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堂燃气排查报告范文

2024-04-03

食堂燃气排查报告范文 篇1

  为加强公司管理,提高食品安全卫生意识,进一步执行集团关于食堂安全管理的通知精神,为确保全公司员工的身心健康,稳定正常的工作生活秩序,严防食物中毒引起群发性安全事故的发生。公司安全部协同综合部等相关部门对食堂卫生工作展开了全面、认真的安全隐患排查,现将安全隐患排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安全检查情况

  厨房内部做到物品摆放整齐、干净。食堂配属的炊事机械、用电设备、电路、开关插座的安全状况都比较好。食堂工作人员做好食堂每周一次的卫生大扫除,做到食堂清洁,通风、除害。在食品原材料、食品添加剂和与食品相关的.产品采购做到了索证索票。食品加工上也做到清洗彻底、生熟分开。消防器材完整的配备了灭火器及消防水带。

  二、主要存在的安全问题及整改措施

  1、未建立食堂的职责与制度。虽然食堂安全管理部门在检查、作业人员也具有一定的安全意识,但缺乏相关职责、制度无据可依操作性不强,限定相关部门在9月底制定出相关的管理文件。

  2、防鼠防虫害方面。部分设施太陈旧破损有发生鼠虫危害隐患,检查要求对这部分设施进行维修或更换要求9月底完成。

  3、索证索票方面。购买材料都具有票证但票证不规范,要求出具的票证要有购买时间和商家的有效签章。

  4、留样管理。食堂管理部门未对留样做规定,为保证事故发生后能尽快施救和保证事故调查的准确性,检查后要求食堂留样至少24小时。

  为有效切实保障公司员工健康安全。公司及各级主管部门会加强卫生监管,严格操作规程,加大监管力度。

食堂燃气排查报告范文 篇2

  根据区人民政府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寒亭区燃气安全大检查实施方案》(寒安办字【20xx】40号)文件精神和街道相关通知要求,为更好地防范燃气安全事故发生,确保学校安全生产形势的'平稳,学校开展了燃气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现总结如下:

  一、成立了燃气安全隐患排查小组

  组长:赵泽晨副组长:王洛之

  成员:刘崇清

  王守江

  袁训诂

  刘军文

  二、排查工作情况

  1、排查小组对食堂液化气钢瓶、燃气管线、消防器材等进行了全面检查,并制定了燃气安全应急预案,发现隐患立即整改。

  2、对食堂工作人员进行了安全用气用电及防火灭火的培训。

  3、通过各种形式对师生积极开展用气安全宣传,普及安全用气常识、消防安全知识及安全应急常识,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总之,在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及精心组织排查工作下,学校已把燃气安全隐患全部整改完毕,学校全体师生及员工始终把安全摆在第一位,确保无任何燃气安全事件人。

食堂燃气排查报告范文 篇3

  我县是地质灾害多发区,通过构建地质灾害预警体系,摸清地质灾害危险点,监测预警地质灾害险情,及时采取防灾避险措施,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是我县防灾减灾的重要途径,是我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重点。为此,根据我县地质灾害防灾形势,按照《地质灾害防治条例》规定,渠县国土资源局决定进一步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强化监测人员的管理,建立健全全县地质灾害预警体系,包括地质灾害防治、预警、监测的基础信息,群测群防和专业监测互为补充的监测网络,适应快速反应科学处置的地质灾害信息管理系统和应急处置系统,以提高我县防御地质灾害的能力。

  一、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

  以乡镇(社区)两级为主导,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企事业单位和广大人民群众直接参与为主要防治方式。要加强宣传,提高防范意识。各镇和有关基层国土资源所要采取张贴标语、发放防治小手册等行之有效的宣传方式,加强《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地质灾害防治基本知识宣传,提高群众防范地质灾害重要性的认识,切实增强防灾减灾意识。要把地质灾害点所在村组群众作为宣传对象的重中之重,要进村入户,反复宣传,真正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全面提高广大基层干部和群众的识灾、报灾、避灾和防灾能力。明确防灾责任人和监测人,加强对地质灾害隐患的监测预警。

