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导游词范文

2023-06-23

景区导游词范文 篇1

  卓文君虽然寡居娘家,到底还是一个大户人家的千金,在那个男女授受不亲的封建时代,《西厢记》里的张生和崔莺莺还有一个红娘为他们牵线。那么,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又是如何“接上头”,如何在琴声之外互诉衷肠的呢?这成了一个谜。所有关于这个故事的书籍都可以一笔带过。

  卓文君随司马相如“夜奔成都”,也就是私奔了。文君到了成都,展现在她眼前的境况,可以用几个成语来描绘——“家徒四壁”“一贫如洗”。但是,文君并没有嫌弃。开头一段日子,还是过得去,但到底撑持不久。现在不但是司马相如穷,身为富家千金的卓文君也跟着受穷了。

  司马相如接下来做的,却让_跌眼镜。因为他所做的一切,都是针对卓王孙的,不但要迫使卓王孙“承认”,还要“周济”。私奔之后,小两口又出现在临邛,不过她并没有回家,而是同司马相如一道在县城里开了一家小酒馆,这家酒馆就开在卓王府的对面。这就是“文君当垆,相如涤器”的传说。

景区导游词范文 篇2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来到的是书法圣地——兰亭。

  兰亭位于绍兴城西南13公里处兰渚山下,占地面积30715平方米。这一带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是山阴路上的风景佳丽之处。

  早在1600多年前就是游览胜地。每当阳春三月春暖花开之时,文人墨客常来这里游览聚会。东晋永和九年(公元353年)农历三月初三,书圣王羲之邀请当时的文人学士孙绰、谢安等四十一人来兰亭修禊雅集,曲水流觞,写下了著名的《兰亭集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从此兰亭的名声倍增,成为书法圣地好江南的著名园林,吸引着全国乃至全世界的书法家好书法爱好者。现在的兰亭是清康熙年间根据明代嘉靖年间旧址重建的。1980年时又加以全面修复。现在的兰亭,融秀美的山水风光,雅致的园林景观,独享的书坛盛名,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于一体,以“景幽、事雅、文妙、书绝”四大特色而享誉海内外,是中国一外重要的名胜古迹,名列中国四大名亭之一。其内涵可以用“一序”、“三碑”、“十一景”来概况:“一序”即《兰亭序》;“三碑”即鹅池碑、兰亭碑、御碑;“十一景”即鹅池、小兰亭、曲水流觞、流觞亭、御碑亭、临池十八缸、王右军祠、书法博物馆、古驿亭、之镇、乐池。

  来到兰亭,不妨让我来介绍一下王羲之。

  王羲之生于公元303年,山东琅琊人,卒于公元361年,葬于嵊县(今嵊州市)金庭,享年59岁。王羲之出生于书法世家,从小得到前辈书法家的指导。幼年时曾向他的姨妈,著名女书法家卫夫人学习书法。后来他博采众长,自辟蹊径,创造出研美流畅的新体。人们赞誉他的书法“如天上的浮云,如受惊的神龙”。]

  [各位,兰亭的第一部分是鹅池。王羲之爱好养鹅人所共知,故兰亭有鹅池一景以纪念这位大书法家。据说,山阴地方一位老道,想求王羲之写一本“黄庭经”,他知道王羲之喜欢白鹅,于是就特地养了一群逗人喜爱的白鹅,王羲之路过,见白鹅羽毛白净,形态优美,不由得驻足不前,进而要求买鹅,道士说:“钱我不要,只要你写本《黄庭经》”。羲之欣然答应,笔走龙蛇,不过半日,经成搁笔,道士已把群鹅用笼子装好。这就是“书成换白鹅”的故事。进大门,穿过修竹小径和淙淙小溪,迎面出现一座三角形碑亭,碑上刻着两个大字:“鹅池”。这是兰亭中有关王羲之的第一块碑石。相传王羲之当年在绍兴做官,一天正当他兴致勃勃书写“鹅池”时,刚写完“鹅”字,皇帝圣旨送到,王羲之只好搁笔下跪接旨。他的儿子王献之顺手提笔一挥,续写了一个“池”字。大家看这两个字,“鹅”瘦“池”肥。这块碑成为书法史上著名的“父子碑”。]

  [过鹅池三折石桥,便是小兰亭。亭内有石碑一方。上刻“兰亭”二字,为清康熙皇帝的手书,此碑字经无数游览者抚摸而稍平,因此这块碑被称为“军民碑”。动乱时期兰亭遭到了破坏,此碑被砸成三截。虽经修补,仍可见破损痕迹,其中“兰”字缺尾,“亭”字缺头,但古韵犹存。兰亭不是一个亭子,而是一个地名,相传春秋时期越王勾践曾在此种过兰草,汉代又设过驿亭,兰亭的名城由此而来。全世界共有7个兰亭,分别在北京、宁波、中国台湾、日本等地,但真正的兰亭在我们绍兴。]

  [“曲水流觞”是兰亭非常著名的景点。流觞亭前,一条“之”字形的曲水,中间有一块木化石,上面刻着“曲水流觞”4个字。显现了王羲之《兰亭集序》所描绘的景象“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急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它包涵了一段非常著名的典故:东晋永和九年,农历的三月初三,王羲之邀请了共41位名人雅士在兰亭雅集修禊,他们在酒杯里倒上酒让它从曲水上游缓缓漂下来,如果漂到谁面前停住了,谁就要饮酒作诗,作不出的则要罚酒三觥,一觥相当于现在半斤。活动中共有11个人各作诗两首,15个人各作诗1首,16个人因没有作出诗而罚了酒,总共成诗37首,汇集成册称之为《兰亭集》,推荐主人王羲之为之作序,王羲之欣然答应,趁着酒兴,用鼠须笔和蚕茧纸一气呵成《兰亭集序》,后人称为“天下第一行书”。每年很多文人墨客都喜欢来这里仿效王羲之,兰亭雅集,饮酒赋诗。每年书法节都要在此举行曲水流觞的雅集盛会。[流觞亭是纪念流觞曲水场所,是兰亭主要建筑之一,建于清代。亭的周围木雕长窗,外面走廊环绕,古色古香。亭内墙上挂着一副“流觞曲水图”,生动地再现了当年王羲之等人修禊雅集的情景,有的低头沉吟,有的举杯畅饮,有的醉态毕露,令人叫绝。此图是明末清初一位画家的扇面画作,这是按原件复制的。后面的《兰亭后序》是当年孙绰所作,清同治年间山阴县知事杨恩树所书。]

  [流觞亭的东面是右军祠,它的结构非常巧妙。周围环水,水上建堂,堂中有廊,廊旁有池,池中有亭,亭旁连桥。在房子里面可以看到天地日月星五景,还可以目睹唐宋元明清之书。墨池两侧的回廊壁上嵌有后人题写的石刻多方,大多是历代书家临摹《兰亭集序》的各种版本和手迹。中间的池为墨池,它的出典是“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一语。上面的亭子称“墨华亭”。两侧的回廊是书法家好书法爱好者举行书艺交流的场所。1987年盛大的中日兰亭书会的书艺交流就在这里举行。

  右军祠的正厅端挂着王羲之的肖像。(这是当代画家浙江美术学院宋宗元副院长的杰作)两旁的楹联是沙孟海先生所书:“毕生寄迹在山水,列坐放言无古今”,充分表达了王羲之无意仕途,悠游山水的性格。厅内陈列着唐宋元明清书法家临摹的各种版本的《兰亭集序》,其中唐代冯承素的神龙本为临摹本中最真。

