,无论它来自于什么样的家庭。而当我亲受这伟大的父母之爱的时候,我真切的感叹:爱呀,无论你来自贫穷还是富有,你都被称作“爱”,一样的“爱”。它不会因为名贵而愈加高尚,也不会因为贫穷而显得低贱。孩子,无论他是那富人家的还是那穷人家的,他们,得到的是一样的爱。我曾将这段故事讲给我的妈妈听,她哭到哽咽,并拥抱了我。
今天科里来了一个“疯子”,三十多岁,他闯进护士站,嘟嘟囔囔说着什么。姐妹们都吓了一跳,刚要叫保安,一个略年长,跟他长得很像的男人跟了进来,拉着他的手,急忙向我们道歉,让我们不要报警,说他没有攻击性,只不过是煤气中毒,伤了脑神经。然后请求我们温柔地跟他说话,将他引出病区。姐妹们放下手中的电话,轻声指给他方向,他果然走了出去。晚上,我去药房的路上,见一个人像孩子一般伸臂踢腿的人,我以为有人在走廊运动,走近一看,才发现是今天闯进科里的“疯子”,他简直是一个不懂事的孩子,不停地东碰碰西瞧瞧,而从他的着装看,不难看出他在生病前一定是家里的顶梁柱。站在他旁边的还是看护他的哥哥,只见“疯子”表演着混打,他的哥哥耐心地拉着他,保护着他,跟他一起笑,满脸的宽容和耐心。我不知道这个可怜的人能不能好起来,还是要半辈子做个疯癫的傻子,我唯一能做的就是祝福,祝愿他能好起来。而同时,我又在感叹,“一奶同胞”!无论世界上谁抛弃了我们,都有这样一个称呼的人,在关心着我们。当所有人都关心我们飞得高不高的时候,总有那么一个人关心我们飞得累不累。我们经历了一样的童年,我们是父母棍棒下的坚实盟友,我们是一辈子的兄弟姐妹!
生活中从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我在这简单的岗位上发现并记录着美,传递着美……
512护士节领导致词 篇3
“人在世上不外乎两点,心与术,就是德与才。要么德才兼备,要么心术不正。一个要预备成为医生的人,首先要有一颗仁心,然后才去训练他的仁术。”这是《心术》电视剧编剧六六在原著中写过的一段话。
正是这段话,让我回想起刚踏入医学院的时候,我们这帮医学生紧握拳头,宣誓要为人民服务,为医学事业奋斗终身的那一刻。那时候的我们意气风发,眼神坚定,有着作为未来医生的抱负。
记得大二时候,教我们《系统解剖学》的钟教授说过:“作为一名医生,必须怀爱在心,先是拥有崇高的医德,发自内心的关爱病人,然后才是不断的提升自己的医术。”这位白发苍苍的教授用平静的语言和坚定的目光告诉我们,从医者要有心,用心去关爱病人,治疗病人,这其实不正是《心术》这部电视剧编剧想要传达给我们的思想吗?
随着《心术》电视剧的播出,我感受到我国比较少这种描写医院现实题材的影视作品。然而剧中每一个角色都被刻画的有血有肉:他们既是拥有专业技术的工作人员,而在脱去白大褂、护士服的专业服装后,又是生活在社会大环境里面的普通人,一样要买房供房,生儿育女,一样有七情六欲,有常人的烦恼,而他们,不就是同样工作在医院里面的各个岗位的我们吗?
在《心术》里,有些场景是我比较有感触的。农村孩子赖月经在父亲的带领下来到医院脑外科就诊,医生发现这是一个遗传疾病,赶紧让赖月经住院观察,看能不能做手术。赖家来自陕北贫穷农村,靠种庄稼为生,两父子在大热天里仍然是大棉衣,土布鞋。赖父带着孩子来到医院就是低头哈腰,不敢多说一句话,最后也不知道怎么表达,就直接把赖月经推到主角美小护前面说:“救救这孩子吧。“赖父这样的表现可见在携子求医过程中受了多少白眼,吃了多少苦头。这让我想起前几天在门诊看病的一个外地劳务工人打扮的兄弟,一个7尺大汉,脸上还有未抹去的泥迹,身上的裤子也沾满泥巴,他的一只眼睛肿了,却还强挤出笑容,低首哈腰,毕恭毕敬的问眼睛痛在哪里看。看到这个情景,我心里一痛。问题究竟是出在哪里呢?是看病难,还是世俗的目光让这个汉子变成这样?不会的,我们医院的工作人员都是很热情的,想必这个汉子曾经在哪里受过委屈。于是我想着他眼睛不适可能不方便,笑着把他带到五官科门诊,叮嘱不要用手揉眼睛,避免细菌感染,然后离开。这位兄弟一直嘴巴在喃喃的感谢我,我能看出他眼睛里分明闪烁着泪光。
《心术》的另一个场景也让我陷入了沉思。一个中年男人带着发烧的儿子来看病。由于医院门诊的病人比较多,病人们都排着队,等着输液,中年男人却很不耐烦,说儿子病的很严重,要马上输液。还扬言要是不输液就要投诉医院甚至告医院。待安排输液了,中年男人又扬言要打医务人员,威胁医护人员,甚至恐吓医护人员,要医护人员“走着瞧,晚上别出门。”原因是护士把儿子的手扎肿了。其实,孩子还小,血管也还细,一针下去没扎中也是在所难免的,作为一个父亲,疼爱孩子,不想看到儿子受到任何伤害,这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经常在这个时候,大家就缺乏了理解。所以大家说,儿科是最多投诉与抱怨的地方。家属抱怨,医生委屈。其实医生何尝不想马上免除了病人的苦痛,护士何尝不想一针就扎中血管,立马给病人输上液呢?现实是根本没有时间去思考,面对那么多的病人,唯有擦擦额头上的汗水,继续默默工作。
感叹从医者的苦衷,辛苦付出多年,在如今的社会却有一部分人把看病当成是一种特殊的交易,认为既然付出了金钱,就要得到相应的结果,比如药到病除等,全然不考虑病人得的是什么病,病情到了怎样的严重程度。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形呢?这是市场经济体制在社会畸形发展的结果,也是社会道德体系没有构建完善的一个结果。
我相信,如同《心术》电视剧看到的那样,医生治病,除了运用专业技术,更多的是用心。所以,请别因为社会那些不良的舆论或者极个别的现象,辜负了那颗心。那颗从从医的那一天起的坚定起来的心。我也想对广大医院同僚说一句:“请好好爱护你们那颗会跳动的为人民服务的那颗仁心。只有我们自己相信自己,人们才会相信我们。”
期待有更多像《心术》这样的好作品,让更多的人可以试着了解医院,了解医生,也期待大家再多一份理解,多一份信任,共同营造一个医患互动互助的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