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当山古建筑群导游词 篇1
各位旅客朋友们:
你们好!
欢迎来到“天下第一仙山”武当山游览观光,我是大家武当之行的导游,我姓陆,大家叫我小陆就好了,在我旁边的是司机李师傅,李师傅的车技相当娴熟,坐他的车请大家放心。非常高兴这几天将由我陪同大家一起去游览武当山那独特神奇的自然风光,去欣赏那宏伟玄妙的古代建筑,去领略那博大精深的道教文化,在此,我祝愿大家能够玩的开心,游的尽兴。
提到武当山,我想可能大家马上就想到了金庸小说中的张三丰和武当派吧?那高深莫测的武当功夫,您一定最羡慕,尤其是零一年影片《卧虎藏龙》获得四项奥斯卡大奖,更使得它名声大噪。
武当山是我国著名的道教圣地,同时也是首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区,在1994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它古名太和山。相传道教所尊奉的真武大帝曾在此得道飞升,所以改名武当山,意思是“非真武不得当之”。它位于湖北省丹江口市汉水南岸,西接秦岭,东迤大洪山,南连神农架,北临丹江口水库,号称方圆八百里,正是如此特殊的地理位置造就了它不凡的自然风光,七十二峰千姿百态各展奇幽,主峰天柱峰顶天立地,“一柱擎天”,周围各峰虽各雄姿秀色,却微微向主峰颌首,自然形成了“万山来朝”的奇观。
与它自然风光相媲美的便是武当山的古建筑了,整个建筑按照“真武修仙”的道教故事而设,因山就势错落有致,有的建于高山险峻之间,有的隐于悬崖绝壁之内,不仅体现了建筑与自然的高度和谐,更达到了“仙山琼阁”的意境,被誉为是“我国古代建筑成就的展览”。
而说起武当山,就不得不提起它的道教与武当功夫,武当道教是道教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著名真人高僧都来此修真悟道,自宋代起,几乎历代皇帝都推崇真武,到了明代,武当道教由兴隆走向鼎盛,武当山成了全国最大的道场。而武当拳的创建是道士张三丰夜里梦见雀蛇相斗,悟通太极妙理而来的,它体现了武当内家拳技“行如蛇,动如羽”的特点,素有“北宗少林,南尊武当”之称。
武当山峰奇谷险,洞幽泉清,景点遍布全山,大致分为玄岳门、太子坡、金顶、五龙、琼台六大景区,它们都以其各自的魅力向我们展示了武当山的与众不同。之前我们游览了紫霄宫、南岩宫,现在我们到达的这里便是真武受封坐镇天下的金殿了,大家也许奇怪,紫霄、南岩已将道教文化诠释得淋漓尽致了,为什么还要再修金殿呢?就让我们带着疑问先来欣赏一下这座雄伟的建筑。金殿坐东朝西,建于明永乐年间,不知大家注意了没有,全山只有它采用了皇宫规格的重檐殿顶,以突出金殿的重要性,它面阔进深都为3间,为仿木结构,用插榫焊接而成,但是大家能不能看到它铸凿的痕迹呢?不能,这就充分展示了它铸造工艺的精湛,再顺着我的手指往上看,在屋脊上,修饰有仙人、龙、凤、狮子、海马等灵兽,它们有个生动的名字,叫“仙人指路”,额坊上雕铸有流云、旋子等图案,线条流畅柔和,工艺精细,体现了我国铜铸艺术的最高境界,整个大殿除殿基外全部铜铸鎏金,那么,这金殿到底有多重呢?它呀,总重八十多吨,是我国最大的铜铸物,仅殿内一尊真武大帝的坐像就达十吨。
说到这,大家是不是充满了好奇与期待呢?就让我们一起来近看这座古老而神秘的殿堂,请看,中间供奉的便是真武大帝坐像了,他体态丰腴,神情庄严宁静,让我们一看便感觉到他的睿智和仁慈。请大家细看一下,他像谁呢?对,像永乐皇帝,为什么呢?这里有一个传说故事,传说永乐皇帝召集全国能工巧匠为真武塑像,而所塑神像他都不满意,为此杀了不少工匠,后来有个高丽族工匠按照皇帝刚洗完澡接见他时披头散发,打着赤脚的模样塑造了这样一尊真武神像,皇帝看了非常满意,所以武当山有“真武神永乐像”一说,现在大家明白当时为什么还要修金殿了吧!