  讲到《兰亭集序》,大家一定想目睹一下王羲之的真迹,但十分遗憾,难以如愿。当年王羲之《兰亭集序》作为王家的传家之宝,一代代往下传,到王羲之的第七代子孙智永,他出家当了和尚,便把《兰亭集序》传给了他的弟子辩才。辩才如获至宝,将它藏在梁间暗槛中。这时已是唐太宗时代,唐太宗酷爱王羲之的书法,得知《兰亭集序》在辩才的手中,便命萧翼设计谋取真迹。

  萧翼扮成一个穷书生,带着二王的一些杂贴拜访辩才,同他交了朋友。二人经常饮酒赋诗,评论二王书画,在酒酣耳热之时,辩才终于透露了他藏有《兰亭集序》的真本。萧翼使辩才视他为“好友”而失去警觉,将《兰亭序集》的真迹置于桌案之上不再放回梁间暗槛。一天萧翼知道辩才外出,便潜入僧房,盗走了《兰亭集序》真迹。

  萧翼偷走《兰亭集序》真迹后,来到地方官处,命令他传辩才面叩朝廷御史。辩才到后,萧翼对他说,他奉圣旨来取《兰亭集序》,现在已经到手,特唤他来告别。辩才听后,气昏在地,惊悸痛惜而死。

  唐太宗得到王羲之真迹,命人摹刻翻拓,赐给他的皇子近臣。到临终时还留下遗诏,要把《兰亭集序》作为陪葬品,埋入昭陵。从此人们就再也看不到《兰亭集序》的真迹,但大家还是可以从各种临摹的本子上欣赏到王羲之精美绝伦的书法艺术的。]

  各位,现在我们来到右军祠后面的“御碑亭”。御碑亭为八角双重檐,原为木结构建筑,50年代倒塌,1983年重建,亭高12.5米。亭内御碑高6.8米,宽2.6米,碑厚20公分,重1.8万公斤,为我国最大的古碑之一。碑的正面是康熙皇帝手书的《兰亭集序》的全文,洒脱酣畅。碑阴为乾隆皇帝游兰亭时写的七律一首《兰亭即事》。祖孙二位皇帝的作品刻于同一石碑,人称“祖孙碑”,国内绝无仅有,可以说是国宝。“父子碑”、“君民碑”、“祖孙碑”人称“兰亭三绝”。

  各位游客,下面我们再去参观兰亭书法博物馆。1988年竣工的兰亭书法博物馆坐落在御碑亭的西南,占地10亩。过溪流就是书法博物馆,环境十分幽静,真像是世外桃园。博物馆是展示我国书法的悠久历史和陈列古今中外著名作品的地方,同时也可举行书艺交流。

  为了满足国内外书法家表达对兰亭和王羲之的敬意,有关部门已规划在这里新建碑廊,现已有沙孟海、启功等书法大师好日本西宫市、日本天溪会先后立了碑,大家可以从中领略到中外书法家的艺术风采。

  临池十八缸是兰亭的一个参与性景点,由十八缸、习字坪、太字碑组成。景点根据王献之十八缸临池学书,王羲之点大成太这一典故而来。相传王献之练了三缸水后就不想练了,认为已经写得很不错有些骄傲,有一次他写了一些字拿去给父亲看,王羲之看后觉得写得还不好,特别是其中的一个“大”字,上紧下松,一撇一捺结构太松,于是随手点了一点,变成了“太”字,说“拿给你母亲去看吧”。王羲之夫人看了后,说:“吾儿练了三缸水,唯有一点像羲之。”王献之听后非常惭愧,知道自己的差距,于是刻苦练习书法,练完了十八缸水,长大后也成为著名的书法家。兰亭的介绍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景区导游词范文 篇3

  秦皇岛的祖山是一座风景秀丽大山,是人们休闲游玩的好地方。

  进了祖山的东门,走过弯弯的小路就来到了美丽的小湖,小湖的水是那样的清,清的可以看见湖水下面的石子,小湖的水是那样的绿,绿的好像被染料染过一样。小湖里还有很多的大石头,上面可以坐一个人。微风吹来,使人神清气爽。

  走过小湖就来到了祖山脚下,向山上一望密密麻麻的树林把整个山都盖了起来,使整座山看起来郁郁葱葱。沿着石砌的台阶走到半山腰你会看见一个大石头,水从石头上流下去,就形成了一个瀑布。人们都是到那里玩水看瀑布的。

  从石头上下来,走到半山腰你会看到一种昆虫“千足虫”,它有着无数只黑色的小脚和黑色的外壳。这里还有各式各样的花草树木。树枝上还有小鸟在放声歌唱。

  走到山顶“王母峰”你会感觉自己好像站在云彩上一样,从王母峰上往下望整座山的景色收在眼底。正前面,小湖绿的像一块碧玉。清的像一块水晶。向东远眺你会看见密密的树林和无数像马一样的,

  像狮子似的奇形怪状的石头。

  从山的西边往下走,你又会时不时的看见一些小松鼠,它们富有光泽的皮毛在太阳下面闪闪发光。

  走到半山腰你会看见树枝上有各种各样的小鸟,有的长着黄色的嘴,有的长着灰绿色的羽毛,有的喜欢吃山果,有的喜欢吃虫子。

  继续沿着石砌的路向下走你就会看见另一个小湖,这个小湖里有很多金鱼有红的、黄的、花的非常美丽。

  祖山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也有机会去细细游览观赏。

景区导游词范文 篇4

  大家好!欢迎来到苏州园林参观。我是你们的导游,姓潘,就叫我小潘或潘导好了。下面就让我带你们去参观吧!

  苏州园林以山水秀丽,典雅而闻名天下,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的美称。那里既有湖光山色,烟波浩淼的气势,又有江南水乡小桥流水的诗韵。

  现在我们来到了拙政园。拙政园是我国四大古典名园之一。它位于苏州娄门内,是苏州最大的一处园林,也是苏州园林的代表作。你们看,拙政园建筑布局是不是疏落相宜、构思巧妙,风格清新秀雅、朴素自然?它的布局主题以水为中心,池水面积约占总面积的五分之一,各种亭台轩榭多临水而筑。主要建筑有远香堂、雪香云蔚亭、待霜亭、留听阁、十八曼陀罗花馆、三十六鸳鸯馆等。下面大家拍拍照吧,小心点,不要掉到水里或乱扔垃圾了!

  参观了拙政园,现在大家跟我来到了沧浪亭。沧浪亭是苏州最古老的一所园林。沧浪亭园内以山石为主景。瞧,迎面一座土山,沧浪石亭便坐落其上。假山东南部的`明道堂是园林的主建筑,此外还有五百名贤祠、看山楼、翠玲珑馆、仰止亭和御碑亭等建筑与之衬映。造园艺术与众不同,未进园门便设一池绿水绕于园外。山下凿有水池,山水之间以一条曲折的复廊相连,多美丽啊!

  下面大家看到的是狮子林。是苏州四大名园之一。因园内石峰林立,多状似狮子,故名“狮子林”。林内的湖石假山多且精美,建筑分布错落有致,主要建筑有燕誉堂、见山楼、飞瀑亭、问梅阁等。狮子林主题明确,景深丰富,个性分明,假山洞壑匠心独具,一草一木别有风韵。

  最后,让我们参观留园。留园为中国四大名园之一。始建于明代。留园占地约50亩,中部以山水为主,是全园的精华所在。主要建筑有涵碧山房、明瑟楼、远翠阁曲溪楼、清风池馆等处。留园内建筑的数量在苏州诸园中居冠,充分体现了古代造园家的高超技艺和卓越智慧。

  现在,我们已经把苏州园林的几个名园都不得参观完了。我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游览这些名园,谢谢大家对我工作的的支持!再见!