  二、夯实基础,抓好监测预警。

  对全县416个地质灾害点,要采取科学有效的监测手段,努力提高监测准确度,全面提升监测预警水平。要逐一落实监测责任人和具体监测人,逐级签订责任书,夯实工作责任,真正实现“点点有人管、处处有人抓”。 要实行动态监测,及时掌握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发展变化趋势,捕捉灾害发生的前兆信息,做出准确的判断和预报。对有明显垮塌、滑坡迹象的隐患点,要及时转移危险区内的群众,确保不发生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三、资金到位,人员到位,工作到位。

  按照省厅要求,对个地质灾害点的监测人员的工作经费,由以前的500元/人/年,调整为3000 元/人/年。各地要对所有的监测人员进行核对排查和必要的调整。对各地质灾害点的监测人员年龄老化的、居住地距离地灾点较远的,责任心不强的要做必要的调整,原则上要求监测人员就在灾害点受灾害威胁的人员中安排,确保对地灾的24小时监控。以后对各乡镇的主要责任人和各监测点的监测人员的工作变化的,要把有关情况及时上报县局,及时调整地质灾害台账的人员动态变化联系资料。确保灵通信息,加强衔接。国土资源所在汛期每月25日前、其他时间每季度月末25日前向县局书面报告有关监测人员的工作情况。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应急值守工作,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监测点巡逻人员要认真负责,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发现异常情况要第一时间通知辖区群众转移,并逐级上报情况。各镇要针对每个隐患点的不同情况,分别制定应急方案,明确撤离路线、确定安置点、储备必要的应急物资,做到灾前科学防备、灾中有效应对、灾后积极治理。值班人员要坚守岗位,及时掌握灾情信息。一旦发生地质灾害,要及时报告,在第一时间赶到灾害现场,查明相关情况。

  四、加强领导,严明工作纪律。

  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建立完善地质灾害防治领导责任制,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扎实推进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要将灾害危险点监测防治任务落实到具体,做到任务到人、责任到人,认真组织开展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监测预警、搬迁避让等工作。要严明工作纪律,对地质灾害监测防范工作不重视、措施不得力的,要在全县进行通报批评,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的,要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同时,对20xx年度地质灾害有关资料进行整理成册,摸清了全县地质灾害隐患点416处的分布情况及威胁对象,给监测工作提供了可靠依据。

  2、认真学习《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为了落实监测责任,县地环站对20xx年预案内的416处隐患点分别落实到每一位职工,并签定了20xx年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监测目标责任书。

  3、指导23个片区国土所及60个乡镇编制20xx年的`防灾预案,发放两卡工作,同时提供了《20xx年渠县地质灾害监测防御工作指导要点》,全面落实防灾制度,正确处置突发地质灾害,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4、开展培训工作,组织全县地质灾害监测人员及乡(镇)、村监测责任人学习地质灾害防治知识,提高干部群众的防灾识灾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不受损失。

  5、组织开展了汛前、汛中巡排查工作。对预案内416处地灾点采取了不同形式巡查和监测工作,同时对渠县20个重点地灾隐患点开展了详查工作,对60个乡镇场镇、居民聚集区、地质灾害易发区进行了巡排查,并给各乡镇提出了书面监测避让建议书

  6、强化24小时值班制度,做好应急预案,成立了应急分队,随时处于临战状态,做好应急准备,各国土资源所坚守岗位,要求一旦有地灾报警,以最快速度赶赴现场。地环站组织人员对雨量较大地区,易发生地质灾害地区进行了巡排查,尽可能加大巡查范围,对可能发生灾害的隐患点采取必要避让措施,减少预案外地质灾害可能造成损失的发生。对地质灾害点的住户避让情况进行了检查。

  7、全县预案内地质灾害点达到416处,其中滑坡338处,崩塌69处,地面塌陷5处,地面沉降2处,不稳定斜坡2处;分布为大型3处,中型31处,小型382处。地灾隐患点涉到乡镇57个,村230个,落实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人416人,发放地质灾害防灾工作明白卡416份,地质灾害避险明白卡4330份,潜在威胁人数19000余人

  在今年汛期,一定要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地质灾害防治原则,建立健全“群测群防、群专结合”的监督体系,以积极、科学的态度,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搞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