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俶塔导游词介绍 篇1
保俶(chù)塔,位于杭州西湖北缘宝石山巅,又名保叔塔、宝石塔、宝所塔、保所塔。一般认为,保俶塔初建于一千多年前的五代后周吴越忠懿王钱俶年间(948年—960年)。[1]
保俶塔,为吴越王时,吴延爽所建,凡九级,元延祐年间(1314-1320)至明嘉靖年间(1522-1566)塔屡毁屡建。天晴时浮屠撑云,金碧排空,七宝玲珑,足可观赏。素有雷峰似老衲,保俶如美人之说。为西湖之标志。
有文曾经如此写到:宝石山高六十三丈,周一十三里。钱武肃王封寿星宝石山,罗隐为之记。其绝顶为宝峰,有保塔,一名宝所塔,盖保俶塔也。
有讹传此塔系寡嫂祈叔平安而建,因此称为“保叔塔”,也有误称之为“宝所塔”。
该塔古时历经宋、元、明、清三代六次重修。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曾在塔下发现吴延爽造塔记残碑,当时塔有七层木檐。现塔为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照古塔原样重建的。
保俶塔入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保俶塔导游词介绍 篇2
在雨中,山上飘着薄薄的雾,灰白的岩石中夹着一座石塔—保俶塔。
保俶塔是灰色的,共有七层,每层有八面,每面都有八扇欧式木窗,每扇窗都有六小格。每层的屋檐都有八个尖尖的角,每个角上面还挂着一个小铃铛。风一吹,铃铛就随风舞动,发出“叮呤、叮呤”的响声,那声音忧愁而长久,听了的人好像自己回到了战乱时代。
保俶塔的旁边有一块巨大的石头,上面清清楚楚地刻着“寿星石”三个大字。这石头从西边看,活像一个大大的仙桃,在塔边屹立着。然而,从北边看,“仙桃”石又像一个秃头的老人,立在亭子边,好似一个万岁寿星。
到保俶塔的路也很特别。一些路面是黑砖铺的,另一些则是巨大的石块砌成的。道路的两旁是用黑色砖块围成的下水道,别具一格。
站在保俶塔边,能望见西湖的断桥,另一侧则是杭州的老城区,身边随时飘来一些雾,使人有腾云驾雾的感觉。
保俶塔导游词介绍 篇3
今天,我带领大家游保俶塔。保俶塔位于西湖之北,与葛岭一起成为西湖的北屏,建于北宋初年。我们沿着巨大的石头凿出了一层层的台阶缓缓而上,请看两边都是茂盛的树木,还有各处修建了一个个的亭台及那座名闻遐迩的保俶塔。自有了这塔,这石阶,这石壁上的诗文,有了悠悠岁月积累的漫长历史,这山就有了魅力,有了灵魂,有了意趣。保俶塔原为九级砖木结构,现为砖木实心式样,以其漂亮的外形和所处的显要位置而成为引人瞩目的西湖胜景标志物。宝石山以其秀丽挺拔的保俶塔、千姿百态的石景以及初阳台上看日出等景观吸引游人。当朝阳的红光洒在宝石山上时,小石块仿佛熠熠闪光的宝石因此得名。
保俶塔导游词介绍 篇4
在这瓜果飘香的日子,我和爸爸一起去宝石山欣赏秋景。
踏进大门,就走上了林间的小路。四周红叶摇摆,还不时传来黄桂的清香。枝头,鸟儿在欢快地唱歌。草间,蝴蝶在翩翩起舞。秋风袭来,顿时黄叶纷飞,仿佛下了一场金雨。路旁的果树上结满了小果子,它们也随风摇晃,真像一只只红通通的小灯笼。
过了不一会儿,我们来到了个T字形路口。这时透过树梢,已能看到保俶塔的一部分了。在尖尖的塔顶上,有一根避雷针,避雷针周围有五个圆环,上端还有个船舵形的装饰品,仿佛是一台时空穿梭机,能让我穿越到未来,真是别具匠心。
终于,我能看见保俶塔的塔身了,那真是别具一格:保俶塔由七层构成,共有八面,每面转折处都有几个碗状花纹,碗上还有两个三角形图案。窗户是由九宫构成的,内部还有细小的花纹呢。而且保俶塔是由砖石搭建而成的。远远望去,真像亭亭玉立的少女,站立山头。
在保俶塔的南面,在阳光下,有奕奕生辉的两块巨石——宝石流霞。它们有六七头大象那么大,令人忍不住赞叹。我爬上巨石,轻轻坐在上面,往远处眺望,西湖的景色便大半收在眼底。苏堤上橙、黄、绿相间,构成一道奇妙的风景线。断桥上人山人海,人们都争着观赏秋景。湖面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光,游船在水面上来回穿梭,还有两个小巧玲珑的小岛,矗立在湖中央……
不知不觉中,已到了黄昏,我只好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宝石山。
宝石山,我会再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