  延伸阅读:狮子林得名

  园始建于元代至正二年(公元1342年),由天如禅师惟则的弟子为奉其师所造,初名“狮子林寺”,后易名“普提正宗寺”、“圣恩寺”。史载,元末名僧天如禅师维则的弟子“相率出资,买地结屋,以居其师”。因园内“林有竹万,竹下多怪石,状如狻猊(狮子)者”,又因天如禅师维则得法于浙江天目山狮子岩普应国师中峰,为纪念佛徒衣钵、师承关系,取佛经中狮子座之意,故名“师子林”、“狮子林”。惟则曾作诗《狮子林即景十四首》,描述当时园景和生活情景。

  造园手法

  狮子林虽缀山不高,但洞壑盘旋,嵌空奇绝;虽凿池不深,但回环曲折,层次深奥,飞瀑流泉隐没于花木扶疏之中,古树名木令人叫绝,厅堂楼阁更是精巧细致,无愧为吴中名园。狮子林的古建筑大都保留了元代风格,为元代园林代表作。园以叠石取胜,洞壑宛转,怪石林立,水池萦绕。依山傍水有指柏轩、真趣亭、问梅阁、石舫、卧云室诸构。主厅燕誉堂,结构精美,陈设华丽,是典型的鸳鸯厅形式;指柏轩,南对假山,下临小池,古柏苍劲,如置画中;见山楼,可览群峰,山峦如云似海;菏花厅雕镂精工;五松园庭院幽雅;湖心亭、暗香疏影楼、扇亭等均各有特色,耐人观赏。园内四周长廊萦绕,花墙漏窗变化繁复,名家书法碑帖条石珍品70余方,至今饮誉世间。

景区导游词范文 篇5

  位于山西省方山、交城两县境内,面积10466公顷,1980年省政府批准建立, 1986年晋升为国家级,主要保护对象为珍禽褐马鸡和暖温带亚高山针叶林。地处关帝山中。为中国八个鸟类保护区之一,重点保护对象为世界稀有珍禽褐马鸡(现有1800余只),还有国家一类保护动物黑鹳,金钱豹和二类保护动物标麝、金雕及鸳等,是黄土高原上难得的自然风景游览胜地。

  保护区位于交城县城西北一百公里的关帝山腹部。是以褐马鸡及华北落叶松、云杉次生林为主要保护内容的森林生态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是关帝山国家森林公园的主体部分,也是黄土高原上难得的一片绿洲。保护区南北长15公里,东西宽14.5公里,总面积达10466公顷,森林覆盖率达74%,气候属于暖温带及其吕梁山半湿润区,是中温带到暖温带的过渡地带,年平均气温在三到四度,相对湿度为60%,雨量充沛,年平均降水八百毫米左右。

  本区地处吕梁山脉中段,海拔1500-2830米,山势险峻,高差较大,自然植被茂盛,为中国暖温带残存的天然林中少数保存完整的地区之一和华北落叶松的原产地。特殊的自然条件和丰富的植被,为野生动物创造了良好的生存条件,尤其是分布着中国特有的珍禽褐马鸡,并为褐马鸡的主要栖息繁殖地。保护区建立后,褐马鸡及森林生态系得到有效保护,并初步取得了可喜成绩。

  保护区内植物资源丰富,森林保存完好,有林地面积为7709公顷,占总面积的73.8%,灌木林地面积1166公顷,占总面积的11.2%。森林依建群种大致可分为5种类型。华北落叶松天然次生林纯林分布于核心区、八水沟、神尾庙等地带,伴生着云杉、白桦、山杨、油松、辽东栎、红桦等树种;云杉林多分布于八水沟、西塔沟、大背等地;油松林主要分布于阳圪台实验区;杨-桦阔叶林是构成阳坡、山脊线附近和半阴半阳山坡森林植被的主要成份;辽东栎林主要分布于向阳山坡。

  有植物60余科500余种,其中药材达200种以上。鸟类有15目40科150余种,兽类6目11科80余种,两栖爬行类10余种,昆虫上千种,菌类50余种。其中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褐马鸡,二级保护动物金钱豹、黑颧、金雕等。蝶类25种,隶属7科,25属,区系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蝶类以古北界种为主,东洋界与古北界共有种次之,东洋界种类最少。

景区导游词范文 篇6

  位于贵州兴义市的万峰林景区,曾被明代著名旅游家徐霞客赞誉为 “磅礴数千里,为西南奇胜”,并做诗称赞曰:“天下名山何其多,唯有此处峰成林”。

  万峰林景区与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首府兴义市之间的距离只有几公里,在它的东南方还有一个如影随形的景区——万峰湖。应该说,这两个景区一个展现了山峰与田野的亲密,一个述说了群山与秀水的关联,两个景区遥相呼应,相得益彰。从兴义出发,一路上的景色就渐渐地美妙起来,路边的山峦叠叠嶂嶂,形态各异地耸立在广袤的田野里。

  景区门口的空地有一定的海拔,站在空地边缘向下看,脚下就是一个小小的布依族村落。正是清晨太阳初升时,村子里的瓦屋上飘荡着缕缕炊烟,袅袅地向天空逶迤着。进入景区,乘电瓶车沿着修建于半山腰的山路缓缓地向前,左侧是山壁,右侧是悬崖,而悬崖的下面就是平展展的农田、蜿蜒的小河、鳞次栉比的村寨和远处万峰林的山峦。粉色、红色、白色的三角梅鲜艳地盛开着,给翠绿的山、金黄的田增添了绚烂的色彩。

  万峰林景区的主要特点集中在三个方面——姿态迥异的峰、布局奇特的田、民族特色的村。这里山峰层峦叠嶂,嵯峨秀美,既独立,又连绵。它们有的成柱状,如从田中破土而出的石笋;有的成馍状,就像是刚出锅的北方大馒头;有的成剑状,刀劈斧削般地直指蓝天;有的成各种动物、人物状,栩栩如生,活泼灵动。草木星缀在嶙峋的岩溶石,给山峰披上了一件件葱郁的外衣。这些峰的山势都不高,却峰笋林立,蔚为壮观。因为山峰奇多,数不胜数,当地人就将其粗略地量化为“万峰”,既然是“万峰”,自然就“成林”了。

  万峰林景区的田更是独具特色,令人惊叹。据说:春季2、3月份观田,是最佳时刻。那个时候,绿油油的禾苗和黄灿灿的油菜花交织成一幅彩色的自然画卷。以山多而著称的贵州省大多是梯田,很少能见到这样平展宽阔的农田。这里的田块形态万千,平而不整,田边界线更是风格奇特——有直线、斜线、弧线、曲线、圆线等等。在几何学上能看到的图案,几乎都可以在眼前数以千计的田块上找到,但却没有一块田地的形状是相同的。特别是那些自然天成的“八卦田”、“月亮环绕太阳田”,更是奇特。还有一处处大大小小的螺旋状的地“漏斗”,叫人不得不叹服大自然的奇妙。而且,这里的田是田,山是山,各自绝对独立,决不相互交融。

  山脚下布依族的村寨,更是具有当地少数民族的特点。村寨中最大的亮点,是宽敞的铜锣广场。铜锣广场是布依族人举行节日庆典的地方,在每一个值得庆贺的日子里,村人们都回到这里来,点起熊熊篝火,敲起民族器乐,唱起清脆的歌谣,跳起欢快的舞蹈。

景区导游词范文 篇7

  各位女士、各位先生:

  首先,让我代表某某旅行社,对大家来泰山旅游、观光表示热烈欢迎!

