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大地湾遗址导游词

2024-10-16

甘肃大地湾遗址导游词 篇1

  各位朋友:

  你们好!

  现在我带大家去参观举世闻名的大地湾遗址。我在这里,就大地湾遗址先做一点简单的介绍。

  大地湾遗址位于天水市秦安县东北五营乡邵店村,距天水市102公里。遗址分布在清水河与阎家沟交汇处的第一、二、三级台地上,总面积约达32万多平方米。1958年文物普查时发现,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78年至1983底,发掘清理房址200余座,窑址30多座,共出土各类文物8000多件。1988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从发掘所获资料看,大地湾遗址,是甘肃东部地区目前发现较完好的一处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古文化遗存,距今4900—8120年。

  从出土的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可以看出,出土的器物明显地反映出生产技术由粗到精的发展过程。生活用具中的陶器,已出土的有红陶、灰陶、彩陶;有手捏制、敷贴模制、轮制;有夹砂陶,泥质陶;有小、中、大各型器物;如钵、罐、盆、瓶、杯、尊等。陶器上装饰纹有绳纹、弧线、三角、条纹、勾叶纹;有变体鱼纹、鸟纹;有两兽相朴的写实纹、蛙纹;有圆点、条线、弧线、组成的几何图形等;有紫红色、黑色、白色和朱色彩绘。特别是出土的人头形器口彩陶

  大地湾遗址是一处规模较大的新石器时代遗址。截至1984年,共揭露面积13700平方米,遗址总面积为110万平方米。出土房址238座,灰坑357个,墓葬79座,窑38座,灶台106座,防护和排水用的壕沟8条,各种骨、石、蚌、陶器、装饰器和生活器物共计8034件。大地湾遗址最早距今7800年,最晚距今4800年,有3000年文化的连续,其规模之大、内涵之丰富,在我国考古史上亦属罕见。除陶器、骨角器、石器、蚌器、原始雕塑等艺术珍品外,特别值得提出的是大地湾的房屋建筑遗址,不仅规模宏伟,而且形制复杂。尤其是属于仰韶文化晚期(距今约5000年前)的F405大房子,是一座有三门开和带檐廊的大型建筑,其房址面积270平方米,室内面积150平方米,平地起建,1木骨泥墙,其复原图为四坡顶式房屋。这一房屋的规模在我国新石器时古学文化中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

  更引人注目的是F411房屋居住面上,还给有地画,图案由人与动物构成,是我国目前最早的原始地画,这一发现为研究我国古代绘画史提供了极为珍贵的资料。大地湾遗址的房屋,多采用白灰面,多种柱础的建筑方法,充分显示了当时生产力的提高和建筑技术的发展。大地湾遗址出土的石斧、石刀、陶刀等农业生产工具数量很多,贮存物品的大袋形窑穴的建造,大型陶瓮、缸、罐等贮藏器的大量出现,都说明和反映了其经济形态属于定居的以农业为主的类型。

  大地湾遗址根据地层可分四期:即大地湾一期,仰韶文化早、中、晚期。它的发现,在考古学上不仅对探讨甘肃东部地区考古编年与序列有着现实意义,也为研究仰韶文化的起源及文化多源说提供了新的证据和资料。

甘肃大地湾遗址导游词 篇2

  各位旅客朋友们:

  大家好!

  大地湾遗址位于天水市秦安县东北五营乡邵店村,距天水市102公里。遗址分布在清水河与阎家沟交汇处的第一、二、三级台地上,总面积约达32万多平方米。1958年文物普查时发现,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78年至1983底,发掘清理房址200余座,窑址30多座,共出土各类文物8000多件。1988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从发掘所获资料看,大地湾遗址,是甘肃东部地区目前发现较完好的一处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古文化遗存,距今4900-8120_年。

  从出土的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可以看出,出土的器物明显地反映出生产技术由粗到精的发展过程。 生活用具中的陶器,已出土的有红陶、灰陶、彩陶;有手捏制、敷贴模制、轮制; 有夹砂陶,泥质陶;有小、中、大各型器物;如钵、罐、盆、瓶、杯、尊等。陶器上装饰纹有绳纹、弧线、三角、条纹、勾叶纹;有变体鱼纹、鸟纹;有两兽相朴的写实纹、蛙纹;有圆点、条线、弧线、组成的几何图形等;有紫红色、黑色、白色和朱色彩绘。特别是出土的人头形器口彩陶

  大地湾遗址是一处规模较大的新石器时代遗址。截至1984年,共揭露面积13700平方米,遗址总面积为110万平方米。出土房址238座,灰坑357个,墓葬79座,窑38座,灶台106座,防护和排水用的壕沟8条,各种骨、石、蚌、陶器、装饰器和生活器物共计8034件。大地湾遗址最早距今7820_年,最晚距今4820_年,有3020_年文化的连续,其规模之大、内涵之丰富,在我国考古史上亦属罕见。除陶器、骨角器、石器、蚌器、原始雕塑等艺术珍品外,特别值得提出的是大地湾的房屋建筑遗址,不仅规模宏伟,而且形制复杂。尤其是属于仰韶文化晚期(距今约5020_年前)的F405大房子,是一座有三门开和带檐廊的大型建筑,其房址面积270平方米,室内面积150平方米,平地起建,1木骨泥墙,其复原图为四坡顶式房屋。