道教是个多神教,在紫霄宫,在南岩宫,甚至太和宫,真武大帝都是和其他道教神共享香火,而举世无双的金殿则是真武的个人领地,只有它在此接受天下众生的顶礼膜拜,危忽其高的天柱峰,规禁森严的紫禁城以及按永乐皇帝订身度造的真武铜像,无不向我们暗示着真武就是皇帝的化身,是无所不在,至高无上的皇权的代表,而明成祖耗资百万修造金殿也就是为了利用真武巩固政权,达到他君临天下目的,也因此给我们留下了这样一笔珍贵的财富。
金殿除了高超的古建筑群和珍贵的铸塑艺术品外,还有许多奇特的景观,比如祖师出汗,雷火炼殿等,种种难得一见的自然美景,都给武当山平添了几许神奇的魅力,也给游人增添了更多的情趣和游思。
好了,各位游客朋友,美好的时光总是那么的短暂,转眼间,我就要和大家说再见了,在这里,我非常感谢大家对我工作的支持、理解和配合,若我工作中有不足之处,还请大家批评指正,这次能和大家相识并成为朋友,我非常高兴,也希望有机会能再服务,最后,祝愿大家一路平安!
武当山古建筑群导游词 篇2
各位旅客朋友们:
你们好!
欢迎各位来到武当山观光旅游,很高兴能成为你们的导游。
武当山位于湖北省十堰市,是著名的道教圣地之一。素有“天下第一仙山”的美誉。绵延八百里的武当山景区,郁郁葱葱,各种风格的古建筑掩映在青山绿水之间。
今天我们参观的主要景点有绝壁之上的南岩宫、金碧辉煌的金殿、还有奇特的自然景观“七十二峰朝大顶”。也请你们在游览的时候,注意安全,不要乱涂乱画,乱扔垃圾。
看,那些和悬崖峭壁完美的结合在一起的古建筑就是南岩宫。南岩宫是真武大帝得道之处,也是武当山最险、最美、最奇的地方。其中,最具传奇色彩的是“天下第一香——龙头香”。龙头香是雕刻着两条盘龙的石雕,长3米,宽仅0。33米,龙头上雕着一个香炉。据说这两条从绝壁上伸出盘龙是真武大帝的坐骑。以前,烧龙头香的人要跪着从窄窄的龙身上爬到龙头,点燃香火,再跪着退回来。现在,游客低头看看龙头香下的万丈深渊,心里就会怦怦直跳。请你们注意安全。
现在,我们终于爬上了海拔1612米的武当山主峰天柱峰,出现在你们眼前的这座金光闪闪的宫殿就是金殿。金殿是现存最大的铜铸建筑物。虽然经历了五百多年的严寒酷暑,但至今任然金碧辉煌,绚丽如初,让我们不禁赞叹古人的智慧。在金殿前,极目四望,只见云雾缭绕中群山纷纷朝向金殿,这就是神奇的“七十二峰朝大顶”。
游客们,今天的武当之旅到此结束,谢谢你们的配合。相信武当宏伟的古建筑群,奇丽的自然风光,神秘的道教文化会给你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武当山古建筑群导游词 篇3
各位旅客朋友们:
你们好!