  希望大家在泰山逗留期间能够玩得开心,吃、住放心,同时希望大家在泰山游览当中能够得到一个较大的收获,留下一个美好的记忆。

  泰山,古称岱宗,它位于山东省东部,华北大平原的东侧,面积426平方公里,海拔1545米,方位为东经117度6分,北纬36度16分。泰山雄伟壮丽,历史悠久,文物众多,以“五岳独尊”的盛名称誉古今。巍巍泰山就像一座民族的丰碑屹立于中华大地,举世瞩目。

  1982年,泰山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1992年荣登全国旅游胜地40佳金榜。泰山至今保护较好的古建筑群有22处,总建筑面积达14万多平方米。在古建筑群之间,还有12处石坊、6座石桥、7座石亭、1座铜亭和1座铁塔。泰山刻石有2200多处,被誉为“中国摩崖刻石博物馆”,这里有中国碑制最早的刻石--泰山秦刻石;有珍贵的汉代张迁碑、衡方碑和晋孙夫人碑;有被誉为“大字鼻祖”、“榜书之宗”的北齐经石峪刻石;有天下洋洋大观的唐玄宗<<纪泰山铭>>和唐代双束碑等。泰山古树名木繁多,被誉为“活着的世界自然遗产”。泰山百年以上的古树名木3万余株,其中有2120xx年前的汉柏6株,1320xx年前生的唐槐,520xx年前生的望人松、五大夫松,还有一棵被誉为国宝的620xx年前生的盆景松树“小六朝松”。泰山素以壮美著称,呈现出雄、奇、险、秀、幽、奥、旷等诸多美的形象,泰山景区内有著名山峰12座,崖岭78座,岩洞18处,奇石58块,溪谷12条,潭池瀑布56处,山泉64处,有著名的黑龙潭、扇子崖、天烛峰、桃花峪等10大自然景观;有旭日东升、晚霞夕照、黄河金带、云海玉盘等10大自然奇观。

  泰山的日出,是一个想象的世界,神奇的世界,日出景象的美妙是笔墨难以形容的。自古以来,无数诗人对泰山日出的壮丽景观都有过生动的描述。宋代词人梅圣俞的“晨登日观峰,海水黄配熔。浴出车轮光,随天行无踪。”的绝句尤为人爱,凌晨破晓前,站在日观峰,举目东方,晨星渐没,微晕稍露,天地间的一片云海滚动,稍顷,一线晨曦透过云层照亮东方,这时天空由灰变黄,继而呈现橙、紫、红瑰丽的朝霞,波浪似的云层,在阳光的照耀下,组成一幅幅五彩缤纷、绮丽多姿的图案,旭日在阳光中婷婷娜娜从云层升起,阳光因受海波起伏的影响忽隐忽现,闪烁不定,日轮缓升时又受波峰、波谷推进的影响上下跳动,渐渐成圆形,磅礴而出,金光四射,群峰尽染,大地一片光明。

  夕阳西下时,朵朵残云飘浮在天际,落日的余辉如一道道金光穿过云朵洒满山间。太阳象一个巨大的玉盘,由白变黄,越来越大,天空如缎似锦,待到夕阳沉入云底,霞光变成一片火红,天际云朵,山峰好象在燃烧,天是红的,山是红的,云是红的,大地也是红的。举目远眺,黄河象一条飘带,弯弯曲曲从天际飘来,在落日的映照下,白色缎带般的黄河泛起红润,波光翻滚,给人以动的幻觉。“一条黄水似衣带,穿破世间通银河”。太阳慢慢靠向黄河,彩带般的黄河象是系在太阳上,在绛紫色的天边飞舞。泰山的云雾是变幻莫测的。雨后初晴,大量水气蒸发蒸腾,加之夏季季风自海上吹来的暖温空气,成云致雾。有时大片云在山腰形成一条长长的带子,如同官服玉带,而山上山下皆晴;有时则乌云滚滚,大有倒海翻江之势;也有时白云平铺,如大地铺絮,山谷堆雪,团团白云如同千万个玉盘,轻拢漫涌,铺排相接,好象平静如无垠的汪洋大海,这就是著名的“云海玉盘”。

  碧霞宝光是泰山的又一大奇景。“宝光”俗称“佛光”,多出现在碧霞祠东、西、南神门外,碧霞祠地处玉皇顶的前怀,地势相对低凹,云雾较为浓密且较稳定,在弥漫背后照来,人影呈现在雾幕上,周围形成内紫外红彩色光环,烨烨生辉,彩环呈现红、橙、黄、绿、青、蓝、紫七色,有时还会出现双环,更加绚丽动人。站在雾幕前的游客举手投足,光环中的影子也手舞足蹈,油然而生飘飘欲飞成仙人之感。

  泰山的冬季,气温常在-20摄氏度左右,雪后天晴,气温回暖,大陆气团稍有减少,南方暖温气团乘虚而入,雾气笼罩山间,微风吹动,飘浮的雾滴触及树枝、岩石、房顶,凝结成冰粒,层层叠叠,便形成了“千枝琼玉”、“万树花”的雾淞奇景。泰山上下成了一个洁白如银的世界,犹如龙宫洞府,别有一番情调。

  泰山的冬季,也常有冷却的雨滴,降落到地面上、物体上,急速结成坚硬、滑而透明的冰层,这就是“雨淞”。每当雨淞出现,山峦树木象冰晶倒挂,地面岩石似铺明镜,泰山变成了冰雕玉琢的“琉璃世界”。雨后天晴,红日映冰峰,蓝天衬霞山,光彩夺目,金光迸射,满山松柏映雪,到处银装素裹,好一派冰清玉洁的北国风光。

  泰山地区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孕育造就了千姿百态的丽山秀水和人文名胜,生动地记录了我们中华民族发展历史的文明篇章。现代考古科学的研究已揭示出在5万年前的旧石器时期,泰山周围已经有了人类活动的踪迹。大量史料也都记载了泰山地区早在母系氏族社会阶段已经显露出文明的曙光。在5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泰山南麓的大汶口文化、北麓的龙山文化,不仅影响到山东,而且影响到黄河中下游的广大地区。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的“齐鲁之邦”是中国历史上政治、经济、文化高度发达的地区之一,产生了孔子、孟子等历史文化名人。历史告诉我们,泰山地区早在远古时代就已经成为东方文化的重要发祥地,而泰山在先秦时代就已成为中国最早的名山,成为五岳之首。

  泰山实际海拔高度并不太高,在五岳中次于恒山、华山,仅占第三位。与全国的许多大山相比都不能望其项背。但它为什么成为赫赫于古今的“五岳之长”、“五岳独宗”而独享盛名呢?这要从泰山的地理环境和原始宗教谈起。

  泰山崛起于华北平原之东,凌驾于齐鲁平原之上,东临烟波浩淼的大海,西靠源远流长的黄河,南有汶、泗、淮之水,与平原、丘陵相对高差1300米,形成强烈的对比,因而在视觉上显得格外高大;奏感和“一览众山小”的高旷气势;山脉绵亘100余公里,盘卧426平方公里,其基础宽大产生安稳感,形体庞大而集中则产生厚重感,大有“镇坤维而不摇”之威仪。所谓“稳如泰山”、“重如泰山”,正是其自然特征在人们生理、心理上的反映。

  从古到今,人们总把泰山作为一个高大、美好、高尚、坚毅的形象,热情加以歌颂。公元前二世纪,司马迁在他的<<报任少卿书>>中就写道:“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毛主席曾引用了司马迁的这名话教导人们,“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这种把泰山精神与人生的意义、人生观密切联系起来的做法,在教育人民中发挥了很大作用。

  六朝任方<<述异记>>载,秦汉时,民间传说盘古氏(远古时开天辟地,代生万物的神人)死后头为东岳,左臂为南岳,右臂为北岳,足为西岳。盘古尸体的头向东方,而且化为东岳,泰山就成了当然的五岳之首了。这显然是根据<<五行>>、<<五德>>学说创作的神话故事,反映了泰山独尊五岳的历史背景。

