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端午节话题作文700字

2023-05-11

初中端午节话题作文700字 篇1

  “哦,太棒了!端午节到了,又可以回老家了!”我欢呼雀跃。

  一进村,一个热闹的场面就展现在眼前:大人正忙着在自家门前包粽子蒸粽子,空气里满是粽香。孩子们则在在一旁嬉戏,还不时发出咯咯的笑声……

  奶奶看见我,说:“快去看划龙舟吧!划龙舟马上开始了!”“太好了!太好了!”我连声叫到。

  江边围着许多人正在焦急地等着比赛开始。孩子们已经迫不及待了,瞧,他们有的有的踮起了脚尖,有的伸长了脖子……我放眼望去,只见江面上有十几只龙舟分别“化妆”成不同的样子,一字排开,蓄势待发。

  “咚咚咚!”比赛开始了。所有船只像箭一样驶出来。“加油!加油!黄色的超前了。”“加油!加油!好样的!好样的!”“加油!加油!”呐喊声此起彼伏。江面上龙舟你追我赶。忽然下起了小雨,这甜甜的雨不但丝毫没有熄灭人们的激动和狂热,倒还像来助兴似的。

  一时间,呐喊声,欢呼声,锣鼓声,此起彼伏,好一个火爆的场面!比赛结束了,我们村的龙舟获得了冠军,瞧呀,老的,小的,男的,女的,个个拍红了手,喊得涨红了脸。其他村虽然输了,却不见沮丧,他们说着,笑着……许久许久,人们还是不愿散开,意犹未尽第谈论着刚才的比赛。

  晚上,奶奶蒸好了粽子,有花生馅的,有豆沙馅的,有肉馅的。我最爱吃奶奶包的粽子了,明天我要早餐吃粽子,午餐吃粽子,晚餐吃粽子,晚上点心还吃粽子。

  哦,家乡的龙舟,奶奶的粽子,我的快乐的端午节。

初中端午节话题作文700字 篇2

  今天一早,正在睡懒觉的我被妈妈揪了起来,揪就揪吧,还在我耳边大吼:“起床啦!太阳晒*啦!”我发誓,当时我的耳膜真的快被震穿了。在老妈的威逼利诱下,我特别不情愿的坐了起来,穿衣服。

  刷牙时妈妈还在唠叨:“我说你这熊孩子,速度还能再慢点么,早饭要冷了。”吃过早饭,我又被拖着去了菜市场,买了一大把粽叶,又买了些其他东西,而我,很荣幸地做起了搬运工。回到家,妈妈立刻拿来一个大桶,在里面倒入清水,将粽叶泡在里面。随和又拿了些小米和蜜枣放在篮子里。接着便开始包了。

  我还是个新手,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妈妈包,边看边学。只见妈妈拿起两三片粽叶,重叠在一起,左手那么一扭,就形成了一个筒状。然后用勺子舀了一些米,又拿了一个蜜枣放在筒里,用余下的粽叶一层层包裹起来,最后用草绳紧紧扎起来,免得煮的时候松开,一个粽叶就保好了。

  看着妈妈包,我也忍不住了,学着妈妈的样子拿起粽叶,开始包……一开始包的不怎么样,不是没扎紧就是米放多了或放少了。不过熟能生巧嘛!我一个接着一个包,越包越好。

  很快,粽叶被我们用完了,粽子也下锅了。不一会儿,粽子就熟了,我轻轻拿起一个剥了皮,咬了一口,嗯,真好吃,甜而不腻,酥而不软,让人吃了想再吃一个。

初中端午节话题作文700字 篇3

  随着夏季的热风,我们迎来了端午节。

  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古代大诗人屈原而流传下来的。相传在远古时期屈原对楚怀王忠心耿耿,却屡遭排挤,怀王死后,镶王因听信谗言将屈原流放,最后,自沉汨罗江。百姓们为了不让鱼虾吃他的尸体,所以,将饭团用叶子包起来扔进江里,演变成今日的吃粽子;百姓们还带着自家的小船在江中寻找,打捞他的尸体,变成里现在的划龙舟比赛。

