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端午优秀作文600字 篇1
端午节到了,传说,端午节是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在这一天投江自杀,后人为了纪念他,把这一天当作节日,有吃粽子、赛龙舟等风俗。
记得去年赛龙舟的时候,正好是下午,烈日当空,我、妈妈还有淘气的哥哥,我们三人乘着公交车到了赛龙舟的地方,远远就听见吵闹的声音,两眼望去,那里人山人海,我们一边走,一边看周围的景色,看!这儿的人有的在谈话、有的在学自行车……真像一片欢乐的海洋!夷?这是什么?哦,这是比赛用的龙舟呀,龙舟有长长的“身体”,控制船方向的“尾巴”,宽有些窄,并排只能坐两个人,所以有十排,后面还有一个高大的旗呢!比赛开始了,鼓手用敲鼓的锤子高高举起,举过自己的头顶,然后使劲向下捶,鼓就发出了咚,咚,咚……的巨响,每一次向下捶,划船的人们就划一下,突然,有两条龙舟向前冲,观众们大声叫道自己喜欢的队伍,比赛越来越激烈,终于比赛结束了,可是因为人太多,我们无法走到终点看哪个队赢,所以我也不知道谁赢了,后来,天气热得人受不了,我们才大汗淋漓地会到家里休息。到了家,我定睛一看,奶奶正在做粽子呢!做粽子时,要先用二片长长的叶子包成三角形,“三角形"底下那一面不用包,然后用没包起来的那一面往里面放满米饭和绿豆,再用另一片厂叶子把没包的那一面包起来,接着用细长的绳子包起来再热一会儿,香喷喷的粽子就做好了,我们吃着各种各样的粽子,比如:肉粽子、普通粽子……真是美味极了!今年,虽然没有划龙舟比赛,但是,我、爸爸和奶奶一起去了外祖母家玩,一起过端午节,奶奶和爸爸整理外祖母的房间,我呢?则在一旁玩。
过端午节可真快乐,我爱端午节,更爱划龙舟。
家乡的端午优秀作文600字 篇2
你们知道端午节是哪一天吗?端午节是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因为端午节是中国古代留下的传统节日,所以每年只有一次端午节。
我家乡的端午节有划龙舟、包棕子、五月草煮鸡蛋、洒雄黄等活动。我就跟你说说洒雄黄和包棕子吧!每到端午节的十二点整,我看爷爷都要把白酒和雄黄搅拌起来,再洒在房子的每个角落,因为许许多多的虫子怕雄黄,只要一洒雄黄我们什么虫子都不怕了。然后把雄黄和白酒倒在了碗里,把每个小孩子都拉过来,接着把小孩子的头顶、耳朵、手掌心、肚脐都要擦雄黄,因为这样也就不用怕虫子了。
我不仅要给你们介绍洒雄黄,还要给你们介绍家乡的包棕子呢!每到端午节的前两天,我看妈妈就早早地起来,一看,天空上有一层层白蒙蒙的雾,我想起妈妈昨天对我说过今天早上要去买棕叶、糯米、猪肉、蛋黄、香菇及水草绳。只见妈妈从白蒙蒙的雾里出来了,手里提着一大堆东西我想一定是包棕子的材料。妈妈把棕子放到水中浸泡一天一夜,洗掉棕叶上的灰尘,把糯米放水里洗三十秒,还藏在糯米里面的水分要晾干,准备十几块像正方形的猪肉,五六个蛋黄,再把二三个香菇切小小的。开始包棕子了,把这些配料放在棕叶里面,再把糯米放在配料上面,用草绳扎紧,一个四角棕就完成了。家乡还有各种各样的形状:双脚棕等等。听妈妈说,包棕子和赛龙舟都是因为纪念诗人屈原,怕屈原的尸体会被江里的鱼吃掉,所以人们为了纪念屈原才有了包棕子和赛龙舟这两项活动。
这就是家乡的端午节,这就是有趣的端午节!
家乡的端午优秀作文600字 篇3
端午,在我的家乡是没有什么很特别的风俗的,也是那几样,吃粽子,插艾草,和家里人坐在一起吃吃饭罢了。唯一一个让我觉得有些特别的是,在端午那天每个孩子手上都要带上五色的绳子——五色缕。
五色缕,说的通俗些,就是用五种色彩明艳的丝线编成的绳子。在端午那天系在手腕上,有着避免灾祸的意思。这都是老一辈然传下来的,深究也不知到底是从那一辈传下来的了,仿佛是自盘古开天辟地时就有了的。
而且这五色缕还有一个讲究,就是摘下的时候一定要在雨天,还一定要在有活水的地方。那时的我不明白其中的含义也就不甚在意。
直到有一次,那绳子的质量实在是太差,花花绿绿的颜色都印在了手腕上,就像一个会活动的调色盘。洗来洗去的让我就的分外的烦,干脆就找了个没人的时候,解了下来,扔在了垃圾箱里。
就在我以为平安无事,可以解除警报的时候,它败露了——我的外婆发现了。她将我拉到客厅里狠狠教训了一顿,那神态仿佛是我犯下了什么十恶不赦、不可饶恕的罪过。瞬间,一种“都是我的错”的感觉油然而生。最后,外婆又编了一条五色缕小心翼翼的给我戴在了手腕上。并一再嘱咐,一定要等到下雨天再解下来,平时是万万不能解下的!