  东方是太阳出升的地方,古人即认为是万物交替、初春发生之地。因此,东方就成了生命之源,希望和吉祥的象征。而古代先民又往往把雄伟奇特的东岳视为神灵,把山神作为祈求风调雨顺的对象来崇拜,于是,地处东方的泰山--这个通天拔地的庞然大物便成了“万物孕育之所”的“吉祥之山”、“神灵之宅”了。受天命而帝王的“天子”更把泰山看成是国家统一,权力的象征。为答谢天帝的“授命”之恩,也必到泰山封神祭祀。商周时期,商王相土在泰山脚下建东都,周天子以泰山为界建齐鲁;传说中秦汉以前,就有72代君王到泰山封神,此后秦始皇、秦二世、汉武帝、汉光武帝、汉章帝、汉安帝、隋文帝、唐高宗、武则天、唐玄宗、宋真宗、清帝康熙、乾隆等古帝王接踵到泰山封禅致祭,刻石纪功。历代帝王借助泰山的神威巩固自己的统治,使泰山的神圣地位被抬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

  伴随着历代帝王的封禅祭祀,泰山成了各种宗教流派活动的重要场所。早在战国时期就有了黄伯阳修道于山后,以后历代著名道家名人都曾在泰山传经布道,建观筑庙。佛教自东晋高僧郎公创建郎公寺开始,在泰山也不断发展。

  泰山吸引了众多的文化名人,历代诗人墨客纷至沓来,他们朝山览胜,赋诗撰文,留下了丰富的文化精品。孔子、管仲、司马迁、张衡、诸葛亮、曹植、李白、杜甫、刘禹锡、苏东坡、欧阳修、范仲淹、王世贞、姚奈、郭沫若等都挥笔疾书,留下了浩如烟海的颂岱诗文,把游人从山神崇拜中引向游览观赏、求知审美的新方向。由山脚拾级而上,到泰山之巅,仅摩崖石刻就有千余处,从秦至清,历代皆有巨制。书体众彩纷呈,书意各代不同,其规模之大,作品之多,时代之连续性以及风格、流派、艺术之精湛,构景之巧妙都是世界名山无与伦比的。刻古中所包含的高韵深情与巍巍壮丽的泰山融合在一起,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崇高精神。

  在泰山数千年的文明中,历代劳动人民所创造的一系列辉煌的人文景观与高大雄伟的自然景观相结合,形成了泰山的崇高形象,构成了独特的泰山风景景观。人文景观的布局与创作,是根据自然景观,尤其是地形特点和封禅、游览、观赏活动的需要而设计的。最具代表性的是帝王封禅、百姓朝山进香的路线。其主体是拔地通天的自然景观,主题是封天禅地的思想内容,布局形式重点是祭地的蒿里山,经帝王驻驿的岱庙到封天的玉皇顶构成了长达10余公里的地府--人间--天堂的三重空间一条轴线。即以城西南过奈河桥至蒿里山(在泰安火车站东南侧)为“阴曹地府”;泰安城区为人间;自城北岱宗坊开始,沿长达6666级的“天梯”至岱顶为“天府”。

  泰安城是因古帝王封禅祭祀、百姓朝山进香和游览观光发展而成的。岱庙是泰城中轴线上的主体,这条中轴线从泰城南门起,延伸到岱宗坊,然后与登山盘道相接而通向“天庭”,使山与城不仅在功能上,而且在建筑空间序列上形成一体。其序列按登山祭祀活动的程序次第展开,贯穿着一种由“人境”至“仙境”的历程。从地形上看,是由缓坡、斜坡直到陡坡,人们由低到高,步步升高,最后宛若登上天府;从建筑规模上看,是由人间帝王宫殿上达苍穹,渐入仙境;从色调上看,红墙黄瓦始终与苍松翠柏形成对比。再通过三里一旗杆,五里一牌坊,一天门、二天门(中天门)、三天门(南天门),三重节奏,构成了一道步步登天,雄伟壮观的朝天序列。

  泰山古建筑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对地理环境的利用,它巧妙地因自然之势,又以人工之力加强和美化自然环境。其一,在封禅祭祀活动的序列空间位置的选择上,充分利用泰山南坡由缓渐陡之势,造成登“天梯”的意境。此路沿溪而上,人在谷中行,属“封闭型”自然景观,下段是紧紧收缩,直至岱顶才开放。前奏长,对比十分强烈,对于“祭天”活动来说,造成环境感应的心理状态,若步步登天,扣人心弦。登临南天门骤然开阔,恰似升仙。因此,这样的地理环境是封禅祭祀空间序列的杰作。其二,在建单体或群体位置的选择与建筑结构的创作上,有跨道而建的门户建筑,有登山转折处的导向性建筑,有临溪而设的赏景建筑,有半山悬挂的宗教建筑,也有耸立山巅的祭祀建筑等。其三,从建筑的结构、材料、装饰及以庭院空间为基本单元的群体组合上,均能适应地形环境多变的要求,该建亭的建亭,该设阁的则设阁;需开敞通透处即造型轻巧,需收缩空间处便实厚重,充分体现因景而设,因境而生的建筑思想。

  泰山古建筑主要保存的是明清时期的风格,它的价值不仅在于建筑与会画、雕刻、山石、林木融为一体,成为中国古老文化的例证,保存了一个巨大的封禅祭祀序列和一幅记载历史的立体画卷,而且还为我们留下了顺应自然的建筑典范,以其特有的艺术形象去协调和加强自然美,去表现和深化自然环境。由于它们的存在,才使泰山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映生辉,使峻极于天的泰山深入到几亿炎黄子孙的心坎中,并名扬全世界,成为全为类的珍贵遗产。

  登泰山,自古3条路。原来的东路已毁,原来的中路自然而然地成了现在的东路,游人在泰安火车站下火车后,可先游岱庙,然后从岱庙后门至岱宗坊,步行经中天门到南天门,或步行至中天门后转乘索道到南天门,再沿天街经碧霞祠登上泰山极顶。若走中路(原来的西路),从泰安火车站下车后,可乘游览汽车沿环山公路经黑龙潭、竹林寺直达中天门,然后从中天门乘索道或步行到南天门,再沿天街直至岱顶。若从西路上山,需从泰安火车站乘游览汽车至界首(泰安与济南的交界处)向北折,沿新辟的环山公路,在鸟语花香,泉水叮咚的茂林深谷中穿行至桃花源索道站,从这里乘索道可直至天街的北端,真可谓一步登天了!

  各位朋友,我的介绍就到这里。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大家要想对泰山有一个深刻的了解,还需要根据自己的兴趣,亲身投入到泰山的怀抱里,沿着历史文化的足迹慢慢地去游览,仔细地去观赏。

景区导游词范文 篇8

  白洋淀是华北天然的蓄滞洪区,四周有堤防围绕,它上承潴龙河、孝义河、唐河、府河、漕河、萍河、杨村河、瀑河及白沟引河等九条河,下通渤海,是华北最大的湿地,有"华北之肾"的赞誉。淀中有纯水村39个,生活着10万勤劳勇敢的人民。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非常重视白洋淀的治理,以淀造福,以淀生财成了治理的主攻方向,淀区人民的生活芝麻开花节节高,一年更比一年强。

  ?白洋淀地处燕南赵北,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历史上不乏名臣硕辅、文人墨客、艺人工匠。关于白洋淀的文字记载,最早见于晋代辞赋家左思的《魏都赋》,书中写道"…掘鲤之淀,盖节之渊…"。掘鲤淀特指今天的白洋淀,北宋年间始称白羊淀,后因"汪 洋浩渺,势连天际",遂称白洋淀。据史志记载,北宋杨延昭曾在白洋淀屯兵御辽,现在境内的营、寨、口、垒等村名即来源于此;明成祖朱棣曾带兵到留通淀、莲花淀修筑台田,并在洛王淀边修建"乐驾台"记功;清代康熙、乾隆皇帝多次到过白洋淀,在端村、郭里口、赵北口、圈头等地修过行宫,康熙皇帝以"溪光映带"赞美白洋淀大淀风光。此外,众多文人墨客来白洋淀观光游览,写出大量的诗词歌赋,留下了许多千古传颂的奇闻逸事。

