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描写冬至的作文优秀 篇1
当雪花飘落在寂静无声的大地上,你是否已经感觉到,一个纯净的冬季已经来临?或许大多数人只是嫌冬天把火热的激情带走,而搬来了寒风和飘雪。但是,谁又注意过冬日的一个重要的节气冬至呢?
冬至,在我们眼中,或许只是一个在地理书上记过的日子,一个平淡的12月22日。但是在中国古代,我们的老祖先们对这一天却极为重视。
古时,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足见人们对冬至的重视。人们认为:冬至过去,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回升,是一个吉日,应该庆祝。许多地方在冬至这一天,都有九层糕祭祖的传统:即用糯米粉捏成许多动物的形象,放入蒸笼,蒸好后将其放在祖祠的牌位前,以示祭祀。祭祀之后,亲戚们还要一同举杯畅饮,联络感情,称为食祖。
但是,冬至的一些风俗习惯并没有被人们完整地保留下来,尤其在今天,冬至可以说是无影无踪了。而在上文中提到地九层糕也只能在史料中才能看见了。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担心。
传统节日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古代一直被人们高度重视:从除夕春节,到元宵清明端午节,再到七夕重阳,冬至,每个节日都有着各异的风俗习惯和文化内涵。
而在今天,全球化的浪潮正席卷着改革中的中国,中国传承了数千年的民俗节日也受到了外国洋节的猛烈冲击,正一步步走向社会的边缘。更多的年轻人喜欢过圣诞节,情人节这样的西方节日,而春节,冬至一类的节日正在淡出年轻人的视野。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寻找冬至,寻找的不仅仅是冬至这个节日,而是我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只有每个人时刻铭记着句话,传承了五千年的民族血脉才不会中断。
关于描写冬至的作文优秀 篇2
冬至是中华人民的传统节日,每个地方的习俗是不一样的,有的是包饺子,有的是做冬至圆。今夜是冬至夜。叁九严寒,外面寒气彻骨。我家里却温暖如春,洋溢着节日的喜庆气氛。
“吃了汤圆大一岁”。今晚要吃汤圆了,这是冬至的传统习俗,而且妈妈又特赦,批准我和表妹、表弟可以一起搓汤圆。我们高兴得在大厅里欢呼雀跃。
只见妈妈先打来几勺白花花的汤圆粉,接着加了些温水与汤圆粉一起用力和面,把汤圆和成了一团。我用手一捏,觉得它像橡皮泥,又像棉花糖,软滑有弹性。我们照着妈妈和奶奶的样子,有模有样地揪些小面团,先把小面团搓成一长条,接着把长条分成寸长的一段段,然后拿起一小段放在手掌心,两手轻轻揉搓,一个小圆子的汤圆就诞生了。
水开了,我们把一个个洁白的小圆子放进锅里,一个个汤圆像爱睡的小娃娃静静地躺在锅底。不一会儿,水又开了,汤圆像一个个打着哈欠、调皮小的娃娃慢慢地浮起来。妈妈连忙把火力关小,个个汤圆在锅里不断地翻滚着。又过了一会儿,汤圆皮软了,熟了。
在冬至,天气变得更冷,而人们的心却会走得更近。心与心的温暖,让整个冬季从冬至开始温馨。所以,我喜欢冬至。每一年的冬至都是如此,每一年的冬至都相同快乐。在冬至,我们收获得很多,同时,我们也收获了一份等待,等待春天的到来。
关于描写冬至的作文优秀 篇3
“冬至”就是人们所说的“小年”,是我国廿四节气之一,俗称“冬节”。在这一天,因为太阳刚好直射在南回归线(又称为冬至线)上,使得北半球的白天最短,黑夜最长。
根据以前的传统,人们在冬至这一天,会画梅花一枝,素墨勾出九九八十一朵花。每天用红笔或黑笔涂染一朵花瓣,花瓣涂尽了,九九八十一朵花出来了,春天也就到了,所以称为“九九消寒图”;也有的是横十画、竖十画,制成一个九九八十一格的方块图表。每天涂抹一格、九尽格满,称为“九九消寒表”,民间还留有九九消寒图民谚:“下点天阴上点晴,左风右雾雪中心。图中点得墨黑黑,门外已是草茵茵。”最文雅的是“九九消寒迎春联”,是每联九字,每字九画,每天在上下联各填一笔,如上联写有“春泉垂春柳春染春美”;下联对以“秋院挂秋柿秋送秋香”,真是绝妙佳联!