后来我才知道,在下雨天将五色缕在下雨天解下扔到活水河里,有带一身的病痛和灾难带走的含义。绳子顺流而下,灾难也会随波而逝,在今后的一年里就会过的幸福安康。
现在,我和外婆不住在一起了,每逢端午时,妈妈也会挑五条颜色鲜亮的绳子编成五色缕,只是她早已不记得当年的编法,只是随便撮一撮,应应景,在过节时讨个好兆头罢了。
家乡的端午优秀作文600字 篇4
端午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听大人说,端午节是纪念我国伟大的诗人屈原而流传下来的。千百年来,他的诗作和精神成为了我们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每到这一天,人们便用包粽子、赛龙舟、登高等各种方法和风俗来纪念他。
我和父母离开家乡已经好几年了。每逢佳节倍思亲。端午节的到来,总是让我不禁回想起家乡端午的情景。每年大年一过,我期待的就是端午节了。端午快到的前几天,奶奶早就缝好的香囊戴在我的脖子上,把五颜六色的白梭系在我的手腕上。由于奶奶做工精美,非常好看,我总是把它当成项链和手镯到处炫耀,与大人们比美。爷爷也早就开始忙碌地包起了粽子。家乡的粽子用芦苇叶子做皮,糯米、大黄米、红枣、葡萄干等做陷,包成三角形状,然后用水煮。煮粽子时飘出的米香,远远的就使我垂涎三尺了,于是便迫不及待地围着蒸笼转,缠着爷爷要吃。一口在粽子上咬下去,满嘴便充满了米香,但我最想吃的还是里面的枣儿,于是赶紧再咬一口便吃着了,米香中融入了枣儿的甘甜,太好吃了。可我的脸上、鼻子上早已沾满了米粒,引得家人哈哈大笑。我的家乡是山区,看不到赛龙舟,最为热闹的要数登山了,据说这天上山可以保健康、保平安呢!一大早,人们便扶老携幼、三五成群的往山上涌动,我和爸爸、妈妈夹杂在熙熙攘攘的人流中,感受着喜悦的气氛,欣赏着沿路的美景,再吃上一窜糖葫芦,不知不觉就到了山顶。看着头顶湛蓝的天空、漫山遍野的绿色,还有像长蛇一样在弯弯曲曲山路上游动着的人群,真令人陶醉啊!
家乡的山美、水美,人更美,特别是人们积极、乐观、向往美好生活的态度,一直是我努力学习、勇往直前的信心的动力。
我爱我的家乡!
家乡的端午优秀作文600字 篇5
家乡的端午节是菖蒲艾草味的。每到五月初五,我们每家每户的门口都会挂上菖蒲和艾草,大人们也会把艾草煮水给一家老小喝,还用艾草水给孩子们洗澡,使得记忆里的端午节,总是一股菖蒲艾草的味道扑面而来。
我的家乡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这里植物甚多,连着山水,让人长在里面的人都亲近着大自然,熟悉的大自然。然而,每到端午时节,也就是五月初五这一天,我们似乎就闻不着其它植物的清香了,扑面而来的都是菖蒲的味道、艾草的味道。到了这一天,大家都会去山上摘许许多多的菖蒲和艾草回来,有的挂在了自家门上,有的帮着挂到了邻居家门上,还有剩的许多艾草,人们会用来煮水,喝一点,更多的是用来给孩子洗澡。
从小我就是洗着这种艾草水长大的。每到端午时节,我每天都会用上家里的大木桶洗澡,爸爸妈妈会把艾草煮出来的水给我当做洗澡水。据说洗了这样的艾草水,小孩子就可以不长痱子了。我不知道我从小不长痱子是不是因为洗了艾草水的缘故,总之别人夏天里会长在身上的那密密麻麻的小红点,从来没有在我的身上长过,或许这真的可以归因于端午时节每天都会用艾草水来洗澡吧!
家乡的端午节,其实也会洒雄黄酒、吃粽子,不过因为我不喜欢雄黄酒把白素贞变回一条蛇的故事,我也就忽略了雄黄酒这个习俗,至于吃粽子,如果你也像我一样是一个爱吃糯米食,肠胃又消化不了糯米食的小孩,或许你也会像我一样,在端午时节不去挂念粽子,不去惦记着别人都可以好好享用的粽子了。
回想下来,家乡的端午节还是气味让我更加难忘,那菖蒲和艾草的味道,让人闻了舒心。
家乡的端午优秀作文600字 篇6
端午已近,艾草的幽香在远山上缭绕着,然后不停地跟着风儿飘啊飘,飘绿了家家户户,在六月的史册中悠悠着一首端阳的诗篇。
印象中的端午节,在流苏般的绿丝中穿梭。
那些从峭壁上垂下来的绿色丝线是奶奶裹粽子用的“宝贝”,通常是前一天去撷来的,只需放入清水里洗一洗即可,到煮粽子的时候,那细细的绿丝所蕴含的清香便透着那层层的笋叶,渗进去、渗进去。是的,奶奶裹粽子用的粽叶是那种带着点毛的棕黑色花纹的笋叶,那是不知什么时候拾来存着的,虽已经卷成了一幅幅画卷般,却仍透着劳动艺术的芬芳。洗笋叶用的是老屋掘了好几十年的井水,井边放着一个因渗进太多水而变得十分沉重的木桶,可以清楚地看到把手已有些泛黄,而桶壁却是早已生了点点青苔的。有阳光的时候,井壁上便有了些许大小不一的白色光斑,它们是太阳的缩影,更像是挖井人眼中那充满希冀的神色。
记忆中的端午节,在沾满了糯米粒的嘴角边流淌。
我喜欢左手拿着一个破了头的咸鸭蛋,右手拿着一个刚拆了红线的豆粽;更爱把一支筷子戳进一个稻香四溢的米粽4角中的一个,然后将其余3个角轻轻咬去。刚煮熟的粽子是要一串串挂在竹竿上晾凉的。于是乎,才不一会儿,那些冒着热气的粽子就将它的清香缭绕了整个堂前。待晾凉后,取下几串来,配上几个圆溜溜的咸鸭蛋放进竹篮子里便挨个送粽子去了。这时候,也同样会有人将香喷喷的粽子送到我们家门口的。而奶奶却是很少收下的,两大锅的粽子剩得只够家人吃一两个便足矣。本以为是奶奶深知邻里嗜爱粽子,故多多的送,而今才明了,奶奶送出去的不仅仅是粽子,更是粽子里那些看不见的却散发着浓郁香味的东西。那些看得见的,和看不见的,都在那个端午,化作一朵朵花儿般美丽的笑靥,却只叹那人儿哟,沧桑已然嵌满了面颊。
多想再吃一次那裹满香甜的粽子哟。我耸耸鼻尖,深深地嗅,确乎又嗅到了空气中艾草的幽香,那香味飘啊飘,飘进了我心中那座小屋,在六月的史册中悠悠着一首端午的诗篇。
家乡的端午优秀作文600字 篇7
在我的家乡——晋江,端午节被称为“五月节”。在这一天,人们除了可以观赏到的精彩纷呈的赛龙舟、风情独特的“嗦罗连”、激情狂欢的海上泼水之外,还有一项特别有趣的活动,那就是“捉鸭子”。
记得去年的五月初五这一天中午,棕香还在口中缭绕,我就催着爸爸出门。来到“天下无桥长此桥”的安平桥畔。桥的两边彩旗飘飘,桥上、岸边站满了观众,桥下还有人开着机排、渔船也占据有利位置想一睹捉鸭人的风采呢。只见桥上腾空伸出l根10多米长的圆木柱,上面涂满黄油,木柱的末端安装着一只盛鸭子的小木箱。