  ?在抗日战争时期,白洋淀是革命老区。活跃在白洋淀的水上游击队--雁翎队,利用有利地形,驾小舟出入芦苇荡中,辗转茫茫大淀,谱写了一曲曲抗日救国的壮歌。他们打日寇、锄汉奸、端岗楼、打伏击,进行大小战斗70余次,击毙、俘获日伪军近千人。有31名雁翎队战士为了民族独立和祖国的解放贡献出了年轻的生命。一会儿我就将带大家参观雁翎队纪念馆。

  ?现在您来到的是雁翎队纪念馆。参观之前,请允许我先给您诵读几段抗日战争时期在白洋淀流传的民谣:

  雁翎队,是神兵,来无影,去无踪。汉奸心里直打颤,鬼子跺脚喊头疼。

  雁翎队,是奇兵,端岗楼,像拔葱。淀头、刘庄、十方院,眨眼端个干干净。

  雁翎队,是天兵,打了伏击打保运。水路切断运输线,旱路击毙杨文凤。

  雁翎队,是子弟兵,白洋淀百姓最欢迎。群众是水他是鱼,鱼水相连骨肉情。

  从这段民谣中,我们可以看出雁翎队是一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抗日武装。它令敌人闻风丧胆,它与人民血肉相连;它有无数传奇式的故事,它是一部生动的爱国主义教材。

景区导游词范文 篇9

  Good morning, Ladies and gentlemen.

  Welcome to Chengdu Research Base of Giant Panda Breeding.

  You know, The base is the best destination to know the giant pandas.

  Here we can closely observe pandas ,how they rest, eat and play with eachother, also, we can learn how to feed them, even we can watch female pandasnursing their cubs .

  And more importantly, we can further our understanding of how to protectthese beautiful but endangered creatures.

  Ladies and gentlemen, now we are at the Adult Panda Enclosure.

  Look, there are two giant pandas just coming out from their house.

  The bigger one is Huanhuan, a male panda.

  And the smaller one is Xixi, a female panda.

  Both of them are 4 years old.

  You know we are very lucky today, because usually at this time they werestill in bed.

  Now they are walking towards the fresh bamboo ,it seems that they are goingto have their breakfast.

  Now while we watch them eat, let me introduce their eating habit toyou.

  We all know that giant pandas are famous for their love of bamboo.

  But do you know how much bamboo a giant panda eats a day? 5kg, 8, 10?Actually, for an adult panda, it eats about 17kg of

  bamboo stems a day or 14kg of bamboo leaves, or about 40kg of bambooshoots.

  That’s quite a huge amount, right? So giant pandas almost spend 12-16 hourseating bamboo each day.

  And now you may ask why they need to eat so much bamboo? That’s becausebamboo has very little nutritional value, so pandas must eat a lot to meet theirenergy needs.

  Besides, to reduce their energy consumption, pandas spend about 10 hours onsleeping everyday.

  That’s why the time left for them to play is very little.

  Everybody, here comes a confusing question, are giant pandas herbivores?No, there are not

  herbivores.

  Although they depend so much on bamboo and only about 1% of their diet ismade up of other foods.

  , Giant pandas are members of the bear family; they have the same digestivestructure of carnivores.

  In some ways, they are anomalies of evolution.

  They are descended from meat-loving carnivores.

  In other words, their digestive tract is built to break down meat and isinadequate to break down bamboo.

  So pandas can only get small amount of nutrition from bamboo.

  That’s another reason why giant pandas have to eat lots of bamboo .

  The fact is startling, right? Pandas still eat meat occasionally when it’savailable.

  But maybe because bamboo is easy to get year-round so evolution favoredpandas that rely on bamboo.

  For whatever reason, after thousands of years of eating bamboo, they likeit more and more, so much so that they prefer it than any other food.

  Now, ladies and gentlemen, we have learned why giant pandas need to eat alot of bamboo every day.

  Next I am now going to show you how female pandas feed their cubs.

  Please follow me.

  We are going to the next site, the giant panda nursing facilities.

  Thanks

景区导游词范文 篇10

  各位团友,早上好!欢迎来到素有“花果之城”的漳州,我是__旅行社的导游员__,我们的司机师傅姓杨,他是一位很经验的司机,他可以做到钥匙一插马达就响,车轮一动平安送到。今天我们将共同游览东山岛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风动石风景区。请大家随我下车,请记住车号为闽D12345。

  啊!人来齐了。沿着这个石阶而上,我给大家大概介绍一下东山的情况,东山岛位于福建省最南端,是福建第二大岛,也是一个岛县,与中国台湾仅一水之隔,距中国台湾高雄港143海里。今天我们将看到的风动石可是以“天下第一奇石”载入《世界地理之最》一书中的。刚才有位朋友问我,有没有黄山的飞来石大?看了您就知道了。来,请大家跟随着我,好,各位团友,现在眼前这个外观有些像老鼠有些像兔子又像猴头的这块石头,就是东山的标志――风动石了,而现在大家看到这块石头虽没有飞来石大,但别小看这块石头,他可很有骨气,据说日本人曾用二舰军艇企图抢走风动石,可是这位老兄却怎么也不肯动,而我们自己人只要用小小的力气推推,这位重200多吨的老兄,它就像很舒服似地摇一摇,动一动。各位,风动石可是东山的镇岛宝贝,大家可要和它合个影。各位团友,我们照好像,请随我去看看另一具有地方特色的名胜古迹――关帝庙。

  关帝庙,又叫“武庙”,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二年,关帝庙是一座闻名海内外的庙宇,具有明清古建筑艺术价值。

  好,各位,现在我们看到这座依山临海,气派魏然,就是关帝庙,现在请大家随我直接步入中殿看看吧,在中殿的正中就是关帝神像了,两边是四员大将,庙内这“万世人极”的匾额,是清咸丰皇帝的御笔。好,各位我们现在去看看另一匾额“追源谒祖”是中国台湾的信徒赠献的。大家好像已恍然大悟了,对,中国台湾关帝庙信仰文化正源于此,至今中国台湾有951座的关帝庙,有许多就是东山的分庙。

  东山也因此成为传播中原文化和关帝文化的发祥地。每年中国台湾就有数万信徒来此朝圣谒祖,而东山岛人民更是崇敬。现经过历代补充发展,逐渐形成了一种关帝民俗文化。现在东山家家户户悬挂关帝画像和楹联,外甥结婚,舅舅必定要赠送一套关帝神像及楹联,东山民众历来都有到关帝庙求签的风俗,相传,郑成功在收复中国台湾之前到此庙来抽了一个上上签,签上写道:韩信战霸王,这支签说明郑成功征战中国台湾就像韩信战霸王一样,会成功。郑成功马上把这件事告诉将领们,使大家备受鼓舞。将士对关帝的敬仰之情油然而生。东山还有一种古老的民俗,――迎神,即抬着关帝神像游街,我们在中殿看到前面一尊就是老百姓常请出来游街的神像。这种方式当地认为可以造福民间,消灾避邪,保佑民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平安如意。关帝出游仪式先择日:每年农历正月或二月,由民间父老推选一位有名望的长辈,身穿马大褂,头戴碗帽,到关帝庙向关帝虔诚地投茭问卜,定出出游的日子,为是择日,然后鸣锣报街:派一人在出游前三天,沿迎神的街,边鸣锣边通知各家各户打扫卫生,以迎关帝,这叫报街。最后就是最荣重的出游:出游那天,由关帝信徒若干人,组成一支浩浩荡荡的游神队,游神队伍先由马头锣开道,后随两对或多对“肃静”“迥避”牌,横彩“山西夫子”;后面就是锣鼓班;八般武器如大刀、斧等兵器队,其后是龙旗队,其中周仓的黑色龙旗走前面,为保驾旗,接着黄龙旗、红龙旗,旗为长方形,后面是化了妆的孩子手们捧花、水果等,长辈身穿着大褂,手捧铜炉,一对红灯在神轿前面,神轿先周仓,后神轿里有关帝神像,后面就善男信女们手握香炷。出游队伍到哪里,哪里的老百姓就摆香案,跪拜迎接,焚香放鞭炮,,迎神队伍十分热闹,人山人海,乐声悠悠。这是一种规模盛大的民俗活动。

  大家听了是不是想看看,那么我们好客的东山人民欢迎你们有机会再来领略。好,各位团友,今天的游览就到此,现在给大家30分钟时间参观,11:00我们在关帝庙前集合。谢谢!