很高兴在这吉日、吉时、吉刻陪各位畅游我国道教名山——武当山,我是你门此行的导游员陈雄,能和大家相逢在美丽的江城并和大家一起度过这段美好的时光我感到非常荣幸。这位是我们的司机王师傅,他可是一位三好师傅——“人品好,相貌好,驾车技术更是好”。今天就由我们两个服务,大家有什么问题可以尽管提出来,我们将尽力为您解决。希望能用我们的热心、耐心和细心换来你的放心、开心。
我们现在来到的是武当山太子坡停车场,大家现在见到的是一座古朴饰栏望柱石拱桥,这便是复真桥。从复真桥拾级而上,是一座耸立于云端的山门,门为砖石结构,歇山顶式建筑,下为石雕琼花须弥座,红墙翠瓦,门楣砖雕匾额刻着明永乐十七年(1419)驸马都蔚沐昕亲笔提写的“太子坡”三个大字,太子坡又名复真观。
复真观,这座在武当山狮子峰60度陡坡上的古代建筑,被当今建筑 学家赞誉为:利用陡坡开展建复真观,这座在武当山狮子峰60度陡 坡上的古代建筑,被当今建筑学家赞誉为:利用陡坡开展建筑的经 典之作。 复真观背依狮子山,右有天池飞瀑,左接十八盘栈道,远 眺似出水芙蓉,近看犹如富丽城池。古代建筑大师们,巧妙地利用 山形地势,不仅创造出1.6万平方米的占地面积,而且建造殿宇200 余间,结构出“一里四道门”、“九曲黄河墙”、“一柱十二梁”、 “十里桂花香”等著名景观。
太子坡,又名复真观,背依狮子峰,右为天池,雨时飞瀑千丈,左为下十八盘,环境清幽,景色秀丽。因“铁杵磨针”的传说,在此修建了一座道院,取太子回心转意再度修行的意思,把这座道观改为复真观。国内的很多建筑都是坐西朝东的,而太子坡却是坐东朝西,这是比较少见的。
门内依山势的回转起伏,建夹墙复道,曲曲弯弯,犹如波浪起伏,称之为“九曲黄河墙”。九曲黄河墙跟北京天坛的回音壁有异曲同工的效果。建“九曲黄河墙”取曲径通幽之意。从进门到出门,布局独特,古往今来,有“一里四道门”之称。进入二道门,便走进了“复真观”。复真观,砖木结构,硬山顶式建筑,绿琉璃瓦屋面,抬梁式木构架,前为廊。这里有一幅“复见天心虚危应宿峰峰碧,真成神武旗剑扬烟处处玄”(上联署“甲申季秋”,下联落款“监院洪永寿敬立”。虚危应宿:指二十八星宿中的北方七宿各自归位,道教所崇拜的圣神是北方之神。旗剑扬烟:特指真武神。此联的大意是为了表达真武神的功绩,武当山到处都布满了祭祀真武的庙宇,青山作证,有关真武的故事处处可闻,人人皆知。)的对联,二道门内为方石墁地的院落,南边建有石砌祭坛,上边安置一口大钟,击打则万山回应,北边建有造型精巧的砖雕焚帛炉,中间为高大的照壁,镶嵌有“福”、“寿”、“禄”三个大字。在这里,香客、信士在烧完香后,闭上眼睛,用手去摸照壁上的“福寿禄”三个字中的任何一个,摸到“福”字,预示着福如东海;摸到“寿”字,预示着健康长寿,摸到“禄”
字,预示着坚实稳固。然后在到祈福坛上撞吉祥金钟,按摸到字的个数,每个字撞三次,便能完成心愿。现在我们来到的是龙虎殿,殿上悬有“体慧长春”( 体:世界的本源;慧:指悟道,泛指智慧。匾意为玄帝的智慧无穷,和长存而不失,赖以永年。其永葆青春活力,像春天般永远激励每一个信士,遇事要不懈地女里,从中吸取经验教训,才能增长智慧和才干。)匾额一块。为什么武当山的道观都建有龙虎殿呢?这是因为武当山的建筑都按照五行四象学说建造(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东为青色,西为白色,南为红色,北为黑色。”龙虎殿是守门神殿,殿内青龙、白虎神像都很威严,店内建有“王灵官”的塑像。