在一片喧天的锣鼓声中捉鸭比赛开始了。参赛者们排着一个长队个个赤膊上阵,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第一位勇敢者上场了。他张开双臂保持身体的平衡,小心翼翼地走过这根伸向河里的圆木,到了末端,当他用手拍开小木箱的活门的时候,失去了重心,“嘭——”的一声掉进河里的同时鸭子也掉进了水里,可怜的鸭子在惊惶失措中就这样稀里糊涂地被当作“战利品”给捉住了。可接下来的勇士们可就没这般身手了,还没等他们走进鸭笼,就一个个扑通扑通下饺子般掉下水了,只得望鸭兴叹。
就在我也看得出有点沮丧的时候,有人干脆把鸭子直接扔到江里,刹那间,可热闹了,人声鼎沸,善于泅水的男子汉们一个个赤膊跳下水去,他们拼命向鸭子游去,鸭子似乎觉察到了,拼命的拍打起翅膀,溅得捉鸭人满脸是水,站在船上或岸上的观众大声呼喊,示意鸭子逃向何处。一时间,鸭子惊慌失措的叫声,追鸭人的喘息声,岸边围观家属的呐喊助威震耳欲聋。
真希望这种斗智、斗勇的水上体育活动年年都有啊。终有一天,我也要当一回捉鸭的勇士。
家乡的端午优秀作文600字 篇8
家乡的端午习俗可谓多种多样。插茱萸。在端午的前几天,人们就弄一枝茱萸(或一柳条)插于门楣之上,据说可以驱妖避邪。戴香包。大人们用布缝制成小布包,并将艾、苍术、板蓝根等草药包于其中,让孩子或戴于项下,或系于腰间,可增强免疫力。最典型的风俗便是吃粽子了。首先把糯米用欗叶包成一个三角形,角要尖,然后放入3—4颗大红枣,用欗叶裹紧,系上五彩绳,一个粽子就做好了。妈妈一个个地做着,汗水无声的落着,终于,把粽子都做好了。接着就开始煮粽子,一般要煮一、两个小时才会又香又糯。
粽子的传统形式为三角形,一般根据内瓤命名,包糯米的叫米粽,米中掺小豆的叫小豆粽,掺红枣的叫枣粽;枣粽谐音为“早中”,所以吃枣粽的最多,意在读书的孩子吃了可以早中状元。过去读书人参加科举考试的当天,早晨都要吃枣粽,至今中学、大学入学考试日的早晨,家长亦要做枣粽给考生吃。
屈原,楚国丹阳人,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主张章明法度,举贤任能,改革政治,联齐抗秦,提倡“美政”。在屈原努力下,楚国国力有所增强。屈原为人性格耿直,却因在修订法规的时候,不愿听从上官大夫的话与之同流合污,再加上楚怀王的令尹子兰、上官大夫靳尚和他的宠妃郑袖等人,受了秦国使者张仪的贿赂,怀王疏远了屈原。公元前278年,秦国攻破了楚国国都,屈原对前途感到绝望,就在同年五月怀恨投汨罗江自杀。老百姓打捞他的尸体,结果一无所获。有人用苇叶包了糯米饭,投进江中祭祀屈原,定于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
家乡的端午优秀作文600字 篇9
全世界有很多节日,中国有很多传统节日,我的家乡韶关也以其独特的方式过着属于我们的传统节日。在众多的传统节日中,我最喜欢端午节。原因不是因为屈原,不是因为什么。就因为我是在端午节那天出生的。
端午节是个非常热闹的节日,家家包粽子、吃粽子,这是端午节必定的习俗,各式各样的粽子都有形状多多,在农村,我们还会包个书包形状的送给弟弟妹妹们挎在腰边带回学校边走边吃。味道多多,有甜的、咸的、香的、辣的,甚至连苦的都有。不过好像因为地方不一样,包出来的粽子各味不相同,每个地方的人基本上只习惯于自家包的,对于其他地方包出来的味道些许人都不太习惯的。比如说我就不习惯,因为馅料不一样,我还是喜欢吃自家包的粽子 。
在端午节还有一个不可缺的活动——划龙舟。在宽广的江面上,放下三四条龙舟,十几个人奋力划动船桨,一人坐龙首敲锣,一人坐舟中打鼓,众人齐喊“一、二”“一、二”,其阵势可与惊涛骇浪相媲美。岸边围观的群众顶着热辣的阳光,还依然不忘为自己喜爱的龙舟呐喊助威。再观向江中,几条龙舟犹如猛斧破江早已赛得你死我活。外国来的友人纷纷拿起相机快速地拍下这一幅幅壮观的场面,生怕以后再也见不到如此的伟观。
每逢佳节倍思亲,就是连肚子也是想家的,心里装着亲戚们,肚子用来想家里的美食。这不,肚子又呱呱叫了。 今天是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传统的节日--“端午节”。
这“端午节”有个来历,传说从前有一个叫屈原的伟大爱国诗人,因为反对妥协,主张联齐抗秦,受到楚国权臣的打击和陷害,先后遭到杯王和顷襄王的贬谪和放逐。屈原离开郢都以后,沿长江东下,踽踽独行,颜色憔悴,披着长发,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
他不知道为什么世界会是这样黑白混淆,忠*颠倒,美丑不分。他禁不住内心的愤怒,一面大声呵斥吟诵,一面提起笔来,洋洋洒洒在石壁上写下一篇奇绝千古的《天问》。他深知自已无法同现实调和,最后自投于汩罗江,结束了他悲壮的一生。
当地老百性都非常尊敬和爱戴屈原,生怕他的尸体被鱼吃掉,就投下一种用棕叶包米的东西—棕子喂鱼,好让鱼不去吃屈原。以后,每年都以此方法来纪念屈原。
今天正是纪念屈原的日子,我一大早就闻到浓浓的棕子清香,于是赶紧洗濑,急不可待地坐到餐床边津津有味地吃起了棕子。我想:为什么象屈原这样的忠臣要被放逐,还要遭到坏人的打击和陷害,那些*臣为什么不会考虑国家会不会被人家吞并掉,总有一天,国家肯定要栽在他们的手里,还有那个笨大王,怎么也不知道屈原是个忠臣呢,真是笨。虽然心中替屈原打不平,但一点不影响我吃棕子的好胃口。
我以后要学习屈原,一定要做一个能为祖国做贡献的人。
家乡的端午优秀作文600字 篇10
妈妈告诉我,五月初五是端午节,这一天大家包粽子来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我最喜欢吃粽子了。抢着和妈妈一起包。
包粽子,首先要把箬叶洗干净,在热水中泡软。再准备好红枣、蜜枣、花生、葡萄干、栗子等做馅,将自己喜欢的馅煮得香喷喷的,就可以开工了。先把长长的箬叶折叠,围拢来,做成一个窝,中间放进调配好的糯米,包出棱角。然后把馅放在米里,最后把箬叶包着的粽子做成四角的形状。
我开始学的时候,总是把四个角弄歪了,不是成了六个角,就是揉成一团球了。妈妈就不止一次看着我的“杰作”发笑:“这,这能叫粽子吗?你让细线系在什么地方啊?”哈哈,圆圆的粽子多像一张张可爱的笑脸在给我加油“真不错!”