  端午节还有许多习俗,比如:绑五彩绳,插艾草,喝雄黄酒……而我,最喜欢吃粽子这个习俗了。

  每到端午节这一天,妈妈总会用糯米包我最喜欢的粽子。妈妈先用两片粽叶卷成一个漏勺形状,再放一些糯米进去,因为我喜欢吃蜜枣粽子,所以,叫妈妈放进去一颗蜜枣在中间,然后,再用糯米盖上,最后,在用粽叶的另一端封口,然后,用绳子绑好。好啦,一个粽子就包好了,现在,只需要放进锅里煮一会儿就好了。可是,看着容易做着难,在妈妈手中那么听话的粽叶和糯米在我手中忽然就变的不听话了。我无论怎么卷都卷不成漏勺那种形状,最后,在妈妈的帮助下卷了一个漏勺,开始放米了,本以为会简单的一件事,但是,却那么难。要不就是米从下面漏了,要不就是米放多了罩不住,过了好一会儿我才包了一个似粽非粽的粽子。当最后吃着自己的胜利品时,心里那才叫一个开心。

  端午节是我们的传统文化,我们要发扬下去。

初中端午节话题作文700字 篇4

  一年一度的端午节终于又到了,这个令我们欢乐无比的节日。我们又可以品尝到诱人的粽子了。

  与多数北方人不同,我更偏爱甜粽子。其中,我最喜欢蜜粽。剥开粽叶,一阵阵香气飘来——那是粽子的糯香夹杂着蜜枣的甜香。这种香味让你陶醉其中,迫不及待的想要咬下一口。第一口下去,往往是吃到的都是一嘴富有黏性的糯米,它们好像一个个淘气的小孩子,久久地占据着你的口腔不肯离去。虽说没有吃到精华,但依然享受到糯米质朴的口感。再吃第二口,味蕾往往一阵惊喜——半个蜜枣已进入口中,细细品味,蜜枣的蜜又好像甜掉牙,不过经过糯米的中和,这种甜便恰到好处。糯甜仿佛使你麻木,又好像钻进你的脑子里,让人有股醉意。怀着这种醉意品尝完整个粽子,仿佛一切忧愁和烦恼都消失了。

  说道粽子,就不能忘记他的纪念对象——屈原。

  两千多年前,由于当时楚国的黑暗以及他人的迫害,屈原被流放到了很远的地方,但是他还是不忘楚国的前途,楚王的安危。不过,受那些“忠臣”的迫害,屈原被逼上了绝路,他便抱石投入汨罗江自杀了。楚国百姓听闻,痛哭流涕去汨罗江祭奠他,久而久之便形成了端午节。粽子就是为了不让鱼儿吃他的尸体,端午节时投入江中供鱼食用的。

  两千多年过去了,今天,我们仍忘不了他那种“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的洁身自好。有人问他:“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为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铺其糟而啜其离?何故怀瑾握瑜而令见放为?”他答:“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有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守赴常流而葬乎于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唉,伯乐已死,有谁能识别屈原这批千里马呢,当时世上已经没有人能了解屈原,屈原对世人也无话可说。

  今天,当我们欢乐的与家人品尝香甜的粽子时,谁又会想那位投入汨罗江的爱国人士呢?

初中端午节话题作文700字 篇5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又到了,提到端午节,心里肯定想到一位伟大的诗人——屈原。

  在我们家,过端午节当然少不了2件事,你们应该也知道那2件事了吧!如果不知道也没有关系,因为下面有答案了,也让我们一起走进端午节的世界吧!