相传,王灵官是真武的舅舅,甘愿为真武把门,他长有三只眼睛,手拿兵器。王灵官塑像边有一幅对联。上联为:“天知地知未有不知善报恶报迟早要报”;下联为:“好大胆敢来见我快回头切莫害人”。紫霄宫有王灵官的塑像,金顶为他建有专门的殿堂。龙虎殿门框上有一幅对联:“五百羽林仪仗分列铁骑鸣处震威远,三千世界名山独峙炉烟霭时流祚多”(上联署“公议诚心胜会”,下联署“众信士顿首百拜敬献。”五百羽林:指真武大帝的五百名官兵;三千世界:道教以为宇宙有亿万世界,极言宇宙世界广大无边。此联意思为真武大帝五百名随从官兵,威武雄壮,所到之处威声显赫,远近皆知,天下名山很多,世界有亿万,但惟独武当山的名气耸立在这些名山的顶峰,这里的香火旺盛,灵气十足,香炉里的烟雾飞向哪里,哪里就会降临福气,闻到香味,就会带来更多的好运。)
进入龙虎殿后看到的是一个院落,大院中建有饰栏泓池,人们称其为“滴泪池”。相传,太子开始入山修炼时,其母善胜皇后一直从山下追到山上,追不上太子,悲痛欲绝,在此滴泪成池。人们为了纪念真武大帝修行的决心和善胜皇后爱子的慈心,便把这个池子叫做滴泪池。在这里每天上午11:00、下午3:30可以观看武当功夫团表演的武当武术。大家看到饰栏高台拱拥的是正殿---祖师殿,殿悬“云岩初步”
(云岩:比喻山势高险深邃;初步:起步。匾意为玄天上帝最初在此修炼,初学道法。暗喻玄帝修炼之艰辛,条件之苦,在这种恶劣条件下,仍坚持修道,学习道行。)匾额。祖师殿为砖木结构,单檐硬山式建筑,绿琉璃瓦屋面,抬梁式木构架,前后为廊,单翘重昂斗拱11组,正面为全开式格扇门。全部柱、梁、枋、门、窗饰彩画,雕梁画栋,涂彩饰金,极为壮观。祖师殿北侧门外是一处幽静雅适的院落,依岩建有五云楼、皇经堂和藏经阁。因有五层,故俗称五层楼。五云楼,修建在崖壁之上,明永乐十年(1412)敕建,清康熙年间重修。
明朝建五层楼已经很少见,更少见的是五层楼只有一根柱子支撑,在这五层楼的顶层,还是由这根柱子撑起了十二根大梁,这根立柱如何独立将五层楼及十二根大梁支撑近600年而完好无损呢?还是有着其它的寓意呢?
大家现在所见到的就是古代木构建筑杰作“一柱十二梁”,其间有梁坊12根交叉迭搁,下以1根柱子支撑,结构奇特,设计周密,技艺精湛,巧夺天工。传说,这根
立柱代表了明朝的武当道教就是国家的中流砥柱的意思。前国家政协主席李瑞环在此停留三十多分钟,连连赞叹:“这是古代建筑史上的奇迹”。大家试着数数一根柱子上是否架着十二根横梁?从五层楼往上走,大家看到的是皇经堂和藏经阁。皇经堂前有颗桂花树,树高约5米,胸径0.5米,树龄三百多年,每年仲秋,桂花怒放,香气袭人,有“十里桂花香”之说,是太子坡的一大胜景。沿正殿后的夹墙复道攀登数10级石阶,来到的便是观内的最高处太子殿,殿内供奉着太子童年塑像。殿门上有一幅对联:“赤脚常怀赤心爱民如保赤子,青衿每放青眼恩德堪配青天”(上联:真武神披发赤足,常怀忠心,爱护天下百姓和保护婴儿一般。下联为:读书人对真武大帝十分喜爱,其恩德和品行可与天同鉴。)这里是道教朝圣和古建筑修学旅游的胜地。在太子殿前凭栏俯视沟壑,曲涧流碧;纵览群山,千峰竞秀;远眺金顶,烟云迷离,大家可以看到“鸟向日边度,人从天上回”的奇景。
巍巍武当山,绵延八百里。亲爱的游客朋友们。观赏了奇峰高耸,终年云雾缭绕的“仙山群阁”——武当山后,是否对她那群山延绵的磅礴气势和仙骨幽幽的道教文化颇感兴趣呢?希望小陈今天的讲解能让大家对武当山有着更加深刻的印象。最后,祝大家幸福吉祥,合家欢乐!