煮粽子了,我总是急不可耐地要揭开盖子察看情况。因为从锅里飘出那粽子的香气,馋得我直流口水。
等待的时间总是特别的漫长,看到热气腾腾的粽子终于从锅里“解放”出来的时候,我高兴得手舞足蹈。放在碗里,用筷子剥开,就可以看到里面金黄松软的“粽肉”了,咬一口,美味无比,我差点连筷子都要咬下来了。
端午节,我学会了包粽子,品尝到自己劳动的果实,那感觉不是一般的甜蜜。我喜欢吃美味的粽子,喜欢家乡的端午节,喜欢劳动的快乐!
家乡的端午优秀作文600字 篇11
在我很小的时候,每到端午节,妈妈一大早就准备包粽子。
端午吃粽子可谓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可是,我对端午节的知识一直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寒假里,我读了《我们的节日》这本书,才知道原来端午节有着很深厚的文化内涵。从这本书当中得知,端午节是在中国这么多的节日中,名称最多的:端午节、端阳、重五节、夏节、天中节、五月节、诗人节等。端午节的来源也有很多种,有纪念屈原说、龙说、纪念伍员说等20多种。其中,最流行的是纪念屈原说。据说,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国家被侵略,含恨抱石头投汨罗江而死,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每年这一天纷纷涌到江边去凭吊屈原,所以在每年五月初五就有了赛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悬艾草的风俗。其中赛龙舟最有特色,那争先恐后的激烈场面就像屈原强烈的爱国精神一样,几千年来一直激励着我们。端午节现在已经成为了我们中华民族主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今天她仍然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在我的家乡,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的门上,都会挂上菖蒲、艾草,据说可以辟邪消灾。各家各户自然也少不了包粽子,那透着浓浓竹叶清香的粽子,是我们孩子们的最爱,枣子棕、火腿棕、赤豆棕……一个个引人垂涎三尺呢!人们还会佩带着香袋,姑娘们以这五彩缤纷的香袋做饰物,既香味袅袅,又让自己变得更美丽动人。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旧俗方储药,赢躯亦点舟。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这首诗描写了南宋诗人陆游在端午节这天的生活习惯。
家乡的端午优秀作文600字 篇12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传统的节日端午节。家乡的端午节有许多习俗,这天,家家户户都要吃粽子,祭神,我们在大人的陪伴下到溪岸上看赛龙舟。而在我的心中,端午节最让我难忘的就是吃粽子了。
小时候,我住在乡下的奶奶家,在我的记忆里,奶奶包粽子是最拿手的,左邻右舍都比不上她的手艺。每逢端午节前夕,奶奶总要带着我到离家不远的竹林里去摘竹叶。
一到竹林,看着青翠欲滴的竹叶,我特别兴奋,忙前忙后地摘竹叶,摘好竹叶回到家里,奶奶要把竹叶洗涤干净、晾干;接着准备糯米、花生等包粽子的原料;包粽子是奶奶的拿手好戏,三下五除二,一个锥形的粽子就出炉了,里面的馅更是花样百出,最吸引人的就是蒸粽子了,那番香味飘出来,把我们这些“小馋猫”馋得直流口水,使劲的用鼻子闻着那股粽香味。
端午节这天,我一边吃粽子,一边听奶奶讲一些关于端午节如今,我回到了城里,每当端午节,我都会想起家乡的粽子,想起了还住在乡下的奶奶和那些小朋友,真希望今年的端午节爸爸妈妈带我回乡下与奶奶一起过端午节。
家乡的端午优秀作文600字 篇13
记得很小很小的时候,我和姥姥还住在很深很深的巷子里,一池寂寥清水无端地让荷花烂漫,荷花与荷叶簇拥得很有自生机,讨人欢喜。
总是这个时候,姥姥告诉我,端午到了。
我部民满心欢喜地缠住姥姥,告诉她,“今天要买粽叶啦!”“今天要买糯米啦!”姥姥可能正在侍弄她的豆角架子,黄瓜秧子,终于被我缠的不耐烦了,笑着宠溺地点了点我的额头,“你呀,真是个小馋猫,明天上街去买总行了吧。”我笑嘻嘻地点了点头。
