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主题团日活动总结

2024-03-31

感恩主题团日活动总结 篇1

  X月X日是感恩节,感恩节是西方国家一个古老节日,是合家欢聚的节日。中国自古就有“受人之恩,当涌泉相报”的古语,感恩是中华民族优秀的道德传统。随着中西文化的交流,感恩节流行于中国。南宫实验中学全体顶岗实习生借此机会,向帮助我们成长的领导老师表达我们的感谢,特举办“感恩有你”团日活动。

  一、活动目的

  感恩之心是每一个人都具备的,感恩是一个永不退色的话题。人生在世,每个人都会得到父母,老师,同学,朋友的关心。我们正值人生的第一次实习,在这期间实习学校的领导和老师们给我们提供了巨大的帮助,借助感恩节这个契机,向帮助我们的每一个人表达我们的感激。

  二、活动实施

  感恩节当天,我们每位实习生通过寄送贺卡和发送短信的方式向特聘名师以及没人的指导老师表达了我们的感恩之情,感谢老师们在教学方面耐心的指导,在生活方面对我们的关心,同时老师们也向我们表达了诚挚的祝福。

  三、活动效果

  通过本次活动提醒了全体实习生要时刻带着一颗感恩的心,不要忘记帮助过我们教导过我们的每一个老师,简单的一条短信和手写的一张贺卡,带着的是我们满满的感激,通过这样简单的活动,向老师们表达了感激之情。

感恩主题团日活动总结 篇2

  为了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进一步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巩固感恩周教育成果;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感恩教育,让孩子们懂得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同学、感恩社会之目的。我校以感恩教育为切入口,开展了“感恩教育”系列活动,收到了较好成效,现总结如下:

  一、广泛宣传,营造舆论氛围

  首先,我校成立了“感恩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制定了活动方案,对全校学生开展感恩教育活动进行了全面部署安排。在实施感恩教育活动中,从思想宣传入手,教育他们要感谢父母、感谢老师、感谢同学、感谢社会。为了做好这项教育工作,我校通过班主任会和家长会,向班主任和家长做宣传并提出要求。班主任是教育工作的主要力量,必须提高他们对感恩活动的高度重视,因此,我校多次强调感恩的重要性,要求班主任把这项活动当作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抓好抓实。并要求家长做好配合工作,共同教育学生,帮助学生树立感恩意识。我校还利用课堂主渠道的作用,特别是思想品德教学,教育学生学会感恩,通过板报、演讲、主题班会、重大节日纪念活动等形式进行广泛宣传,营造舆论氛围。积极动员学生家长及社会有关人员紧密配合,大力开展感恩教育,不断使学生的感恩意识逐渐增强。

  二、开展活动,增强感恩意识

  学校充分利用各类教育资源,结合各种活动,采取多种有效形式,

  开展了感恩教育系列活动,在社会和家庭中产生了良好的广泛的影响。

  1.开展“爱心家庭作业传真情”活动:

  (1)送父母一句温馨的祝福

  (2)给父母沏一杯茶(3)给父母过生日,赠送亲手制作的礼物

  (4)给父母洗一洗脚

  (5)我为家里做四件家务:打扫卫生、叠被、洗碗、洗衣物。

  学生在完成这项作业的同时,亲身体会到父母照顾自己的不易,让他们学会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感谢父母为自己的付出。

  2.开展一次感恩卡制作活动:要求学生自制一张感恩卡,送给父母或老师或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向这些人说一声谢谢,道一声辛苦了,送一句祝福语。这一项活动的开展,不仅仅在于形式,而是让学生学会表达自己感恩之心。

  3.组织住宿生写了一封家书,表达感恩之心。

  4.各班级开展一次以“学会感恩”为主题的手抄报制作比赛。让学生通过绘画等形式,表达自己的感恩之心。

  5.观看感恩影片:带领学生观看感恩影片,让学生更直观、更真实的体悟感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唤醒孩子内心最真实的情感。

  6.开展一次感恩征文比赛:在七、八年级,以班级为单位开展以“感恩”为主题的作文比赛,感激同学间的爱心相助,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感谢素不相识的人们对自己的帮助等。从收集上来的作文来看,学生都写出了自己的心声,表达了自己对帮助过自己的人的感恩之情,有些同学甚至表达出自己将来一定会用实际行动去回报这些好心的帮助过自己的人的决心,而有些孩子甚至已经开始行动。

  7.开展一次感恩演讲比赛:在九年级,以班级为单位开展以“感恩”为主题的演讲比赛,可以感恩父母、也可以感恩老师,或者感恩祖国。通过比赛,许多孩子从演讲稿的书写,到演讲比赛时的表现,都体现出了他们内心的真情实感,甚至是感人肺腑,这也说明从孩子们的内心来说他们已经懂得什么是感恩。

  8.大力开展感恩之行活动。如:向老师献一束鲜花、给老师沏一杯茶水、送老师一句感谢的话等真挚朴实的方式,表达了对老师教诲的感激之情。

  9.举行“算算亲情账,感知父母恩”团队主题队会活动:

