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面色晦暗,脾大,移动性浊音阳性,贫血,腹腔积液是肝硬化患者常见的并发症,而肝硬化治愈是我国一个疾病难题,尤其在晚期,治愈的可能性就更小了。我于XX年12月在普外科实习的过程中就遇到了一例这样的患者,我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较好的完成了对该患者的护理,学到了一些值得总结的知识和经验,现汇报如下。
1 病例资料
1.1 一般情况:
薄,男,37岁,已婚,邵阳人
1.2 健康史:
1、患者青年男性,起病隐匿,病程17日。
2、其兄因患“肝癌”(具体不详)去世,有可疑病毒性肝炎密切接触史。无不洁注射史;病前半年内无输血及血制品应用史,病前3月内无不洁饮食史。
3、既往体健,否认“肝炎、结核、伤寒”等传染病史、否认“高血压、心脏病”病史,无手术、外伤史,无吸烟史,应酬性饮酒,量少。
4.患者缘于XX年11月因尿痛、尿不尽于当地村医院,予中药汤剂(具体不详)治疗后,出现腹胀,纳差、恶心,呕吐胃内容物1次,无呕血及黑便,伴有双下肢浮肿,至当地医院检查,超声提示:肝硬化伴腹水(未见报告单),未行治疗,今为进一步诊疗来我院,门诊以“肝硬化”收入我科。
1.3 身体状况:
入院时体查体温:36.7度℃,脉搏:83次/分,呼吸:16次/分,血压:124/72mmhg,营养中等,自动体位,查体合作。贫血貌,神志清楚,精神欠佳,应答切题,定向力、记忆力、计算力正常。面色晦暗,全身皮肤无黄染,巩膜无黄染,睑结膜苍白,未见瘀点、瘀斑,肝掌阴性,未见蜘蛛痣。全身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心肺未见异常。腹部饱满,未见腹壁静脉曲张,全腹软,无压痛、反跳痛,肝右肋下未及,剑突下未及,莫菲氏征阴性,脾左肋下3cm,肝上界位于右锁骨中线第ⅴ肋间,肝、脾、双肾区无叩痛,移动性浊音(+),肠鸣音5次/分,不亢进。双下肢轻度水肿。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征未引出。扑翼样震颤阴性。
1.4 辅助检查:
1.4.1.腹穿查腹水常规、生化、培养:分类淋巴细胞 0.85、细胞总数 1196x10^6/l、颜色浅黄、李瓦它试验阴性、分类间皮细胞 0.14、白细胞总数 196x10^6/l、分类中性粒细胞 0.01、透明度清、腹水未提示感染。
1.4.2.血常规:血红蛋白83.00g/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0.731↑、血小板77.00×10^9/l↓、红细胞2.96×10^12/l↓、白细胞2.63×10^9/l↓。
1.4.3.血生化检查:前白蛋白94mg/l↓、亮氨酸氨基肽酶30u/l↓、白蛋白30g/l↓、铁2.7umol/l↓、胆碱酯酶3870u/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61mmol/l↓、氯109.3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0.86mmol/l↓、总蛋白52g/l↓、钙1.96mmol/l↓、总胆固醇2.70mmol/l↓、载脂蛋白b0.41g/l↓、载脂蛋白a11.08g/l↓乳酸1.13mmol/l,血氨27.7umol/l,血沉 8mm/60min,血清铁蛋白13.05ng/ml↓、维生素b12407.5pg/ml、叶酸5.03ng/ml。
1.4.4.大小便常规:大便潜血弱阳性,尿常规正常
1.4.5.病毒性肝炎血清学、自身免疫抗体:自身免疫性肝病及自身抗体阴性,甲丙戊肝血清学未见异常,乙肝核心抗体、e抗原、表面抗原阳性、乙肝病毒核酸定量9.86x10^5iu/ml。
1.4.6.腹部mr:1.肝实质弥漫性损害,肝硬化,肝多发硬化结节(dn),脾大,副脾,腹水,食管、食管周围及胃底静脉曲张,胃冠状静脉及脾静脉曲张,脾-肾分流,动脉期肝左外叶强化结节影,建议密切随访除外肝硬化结节早期癌变。2.胆囊炎。胃镜提示:食管静脉曲张(中)伴贲门静脉曲张(lm,f1,cb,rc++,e-,g-)门脉高压性胃病(轻)非萎缩性胃炎伴糜烂。建议治疗后复查;hp(-)。腹部mr见强化结节影,不排除肝癌,请介入科会诊,继续当前治疗,待腹水消退,指标改善后拟行肝动脉造影明显肝内强化结节性质。
1.5 入院诊断
肝硬化失代偿期合并腹水
1.6 治疗措施
1.6.1.按病毒性肝炎消毒隔离护理常规,二级护理,低脂软饭,记尿量。
1.6.2.治疗原则。支持治疗:注意营养平衡,易消化、富含维生素饮食。保肝、补充白蛋白、抑酸、利尿等对症治疗。
1.6.3.具体治疗方案:
1)复方二氯醋酸二异丙胺、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钠、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保肝、奥美拉唑钠抑酸、呋塞米、螺内酯利尿治疗;
2)依据化验结果及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
1.7 治疗效果
患者病情较前明显好转,神志清,精神可,皮肤巩膜无黄染,心肺未见异常,腹部平软,肝脾肋下未及,移动性浊音阴性。复查超声提示腹水消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