武当山古建筑群导游词 篇4
各位旅客朋友们:
你们好!
欢迎各位来到武当山观光旅游,很高兴能成的导游。
武当山位于湖北省十堰市,是著名的道教圣地之一。素有天下第一仙山的美誉。绵延八百里的武当山景区,郁郁葱葱,各种风格的古建筑掩映在青山绿水之间。
今天我们参观的主要景点有绝壁之上的南岩宫、金碧辉煌的金殿、还有奇特的自然景观七十二峰朝大顶。也请大家在游览的时候,注意安全,不要乱涂乱画,乱扔垃圾。
看,那些和悬崖峭壁完美的结合在一起的古建筑就是南岩宫。南岩宫是真武大帝得道之处,也是武当山最险、最美、最奇的地方。其中,最具传奇色彩的是天下第一香——龙头香。龙头香是雕刻着两条盘龙的石雕,长3米,宽仅0.33米,龙头上雕着一个香炉。据说这两条从绝壁上伸出盘龙是真武大帝的坐骑。以前,烧龙头香的人要跪着从窄窄的龙身上爬到龙头,点燃香火,再跪着退回来。现在,游客低头看看龙头香下的万丈深渊,心里就会怦怦直跳。请大家注意安全。
现在,我们终于爬上了海拔1612米的武当山主峰天柱峰,出现在大家眼前的这座金光闪闪的宫殿就是金殿。金殿是现存最大的铜铸建筑物。虽然经历了五百多年的严寒酷暑,但至今任然金碧辉煌,绚丽如初,让我们不禁赞叹古人的智慧。在金殿前,极目四望,只见云雾缭绕中群山纷纷朝向金殿,这就是神奇的七十二峰朝大顶。
游客们,今天的武当之旅到此结束,谢谢大家的配合。相信武当宏伟的古建筑群,奇丽的自然风光,神秘的道教文化会留下深刻的印象。
武当山古建筑群导游词 篇5
各位旅客朋友们:
你们好!
院子饰栏崇台上是太子坡主殿——祖师殿。为单檐硬山式建筑,它翠瓦朱墙、涂彩饰金、雕梁画栋、气势非凡。大殿正门之上,有一横额牌匾,书写者“云岩初步”四个阴刻行书大字,它是清乾隆二十四年(公元1759年) 湖北宜昌府东湖县众信士敬献。“云岩”比喻山势高险深邃;“初步”是起步之意。大意指玄天上帝最初就在此修炼,初学道法。
殿外还有楹联一幅,“五百羽林仪仗分列铁骑鸣处震威远,三千世界名山独峙炉烟霭时流祚多”意思是说:真武大帝的五百名随从官兵威武雄壮,所到之处威声显赫,远近皆知;天下名山有很多,世界有亿万,但惟武当山的名气耸立在这些名山的顶峰,这里的香火旺盛,灵气十足,香炉里的烟雾飞向哪里,哪里就会降临福气。
殿内正中神龛上供奉的是武当现存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尊明代楠木雕刻的真武神像,他面目祥和,神情端庄,双手平放于两膝,展示着力量、显示着仁慈,似乎在对每一位朝圣者示意——心想事成。左边神龛内供奉着三霄娘娘,云霄、琼霄、碧霄,民间也把她们称为送子娘娘,拜上一拜,则有求必应,子孙满堂;右边供奉的是财神赵公明。
武当山古建筑群导游词 篇6
各位旅客朋友们:
你们好!