  包粽子当然是必不可少的。一大早的,太阳公公早早地起来向我们打招呼了,小草喜欢那吵闹声,所有也迫不及待地醒来了。我也有点迫不及待了,看见妈妈在包粽子,我想:包粽子一定很好玩。我马上跑过去,对妈妈说:“我也要包粽子。”妈妈嗯的一声,我们现在就要包粽子咯。要准备糯米、粽叶、肉、花生、绿豆、芝麻等材料。先把粽叶放在锅里滾洗,然后拿出来放在盆子里洗干净,再把糯米洗干净,然后放在锅里炒,肉也要炒,和芝麻混合在一起,花生炒脆,还要把外面的那层簿簿的皮去掉,还要压碎,糯米、绿豆等材料混合在一起,嘻嘻,材料都准备好了。包咯,拿2片粽叶,上下一层,然后向自己的方向一转,就像一个圆锥,先放糯米,然后放肉、花生等,然后在再边上加一片粽叶,再把侧边的粽叶压下去,最后用绳子绑着,ok啦,大功告成,粽子下锅咯!

  总算把粽子包完了去看赛龙舟。看见观众水泄不迎,可真热闹啊!观众们为赛者加油,大声地欢呼。看完了赛龙舟,回到家里,闻到一阵阵香味,一定是粽子的香味了,吃着自己包的粽子,心里美滋滋的。

  一年一度的端午节过去了,小草再也听不到那样吵闹的声音了,我可真是怀念端午节的味道啊!

初中端午节话题作文700字 篇6

  今天是农历五月初五,也就是一年一度传统的端午节。这一天,家家户户门前都挂上了独特飘香艾叶,吃着棕香米糯的棕子,当然还有此地方会举办隆重的龙舟比赛。而我呢,在这一天过着特殊的端午节。

  下午,我在书房看了一个半小时的书后,感觉眼睛有些疲劳,便站在阳台上观看远处的一抹绿色景物。这时突然想起了放在橱柜里有一盒带有一千多种拼法的电子益智拼装玩具。我以豹的速度奔去房间,拿出玩具,拆开了包装盒。内置的原件让没见世面的我惊呆了,六十多种形态、颜色、大小不一的零件整齐地展现在眼前,真所谓琳琅满目!让眼花缭乱的我不知如何下手。于是我只好拿出一拼装指南,聚精会神地看了看一遍又一遍。

  正式拼装开始了。先从最简单的“二极管”试拼,我目不转睛地观察着上面的图案,拿原配有的底板,按图示把特制的“导电纽扣”进行紧凑密切的拼装,费了我九牛二虎之力才把简单的图形拼好了。不过,经过了前面的拼装经验,遇到不懂的情况再问问那位不会说话的“老师”,它会给出我最满意的答案。

  经过了三个时间紧锣密鼓的拼装,我熟练地拼好了十九种可观模式,其中有比较难的,也有容易的,当然也有好有坏。其中最令我满意的是那台可调制二十六种音调的“小小广播台”拼装模型。

  今年的端午节不同往日,别具一格。不但吃到了芳香四溢、爽滑酥嫩、回味悠长的肉棕子,还可以做自己感兴趣的拼图,可乐,可哉!

初中端午节话题作文700字 篇7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

  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东汉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为广东碱水粽。

  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这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时人周处《岳阳风土记》记载:“俗以菰叶裹黍米……煮之,合烂熟,于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南北朝时期,出现杂粽。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等,品种增多。粽子还用作交往的礼品。

  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莹如玉”,其形状出现锥形、菱形。日本文献中就记载有“大唐粽子”。宋朝时,已有“蜜饯粽”,即果品入粽。诗人苏东坡有“时于粽里见杨梅”的诗句。这时还出现用粽子堆成楼台亭阁、木车牛马作的广告,说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时尚。元、明时期,粽子的包裹料已从菰叶变革为箬叶,后来又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现豆沙、猪肉、松子仁、枣子、胡桃等等,品种更加丰富多彩。

  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