清晨,天还蒙蒙亮,浑浊不清。我便早早的从订上跃起,拍拍正在熟睡的姥姥,“快起来,快起来!”姥姥迷糊地揉揉眼,看窗外还是灰蒙蒙一片,又看了我急切的眼神,吧了一口气,“我的小祖宗,我真是怕了你了。”便起床了。
到了集市,天刚亮了,暖橙色的光鲜妍明媚地洒在我和姥姥的肩上。已经有几个老人挑着一担担的粽叶来卖。
姥姥看中了一个老人的粽叶,粽叶上挂着晶莹可人的露珠,圆滚滚的,甚是可爱。那绿的也十分自然,不加修饰,纯粹干净的不像 凡尘中的物什。
挑糯米也是细活,姥姥用手掬一把糯米,轻轻的拨动着白皙的它们,凑近鼻子闻一闻,是否正宗香甜。
咱们最后提着大袋的粽叶和糯米回家了,而时间早已过了响午。
姥姥回家后,一遍遍的清洗粽叶,淘洗糯米,然后有簸箕两样分开装好。
在阳光下,姥姥细心地将双手握住粽叶,然后一支手灵巧地将粽叶拐个弯,尖尖的下底便出来了,一面留着空三角形像个漏斗样子的就是盛米的。然后随手抓一把糯米,竟然数量刚刚合适,往里一洒,再三下五除二的把它包好,一个歌唱家的粽子就出来了,精巧的竟像一个艺术品,让人爱不释手。
每个粽子都在姥姥那双灵巧的手下诞生,每个熟练的动作都是那么的温柔。调皮的阳光在姥姥不算太花白的头发上跳着舞,一切都那么和谐美好,仿佛时间都不愿走动,让这些都永远存在。
第二天早上,太阳早已开起,姥姥拍醒我,轻声说:“粽子熟了。”
烧了一早上的灶火已渐燃渐熄,大锅里还咕嘟冒着些微的水泡,粽香浸过那口大锅的四周,弥漫在农家小院的上空。
我抓起一个烫手的粽子,轻轻拨开它清香的外衣,晶莹的糯米和那种独一无二,无可替代的香甜向我扑面而来。我忍不住咬一大口,那种糯香的甜蜜让我齿间留香,回味无穷。
如今,我再也吃不到那么美味的粽子了,我是那么想念家乡的粽子,家乡的端午,还有您,我亲爱的姥姥……
我念想着家乡的端午节,它卷着浓浓的粽香,永远都蛰伏在心灵深处不会消失。
家乡的端午优秀作文600字 篇14
我小时候是在赣榆长大,我的家乡每年端午节也有很多习俗,我现在仍记忆犹新。
那天最有趣是小孩的装扮,首先小孩要穿上黄色的新衣服,领子下面缝着一个长长的香荷包,香荷包是用不同颜色的碎布拼成,上面是一个“猫”型的脸,还绣一个“王”字,下面挂着许多“心”型的坠子,一直拖到腰上面,走起路来一摆一摆有趣极了,伴着荷包里面装着香料香气扑鼻,当时的心情不知有多么得快乐。
衣服袖子下面还缝着两小块长方型的红布条黄布条;两个小手腕还要用红、黄、绿三种颜色线穿一个桃核系上,据说这些都是为了避邪。
穿戴整齐后,然后开始品尝妈妈包的粽子,粽子用长长的竹叶包的,里面有的包肉、花生、红枣、总之都有糯米。接着妈妈把放在粽子锅里一块煮的鹅蛋、鸭蛋、鸡蛋装在用五彩线编织的网里,放在我的脖子上挂着,我小心翼翼保护这三个蛋,等到上幼儿园时和小朋友玩“碰蛋”游戏。到中午时妈妈用许多艾叶、蒲草放在水盆里给我洗澡,说能祛病健身,用少量雄黄涂耳朵眼……
这些就是我的家乡赣榆端午节那天的习俗,我喜欢这习俗,喜欢那粽香的味、荷包的味和“碰蛋“给我带来的欢乐和幸福!
家乡的端午优秀作文600字 篇15
一转眼,眼看就要到端午节了,因为今年是闰二月,所以端午节比平时晚了一个月,记得小时候端午都在六一节前的,这两个节在一起,显的颇有特色。
记得,在我老家后面的大坝下有条河。我到现在都忘记它叫什么河好象应该是洮儿河!好多年没有回去了不知道今天它是否更壮观。
在我小的时候,每到端午节前夕,家家都叠起五颜六色的葫芦,准备在端午这天早上挂起来,用树枝挂在屋檐上,大门上,远远看去,绿色的树叶,红色的,黄色的葫芦随风飘荡,是那样牵挂我的心,让我今天仍难以忘怀!那似乎就是家乡春天的开始!
我看到别家叠的葫芦是那样的漂亮,羡慕极了,无奈就龌瘥一回,在早上把别人家挂好的葫芦偷走挂在自己家的屋檐下,来满足自己的平衡心。
我和我的几个小玩伴,在端午节的前夕就商量好,在节日的这一天凌晨1点多就起身一同来到河边的大桥上,虽然早,可是这里的人已经不少了 ,我们家乡的习惯,节日这一天是必须在这个河边洗脸的,年轻的人跳起欢快的舞蹈,在那个年代,真是时兴迪斯科的时候,我们不懂就看热闹!顺便折几根柳枝,回家挂葫芦去,由于我当时10岁左右,记得回家的路由于天早的过,好象特别的远。到家后,家里把鸡蛋都煮好了,我们这些孩子纷纷拿出鸡蛋开始磕,看谁的鸡蛋最硬,谁就是最厉害的,这样的推荐到学校进行战斗,通常学校里最厉害的鸡蛋由于舍不的吃,都以放坏为结局。
在外面多年,我始终有个心愿,那就是回老家去过个端午节,去河边洗一下我这好多年没洗过的脸啊,去喝一口家乡河的水!去起一回大早去看看家乡的河家乡的景!去看看家乡的葫芦,顺便偷几枝带回来~!现在长大了,过节的气氛也没有以前浓郁了,好怀念以前的日子~!
