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月亮与六便士450字心得体会

2023-06-07

关于月亮与六便士450字心得体会 篇1

  “我想美是一种玄妙而奇异的东西,只有灵魂饱受折磨的艺术家才能从混乱的世界中提炼出来。”这是《月亮与六便士》中让我印象深刻的一句话,我认为大概这是对主人公思特里克兰德为了寻找美,为了寻求某种精神意义的提要。

  当我看完这本小说,觉得他是一个奇怪的人,像是不属于这个世界的人,在迷惑的过程中,但也同时为这个艺术家所震撼。他原是证券交易所的经纪人,生活虽不富裕,但日子也算平平淡淡。他有美丽漂亮的妻子与一对聪明的儿女。有一天他突然独自跑到巴黎去了,别人都以为他是出轨了,其实不是,他说:“我要画画儿”。读到这里,我认为他是个冷漠无情的人。

  在别人以为他只是一时兴起,在无味的生活中想要寻找点乐子,谁知这个决定改变了他以后的生活。这个年过四十的男人就像是着了魔一样,如饥似渴的在寻找着什么,他对美好生活里的六便士视而不见,而是一个转身坚定的抬头看见了月亮。

  这条路并不顺利。他虽为了画画,可从没有把画卖出去过于是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他对人冷漠,但我认为这只是他的一个面具。施特略夫是个滑稽的胖子,他收留了思特里克兰德,但却被他背叛,然而他却心满意足的画出了自己所需要的美。

  在后来他与一个土著人一起在岛上生活,在这里他一心一意的画着画,却再次遭遇了命运的考验——他得了可怕的麻风病,尽管如此他依然没有放弃画画,并在临终前完成了自己的愿望,收获到了精神的满足。

  要我说,他的一生最伟大在于就是他从未后悔过,即使生活的磨难让他低于现实,但他并不放弃,仍然坚持着自己我行我素的生活方式,不屈于人下,不卑于命运。“命运让他扼住了咽喉,但并未让他窒息。”

  读到最后让我迷惑不解的是他为什么要烧掉这间画满了人类原始社会、带给人美的无穷享受的屋子,我想着一位奋力寻求表现手段的备受折磨的灵魂最后终于解脱了自己,这是他的夙愿。

关于月亮与六便士450字心得体会 篇2

  读这本书的经历有些曲折,天才画家梵高和高更的故事一直很传奇,得知《月亮与六便士》中主人公的原形是高更,而且《月亮与六便士》的名气很大,便想一探究竟,想看看书中到底写了什么故事。先是从图书馆借,没能借到,只借到了一本作者毛姆写的评论其他著作的书,想着同一个作者,应该也不错,结果书中所涉猎的故事都不太了解,读不下去,心里有些失望。后来有幸从朱老师那里借来一本,书到手便立马读了起来,也许是期望太高,前几章作者只铺垫了一些事情,很无趣,心里有些小失望,此书就被搁置一边了。突然有一天朱老师发了一些关于本书的评论,很有意思,又有了赶快读完此书的兴趣。

  本书作者以第一人称的叙述手法,讲述思特克里兰德放弃美满家庭,稳定社会地位,追求绘画理想的故事,书中主人公为了追求梦想,不畏生活的贫穷,无视病痛的折磨,几十年来从不后悔,这种做法也许只有天才才能做到。此书越往后越精彩,思特克里兰德最后和土著人结婚,生活在与世隔绝的小岛上,每天画画,得了麻风病后依旧坚持作画,眼睛瞎了仍然阻挡不了,他的遗言是死后要把挂满壁画的房子一起烧掉……他是用生命在画画。

  虽然小说的故事有些夸张,我想作者正是想要通过这种对比来表达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月亮高高在上,虚无缥缈,六便士很不起眼,却很实在,两者差距很大,但都不可或缺。在生活中,我们埋头奔波忙碌的同时仍需抬头仰望月亮,不忘追求梦想,只有这样生活才更有意义。

关于月亮与六便士450字心得体会 篇3

  9月20日去看的首映,因为之前没有看过太多的预告和宣传,看完之后觉得很惊喜。

  影片主要讲的是国共两党之争,我虽已知道结局,但渡江战役打响的时候整个人还是很紧张,毕竟战争,没有一刻能让人轻松。

  影片也从不同的视角诠释了毛泽东的形象,他不止是一个领导人,也是一个父亲,是战友,是朋友,平日里会和孩子一起玩闹,冒着危险去看梅先生的戏……原来伟人也有调皮可爱的一面……

  再一个我觉得这部影片替七十周年提前渲染了气氛,我几度泪目,温情或是悲壮,都让人心生敬畏感慨。

  演员的阵容我也没想到,很多好演员,有些角色尽管只有几个镜头,也都很用心。包括影片的配乐也请了好多乐团,我一直坐到片尾曲结束才离场,我觉得只听音乐就能听哭我了……还有修复的彩色画面的开国大典,要比黑白的更震撼。

  抗日战争胜利了,可有些人没看到新中国,只想一想都很心酸,中国这一路走来有多难,希望我们永远记得。

  也愿中国的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份热,发一份光……从他们的手中接棒,继续建设新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