今天也是冬至,我吃了甜甜的汤圆,根据民间的说法,我又长了一岁。我按古人的方法,做了一张“九九消寒表”,等我把“九九消寒表”填完,那时候就会是百花盛开,百鸟争鸣,一幅春天的景象又展现在眼前了。
关于描写冬至的作文优秀 篇4
东汉末年,在长沙有一位名医,名叫张仲景,因年事已高,便告老还乡。
当时,天下大乱,盗贼四起,到处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生灵涂炭,民不聊生。
张仲景回到家乡,发现这里已不是从前记忆中的模样了。以前,店铺无数,大街上的人摩肩接踵,客栈里满是客人。可现在,路上的行人极少,都是衣衫褴褛,食不裹腹。这时,正是冬日, 大量饥民不光衣不遮体,很多人的耳朵都冻裂了,溃烂发炎。张仲景见了心里很不是滋味,长长地叹了一口气,该怎么拯救家乡人民于水深火热之中?他陷入深深的沉思中.
冥思苦想了几个日子,张仲景吩咐自己的徒弟在路边架起了一个大医棚,把新鲜的羊肉、火红的辣椒还有一些驱寒药材放到大锅里精心熬制。
这天正值冬至,行人比往常更少,可肉香一下子就吸引来了无数家乡人,张仲景吩咐弟子将煮好的食材捞起来,剁碎,碾成泥,再用面皮包成耳朵状,这便是今天饺子的雏形。锅中煮熟的饺子和汤水香飘十里,医棚里接受施舍的人越来越多,人们吃了后,赞不绝口。几天后,冻裂的耳朵也因吃了饺子,喝了汤水而痊愈。这汤水人们叫它“驱寒矫耳汤”。
从此,为了纪念名医张仲景,就有了冬至吃饺子的风俗,至今还流传着一句话:“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
关于描写冬至的作文优秀 篇5
(唐)韦应物
理郡无异政,所忧在素餐。
徒令去京国,羁旅当岁寒。
子月生一气,阳景极南端。
已怀时节感,更抱别离酸。
私燕席云罢,还斋夜方阑。
邃幕沉空宇,孤灯照床单。
应同兹夕念,宁忘故岁欢。
川途恍悠邈,涕下一阑干。
关于描写冬至的作文优秀 篇6
(唐)杜甫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管动飞灰。
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
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
关于描写冬至的作文优秀 篇7
至日冲寒扫墓墟,凄然一拜一欷嘘。
蓼莪恨与云无际,常棣愁催雪满裾。
误落世尘惊日月,谩牵吏鞅废诗书。
回头更看诸儿侄,门户支撑正要渠。
关于描写冬至的作文优秀 篇8
明天就是我们的传统节日“冬至”,冬至这一天是一年中最长的一夜,在这冬至节前后,许多人家会用糯米粉做“冬至圆”,为了区别于后来的春节前夕的“辞岁”,当然也为了亲朋好友齐聚一堂。冬至节的前一日叫做“添岁”或“亚岁”,表示“年”还没过完,但大家都已经长了一岁。在冬至这一天,好多人家也会去给已故的亲人坟头添一把土,表示给已故的亲人添温暖。
吃汤圆也是冬至的传统习俗,在我们江南尤为盛行。汤圆用糯米粉制成,内包用赤豆制成的豆沙,加上芝麻晕油等,这种圆形的甜品,也许原来也有与赤豆粥相同的起源?但后来逐渐引伸到“团圆”“圆满”,合家同吃表达人们对家庭幸福的祝愿。古人有诗云:“家家捣米做汤圆,知是明朝冬至天。”可见冬至吃汤圆的风气之盛。