  (1)将自己的学费、书杂费、生活费、交通费、零花钱等支出加起来,算出家长为自己的投资。

  (2)计算学习投资的成本。

  (3)假定自己毕业后的收入,计算自己大致需要多少年才能回报父母。

  10.开展“感谢他人,同学之间互帮互助,共同进步”活动:大力开展“比学赶帮”活动,就是在班级内部分成四个小组,大家在学习上、生活上、规范上、活动上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在活动中,我们教育学生要感谢同学,感谢同学的帮助,使学生在活动中加深了友谊,同学之间团结友爱的风气越来越浓。

  11.大力开展“感谢社会,立志报效祖国”行动活动:学校坚持周一早晨的升国旗制度,精心准备国旗下演讲资料,通过升旗仪式,让学生树立国家概念。通过活动,使学生了解中国历史,懂得今天的美好生活是来之不易的,更加认识到要珍惜现在,刻苦学习,将来报效祖国,为祖国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三、巩固成果,建立长效机制

  通过感恩主题教育周成果展示活动,让同学们受到了爱的洗礼,进一步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巩固感恩周教育成果;也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感恩教育,让孩子们懂得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同学、感恩社会之目的。同学们纷纷表示要实际行动来回报自己的父母,以优异的成绩来回报社会。我校德育组长紧抓这个有利的时机,制定《中学生孝敬父母十条守则》。设置“感恩日”制度,规定双休日、父母生日和母亲节、父亲节、教师节为全体学生的“感恩日”。建立知恩感恩活动的长效机制。要求教师从平时抓起,坚持不懈;要求学生从细节入手,从小事做起。让感恩这种美德就将在广大学生的内心生根、发芽、开花和结果。

  总之,感恩是一种文明、一种品德、更是一种责任。感恩的主题是永恒的,作为祖国的下一代培育者的我们,肩负着重担。新时代不仅需要技术人才,社会更需要懂得感恩、懂得合作、懂得生活的高素质人才,就让我们一起努力,让每一孩子都怀有一颗感恩的心,积极地去面对生活,让人文的光彩照亮校园,让真情充溢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全体同学在学校、家庭、社会共同营造的充满爱心的大环境中,从“受爱”到“施爱”,从知恩到报恩,逐渐形成了良好的道德品质。

感恩主题团日活动总结 篇3

  常言道:百善孝为先,家合万事兴。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是祖先为我们留下的教诲,这些良好的道德文化,传承了千年,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

  然而当今社会,由于物欲膨胀,价值观扭曲及虚拟世界的冲击,学生中普遍存在着唯我独尊,自私冷漠的心理趋势。学生们渐渐远离了感动,忘记了感恩,不少学生认为他人的关爱是理所当然的,一味索取,不懂感激,甚至对关爱厌烦、逆反。

  针对这种道德的缺失,情怀的失落,我校全面启动感恩主题教育活动,运用活动引领、细节渗透、文化熏陶等有效的策略,让学生找回感恩之心,领悟生命与成长的真谛。青少年学生只有知恩、感恩、报恩,才会积极面对学习和生活,进而才会孝敬父母,回报社会,真正的成德达才。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品德,是一片肺腑之言。人要懂得感恩,感激养育自己的父母,感激教育自己的老师,感激帮助过自己的人。只有懂得感恩的人,才是一个健康发展的人,才会真正体会到幸福。“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要践行感恩,得从自己身边做起,从现在做起。

  一、感恩特色教育活动主题:

  (一)感恩父母,拥抱亲情。

  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就是要我们常常关心父母,处处体谅父母,时时孝敬父母;少让他们操心,多为他们着想,多与他们沟通,多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感恩父母,就是要体会父母的艰辛,尊重父母的劳动,做到不浪费、不乱花钱,培养勤劳节俭的好习惯。

  (二)感恩老师,认真学习。

  老师是我们人生成长的引路人,作为学生,我们要学会感恩老师。自觉遵守校规校纪,课堂上认真听讲,积极举手发言,认真完成每天的作业,靠自己的努力取得更大进步;努力拼搏,以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优异成绩来回报老师的教育培养之恩。

  (三)感恩同学,珍惜友情。

  我们每个人渴望得到他人的帮助,渴望得到纯洁的友情,那么就怀着一颗感激的心与他人无私交往。帮助过我们的,我们就不能忘记。当同学遇到困难时,我们要伸出援手关爱他们。与同学交往,我们要用感恩之心,友好相处,真诚沟通,维系珍贵的同窗友情。

  (四)感恩社会,帮助他人。

  我们要关注弱势群体,关心社会公益事业,要常说感恩的话,常读感恩的书,勤做孝敬老人的事,积极宣传感恩的美德,用一颗感恩的心,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来回报社会。

  (五)感恩自然,爱护环境。

  我们要感谢大自然造就了青山绿水,施舍了阳光雨露;我们要感谢学校给我们提供美丽、舒适的学习环境。我们要爱护学校的一草一木做起,增强环保意识,珍惜大自然的供养之恩。

  二、感恩特色教育活动保障机制

  学校针对特色工作,专门成立了xx小学感恩特色教育领导小组,校长为组长,分管特色教育工作的副校长为副组长,政教处人员、班主任、综合实践老师为成员,该小组成员大多数具有本科学历,都具有一定的理论研究水平和组织实施能力。另外,学校每学期划拨一定的教育活动经费,保障感恩教育活动正常、有序、深入地开展。

