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贵阳导游词

2025-09-04

贵州贵阳导游词 篇1

  中国古语说:“山北为阴,山南为阳”,因城区位于境内贵山之南而得“贵阳”之名,同时,古代贵阳盛产美丽的竹子,故贵阳简称“筑”。它地处山地丘陵之间,故还有“山国之都”的雅誉,而且市内自然景观,文化古迹,民族风情星罗棋布,因此又有“公园省”的“盆景市”之美称。

  贵阳是中国的又一春城,气候温和湿润,热量丰富,雨量充沛、四季宜人,春夏秋三季都是旅游的黄金季节。这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最热是七月下旬,常年平均气温是 24 摄氏度。最冷是一月上旬,常年平均气温达4.6摄氏度。全年平均气温是15.3摄氏度。空气不干燥,四季无风沙。人们广为称赞:“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气候最佳数贵阳”。

  在这里,喀斯特地貌非常奇特,,地形多样。地上,奇峰翠谷,山环水绕;地下,溶洞群落,别有洞天。明山、秀水、幽林、奇洞、古寺浑然一体,相映生辉,形成了雄奇秀丽、独具特色的高原自然景观。其中,有1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清镇红枫湖),4个省级风景名胜区(花溪、百花湖、修文阳明风景名胜区、息烽风景名胜区)。

贵州贵阳导游词 篇2

  黄果树瀑布位于贵州省西南部,周围的瀑布一个接着一个,十八道瀑布风格各异,千姿百态。

  黄果树大瀑布高77.8米、宽101.0米,是我国最大的瀑布,也是世界著名大瀑布之一。位于贵州省安顺市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境内的白水河上。周围岩溶广布,河宽水急,山峦叠嶂,气势雄伟,历来是连接云南、贵州两省的主要通道。现有滇黔公路通过。白水河流经当地时河床断落成九级瀑布,黄果树为其中最大一级。瀑布宽30公尺(夏季可达40公尺),落差66公尺,流量达每秒20_多立方公尺。以水势浩大著称,也是世界著名大瀑布之一。瀑布对面建有观瀑亭,游人可在亭中观赏汹涌澎湃的河水奔腾直泄犀牛潭。腾起水珠高90多公尺,在附近形成水帘,盛夏到此,暑气全消。瀑布后绝壁上凹成一洞,称“水帘洞”,洞深20多公尺,洞口常年为瀑布所遮,可在洞内窗口窥见天然水帘之胜境。

  它是以当地一种常见的植物“黄果树”而得名。以其雄奇壮阔的大瀑布、连环密布的瀑布群而闻名于海内外,十分壮丽。并享有“中华第一瀑”之盛誉。黄果树风景名胜区位于贵州西线旅游中心安顺市西南45公里处,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境内,东北距贵州省会贵阳市150公里,有滇黔铁路、株六复线铁路、黄果树机场、320国道、贵(阳)黄(果树)高等级公路贯通全境,新建的清(镇)黄(果树)高速路直达景区。景区以黄果树瀑布为中心,以瀑布、溶洞、地下湖为主体。

  著名的黄果树大瀑布,是贵州第一胜景,中国第一大瀑布,也是世界最阔大壮观的瀑布之一。景区内以黄果树大瀑布(高77.8米,宽101.0米)为中心,采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等科学手段,测得亚洲最大的瀑布———黄果树大瀑布的实际高度为77.8米,其中主瀑高67米;瀑布宽101米,其中主瀑顶宽83.3米。,分布着雄、奇、险、秀风格各异的大小18个瀑布,形成一个庞大的瀑布“家族”,被大世界吉尼斯总部评为世界上最大的瀑布群,列入世界吉尼斯记录。黄果树大瀑布是黄果树瀑布群中最为壮观的瀑布,是世界上唯一可以从上、下、前、后、左、右六个方位观赏的瀑布,也是世界上有水帘洞自然贯通且能从洞内外听、观、摸的瀑布。明代伟大的旅行家徐霞客考察大瀑布赞叹道:“捣珠崩玉,飞沫反涌,如烟雾腾空,势甚雄伟;所谓‘珠帘钩不卷,匹练挂遥峰’,俱不足以拟其壮也,高峻数倍者有之,而从无此阔而大者”。

贵州贵阳导游词 篇3

  马头寨古建筑群位于贵州省贵阳市东北58公里开阳县禾丰布依族苗族乡西隅。

  马头寨唐宋时期为蛮州宋氏辖地。元初置底窝紫江等处于寨内,已有700多年建制史。1320xx年,水东土官宋隆济起兵抗元,底窝紫江各族人民四千多人起义响应,攻下底窝紫江总管府,缴获“雍真等处蛮夷管民官印”。明初,马头寨因作为水东宋氏直辖的十二马头之一而得名,并一直沿用至今。明末,水东土司宋万代反叛被平定后,水东十二马头才改土归流置开州(今开阳县)。但宋氏子孙仍居于马头寨及附近平寨、安官寨等地,清代还在马头寨建起了宋家祠堂供奉宋万代等的牌位。

  寨子面对底窝大田坝,背靠百花山,两面环水,清河、深水河分别环绕寨北和寨东。寨内道路多以青石、鹅卵石铺墁。当地是抗元运动领袖宋隆济故乡,又是元代底窝紫江等处总管府、靖江路总管府和明代底窝马头驻地。总管府遗址至今犹存。寨内还有1935年4月红军一、三军团过底窝时留下的标语数十条。

  马头寨民居不少为干栏式四合院、三合院,一般为穿斗与抬梁混合结构,一正两厢加对厅(或照壁)。正房面阔三间、五间、七间不等。门窗均饰精致木雕。正房大门外加建腰门,左厢前部多建有朝门。以龙凤、“万”字格等吉祥图案居多。而布依族则对一些雕饰图案有独特的解释,如他们认为“万”字格象征水车花或螃蟹花,都与水有关,充分反映了布依族自古顺水而居形成的水文化传统。马头寨现有居民208户,1126人,其中大部分为布依族。村民依山傍水、因地制宜建房,一座座木构民居顺山就势建于山腰上。山上古木参天,郁郁葱葱。寨前清河环绕,石拱桥横跨河上。寨内小路多以鹅卵石铺成“人”字形。四合院多以青石铺墁,古香古色。每逢农历六月初六,“底窝八寨”数万布依族同胞身着节日盛装,在马头寨欢度“六月六”歌节。全寨有民居97座,寺庙2座,寨墙50余米,石拱桥1座,戏楼1座,古道1000余米,古井2口。

  20xx年马头寨古建筑群作为元代至清代的古建筑,被国务院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