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育的感言2000字

2024-11-29

关于教育的感言2000字 篇1

  《音乐课程标准》强调:“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的任务.不是为培养音乐的专门人才,而应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使他们从中受益。”“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音乐教育对青少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培养正确的审美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个性健康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结合实际,本人谈谈对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的几点感想。

  1、对音乐教育重要性认识不足。甚至认为音乐教育可有可无。由于长期受应试考试影响,一些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相关负责人对音乐教育不够重视,对音乐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认识也不太清楚,甚至是模糊的。很多教师误认为音乐教育可有可无,只要学好语文、数学就可以,其它学科教师普遍怀着可上可不上的心理,这样让音乐教育计划课时很难得到落实.要想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音乐教学更是不可能的。由于音乐考试没有被纳入升学考试之列,许多学校都只关注考试科目,而把一些非考课程搁到一边。课程的安排只是表面,而实质课的质量、完整性却是非常一般。这些倾向,不利于农村音乐教育的健康发展。

  此外,大部分农村学生家长艺术素养普遍较低,对音乐不感兴趣。他们只知道让自己的孩子考上大学,然后跳出“农门”。在他们眼里,音乐又不能当饭吃,这给音乐教育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

  2、音乐师资力量严重缺乏。专业音乐教师几乎空白。农村的绝大数中小学校没有专职的音乐教师。音乐教师大都是一些兼职老师,很难对音乐教育花足够的时间进行备课,从而也降低课的质量。由于缺乏教师.大部分学校不能按照音乐教学大纲完成起码的教学内容和任务。据统计.农村中小学的音乐课开课率只有2O%左右,特别是在期末,音乐课常常无端被压缩,甚至改上语文、数学等“主课”,导致学生的音乐素质低下。

  3、音乐教育设施极其落后。在许多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设施极其落后,记得我刚到校报到教书时,全校20个左右的班级只有一个音乐教室,没办法低段学生只能靠风琴在教室上课。教育环境既挤又没有音乐气氛,难免让学生学习兴趣大打折扣。许多的音乐概念对于学生来说,只是纸上谈兵,完全没有实物的演示,所以学生的理解也就很模糊。

  4、学校音乐教学的改善。教育是需要投资的,音乐教育更是如此,并且音乐教育的投资远远超出其它学科类的教育投资。音乐教育离不开乐器和一些相关的音乐设备的辅助。我到学校的第二年,学校经政府拨款,又重新造楼,扩大教学面积,增添一架钢琴和一间音乐教室,缓和学校的教学压力,使全校每位学生都有机会进“音乐课堂”,目睹钢琴。经济发展飞速,到第三年,学校投入很大的资金,给每间教室装上多媒体,这样使我们的音乐课丰富、生动许多,学生们的学习劲头也随之高。

  5、几点建议:

  首当其冲的是要提高教师和家长对音乐教育的认识。为此,学校结合假日活动,开设相关的音乐兴趣小组,例如:合唱、乐器(二胡、电子琴、笛子、钢琴)、舞蹈等。这不但丰富校园文化,而且让学生更进一步地解音乐,对音乐有一种新的认识,从而也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有上面的基础,学校利用每年的“六一儿童节”都大规模地举行文艺汇演,学生不但有展示一技之长的地方,校园文化也因此丰富多彩许多。而最为重要的是,学校在这一天,敞开校门,欢迎所有家长进校欣赏孩子们的精彩表演。看着自己的孩子在舞台上的表演,脸上那灿烂的笑容也随之流露出来。这笑容意味着学生家长对学校教育的肯定,也意味着音乐教育在他们心中的认可。

  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短缺是一个共性问题.通常解决问题的途径是引进新的师资。就目前相当一部分地区的财政状况而言.大量引进专业人才是比较困难的。因此,加强校本培训,培养专兼职音乐教师.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自新课程推行以来,学校每学期组织有关教师培训、听课,以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技能。并结合市教研组的活动安排,积极准备、参加每年的教坛新秀选拔活动,以此来开阔教师的眼界,提高教师的进取心。

