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岩风景区导游词 篇1
柯岩风景区位于柯山脚下,包含柯岩、鉴湖、鲁镇三部分
柯岩是整个风景区的核心,三国时期,这里曾是一处采石场,拥有姿态各异的石宕、石洞、石潭、石壁等奇景。这里离市区不远,来了解绍兴文化、休闲度假都很合适。
景区有两个大门,一个是柯岩,一个是鲁镇,两个门都可以进入景区,且相距不远。上午游览景区建议选择柯岩-鉴湖-鲁镇线路,下午2点后买票建议选择鲁镇-鉴湖-柯岩线路游览。景区内有往返三个景区的免费画舫,当然也可以选择步行,但距离较远。
柯岩风景区导游词 篇2
"近代区"景点,包括"鉴湖三杰"及学界泰斗蔡元培、一代文豪鲁迅等五人。
"鉴湖三杰"群像在名士苑入口处,秋瑾站得稍高一点,差不多占据了两个人的位置。徐锡麟、陶成章一高一矮,一瘦一胖并肩而立,这情景似在回忆当年战斗的峥嵘岁月,表现了革命英烈风雨同舟,视死如归的大无畏革命精神。
尽管辛亥革命已过去了近一个世纪,但人们面对该组雕塑,仍感到近代激越的革命风云。"鉴湖三杰"群像造型生动,形象逼真,在某次评选中,曾得过金奖。
学界泰斗蔡元培的浮雕像位于"日月同辉台"附近,在像前突出的位置上,安放着一副巨大的眼镜,反映了他非凡智慧和才气。他在担任孙中山临时革命政府教育总长及北京大学校长期间,主张采用西方教育制度,废除八股文,实行男女同校,提倡百家争鸣,鼓励学术研究等革故鼎新的改革措施,对新文化运动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因此,这副眼镜意味深长,其寓意蔡元培先生的目光深远,对新生事物特别敏感,是中华民族放眼世界的第一人,无愧于"学界泰斗,人世楷模"的称号。由于该组塑像设计别具一格,雅俗共赏,所以,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拍照留念。
大文豪鲁迅的浮雕像与蔡元培先生的浮雕像相邻,是一个棱角分明的侧面像和一只挟着香烟的左手,浮雕石碑上还刻着他的座右铭:"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对联,刻划出这位"没有丝毫奴颜和媚骨"的一代文化巨匠的风采,以及他无比犀利的洞察力和嫉恶如仇的性格。
柯岩风景区导游词 篇3
这尊高达20.8米的石佛,为弥勒佛盘坐造像。
佛,乃是梵文音译为汉语"佛陀"的简称。意译,当为"觉者"。弥勒佛是佛教创世人--古印度迦毗罗卫国王子释迦牟尼的转世形象。以佛教的术语讲,应叫它为转世佛。
柯岩弥勒佛,宽颊广额,螺形发髻;法相敦厚慈祥,仪态文静端庄;左手抚膝,右手屈举,正作阐经说法状。在雕刻工艺上可谓造诣颇高。
柯山石佛景观形成于隋唐,而柯山石佛寺更名为普照寺,则为明万历年间。旧寺倒塌,副使黄猷吉发起重修。自明而清而民国,至当代,普照寺倒了又修,修了又倒。当代重建之普照寺,移址百米外于山坡之上,规模空前,内涵之丰富非旧寺所能相比,已自成柯岩一景。
云骨
"云骨"景点,位于石佛景点之东首,与石佛东西相对。这天下奇观的云骨几乎是在石佛问世的同时,脱胎而出。
据传,柯氏父、子、孙三代石工在开凿石佛之际,注意到邻近有一处孤岩颇具灵气,便就势将它凿成一尊香炉。
石香炉既已存在,围绕着它采石的石工们哪有不避让之理。就这样,周围的岩石被挖去后,被后人誉为"天下第一石"的奇石便形成了。
这奇石,高30余米,底围4米可由三人合抱。底部扁形直立最薄处不足1米,当代徐金富先生为证实此说,特亲手作过测量。奇石之中、上部形丰而凹凸险峻。远远望去,此奇石宛如一炷烟霭,袅袅升腾。故文人墨客赐它一个雅号"炉柱睛烟"。在距地面20余米处,刻有两个隶书大字:云骨。系清光绪年间所刻。岩顶有一棵古柏,生命力之强令人惊叹。据当代一位专家测定,其寿命已逾千年。
相传,北宋大书法家米芾访越至此,见此奇石,欣喜若狂,绕石三日,搭棚观赏,不忍离去。后人便在其搭棚拜石处筑亭纪念,亭曰"拜石亭",奇石与亭之间的一座小石桥则名为"绕石桥"。
拜石亭有一抱对:"万匠削不尽,一柱空中全"。与"石魂"、"绝胜"、"天下第一石"一样,表达了观者对"云骨"的赞美。
云骨和大佛岩彼此出于同一座山岩,由于彼此所承载的文化不同,所拥有的崇拜者也就不同。前者知音多为知识分子,后者知音多为百姓大众,当然也不乏专业佛教人士和有关方面的专家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