家乡的端午优秀作文600字 篇16
据说端午节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立的节日。我家乡的端午节与别处的差不多,却仍有它独具一格的地方。
我们这儿一年过两个端午,“大端午”和“小端午”。5月初5是小端午,5月15是大端午。每到端午,妈妈就吆喝着吃“糯米缠丝竹叶包”喽!其实就是粽子。粽子粑是用糯米包成的,还讲究包好之后泡上一泡,这样糯米就会滋和一些,蒸出来也就不会生硬。还有些好口的乡亲还会在里面加点腊肉或绿豆。我更喜欢吃用绿豆包的粽子,因为腊肉的吃起来太腻了。
每到端午节,家里的饭菜也提升了档次。不仅有平日里不常吃到的菜,而且盘数多。我们这儿还有个特别的说法:菜摆八盘是赏给叫花子的,摆十盘是给猪吃的。所以家乡人吃饭从不摆八盘或十盘的菜。我们家还有个很传统的游戏,就是在吃饭的时候,谁拿的第一个粽子里有馅儿,那好运就伴着他。妈妈往往在装粽子的盘里只放一两个有馅儿的。玩这游戏也是讲究方法的,竹叶子泛黄一点儿的就是有腊肉的,这还是在我屡战屡败后外公教给我的方法。端午节对于我来说是一个充满活力的节日。
家乡的端午节还有一个赛事——赛龙舟。“划呀,划呀,”插艾叶清香缕缕飘四海,赛龙舟号子声声传九州。龙舟在一声声震天动地的号子声中前进,舟子上的选手齐心协力地摇动船桨“一二,一二……”大汗淋漓的样子,真是端午节的又一大风景!
在端午节期间,我们做儿女的还要去给干爹干妈“打端午”。大多是去集市上称几斤猪肉后提去,干爹干妈总是留干女干儿吃饭,拉拉家常,明事理的还会打发点钱。这个在我的家乡也是很常见的。
家乡的端午节,朴素又不失活力。
家乡的端午优秀作文600字 篇17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我的家乡在安徽,家乡可热闹了!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到了,人们从四面八方赶回家过节。
端午节的前夕,家家户户都在门上插上艾叶,是为了避邪保平安,还有驱蚊的功效。包粽子是端午节的重头戏。人们早早准备好糯米、箬叶、腊肉等材料。只见他们先把箬叶叠成漏斗状;接着舀一勺浸泡好的糯米铺在上面,压一压;再放一片腊肉在糯米上;然后又把糯米铺在腊肉上并压一压;最后用绳子扎实,一个肉嘟嘟的粽子就诞生了!
煮好的粽子香气批扑鼻,吃起来黏乎乎的,味道美味极了。
下午,新安江畔,早已挤满了人,呐喊声此起彼落!走近一看,原来他们在赛龙舟!一条 龙舟上有13人,其中一人,击鼓助威,12人划船。只见“砰”地一声,发令枪响了,8条龙舟就像离弦的箭一样,直奔终点,最后8号船不负众望,夺得冠军。顿时,岸上的人们人声鼎沸、热血沸腾。
我喜欢家乡的端午节,因为端午节不仅有粽子吃,而且还有精彩的赛龙舟可以观看。?
家乡的端午优秀作文600字 篇18
我家在农村,农村的端午节大约一个月前就开始准备了。那时,我听妈妈说,家里的鸭蛋从现在起就不卖了,要留着做包蛋;还要在菜园里种一小块蔊菜,过端午节好吃。
从昨晚开始,我家为了过端午节就正式忙碌起来。先是妈妈安排爸爸,必须在端午节的凌晨起来割艾蒿,说那时的艾蒿才好,有药性。然后安排我,要我早上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把昨晚割的艾蒿挂在大门的两边,说这样好辟邪。怎么都有说法啊?我好想睡懒觉,现在看来是睡不成了。不过,比爸爸半夜起来割艾蒿好些。
今天早上起床后,我按照妈妈的安排把艾蒿挂好了,以为可以出去玩了,我还没有走出院门,妈妈就大着嗓门把我喊回去了,说是今天事情还很多,要我帮忙,就不准出去玩啦。我只好在家等早饭吃了。
吃过早饭,爸爸上街买家里没有的东西去了,我就成了打杂的了。只听妈妈说:“快去,把菜园里的蔊菜拔回来”、“快去,把包蛋洗出来”、“快去,剥几颗蒜出来”、“快去,用白酒兑雄黄,把院子周围洒一圈,一会儿吃饭了”……我家院子不大,今天不知跑了好多个来回,当然,妈妈比我更忙,终于把午饭准备齐了。
看着一桌子丰盛的菜肴,妈妈把这些菜的讲究一一道来:端午节吃蔊菜“打积”(肚子里一年来积累的不好的东西),吃粽子是为了纪念屈原,端午节洒雄黄酒是为了保咱家不进蛇和虫虫蚂蚁之类的东西……
端午节的一顿饭居然有这么多的内容,难怪妈妈那么重视。等妈妈说完,我赶紧拿起筷子吃起了蔊菜,好打掉我身体里不好的东西,少生病。不知是不是真的?
家乡的端午优秀作文600字 篇19
“烧肉粽、烧肉粽、卖烧肉粽……”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又到了,妈妈又唱起了这首闽南人耳熟能详的歌曲。
我的家乡在福建泉州,这里的端午节民俗多种多样:吃粽子、赛龙舟、水上捉鸭……但我最喜欢的还是吃粽子,因为我觉得这是这个节日里最大的享受。
泉州的粽子主要成分是糯米,外面还裹着一件“绿外衣”——粽叶。它是一个立体三角形,为了不让它的“绿外衣”散开,人们会用一根细麻绳把它绑得严严实实。生的粽叶是翠绿色的,如果把粽子放在锅里煮上一段时间,粽子就熟了,粽叶变成了黄褐色。泉州的粽子有很多种,例如:碱粽、甜粽、肉粽、豆粽、香菇粽等等。
家乡的粽子最有名的当属“烧肉粽”了!“烧肉粽”其实是闽南话的叫法,“热”的闽南语发音就是“烧”,所以“烧肉粽”其实就是指热腾腾、香喷喷的肉粽。泉州的“烧肉粽”个大、结实、饱满,大的差不多有半斤重呢!你解开麻绳,掰开一层厚厚的粽叶,浓郁的粽香立刻扑鼻而来。再一看,一个金黄油亮的粽子已出现在你的眼前,软软的糯米夹着三层肉、海蛎干、蛋黄等配料,让人一看就垂涎欲滴,口味大开。深深咬上一口,充足的油汁从齿间溢出,感觉细腻柔软,还夹杂着一丝“qq”的感觉,这时,如果再喝上一杯清香四溢的铁观音茶,别提有多爽了!