  除此之外,在现在这个网络极为便捷的时代中,我们还可以以乡镇、学校为单位,为教师搭建一个网上交流的平台,既可以相互观摩教学活动,也可以进行教学研讨。在多元信息的交流中理解新的理念.撞击出智慧的火花.得到更多的启示。通过教师的交流与合作,使他们互相学习、互为补充,用专业教师的“多能”结合兼职教师的“一专”.用兼职教师的相对固定配合专业教师的流动教学。发展具有区域特色的音乐教育教学体系.再辅以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使农村学校的孩子也能享受较高质量的音乐教育。

关于教育的感言2000字 篇2

  托尔斯泰曾说过:"如果一个老师把热爱事业和热爱学生相结合,他就是一个完美老师。"一名老师要有博爱之心,爱护、关心每一位学生,不但爱好生,更要爱后进生;不但爱守学生,更要爱调皮捣蛋常违反纪律的学生。可见,教育学生的过程就是爱学生的过程。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学生是老师的天职,是师德的灵魂,是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是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动力和源泉。老师发自真情的爱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营养素,是唤醒、激励、鼓舞学生的,是打开学生心灵大门的钥匙。可见,爱学生是育人的重要一环。然而,老师在日常工作中对学生的爱,有时却并为学生所接受。调皮是小学生的天性,发生错误可以说是经常的事情。这时,有些老师对学生就会有恨铁不成钢,气极了会说一些伤害学生的话语。这难道就说老师不爱学生了吗?不。如果老师不爱学生,那老师完全就可以对学生不管不顾,不去惹气生。可是,老师对每一个学生都抱有满腔的希望。那些老师也是爱学生的,只是没有正确选择爱学生的最佳方法。不妨选择用赞美的话语去爱学生。

  俗话说:"好言一句三春暖,恶语伤人半岁寒。"良好的师生语言交流氛围是和谐师生关系的润滑剂,不管在什么场合,什么时间,都绝不能说挫伤孩子自尊心和积极性的语言,要处处用积极的语言鼓励引导学生,做到师生之间像父子,像兄弟姐妹,像朋友。老师要时时以情感人,以言"诱"人,接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创设愉悦的教学氛围。老师如能经常的'用赞美的话语爱学生,必能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一、赞美学生的想法

  每个学生心中都会有自己的"想法",但由于年龄、知识、性格等方面的因素,其想法各不相同,有的广泛、有的狭隘;有的灵活、有的古板;有的新奇、有的陈腐......老师往往对广泛的、灵活的、新奇的给予肯定,并大加赞赏;而对狭隘的、古板的、陈腐的予以否定,甚至讥笑挖苦。这样即不利于学生自尊心的树立,同时也不利于暴露学生的思想,更容易在师生之间形成交流障碍。老师不应计较学生的那些幻想、假想甚至推想,也不去计较他们的想法是不是合理,是不是有创意,那毕竟是一个孩子的真实想法。这时老师应赞扬其想得好,赞扬他能说出自己的想法就是最棒的。使想问题的同学享受成功的体验,从而促使他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能积极的去想遇到的问题。只有学生愿想愿说了,老师才能把握学生思想的脉搏,也才有可能知道学生想的对与错,进而才有可能扬正抑误。

  二、赞美学生的提问

  有句格言说"真理诞生在一百个问号之后"。学生能提问、肯提问是好事,说明学生愿意跟老师、跟同学交流,也说明提问的同学学进去了。学生有问题问老师,也说明学生对老师的无限信任。这时老师应及时赞美学生所有的提问,包括深刻的、肤浅的,符合逻辑的,违背常规的,寻根究底的、质疑问难的,因为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而老师在处理学生问的态度要诚肯,会就是会,不会就是不会,暧昧会失去学生对你的信任。只有永远保留住学生爱提问,肯提问的特性,才会为真理的诞生永远保留着可能。