还有哦,今晚我刚刚去亲戚吃“冬至”圆回来,就急不可待的想在这里留下点脚印了。
关于描写冬至的作文优秀 篇9
今天中午放学回家,奶奶从厨房里端出了一盘热腾腾的饺子。奶奶告诉我今天是冬至,家家户户都吃饺子。我好奇地问:“冬至为什么要吃饺子呢?”奶奶说:“相传古代有一个叫张仲景的名医,为了帮助冻烂耳朵的乡亲治病,专门发明了一种食物,乡亲们吃了以后,耳朵都治好了,所以就流传下了冬至吃饺子,不吃饺子冻耳朵的习俗。”我问奶奶这是真的吗,奶奶笑了笑,说:“这只是个传说。其实,冬至是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中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传统节日。冬至这天,白天最短,夜晚最长,过了冬至,白天就会一天天变长,夜晚就会一天天变短。”
听了奶奶的话,我想了想,然后说:“奶奶,今天晚上我要早点睡,因为以后我的睡眠时间越来越短了。”奶奶听了哈哈大笑。
关于描写冬至的作文优秀 篇10
今天是冬至,一放学,我就三步并作两步飞奔到家里。我看见妈妈和阿姨正在火锅旁边撮汤圆,我也过去帮忙撮。汤圆撮好了,妈妈把撮好的汤圆到进锅里炸。过了一会儿,一盘香酥可口的“空心炸汤圆”就“新鲜出炉”了。我一闻到汤圆那香喷喷的味道就垂涎三尺,立刻夹了一粒放进嘴里。突然,我“哇”地叫了一声。
“怎么了?”妈妈连忙问道。我伸出烫得发红的舌头给妈妈看,妈妈才明白过来,心疼地说:“小心点,别再烫着了!”
这时,火锅开了。阿姨把肉丸和羊肉放进锅里。不一会儿,羊肉熟了,阿姨帮我捞出羊肉,我立刻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一眨眼的工夫,一碗羊肉被我吃个精光。妈妈还怕我吃不饱,又给我捞了一大碗肉丸。我不顾三七二十一,捧起碗就吃。阿姨看到我这副狼吞虎咽的模样,便开玩笑说:“我的小馋猫,吃慢点,当心噎着。”我回答说:“猫的喉咙大,整条大鱼都能吞下,哪会噎着呀。”阿姨听了我的这番话,哈哈大笑起来,妈妈也被我给逗乐了……
晚上,在温柔的月光下,我们一家人坐在阳台上聊天、讲着笑话,齐乐融融……
关于描写冬至的作文优秀 篇11
(宋)张抡
冬至一阳初动,鼎炉光满帘帏。
五行造化太幽微。颠倒难穷妙理。
遇此急须进火,速修犹恐迟迟。
茫茫何处问天机。要悟须凭师指。
关于描写冬至的作文优秀 篇12
我们这的习俗,冬至就应该要吃汤圆。为了让大家感受冬至的节日气氛,我们班举办了一次冬至包汤圆活动。
同学们对这次包汤圆活动的兴致都很高,来到红案实训室,大家就分工明确,忙的不亦乐乎。同学们用水磨糯米粉揉成团,剩下的同学就拿出老师事先调好的三种馅料开始包汤圆和煮汤圆。
经过同学们的相互配合和老师在一旁的教导,同学们精心包制的汤圆终于下锅煮了。我们每个人都都尝到了自己亲手包制的“战利品”,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我们班的同学在分享美味时,当然也不会忘记任课老师们。课代表们给每位任课老师也带去了甜蜜滑腻、装满我们满满祝福之意的汤圆。
这次的冬至包汤圆活动我们大家都很开心,因为既锻炼了我们的合作能力,也让我们感受到了节日的气氛。真希望明年的冬至赶紧到来,让我们再一起包汤圆吧!