端午节前后,泉州的粽子店生意格外红火,最有名的粽子店是位于东街的“侯阿婆肉粽店”,那可是泉州最正宗的小吃店之一。每到这时,店门外就会排起“长龙”,人们焦急地等着买到新鲜的“烧肉粽”回家过节,若是不提前预订,或许你还没排到时,粽子就已经被一抢而空了。
吃粽子可是要讲究技巧的哦,不能太使劲地咬,不然饱满的馅就会掉出来,同时,你的嘴角边也会沾满糯米粒,变成“小花猫”。
瞧,这就是我家乡的粽子。它香甜味美,色味俱佳,又具有个性十足的闽南文化,因此,每当粽叶飘香的时节,我就会情不自禁地想起它。
“烧肉粽、烧肉粽、卖烧肉粽……”不知道你们的口水有没有像我这样“不争气”地流下来了呢?端午节到了,那么,就请你到我的家乡来品尝品尝吧!
家乡的端午优秀作文600字 篇20
一年之中,我最期盼的就要属家乡的端午节了!它在每年5月初5等着我们呢!
每到端午节,不得不提的应当算吃粽子了吧!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有三角形的,有菱形的,有直筒形的……去年的那天中午,我和爸妈会开车去接爷爷奶奶去酒店。我总是第一个跑到包厢,服务员端上粽子到桌上,那粽香也已四处飘溢,粽米中掺杂着猪肉,板栗、红枣、赤豆等,真令人垂涎千尺!我饿虎扑羊般抓起一个就咬,哇!人间美味呀!不一会儿,我的小肚子就变得圆鼓鼓起来。
从酒店回家后,我迫不及待地打开电视,正是现场直播赛龙舟。周围的人川流不息,穿着节日盛装,屋顶上彩旗飘扬。只听“砰,砰,砰”,三发信号弹升上天空,所有龙舟按一字排开,“龙头”上长着龙须,“龙身”上有一片片鳞片,真像一条真龙潜入水!“啪”,礼炮响了,十几条“龙”在水上像离弦的弓箭一样飞弛,水波碰撞着两岸的岩石,发出哗哗巨响。行人纷纷给“龙”加油,指挥官在“龙头”上敲啰打鼓,给身穿红衣的船员加油鼓劲,最终,一条“小白龙”逐渐脱颖而出,夺得冠军,两岸掌声轰鸣。
我家乡的端午节有意思吧!期望你来到我的家乡来作客!
家乡的端午优秀作文600字 篇21
我的家乡在贵州省安顺市,家乡的民族传统节日有抬汪公、跳花节、四月八、端午节、六月六、牛王节等传统节日。
在这些节日里,我最喜欢的是家乡的端午节。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因为屈原是在这一天跳汨罗江而亡的。我喜欢端午节不仅因为家乡的人们过端午节很热闹,家家户户要洒扫庭院,挂菖蒲、艾条于门前,而且还有“游白病”的习俗。这一习俗就是在端午节这天,人们四处游走,有的登山,有的逛街,把一年可能染上的疾病全部抛掉,让百病远离自己的身体。这是多么有意思的风俗啊!
在这天,百草都是药,周边乡镇村寨的农民会把从山上采来的各种草药带到城里,供人们逛街时购买。无论城乡,端午节采药购药都成习俗,人们将适合自己与家人需要的草药带回,以治病防病。街道上到处都弥漫着透人心肺的药材清香,久久不散。
到了晚上,人们把雄黄和蒜泥、白酒等混合,撒在房前屋后,起到驱蚊虫、防毒蛇的作用,还用白天带回的草药放在热水里,让一家老小痛痛快快泡个热水澡。据说用草药洗澡能驱除身体里的病毒呢!
端午节吃粽子还有一个充满神话色彩的传说呢!据说屈原投江后,他的魂魄告诉人们,人们给投到江里给他的食物都被鱼儿吃掉了,他没有得到。于是,人们就想出了一个好办法,用粽叶把米饭包起来,鱼儿就吃不到了。而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就一直流传到今天。我的家乡的粽子非常有特色,是把糯米、草木灰、板栗、腊肉等原料用荷叶包在一起,形状像枕头,有一股淡淡的草木清香,油而不腻,又好看又好吃。
小朋友们,端午节快要到了,欢迎到我的家乡来,尝尝独特的粽子吧!
家乡的端午优秀作文600字 篇22
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端午节是我国三大传统节日中的,又称重午节、端阳节。
是纪念投汨罗江的爱国诗人屈原的节日。不过,也有人说,端午节是龙节,是五千年以前,南方民族纪念龙神的日子。
听说端午节的习俗都与“五”数字在一起。用红、黄、蓝、白、黑着五色红心系在儿童的脖颈、手腕儿或是足踝上称为“长寿缕”;各家要插“五端”:菖薄、艾草、石榴花、蒜头、龙船花;南方过端午要吃“五黄”:黄鱼、黄瓜、咸鸭蛋黄、黄豆瓣色的粽子、雄黄酒。在南方北方,天还要在儿童额头上画个“王”字,还要佩戴五颜六色的香囊。
相传龙舟竞渡是捞救投汨罗江而死的爱国诗人屈原。把粽子投进江河,让鱼蛟虾蟹吃饱了,咬食屈原的遗体。
打扫房屋、用端午这天正午的阳光晒蒜头、晒艾叶草恐怕是苏北一带众所周知的习俗啦。
嗨,端午节的习俗说也说不尽,这首儿歌对它做了总结:“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
家乡的端午优秀作文600字 篇23
每年的阴历五月初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这一天,家家户户都很热闹,人们不仅要包粽子,而且还要打大饼和米糕。
听妈妈说,端午节还有一段历史呢。古代有个叫屈原的诗人,因热爱祖国而不被理解,受到了屈辱便来到江边,跳进了江里,溺江而死。人们打捞了很长时间也没捞到他的尸体,他们担心他的尸体被鱼吃掉,就把包好的粽子扔进江中,让鱼吃粽子而不要去吃屈原的尸体。因此,每年的这个时候,也就是端午节人们就包粽子来纪念屈原。