  三、赞美学生的进步

  一个班级有优秀的学生,当然也就会有不优秀的学生。说他不优秀,可能有多方面的原因,或是学习成绩不好,或是调皮捣蛋。而这些学生的进步,往往是最需要老师的鼓励与赞赏。对于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时时关注他们,注意从他们的反馈中及时发现问题予以补救。比如每堂课都给他们发言的机会,发现他们有一点点进步,就应及时、毫不吝惜地给予表扬。同时要适当"放宽要求",使他们也能享受到成功的快乐。小孩子总是有些顽皮的天性,俗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更何况顽皮的孩子往往好奇心强,自控能力差。当这样的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有一点点进步,那么老师就应及时的,不断的对其进行表扬鼓励,从而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使其不断的改正自己的坏毛病。

  四、赞美学生的品质

  每一名学生都可能有差异,或是在学习方面,或是在个性方面,或是在生活习惯方面。但当你看到每一个孩子那双纯净的双眼时,你就会肯定世界上没有品质坏的孩子。学习不好的学生并不意味着品质不好,他们对待班集体、同学和老师都是非常关心的。顽皮的孩子或许在劳动的时候就冲在了最前面。身为一名老师更应该珍惜保护他们的这些优秀品质,在合适的时机给予肯定与赞美,让其知道顽皮的他们也是可以得到老师的赞美的,老师也是关心爱护他们的。这样不但能保留住学生最纯真的美好品质,也使学生对老师更加信任,师生才能成为最真诚的朋友,原来叛逆、顽皮的学生将不再有,有的更多是关心爱护他人,有着优良品质的好学生。

  美国哲学家、作家及老师威廉.詹姆斯曾经说过"人类最深刻的愿望是渴望被常识。"事实上,这句简单的话反应了人类对于爱的深切呼唤。詹姆斯正确地认识到了每个人心中对于人与人之间相互关心的渴望,爱与被爱是自我评价的感情基础。给学生无条件的爱和祝福,毫无疑问,这将是老师所能给予学生的最重要的礼物。常识教育是一种美的熏陶,所有学生都希望得到赞赏、信任和鼓励,老师如能以饱满的精神、欣赏的眼光、赞美的话语对待学生,才能使学生生活在真正的集体--这个爱的乐园之中。通过爱这座桥梁,缩短与学生的心理距离,与学生息息相关,心心相印。只有这样,才能无微不至地关怀学生的成长,竭尽全力支教学好学生。学生才会亲近你,佩服你,才能真正赢得学生的爱,而学生的爱又将成为老师投身教育事业的巨大动力。

关于教育的感言2000字 篇3

  人人都说教学苦,在古代有“家有五斗米,不做孩子王”的说法。确实,做一个老师挺苦挺累的,做一个好教师就更苦更累了,但这是我们选择的职业,所以我们要做的只有默默工作。

  大学毕业后,我毫无悬念的成为了一名教师,来到小学教书。还记得我第一次走进教室时学生们们脸上那种松了口气的表情,可能是老师严肃的表情看太多了吧,换了一个新来的老师他们都觉得很放松吧,但是一进学校就听到许多诸如课堂混乱,学生们不听话,甚至故意与老师做对这种恐怖故事,心里便默念着,要给他们一个下马威。于是,在我教书生涯的第一年,发怒成了我生活中出现得最多的动作。课堂上有人不专心,没完成作业这些都会引起我的发怒。于是我会在课堂上大声呵斥犯错的学生们,只因为觉得这样做会在全班起到震慑作用,却没有去想这个学生们会有怎样的感受。也忽略了同样坐在教室中其他的那些满怀期待等老师讲授下一课,他们很好奇的内容的学生们。

  其实,每一个孩子都是可爱的,虽然他们有的可能学习成绩有些差强人意,但他是运动会上的冠军,是劳动中的能手,是他主动送生病的同学回家,谁能说他不是个好孩子,又有谁是完美的呢?