  这一房屋的规模在我国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中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更引人注目的是F411房屋居住面上,还给有地画,图案由人与动物构成,是我国目前最早的原始地画,这一发现为研究我国古代绘画史提供了极为珍贵的资料。大地湾遗址的房屋,多采用白灰面,多种柱础的建筑方法,充分显示了当时生产力的提高和建筑技术的发展。大地湾遗址出土的石斧、石刀、陶刀等农业生产工具数量很多,贮存物品的大袋形窑穴的建造,大型陶瓮、缸、罐等贮藏器的大量出现,都说明和反映了其经济形态属于定居的以农业为主的类型。

  大地湾遗址根据地层可分四期:即大地湾一期,仰韶文化早、中、晚期。它的发现,在考古学上不仅对探讨甘肃东部地区考古编年与序列有着现实意义,也为研究仰韶文化的起源及文化多源说提供了新的证据和资料。

甘肃大地湾遗址导游词 篇3

  甘肃有个淳朴美丽的小镇,他们靠山而据,日出耕作,日落回家,现在就带大家来领略下甘肃小镇的民俗风情吧,小镇名叫“静宁”即“宁静安谧”之意。静宁县旅游资源丰富,发展较好,民俗文化也是非常丰富的。

  1.生活习俗

  居住:山区多选择向阳、避风、背山而居,旧时多住窑;川区多房少窑。清及民国时期,富人家筑堡居住。现代农村多住顺水“一面坡”形土墙瓦房、砖瓦房。院内房屋布置,上房居中,与大门基本相对。饮食:旧时均以杂粮为主。20世纪80年代后,主食小麦辅以杂粮,以面食为主。好熬“罐罐茶”喝,有泼散祭祖习俗。陈设:农村多用方桌、炕桌、木厢、室内挂字画中堂。婚嫁礼俗:提亲、订婚、纳采、迎娶等。

  2.民间艺术

  主要有社火、歌谣、剪纸、刺绣等。社火多在春节期间和特大喜庆日子演出。有舞台表演、地 静宁县 群众活动

  摊子和由狮子、龙、高跷、旱船、高台组成的社火队三种表演形式。耍社火时,要“说仪程”,表演曲子戏、小曲、狮子、马社火、纸马、跑驴、小车、高台、龙灯、旱船、高跷和皮影等节目。 歌谣、谚语、民间故事十分丰富。《毛女子》、《月亮光光》、《催眠曲》、《吆老牛》、《花鸟鸟自由配成双》、《有吃有喝心里舒坦》等歌谣流传较为普遍。《十杯酒》、《四大节》、《十里墩》、《送干哥》等,曲调节奏奇特,在民歌中极为罕见。整理出的谚语约300条,涵盖了气象、节令、农事、思想、修养、社交、生活等方面内容。 剪纸是静宁民间广为流传的一种装饰艺术,每逢节日(主要是春节)或有喜庆事时,妇女用彩纸剪成各种花、鸟、虫、鱼或人物,贴在窗格上(叫窗花)、门棂上、墙壁上(叫墙花)作为装饰。刺绣多在枕顶、袜跟、鞋头、兜肚上,其中“绣花枕头顶”是刺绣工艺中的精品。刺绣古雅艳丽,保留着独特的民族艺术风趣,绣工细而不滞,图案线条奔放自如,确为雅俗共赏之珍品。

  3.农耕习俗

  静宁,以农耕为主,也兼营养殖、林业、园艺和家庭手工业。甘肃小镇的民俗风情,因之,静宁民众的生产习俗,是和这些生产门类的发展过程有着密切关系的。农谚云:“九九尽,开耕种”。古历正月下旬或二月初,川地、山地、塬地大都解冻,春田按时序开始播种。春播的夏田作物有麦类:小麦、大麦、青稞、旱稻;豆类:麻、白豌豆、扁豆、蚕豆、回回豆;油类:胡麻。春播的秋田作物有:高粱、玉米、糜子、谷子、洋芋、莜麦、荞麦(苦麦)。春播的饲料作物有:苜蓿、燕麦、草秫秫等。 动农 开始播种的第一天,称“动农”,即开始动农活,亦称“动龙”。因二月为“龙抬头月”,龙为水神,庄稼丰收,需要龙神泽润,故在第一次开始播种时,要举行简单的“祭龙”仪式。全家人牵上耕牛,找上耧、耱、锨、枹子等劳动工具,背上种子,端上香火纸炮,酒茶来到地中心,首先架起耕牛,在地心耕一个大“田”字或一个大圆,象征粮囤。然后,全家跪在田字或圆中心,烧香化表,奠酒泼茶,顶礼膜拜祷龙神保佑,一年风调雨顺,获得丰收。祭祀结束,开始播种。农谚占候 农谚是劳动人民经过长期的生产劳动经验,总结出来的关于农事生产的一整套科学规律,反映在个农事阶段。平凉农民的农谚十分丰富,他们借助这些口承下来的生产经验,指导完成一年的生产。

  在这个小村里也出过不少名人哦,由于甘肃小镇的民俗风情干净淳朴,李白,李世民等著名人物都是从这个充满淳朴风情的静宁小镇出来的哦,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