在我的家乡端午节是这样过的,人们早早的起床,到外面去,采上一段柳条,拿回家中,插到了户门上。另外,小孩子们的脖子上戴着香囊,同时手、脚腕系上五彩线绳,传说可以避邪驱虫,以后会有福气。大人们呢?坐在一起包三角形或者四面体形的粽子、打米糕、打各种口味的大饼。吃着香喷喷的粽子,我就产生了学包粽子的想法,随即告诉了妈妈,但妈妈不答应,在我的坚持下,妈妈才答应教我,我高兴的直跳。
制作粽子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妈妈教我的步骤也很紧凑,首先让我拿好粽叶,接着卷好粽叶,同时把糯米、花生、大枣,放进卷好的粽叶里,待所有的东西填满后,就把粽叶按照四面体或三角形状包起来,之后用粽绳系在粽子上。这样一个完整的粽子就包成功了。我刚开始包粽子并不是很好,在妈妈的帮助下虽然我包了好多奇形怪状的粽子,但也体会了包粽子的乐趣。等我们把所有的材料包完后,妈妈把包好的粽子放进锅里去煮,几个小时后香喷喷的粽子熟了,把粽绳解开,一阵阵苇叶的清香撒出来,让人谗言欲滴。
真期盼今年的端午节快点到来。
家乡的端午优秀作文600字 篇24
傣族的重大节日是傣历新年——泼水节、关门节和开门节。“泼水节”是傣族人民送旧迎新的传统节日,时间在公历四月中旬。节日期间的主要活动是祭祀拜祖、堆沙、泼水、丢包、赛龙船、放火花及歌舞狂欢等。但是,除了“泼水节”还有一个重要的节日“端午节”去年的端午节是在我的家乡云南过的,这个端午节我过得很快乐,很有意义。我的家乡是在云南省元阳县的一个小村庄名叫“排沙村”,它紧紧依靠在红河边上,距离世界的元阳哈尼梯田只有39公里,那里是一个傣族人民居住的地方,他们过端午节也是为了纪念战国时代的楚国人屈原而过的节日,同样也是包粽子。但是,他们包的粽子和汉族的不一样。
首先,端午节的头一天,外公、外婆就开始笸米,洗好大香粽叶,包大香粽的糯米只要加入炒好的腊肉丁,放入各种香料搅拌均匀。包大香粽的叶子是一种被当地人称做“大香棕树”的叶子,叶子本身散发出一种浓郁的糯米香味,这是神奇的大自然赐予傣家的礼物。另外,傣族人民包的粽子是长长的,像一个圆柱体,而且糯米的颜色很多,有黄色、紫色、蓝色等等多种颜色,这些颜色都是用天然的植物染料染出来的,漂亮极了。而汉族的包的粽子像一个立体的三角形,只有一种颜色。
第二天,外婆把粽子煮熟后要把两个粽子用芭蕉树叶系在一起挂在我和其他小孩子的脖子上,我和朋友们带着粽子跑去田地里一起玩耍,饿了的时候就拿出一个粽子来吃,就这样一直开开心心地玩到吃晚饭的时间。外婆跟我说这种风俗是为了小孩出去放牛时中午不回家而准备的午餐,这种风俗和汉族的真是不一样。端午节的习俗传承了数千年,同样它将永远被傣族人民深深记在脑海中,并且代代相传,这就是我家乡的端午节。
家乡的端午优秀作文600字 篇25
端午节在我们那里也不是什么重要的节日。在我的记忆中,我们那里没有庆祝过所谓的端午节。没有其他地方举行的什么赛龙舟等活动!只不过到那一天的时候,家家都忙着包粽子,其他的都没有什么了。
小时候,对端午节没有太多的记忆。也不知道怎么跟大家说。只不过在最近几年我们村有不少人开始重视端午节。
到那一天,家家都以挂艾叶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称为艾人。将艾叶悬于堂中,剪刀或剪彩为小虎,贴以艾叶,妇人争相佩戴,以僻邪驱瘴。用菖蒲作剑,插于门楣,有驱魔祛鬼之神效。
当然吃粽子是必不可少的。现在大多家庭都自己包粽子。一家人忙忙糊糊的,忙着过节,感觉很幸福。
自从出来上学工作之后就很少回家了,也没有在家过过端午节,所以现在我们家里有什么风俗习惯我也不是很清楚了。不过总之赛龙舟和吃粽子及插艾,是绝对不可能少的。
家乡的端午优秀作文600字 篇26
五月初五,过端午,赛龙舟,粽香艾香满堂飘……这一天,家家户户都忙活开了,插艾草、包粽子,共同欢度这一中华传统佳节。
唐代诗人文秀曾作《端午》诗:“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相传端午节是因纪念屈原而传于世的。屈原是春秋时期楚国大夫,空怀一腔报国理想,却遭馋去职。后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满目疮痍,心如刀割,于五月五日,投汨罗江而死。楚国百姓为了寄托哀思,荡舟江河之上,此后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渡。百姓们又怕鱼虾糟蹋屈原的尸体,纷纷回家拿来米团投入江中,后来演变成了吃粽子的习俗。赛龙舟、包粽子、插艾草等习俗流传至今,成了人们在端午这一天的主要活动。
在我们家,每年的这一天,奶奶都会亲自动手包一篮粽子,有蛋黄肉馅的,有蜜枣莲子馅的,而我最喜欢的莫过于红豆沙馅的。看到奶奶包粽子,我也跃跃欲试。看完奶奶的示范,我也撸起袖子,自信满满地说:“这完全难不倒我!”学着奶奶的样子,我首先将两片粽叶折叠在一起,卷成一个漏斗状;然后在漏斗中放入少许糯米,加入一勺红豆沙,再盖上一层糯米;接着再拿一片粽叶,将漏斗没有封口的地方整个包起来,多出来的叶子,向两边折一下,这时漏斗就完全封闭了;最后用一根细细的绳子,将刚包好的粽子“五花大绑”,再系上一个活结,就这样,一个可爱的、三角形的粽子便包好了。
粽子包好后,奶奶就放到笼屉里蒸上,不一会儿,糯米混合着粽叶清香的味道,飘散在家里的每一个角落。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着香甜可口的粽子,听奶奶说着古老的故事,别提心里有多美了!
我想,端午节的粽子不仅是舌尖上的美味,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