  等会,我们去参观谷文昌陵园。等会见。

  各位亲爱的来宾,大家好!我是__旅行社的导游__。欢迎来到美丽的东山岛。东山岛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名胜古迹众多,是明代闽海五大水寨之一,大学者黄道周的故乡.今天我将带大家游览国家四A级景区风动石景区.

  素有“天下第一奇石”美称的东山风动石一直是岛上人民引以为荣,视为珍宝的自然景观.现在它已经是东山岛的标志性景观.诗云:“风吹一石万钧动”,这是对风动石最好的写照。大家请看,耸立在陡崖上的风动石,高4.37米,重约200吨。狂风吹来时,巨石轻轻摇晃不定,你要是有兴趣可以仰卧盘石上,用你双脚推推看,不过可别把它推倒了。站于风动石下。它摇摇欲坠,有一种惊险的感觉,你会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站于此处看风动石象仙桃,传说它是女娲补天时掉下的七彩石,搁在这里,斜放于盘石之上,两石叠在一起,如情侣般亲密,时有动摇,但却永不分开;大家随我走上台阶,站在这台阶上看风动石,像什么?像不像偷吃刚才那只仙桃的老鼠,你瞧他的眼睛还滴溜溜的转,转眼间仙桃被他吃光,只剩老鼠了!关于风动石,还有段传说,明朝嘉靖年间,海上倭寇侵扰东山,企图抢走这奇异的风动石,用了数艘兵舰,套上绳索,他们拼命地拉,可是倭寇费尽了九牛二虎之力,只听“嘣”了几声,绳索全断了,倭寇纷纷落入海里,十分狼狈,风动石依然屹立于原地。它与周围景色交相辉应,难怪文人墨客会在这里留下“这里风景独好”的赞叹。风动石以奇险摇而被载入《中国地理之最》,“不是风摇石而是石摇风”。

  沿着这条幽的小路,大家随我去参观景区内另外一处很有地方特色的名胜古迹――东山关帝庙。关帝庙又叫做武圣殿,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二年.大家请看,它那燕尾式飞檐,弯月起翘,鸟兽凌空。显得轻巧灵动。屋脊上雕有八仙过海和唐宋120个人物雕像。都是用各种瓷料剪贴镶嵌而成,长年风吹日晒,色彩鲜艳不变。这种剪瓷、嵌瓷工艺,都是闽南古建筑的传统技艺。东山关帝庙是全国文物保护单位,是本地人民心目中的圣庙。据传郑成功当年收复中国台湾前曾到此求得吉签,而后收复告捷,将士对关帝的敬仰之情油然而生。“忠诚昭日月,义气薄云天。”关帝以其忠,信,义,勇而德行天下,数百年来被闽南人民视为保护神。大家站在这里,面对着大海,海的那头就是祖国的宝岛台湾,东山与中国台湾一水之隔,明清之时远涉海峡守护中国台湾的将士就曾供奉带到中国台湾的关帝。中国台湾目前有951座关帝庙,据统计,以东山关帝庙为祖庙的就有470多座。东山也因此成为传播中原文化和关帝文化的发祥地。冥冥之中有一种神奇的力量在召唤,使得跨越海峡前来祖庙朝圣的台胞络绎不绝,关帝文化扎根于海峡两岸,成为联络感情,促进交流的桥梁,如同彩虹,横贯于海峡上空,祥云流彩,灵光普照。

  古代的东山与中国台湾之间有一道浅滩,称为东山陆桥,成为古人类,动物通往中国台湾的途径.今天的两岸人民通过关帝文化――这座桥梁沟通感情;汹涌的中国台湾海峡隔不断骨肉之情,没有了东山陆桥,我们有关帝之桥,有心桥,两岸人民心间有千千万万座桥!

  好了,各位亲爱的团友,今天的游览在这结束了,感谢大家的配合与支持!祝愿在美丽的东山渡过最美好的日子。

景区导游词范文 篇11

  这里的万亩竹林全是野生的,每年发笋季节,即可看到遍地紫色的竹笋破土而出。竹子是一种速生用材,三年即可采伐,年年间伐,年年有新竹长出。竹子还会开花。它开的花叫做竹花,每年春天采下竹花,可晾干泡茶,有清热解毒,润肺化痰的效用。苏东坡曾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竹子还可以加工成工艺品,竹子还是清洁高雅的象征。重渡沟的竹子还有一段美丽的传说:相传天女散花时,六仙女经过重渡沟,细心的六仙女看到重渡沟有长流之水,却无长青之林,显得美中不足,便从玉帝的御花园中采得一篮子竹叶,从重渡沟上空洒下,竹叶落地瞬间变成片片竹林,不仅重渡沟成了竹的海洋,连附近的沟沟岔岔也成了竹子的世界。这里美丽的景色勾起六仙女下凡的情结,准备到王母娘娘处偷绣球,下凡招亲,结果被王母娘娘发现,严加看管。今天我们虽然无缘参加六仙女的招亲大会,但可以欣赏到青翠欲滴竹海,也算不虚此行。市场部分咱们大家走到这里看到的是最大的一个旅游购物市场,主要经营山珍土特产(香菇、木耳、猴头、拳菜、百合...)竹制纪念品、水晶工艺品、盆景、根雕、花卉等装饰品。菩提树游客朋友,欢迎您来到菩提树下。您现在看到的这棵菩提树,当地人称“桫椤树”,又名七叶树,树围3.5米,高达30余米,树龄在千年以上。它春开白花,秋结褐果。果可做佛珠,大家知道,不同材质所做的佛珠功德是不一样的,铁珠五倍,铜珠十倍,珍珠珊瑚珠百倍,木槵子珠千倍,莲子珠万倍,菩提珠无数倍。人们带在身上可保四时平安。因为佛祖释迦牟尼就是在菩提树下修成正果,这棵树也自然成了遐迩闻名的一棵圣树、神树。

景区导游词范文 篇12

  清明上河园景区,占地500亩,其中水面120亩,总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仿照原图,设驿站、民俗风情、特色食街、宋文化展示、花鸟鱼虫、繁华京城、休闲购物和综合服务等八个功能区,并设有校场、虹桥、民俗、宋都等四个文化区。游览清明上河园,可以跨虹桥,登上善门,游鸿福寺,浏览文绣院,下榻古驿站,就餐孙羊正店。游览清明上河园,您可以情观党民间杂耍、木兰织房、年思社,还有吹糖人、剪纸、风筝等民间工艺,当然还有闻名中外的开封小吃。

  清明上河园可看景物繁多,让我们先云看看著名的虹桥吧!

