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导游词讲解

2024-09-29

南京导游词讲解 篇1

  各位游客,你们好!欢迎各位来雨花台风景名胜区参观游览。现在我们所处的位置是在雨花台风景名胜区的北大门,在开始游览之前,请大家听我说一个传说故事。

  故事发生在南朝时期梁代天监年间,当时的佛教非常盛行,雨花台一带寺庙林立香烟缭绕。相传一位叫云光法师的高僧,就在这里一处峰高林深,禅境幽远的地方设坛讲经说法。高僧佛学深厚,口吐莲花,滔滔不绝,闻道者,如痴如醉,集聚数日不散。这天,讲经坛上,飘过几朵彩云,突然天光一闪,顷刻间,七彩花儿,如雨坠下,遍布山岗。却道是那云光说法竟使天神动了真情,泪眼婆娑。从此高僧讲经处便留下了雨花台之名。而落下的七色花便幻化为大家熟知的雨花石。

  其实,雨花台的真正得名,还得从地质上说起。各位现在站的位置是古长江的河道,那时,滔滔江水,就在我们的脚下翻卷。后来由于地壳变动,江道北移,造成砾石沉积,地质上称为“雨花石层”。其石呈卵形,质含玛瑙,光彩晶莹,五色斑斓,纹络旖旎。由于这里地势较高,达到海拔60米,又盛产雨花石,故称雨花台,当是名符其实的。

  由于雨花台是我们南京城南的一处制高点,故其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历来有“金陵南大门”之称。自古以来,雨花台又为兵家必争之地。东吴孙策攻破刘繇就在这里。南宋金兵入侵,曾在雨花台扎营;太平天国天京保卫战,辛亥革命讨伐清兵,抗日战争“首都保卫战”,都曾在此掀起连天烽火。雨花台饱受战火摧掠,荒芜凄凉,花雨不现。

  从刚才的传说故事中,我们一定会联想到雨花台必定是很美的地方,不错,历史上雨花台就是著名的风景名胜地,这里山岗起伏,林木葱茏,流水清泉,鸟语花香,名胜荟萃。历代文人墨客,帝王将相登临览胜,流连忘返,留下了许多脍灸人口的诗词佳作。南宋《丹阳志》载“江南登临之地”即有雨花台,明、清两代又分别被列入“金陵十八景'’和“金陵四十八景”之一。

  1927~1949年,雨花台上又书写了一页惊天地、泣鬼神的篇章。数万中华优秀儿女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为了新中国的诞生,抛头颅,洒热血,在雨花台上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用鲜血谱写了一曲悲壮的先驱者之歌。

  新中国成立以后,为缅怀先烈,追崇前贤,教育后人,启迪来者,1949年12月12日,南京市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第二次会议作出了修建雨花台烈士陵园的决议。根据建陵初期确定的“先绿化,后建设”的建陵方针,经过40多年的绿化造林工作,雨花台风景名胜区已栽植雪松、龙柏、银杏、玉兰、海棠、桂花、红枫等观赏树木240余种,近30万株,绿化覆盖率达87%。从70年代末至今,党和政府投入大量的资金,兴建了大规模的纪念建筑群。经过近半个世纪的规划和建设,雨花台已形成既是庄严肃穆的纪念圣地,又是赏心悦目的旅游景区的基本格局。如今的雨花台景区内庄重、质朴、清新、典雅、优美的环境,横贯中轴、气势恢宏的纪念建筑群,与春夏秋冬,四时美景毕现的自然景观以及历史悠久、丰富多彩的人文景观相互交融,美仑美奂。

南京导游词讲解 篇2

  在南京城的中华门外,有一座高约60米,宽约2公里的小山岗。岗上风景秀丽,松柏葱郁。据说:南梁初年,高僧云光法师曾在此设坛说法,因内容十分精彩,感动佛祖,顷刻间天上落花如雨,因此得名“雨花台”。岗上盛产的彩色玛瑙石,也因此得名

  “雨花石”,是馈赠亲朋好友的佳品。然而就是这么一处风景绝佳的地方,在国民党统治时期,却成了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的刑场,先后有近10万革命先烈在此惨遭杀害。新中国成立后,为缅怀先烈英灵,在雨花台上建造了烈士陵园。

  在烈士纪念馆,我怀着崇敬的心情听取了,邓中夏、恽代英、罗登闲等革命烈士的先进事迹,并观看了馆内陈列的烈士遗物、珍贵图片和文献资料,心灵受到巨大的震撼。这些伟大的革命先烈们,就义的时候还是那么的年轻,他们根本就没有想到自己的安危,一心为国家和民族的前途鞠躬尽瘁。照片上他们的稚嫩却又充满坚毅的神情,深深地印在我们的心底。

  参观完雨花台烈士纪念馆,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要学习先烈们的坚强意志,努力学习,做一个有用的人,建设我们的国家。

  雨花台长明灯,象征烈士精神“薪火相传,代代不息。”

南京导游词讲解 篇3

  阅江楼(外)导游词

  大家看到的这座楼台就是阅江楼风景区的主景点阅江楼”。传说明太祖朱元璋在31年,一直想把阅江楼给建起来,但都没建成!然而,经过四年的努力,在新千年,新世纪开头的20__年完成了,新建的阅江楼高52米,面积为5000平方米。整座楼成”l型,主翼均可阅江。主楼在两翼的犄角处。楼内从底部到顶部可分三层,加上中间夹层共有六层。但外看为四层。楼内有电梯可以上下。

  要了解楼内的结构,陈设,壁面等,请到楼参观。

  阅江楼(内)导游词

  欢迎大家到到狮子山阅楼江楼观。

  首先来到的是底层,我要给大家介绍一椅,一壁,一匾。

  摆放在金字靠壁前的是一把朱朱璋龙椅”,虽是仿制物品,但是由上等优质红木制成,重量超过了千斤。龙椅靠背上雕着九条龙,刻工精细,形象生动,在国内找不到相同的第二把这样的交椅。

  那么坐这把交椅的就当然是一代帝王朱元璋了。大家看到,龙椅背后是一面金字大靠壁,靠壁之上镂刻着朱元璋亲自撰写的《阅江楼记》。在东侧山脊的碑亭”正面也有相同的用汉白玉雕刻而成的《阅江楼记》。

  大家再看这幅巨型瓷画。它宽有8米,高12.8米,是当今国内最大的景德镇瓷画。画面反映了1405年到达1433年间郑和七个下西洋的这段历史。大家知道,郑和是我国明代的伟大航海家,他曾七次率领船队,到过亚,非三十个国家和地区。

  郑和七下西洋的伟大壮举,每次下西洋船队有大小船只200余艘,有官员,旗军,勇士,水手,通事,买办,火长,医士,工匠,珠算等27000人。这是我们中华民族对世界航海事业的杰出贡献,是永远值得骄傲的一个亮点。

  屋顶有一个蟠龙藻井”。系由整根樟木刻制而成,龙身由24k黄金装裱,共用去11公斤的黄金,极具皇家气派。

  这个叫百狮台”,是镇楼之宝,用纯红木制成的,是全国独一无二的红木珍品。这一套红木制品上上下下共计刻有100只狮子。

  现在看到的是一块苏绣屏风,上面绣的是江南四大名楼”。它也是目前国内最大的一块苏绣屏风。

  站在楼西走廊上,我们可以看到长江的转弯处,上游方向是由南向北,下游方向是由西流向东,角度达到130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