  无意中我读到了一个故事,故事说古代有位老禅师,一日晚看见见墙角边有一张椅子,是哪位出家人违犯寺规越墙出去遛达了。老禅师也不声张,走到墙边,移开椅子,就地而蹲。少顷,果真有一小和尚翻墙,黑暗中踩着老禅师的背脊跳进了院子。当他发觉刚才踏的不是椅子,而是自己的师傅时,惊慌失措,张口结舌。但师傅并没有厉声责备他,只是以平静的语调说:“夜深天凉,快去多穿一件衣服。”

  故事深深地打动了我,孩子们对老师是宽容的,只要你对他们付出过爱心,那么你曾经对他们的冷言冷语,暴跳如雷,他们都可以原谅。他们崇拜你、爱你。我又常常想,老师也应该对学生们宽容再宽容一些,芸芸众生,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可能他们经常无法克制自己的言行,无法很好地完成学习任务,不一定有辉煌的未来,可是谁说一个平凡的人就比谁低人一等呢?像故事中的那个老和尚,就清楚地知道,宽容是一种无声的教育。虽然书本知识的灌输是很重要的,但是给学生们营造一个宽容的学习环境,在鼓励学生们的人格力量的成长上,个性张扬的发展上,是有利得多的。整体的社会潮流、教育氛围和工作生活压力,有时候让我们教师偏离了方向。

  有人说过这样的一句话:“老师不经意的一句话,可能会创造一个奇迹;老师不经意的一个眼神,也许会扼杀一个人才。”老师习以为常的行为,对学生们终身的发展也许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做一名老师应该经常回顾自己以往的教育历程,反思一下:我造就了多少个遗憾,刺伤了多少颗童心,遗忘了多少个不该遗忘的角落!忽然想起当年看的那部张艺谋导演的一个都不能少,一个小小的代课老师魏敏芝,只因老师离去前交代过这些孩子一个也不能少这样一句话就能如此坚定执着地寻回每一位辍学的孩子,这种精神是值得每一位老师学习的,我们不仅要保证学生们的数量,更重要的是让阳光遍撒每个被遗忘的角落。

  做教师没有能力点燃火种,但绝不能熄灭火种!面对眼前同样充满好奇和天真的孩子们,要珍惜,更要努力让每一个孩子的心中充满阳光,让每一个孩子在爱的抚慰下快乐成长。每一位为人师者,放弃了一个学生们,可能会减少你的工作压力,可能会提高你的教育质量,可能会给你赢得荣誉,但你放弃的却是一个孩子的美好前途,放弃的是一个家庭的希望,留给自己的也将是一个永远的遗憾!

  孩子的心灵是纯洁而美丽的,如水晶;孩子的心灵是脆弱而易碎,如玻璃。我们做老师欣赏着他们水晶般的心灵;更要保护着他们玻璃一样易碎的自尊。

  每当要发火的时候,脑子里就不由自主地出现自己初为人师时的事情。有时我觉得愧疚,后悔当时吓着了那些孩子;有时又觉得可笑,奇怪自己当时怎么会发那么大的火?现在回想起来,实在觉得自己做得不妥,当时可能为了维护那么一点尊严,可能是为了挽回那么一点面子,总而言之,只是为了证明我是一个老师,我是不可侵犯的。在与孩子一次次磨合的过程中,我慢慢学习着宽容,学习着理解。学生们对我们教师的要求并不高,只要我们真心一点,平等一点,赏识一点,他们就会心满意足,“言听计从”。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会努力地蹲下身子与学生们对话,也努力着去用自身的行动,去影响他们。

  快乐可以使人延年益寿,快乐可以使人青春永驻,在我们的工作中,在我们的生活中,一定会留下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但只要我们试着在不经意间拣拾快乐,我们的生命道路上将会洒满阳光,我们的青春将不会流逝太快,所以,我们不要随便扔掉他人的快乐,也不要轻易去掉自己的快乐,每天把笑脸送给每个人,我们的领导,我们的同事,我们的好学生们,那么,展现在别人面前的将会是最美丽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