十分高兴服务。大家有什么问题能够尽管提,我们将尽力为您解决。大家能够叫我x导游。
此刻,我们的武当山之旅就要开始了。
武当山位于湖北省西北镇十堰市下辖的丹江口市境内,东依历史名称襄樊,南连苍茫千里的神农架,西接车城十堰,北临丹江口水库,它是著名的道教圣地,同时也是世界文化遗产。
武当山奇特的自然景观,总是让人迷恋。主要胜境有:七十二峰、三十六岩、二十四涧、十一洞、三潭、九泉、十石、九井、九宫、九观等。
武当山的传说约有50多个。其中有《文母桥》、《第一山》、《试心石》、《关门山》、《龙头香》等。
前方就是绝壁悬宫——南岩宫,大家请勿上前。
此刻我们明白“武当仙境,神秘空灵。”“武当文化,华夏魂灵。”“武当武术,玄妙飘灵。”
我们的导游,到此结束,期能够喜欢我们的武当山。
武当山古建筑群导游词 篇7
各位旅客朋友们:
你们好!
紫霄宫建于明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明代紫付宫殿宇、楼阁、廊庆大大小小一共八百六十间。清康熙至光绪期间,又屡经修缮和增补,是至今武当山上保存最完整的主要建筑之一。
进东天门,经过禹迹桥,绕过宝珠峰,下临禹迹池和金锁桥,象舞台启幕的感觉,豁然而开的看到万松深处一座朱赘碧瓦的紫甘宫。当游人渐近东天门层层叠叠石橙的时候,自下向上而望,只见山斌红墙当中一座庄严的门洞,进门之后,再走过一段山路,虽然四望依然是自然山景,但不久就望见禹迹桥。
这座桥的跨度不大,是建在一道狭涧上面的,桥洞窄高,给这道小涧增添了幽深的景色,上面是精雕的玉石栏杆,桥下激流穿出。过桥之后,宝珠峰又挡在眼前,再向前走,便是禹迹池,跨过金锁桥,越过大宫门,只见左右各有一座碑亭,每座碑亭内有一只重达九十八吨、高米、长四米的石雕大龟,龟背上立有重达数吨的石碑,碑上镌刻有永乐为保护武当山和道教活动的亲笔“圣旨”。
过了碑亭,走进二宫门,是一座大院落,在紫霄殿前为丹挥和环以自石雕栏的三层祟台。左为日池,右为七星池,殿后左为月池,右为真一泉,泉水由殿左右绕阶流向山下。这样,由大宫门、碑亭、二宫门、崇台而到紫霄殿,在一片立体的平面上,使这座大殿更显得威严肃穆。
紫霄殿重檐垂脊,顶脊上布列着龙、凤、狮、麒麟等,奇姿妙态。殿内面阔、进深均为五间,上下檐部的斗拱和内糟的天花藻井,通体饰以各色花鸟和人物故事彩画。殿内正中昊天上帝端坐的塑像,两旁群神侍立。昊天上帝右侧横架一千杉树,直径有一尺多,长三丈多,相传是当年建造武当宫观剩下的一根。这根干衫能传声通话,在一端轻轻扣击,那端叮哨作响,嘴贴这头,那一头贴耳可听。
年长月久,游人已将两头各扣出一个五、六寸深的光滑小洞。游客广为传颂的“紫霄听杉’便由此而来。整个紫材宫背倚展旗峰。展旗峰石色如铁,石势奔骤跃动,好象一面大旗招展,它给这座庄严肃穆的宫殿衬托出威武的性格。这种借景的意图,为的是渲染道教宣扬的所谓“上帝命北极玄武建皂我玄旗镇北方”的象征①。这正是当时建筑艺术为封建政权和宗教服务的突出表现。
