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如何做质的研究》读书笔记

  在近一年的“行动研究”过程中,我们在实践活动中不断调整自己的教育理念、行为,逐步学会了沉下心来,深入幼儿生活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如何有效地开展研究,遇到了难题和困惑。这时我读了陈向明博士所写的《教师如何作质的研究》这本书,它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它让我了解了一些行动研究的方法,通过一个个行动研究的案例,让我体会到真正的从生活中入手,忠实真实教学情境,并积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更切实的研究方法。在这里愿与各位教师一起分享。

  这本书是专门为我们这些普通的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教育专业的本科生以及其他对教育研究感兴趣的人们所写的。该书舍弃了高深的理论探讨,晦涩的哲学思辩和沉重的历史陈述。采用了大量鲜活详实的教育案例,向读者具体介绍每一质的研究,如故事般娓娓道来。它最大特点便是实用性,可以说这是一本研究方向的操作手册,每章节的"如何"具体解答了现实研究中所遇到的一系列问题及采取的行动步骤,也便于初学者的跳跃阅读。

  质的研究在我国教育领域日益受到关注。作为一种不同于量的研究的研究范式,质的研究的最大特点是:质的研究是在自然情境下,研究者与被研究者直接接触,通过面对面的交往,实地考察被研究者的日常生活状态和过程,了解被研究者所处的环境以及环境对他们产生的影响,其目的是从被研究者的角度来了解他们的行为及其意义的解释。“质的研究”要求研究者对自己的“前设”和“偏见”进行反省,并随着实际情况的变化,不断调整自己的研究设计。“质的研究”就是一种“情境中”的研究。它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研究方法可以从三个层面进行探讨:

  (1)方法论,既指导研究的思想体系,包括基本的理论假设、原则和思路等;

  (2)方法或方式,即贯穿于研究全过程的基本程序、策略和风格;

  (3)操作技术,即在研究中具体使用的手段、工具和技巧;学作质的研究

  其实最关键的问题可能是确定研究问题,陈老师书中提到研究问题有“概括性问题”与“特殊性问题”,那我应该对我自己进行研究,既属于行动研究,又属于特殊性问题研究。也便于操作;对,不能将问题泛化;要抓住每一次跟同学交流的机会,将行动与研究与班主任工作结合;《教师如何作质的研究》一书中一段文字:“从日常繁杂的教学工作中脱身出来,在劳动中获得理性的升华和情感上的愉悦,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和思维品位。”

  带给我的几点启示:

  1、知道“质的研究”是跟“量的研究”相对应的关系。

  “量的研究”是一种对事物可以量化的部分进行测量和分析,以检验研究者自己有关理论假设的研究方法。量的研究有一套完备的操作技术,包括抽样方法(如随机抽样、分层抽样、系统抽样、整群抽样)、资料收集方法(如问卷法、实验法)、数字统计方法(如描述性统计,推断性统计)等,正是通过这种测量、计算和分析,以求达到对事物“本质”的把握。而“质的研究”则是通过研究者和被研究者之间的互动,对事物(研究对象)进行长期深入细致的体验,然后对事物的“质”有一个比较整体性的、解释性的理解。“质的研究”与“量的研究”各有优势和弱点,两者不是相互排斥的,而是互补的。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