  三、感恩特色教育具体活动:

  (一)营造感恩氛围,培育感恩文化。

  1、大力宣传,广泛发动

  我校把感恩教育作为德育切入点,定为学校特色工作后,于20xx年x月就召开全校学生动员会,揭开了声势浩大的感恩教育活动序幕,以后每学期初都再次进行全校动员。学校还充分利用国旗下讲话、班会、黑板报,校园广播进行广泛发动宣传,全校师生都参与到学校的特色工作中来。

  2、观看影片,体会感恩

  学校每学期都组织学生至少观看了3次以上的感恩主题电影,比如《妈妈再爱我一次》、《漂亮妈妈》、《父爱如山》等,要求学生写出观后感,观后讨论交流,同学们的心灵因此而受到强烈的震憾,同学们的感恩之情油然而生。

  3、校本资源,充分挖掘

  学校充分利用宣传橱窗,定期制作感恩专刊,利用教室、校园张贴感恩宣传标语;利用学校经费修建花园命名为感恩园,利用社会上的感恩事迹感染同学。让同学们处在一个感恩文化氛围中,耳濡目染,潜移默化。

  4、感恩寄语,情真意切

  学校在黑板报旁,专门制定“感恩寄语”专栏,要求所有老师轮值写上自己的感恩教育寄语。学校将这些寄语打印出来,张贴在每班教室,学生经常诵读,使其情操受到陶冶。

  (二)结合学科教学,深化感恩教育。

  1、发出倡议,感恩签名

  学生干部高度重视征求同学意见,编制感恩倡议,要求全校同学都来践行感恩。领导小组制作了“感恩师长和同学,做文明中学生”条幅,同学们都在条幅上签了名。每学期各班要求学生签订“感恩承诺书”,张贴在教室,让学生时时铭记自己的感恩承诺。

  2、传承文明,展现感恩

  在实践活中,学生已积累了较多的感恩实践,仅仅是参与活动,是否能使学生的感恩行为更长久呢?他律的行为要成为自律的行为必须经过行为主体的反复实践和思考,所以学校举行了“感恩老师”,“感恩父母”,“感恩同学”为主题的征文比赛,举办了“传承经典,感恩祖国”的诗文朗诵比赛;举行了“感恩之心”为主题的文艺汇演。同学们都积极认真参与,涌现出了很多很好的作品,深化引导了学生的思想,让学生感悟到感恩思想的美和力量。

  四、结合节日活动,生活中学感恩。

  学校利用每年3月5日、3月8日、9月10日、10月1日、清明节、感恩节、父亲节、母亲节等节假日,向学生发出倡议:到敬老院打扫卫生,孝敬老人;帮父母做家务,为父母捶背等;给老师写一封信,寄一张贺卡等;为祖国说一句祝福语,出一期黑板报等;组织学生参加环保行动。同学们通过这一系列活动,经历了深刻的体验过程,释放出了积蓄已久的感恩情怀。

  五、感恩特色教育活动效果。

  通过感恩教育的开展,活动取得了显明成效:

  1、尊师重教氛围更加浓厚,师生关系变得更加融洽、友好、和谐。

  2、校风明显得到改观,教学成绩显著提升,学生巩固率大幅提高。

  3、同学之间更加团结文明,促进了和谐文明平安校园的建设,打架斗殴、偷盗赌博现象明显减少。

  感恩教育系列活动的开展,让学生树立了爱祖国、爱人民的思想观念;使学生体会到感恩情怀,体会了感恩之美;进一步加强了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提高了学生的道德修养,营造出了良好的育人环境,促进了我校学生和谐健康发展。

  六、感恩特色教育活动推广的价值。

  感恩教育就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创造一定的教育氛围,对受教育者实施的“知恩图报”和“施恩不图报”为教育内容的人文教育。感恩教育既是道德教育,也是一种情感教育,人文教育。懂得感恩是幸福的源泉,是健康的心理的基础,是人品高尚的表现,是和谐社会的需要。

  1、感恩教育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加强中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不断加强感恩教育,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方面。感恩教育有助于唤起中学生的感恩心,融化他们的自私、冷漠、自卑心理,培养与人为善、助人为乐的品德,改善社会风尚,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有助于促使他们内省内察,体谅父母的艰辛和他们的善意,增进社会责任感,促进内心的祥和宁静。

  2、感恩教育是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手段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部分,对中华民族的品质,精神有重要影响,即使在今天,它仍然与德育有着密切的联系。要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关键是要找到一个传统与现代的结合点,而感恩教育就是一个结合点。开展感恩教育是人性的需要与回归,也是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对接和传承,也是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需要。

  3、感恩教育是中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

  只有具有崇高的理想信念、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强烈的责任感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对家庭、他人和社会常怀感恩之心,才能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感恩教育有助于健全大学生的人格,提升其生命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