在展旗峰下有一天然石洞,名太子岩。内有石殿,据洞旁石码的年月考为元代至元二十七年(公元1291年),并且有一“重”字,但下一字已损,当是重修或重建的“重”字。如果在元初已属于重修,那么,石殿很有可能就是宋代的建筑了
石殿内有泥塑太子像,气韵生动,与紫霄宫门内水火二将的泥塑像都应该说是元代名雕塑家刘元一派的作品。据永乐十七年(公元1419年)给隆平侯张信、附马都尉沐听的救书里面说:“太子岩及太子坡二处各要童身真像,尔即照依长短阔狭备悉画图进来,故救。”对于太子像,永乐在救书里虽有指定,可是又不明说依照谁的长短阔侠塑造,这就可以明显地看出,永乐是命张、沐二人以他本人的童年作为蓝本,这也就是制造他自己是“真武,的这个舆论的透露。
在历史上,封建统治者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怡,常常使用这种手法。如热河避暑山庄的扎什伦布正殿悬挂的绎丝文殊菩萨像,面貌完全是依乾隆的面貌4的。太子坡的塑像已不存在了,现在只保存了这一件。刘元一派的精品传世已经很少,这件塑像不仅是这一派风格的代表作,而且也是反映封建统治者统治手段的历史见证。
紫霄宫还有重要的革命史迹。一九三一年五月,贺龙同志率领的红三军攻克均州后,曾在武当山驻防,战斗中负伤的同志集中在紫霄宫西宫大院治疗,红三军司令部也设在紫霄殿。贺龙同志曾在紫霄宫后的父母殿住过,如今桌椅、床铺尚在,简朴庄穆。
同年六月,国民反动派进山,红军部队向房县撤退,伤员被围,有七名负伤的干部挺身而出,掩护其他伤员,在西天门外白果树下壮烈牺牲。解放后,政府将七烈士遗体移葬在宫门前的踢剑台上,现在踢剑台称为烈士墓。与踢剑台相距不远,还有福地殿、万松亭的遗址和榔梅园。
武当山古建筑群导游词 篇8
各位旅客朋友们:
你们好!
太子坡,亦名复真观,位于武当山城区南17.5公里,背依狮子山,面对千丈幽壑,左临天池,雨时飞瀑千丈,晴时郁郁葱葱。走过复真桥是一条光明大道,直通太子坡山门,寓意只要真心修炼,你的光明就是眼前。穿过四道门就是下十八盘,故道如带,此建筑充分利用陡险岩下一片狭窄的坡地,纵横序列布局,使建筑与环境紧密结合,是武当山至今保存较为完整的大观之一。
我们一起登石级、过石桥,顺古神道而行,但见云海绿荫之间,一排宫墙托起拱形红门楣,匾额"太子坡"三个正楷大字。为明永乐皇帝的驸马都尉沐昕所书。红墙环绕,复道曲折,中轴线及其右侧有龙虎殿、斗姆阁、正殿、后殿、左右配殿等。青瓦朱檐,彩画鲜艳。复真的右侧另辟地为接待客堂,其前依岩迭建五层楼。
传说净乐园太子十五岁入武当山修炼,最初住在这个坡上,因此"太子坡"。太子在这里修炼一段时间后,吃不了苦意欲下山还俗,走至磨针井经过紫元君化成姥姆借磨铁杵之事点化后,复回此处坚心修炼,因此又"复真观"。明永乐12年(公元1414年)依此传说修建了这座道教庙宇,以纪念净乐太子复真。清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二十三年、二十九年曾三度重葺,至今仍保存完好。