关于描写冬至的作文优秀 篇13
冬至,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时间在每年的阳历12月21日至23日之间,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在这一天还有吃饺子、南方吃汤圆的习俗。
我用无比欢快的语气念完上面这一段话,忧伤还来不及在我脑子里出现。
我看窗外,一排排光秃的法国梧桐在阳光中变的不真实起来。
孤单是一种很神奇的感觉,有些时候人们说自己很孤单,很忧郁,只是因为喜欢那种感觉罢了,不是真的。至少我就是其中之一。
“忽然之间,天昏地暗,世界可以在忽然之间什么都没有”…在过去的五个小时里,我一直在听这首歌,并且发呆、沉默,歌声在一次一次的轮回,没有一个音的改变,我的思维也没有任何改变。这时时间仿佛停滞不前,凝固了。__说:“我们最大的第三者是时间”,只是脑子里忽然想到的一句话,并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对我来说。
“你最心爱的吉他现在在我的房间,你最想写的那首歌至今没有出现”。这是我最喜欢的一句歌词,朴实无华,但意义深远。在霍艳的书上偶然发现,新里一顿,然后刻在了脑子里。霍艳这个女孩与我有几分相似,我自恋的认为。
七七将在冬至这天晚上一夜长大,我等待着我们的成人礼。
去年的冬至仿佛就在昨天,转眼另一个冬至又悄悄地到来了。就像许多诗句里面说的那样:时光飞逝、弹指一挥间耳。了解冬至由来,感受冬至气息,体味生活的幸福。
关于描写冬至的作文优秀 篇14
一年一度的冬至节又来临了,家家户户都要吃汤圆。
今天,我们家也吃起了汤圆。妈妈买了一袋糯米粉,说:“今天,是冬至节,我们来做汤圆吧!”“ok!!!!!!”我一边回答,一边用手势表示。只见妈妈先把糯米粉倒入一个大盆子里,再倒入一杯温水,用手用力地朝一个方向搅拌,等糯米粉和温水均匀地混合在一起时,再使劲搓着糯米粉,然后从软软的糯米粉中取出一小团放在手心里,用手压一压,再用勺子舀一小勺芝麻馅儿,放在中央包起来,最后轻轻地搓一搓,就这样,一个圆溜溜的小汤圆做好了。我也照着妈妈做的步骤一个一个地做起来,没过多久,我也做了许多个。圆圆的小汤圆整齐地放在桌子上,像满天的繁星。
开始煮汤圆了。只见妈妈在锅里放了半锅的水,打开火,盖上锅盖等锅里的水烧开了,再掀开锅盖,然后把汤圆一个一个地放进锅里,盖上锅盖。烧一会儿,沉睡在锅底的小汤圆浮起来了,像一些白色的小鸭子在池子里游泳。这时,妈妈就用勺子把汤圆一个个舀起来,放进碗里。不一会儿,一碗热气腾腾的小汤圆端在了我的面前。我把一碗汤圆放在桌子上,没等我闻,一股股诱人的香气扑鼻而来。我夹起一个汤圆,感觉软绵绵的,放在嘴边,轻轻地咬了一口,一股甜汁从我的喉咙一直流到我的肚子里。我又吃了一个、二个、三个……我开心地对妈妈说:“好吃,自己做的味道就是不一样!!!!!”“是,没错。”妈妈笑着说。
冬至节真好,因为我可以吃妈妈和我亲手做的汤圆。我盼望着下一个冬至节早点到来。
关于描写冬至的作文优秀 篇15
(唐)杜牧
远信初凭双鲤去,他乡正遇一阳生。
尊前岂解愁家国,辇下唯能忆弟兄。
旅馆夜忧姜被冷,暮江寒觉晏裘轻。
竹门风过还惆怅,疑是松窗雪打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