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的游玩导游词 篇1
在去西宁比赛期间,刘老师带我和另外两个队员去了趟青海湖。那里风景秀美,水面在太阳的照耀下金光闪闪,异常美丽。水很清,清得同镜子一样,我们还看见了许多那里的文化特色。
青海湖又名"库库淖尔",即蒙语"青色的海"之意。它位于青海省东北部的青海湖盆地内,比中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要大近459.76平方公里。最深处达38米,湖泊的集水面积约29661平方公里,湖面海拔3196米。西北有布哈河注入既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湖泊,也是中国最大的咸水湖。
由于青海湖距离西宁很远,所以到那里已经十一点多,最多在青海湖游玩一个小时,所以我们一致认为应该以拍照为主,让家感受到青海湖的美、辽阔。
水面很清,在太阳的照耀下金光闪闪。天空中蓝蓝的布上上好像缝了许多白色花朵。远处水天相接,都分辨不出那里是水,那哪里是天了。那里的山绿绿的,。远的山一眼看去好像是透明的。在那里我感觉呼吸不畅,因为那里是高原地带,但是那里的空气很清新,比我们这里的雨后还清新。在那里的中午尽管很热,但是由于潮湿,我没出一点汗。在那里我们还看见了一个文成公主的雕像,跟它照了许多相片,文成公主(625-680),唐朝宗室之女,汉族,她聪慧美丽,自幼受家庭熏陶,学习文化,知书达礼,并信仰佛教。
青海的游玩导游词 篇2
暑假里,我和妈妈一起去了青海省,游览青藏高原美丽的风光。
西宁城南不远处的黄教圣地塔尔寺是我印象最深刻的景点。塔尔寺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当地的人大多都信奉它。整座寺院依山而建,蜿蜒起伏,错落有致,气势磅礴,寺内古树参天,佛塔林立,景色壮丽非凡。同时我还深深地感受到当地人对藏传佛教的虔诚,对信仰的尊重,他们常常围着寺院或是在经堂外一步一磕头,每一次都是相当规范的全身心的"五体投地",听导游说要这样磕十万个头才可以达成一个愿望,信徒们就是这样不求今生,只求来世,为自己和家人朋友们祈福。塔尔寺内还珍藏了许多佛教典籍和历史、文学、哲学、医学等方面的专著,还有令人叹为观止的"艺术三绝"---栩栩如生的酥油花,绚丽多彩的壁画和惟妙惟肖的立体堆绣,我们真是大开眼界。
神秘的青海湖也是不错的景点,它特别大,有相当于六个香港那么大,它既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湖泊,也是中国最大的咸水湖,湖水经提练加碘就可以制成我们日常食用的盐。我们游玩的那段青海湖位于绵延的昆仑山下,湖边盛开着金灿灿的.油菜花,蓝蓝的天空特别明净,飘浮的朵朵白云仿佛踮起脚尖便触手能及,水天相接,美不胜收。阳光直射下一望无际的湖面波光粼粼,近处的湖水清澈见底,湖神的宠物---湟鱼在水中自由自在地嬉戏着,远处的湖水则是一片湛蓝,像一块巨大的神秘深邃的蓝宝石。湖边的沙地上随处可见五颜六色的经幡,风儿吹来,经幡飞扬,这便是"风诵经",祈求风调雨顺,国富民安。现在当地政府还经常举办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大赛,不断扩大青海湖的国际知名度,让更多的国内外人士来这里领略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淳朴的民风。
后来在青海的几天,我们还游玩了马步芳公馆,参观了其中用"羊脑玉石"建成的奢华的玉石厅;我们还到被喻为"高原上的小江南"的贵德参观了玉皇阁古城,在清冽冽的黄河上游段水边嬉水玩耍淘宝摄影;在朝圣天路---青藏公路上领略高山、草原的秀美风光;在大草原上追赶密密麻麻的牛羊群……
这次的青海之行,我又一次满载而归……;
青海的游玩导游词 篇3
在历史上,北禅寺有过很多的名称。明代以前山上有“神祠”,故有“土楼神祠”之称。到了明代因明成祖赐名为“永兴寺”才有了寺的名称,距今已有580年的历史。因楼层迭起,层次分明,好像一座土楼,故有“土楼山”之称。北魏旅行家郦道元跋涉到西宁,登临土楼山,他的《水经注》中写道:“湟水东流,经土楼南,上有土楼,北依山原。峰高三百余尺,有若削成。”土楼有道教庵观,故有“土楼观”之称。北山像一只奋翼欲飞的雏凤,而土楼山又似一只雏凤的翅翼,从此又多添了一个雅号叫“凤翼山”。
虽然名称很多,但北山寺是人们最习惯的叫法。其山中寺观是西宁地区的一大名胜古迹。由于它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以及独具一格的风貌,成了人们游览的场所。在北魏时期《水经注》记载了北山寺,北魏时青海形势图中也标明北山寺的位置在西平亭(今西宁城),可见北山寺知名度是相当高的。
土楼山和山中神祠最早在北凉(397或401-439)时的十三州志中就有记载。
魏明帝五年,佛教盛行于鄯州(今西宁),有信徒作龛于土楼山断岩之间、藻井绘画、雕墙故壁、建筑寺阁栈道,信徒登山朝拜,盛行一时。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
魏明帝五年前后,后凉吕光占据武威、河西走廊,丝绸北路不通,一些僧人由兰州到乐都、西宁经北川、达坂山到张掖,前往印度,从此佛教盛行于河湟地区。
明代,曾有印籍僧人主持山寺,永乐年间,寺僧桑儿加朵应诏入京,明成祖朱棣亲敕“永兴寺”之名,清代以后,古洞殿宇多毁于兵火。
道教进入土楼山是清代末年的事。
新中国成立后,土楼山旧貌逐有改善,五十年代曾辟为北山公园,1983年起,西宁市政府将土楼山的殿宇亭洞划归道家使用并定名为“土楼观”。但群众相沿成习,仍称之为北禅寺 。如今北山寺山下已修渠引水,植树造林,成为新兴的旅游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