进北天门(即大门),依山势曲回弯转起伏,所建夹墙复道,红墙翠瓦夹着蜿蜒石阶,琦玮肃穆,犹如波浪起伏,故称"九曲黄河墙"。从进门到出门"一里四门"。走进二道门,左为玲珑的.祭坛,现安放着一座大铜钟,不少信士为求吉利,撞响这福音,达三次为大吉。右为精巧碧绿色粙砖焚香炉,中为照壁。这是建筑风水学上的一个重要符号,墙壁上镶钦的"福禄寿"善男信女都要抚摸。崇台上赑屃驮御碑为清代所制。两座5米高的龟
驮碑,是清康熙二十九年的记事碑和功德碑,其它十五块碑大部分是清乾隆年间各界人士的捐修记事碑,院内还有"直角石"化石碑,此化石是四亿五千年前海洋无脊椎动物化石,看,它状如竹笋,故俗称竹笋石。二宫门侧一座大石碑,记载了唐公平襄郡反映清咸丰年间高二先农民起义军响应太平天国号召,攻破襄阳城、宜城,转战武当的史实,石碑啊,是历史的忠实记录者,我们仿佛看到了硝烟弥漫的昨天。龙虎殿门楣雕有龙和鳄鱼拱撑。站在龙虎殿门前的第三个台阶仰望,一眼可见三块匾额,第一块是"复真观",第二块是"灵光普照",第三块是"初步云崖",这是建筑工匠的创作之举。
走进龙虎殿我们首先看到的是青龙白虎将,二神日夜在此守卫。中院有一石栏相围泓池,名叫"滴泪池"。相传,太子在武当山修炼时,其母善胜皇后来请太子回云,皇后追不上太子,恸哭欲绝,泪流成池。院内饰栏崇台拱拥主殿,翠瓦朱墙,塗彩饰金,雕梁画栋极为壮观,内供奉真武神像,三清神像,善男信女奉献锦帛云匾挂满殿堂,香烟缭绕。后院"太子殿"内供太子青年时像。此处即净乐太子开始修炼之处,故名"太子殿"。站在太子殿扶栏眺望,千山万壑,悬瀑飞流,苍松翠柏,尽收眼底。
与天柱峰之巅的金顶遥相呼应。正殿院时东西建有道房。我们面前的藏经楼,临岩独立于崇台之上,左循曲径石磴上攀,有小巧玲珑的高阁,内供有太子童年塑像。站在观景楼,俯观深壑,曲涧流泉;众览群山,千峰竞秀;远眺金顶,烟云迷离。斗姆阁内,20多平方米面积的大壁画四幅,气韵生动。小壁画20幅,别有情趣。这些作品都是明清画匠之手。斗姥楼,小院内幽静雅适,满院异花飘香,原为接待嘉宾客房和道房。阁前金桂丛生,每年仲秋,桂香四溢,飒飒金风,潺潺碧水,蓝天白云,紫靄青烟,构成一片奇丽的世界,被称为山中"海蜃"。明朝佥事方豪赞太子坡绝句有:"高木清泉太子坡,当年羽道被松萝。至今泪滴池中水,右胁深恩奈尔何"。右院中有一"福"字照壁。1931年贺龙率领红三军七师、八师驻扎武当山时,曾约法三章,上武当山后,不得损坏武当山一草一木,红三军八师师长王一鸣,政委王鹤奉命带八师驻扎太子坡,师部和住在右院。
人员在"福"字壁上写有:"红军是工农贫民的军队"。另一面写有:"实行土地革命"两幅革命标语,至今保存完好。院内依岩建筑的五云楼,俗称"五层楼",其间有梁坊十二根,交叉迭搁于一柱之撑,结构奇特,技艺精湛,巧夺天工。这就是被称为我国古代建筑之谜的"一柱十二梁"。至今历经数百年,仍完整结实,这也是古建筑史在力学上的一大创造。1994年国家人李瑞环视察武当山时,对一柱十二梁建筑创举给予了极高的。相传清乾隆皇帝对明朝朱棣皇帝大加赞赏,敕建太子坡一柱十二梁,其寓意是建文皇帝削藩后剩下十三个藩王了,十三个兄弟中只有朱棣才能撑起这个大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