  展阅《清明上河图》,我们可以看到一造型优美的木顶拱桥。据专家研究,《清明上河图》的虹桥为中国十大古桥之一,是著名的木拱桥,如建于1050年,为当时北宋京城的水陆交通运转畅通发挥出了巨大的作用,后毁于战火。今天展现在我们面前的这座拱桥,是仿照原图建造的。我们能够重登飞架的虹桥,应归功于张择端真切的视像描绘,应当感谢他给了后人重睹北宋京都风景线的机缘。重建的这座虹桥1998年建成,桥跨径25米,高5米,跨度比为1:5,桥的两边设有四根望柱和四根9米高的立柱,顶部有一圆盘,上面泊立白鹤鸟,随风转动,对照下面的十字交仪木就知道白鹤所指的方向,这是古代的风向标。

  虹桥是飞架在汴河之上。据史书记载,汴河始于战国的魏,通于隋,畅于宋,上起河洛,下至淮泗,直通长江,为北宋南北贯通的大动脉。各地所产的粮食,所收的赋税,各种奇珍异果都是沿着这条河运到京城来的。汴河对于当时的北宋可谓至关重要。由于舟船往来,客商众多,于是在河的两边就出现了许多店铺,在当时袭击京城,汴河两岸是最繁华热闹的地方,虹桥左右让铺林立,舟船如梭,商贾云集。今天的虹桥下面,是东京码头,诸位感兴趣的话,可以荡起宋式木船,饱览北国水城的万顷碧波。

景区导游词范文 篇13

  八大关风景区位于汇泉湾东部,是我国著名的疗养区,面积70余公顷,十条幽静清凉的大路纵横其间, 是最能体现青岛"红瓦绿树、碧海蓝天"特点的风景区,所谓"八大关",是因为这里有八条马路(现已增到十条),是以长城八个关口命名的,即韶关路、嘉峪关路、涵谷关路、正阳关路、临淮关路、宁武关路、紫荆关路、居庸关路。这十条马路纵横交错,形成一个方圆数里的风景区,故统称为“八大关”。

  八大关风景区是一处将精湛的世界建筑艺术与独具匠心的庭院绿化完美结合的休闲胜境。 这里南濒大海,太平角、汇泉角拱卫左右,湛山、太平山环列。因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这里初开发时,只有八条以我国著名关隘命名的大道而得名,故统称为八大关。解放后,虽然八大关的道路增加至十条,但称谓却依然故往。十个关名分别是:山海关、正阳关、嘉峪关、武胜关、紫荆关、宁武关、居庸关、韶关、函谷关和临淮关。

  解放前,这里是官僚资本家的别墅区。解放后,服务新型的红色贵族,政府对八大关进行了全面修缮,使其为我国重要的疗养区之一,许多党和国家领导人及重要的国际友人,曾在这里下榻。

  八大关别墅区的特点之一是有众多的各国风格建筑,故有“万国建筑博览会”之称。这里集中了俄式,英式,法式,德式,美式,丹麦式,希腊式,西班牙式,瑞士式,日本式等20多个国家的建筑。

  八大关的建筑造型独特,风格名异,西部是线条明快的美国式建筑东海饭店;靠近第二海水浴场,是解放后新建的汇泉小礼堂,采用青岛特产的花岗岩建造,色彩雅致,造型庄重美观;再加上一幢幢别具匠心的小别墅,使八大关有了万国建筑博览会的美誉。

  风格多样的建筑使这里成为电影外景的最佳选择,如《家务清官》、《苗苗》、《13号魔窟》等40多部电影和20多部电视剧都在此拍摄,现在的很多歌星的MTV外景也选在这里,比如叶倩文、林子祥的《选择》、《重逢》就是在八大关拍的外景。

  八大关还是一个浓荫与鲜花簇就的世界,可谓十步一林,百步一园,奇花异草尽赏。“临淮关”上的游园,绿荫覆地,花香四溢;500米“宁武关”两侧,海棠与枫树共舞;“正阳关”紫薇挥出绯红的长练;碧桃盛开的是“韶关”、银杏婆娑的是“居庸关”、龙柏掩映下的是“临淮关”……难怪有人会说,在八大关,聪明的人是看花辨路呢。

景区导游词范文 篇14

  现在我们就来到了薄刀峰风景区,它位于大别山主峰天堂寨西侧,原名鹤皋峰,是罗田县乃至鄂东有名的避暑胜地。因其高耸入云,岩壁陡峻,侧看形如薄刀,故取名薄刀峰。海拔1404.2米,景区面积30平方公里,自古以地势险要著称。景区历史悠久,人文景观十分丰富。现存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爵主庙遗迹”、有南宋时期的“独尊古寺”、有元朝时期的“铜锣峭壁”、有元末明初的“鹤皋古寨”、还有明朝时期的“献旗岭”、“摇旗岗”、“歇马亭”、“就义场”等人文景观。相传魏晋南北朝时,巴水蛮田氏的一支曾聚居于此,常远掠长江沿岸富豪。南宋时建成鹤皋寨,至今“鹤皋寨”3个大字在寨门上仍清晰可见。

  薄刀峰西北经铜锣关、松子关与河南相通,东北经天堂寨与安徽毗连,西南居高临下,西至麻城26公里,南到团风、浠水边境50公里。山上古寨遗迹处处皆是,主要景点有摇旗岗、歇马亭、献旗岭、罗汉现肚、牛脊岭、锡锅顶、锯儿齿、半山寨、五垸寨、洪家寨、铜锣关、栗子关、棋盘石、爵主庙等。山上风光旖旎、景色迷人,是避暑的好去处。

  薄刀峰景区以峰险、石怪、松奇而见长

  一、峰险:薄刀峰原名鹤皋峰,因其峰高耸入云,鹤鸣九天,声闻于外而名之。诸峰中部的牛脊岭,山峰奇拔,形如薄刀刺天。“身入云霄足压刃,下视青天万里开;尽腾莫讶不知险,曾观仙境下凡来。”

  二、石怪:薄刀峰石景以卧龙岗为最,此处怪石嶙峋,百态千姿,山作屏风石作台。螃蚌石含珠吐玉,笑天哇(石)仰天长笑,犀牛石望月思乡。“鬼斧神工施巧幻,猿梯鸟道绝尘寰。”

  三、松奇:薄刀峰贫瘠的裸岩地貌是奇松的生长之地,由于长期受风力的影响,使之形成独特的形态。峭壁间,陡崖上,黄山松饱经风霜,傲首从容。或如孔雀开屏,或如神鹿回头,舒展洒脱。迎风摇曳,可谓奇观。

  景区风景秀丽、气候宜人。森林覆盖率达90%,常年降雨量为1450mm,平均气温16.4摄氏度。景区现有宾馆5座,木屋别墅3处,接待床位600余张。有歌舞厅7家,大小会议室6间。景区投资400万元建成鄂东第一索道。开发了摄影照相、体闲娱乐、购物及绿色食品加工等项目,形成了吃、住、行、游、购、娱一条龙服务体系。

  薄刀峰古老而又年轻,如今她正焕发前所未有的青春活力,笑迎四海宾朋前来观光旅游,休闲避暑,猎奇探险,科研考察,寻求品味大自然原始、古朴、神秘的野趣,更欢迎前来投资开发,共图发展。

景区导游词范文 篇15

  孔子,春秋时代鲁国人,也就是曲阜人,名丘,字仲尼,生于公元前551年,死于公元前479年,享年73岁。孔子3岁时,父亲叔梁纥去世,16岁时,母亲颜征在去世,少年孔子成了孤儿,开始了他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中独自谋生、学习和奋斗的一生。

  孔子少年发奋自学,勤而好问,青年时代便掌握了参与贵族政治必须熟悉的礼、乐、射、御、书、数六艺,进而掌握了《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的内容,为创立儒家文化奠定了基础。

  孔子30岁设学授徒,开始了漫长的教育生涯,他首开中国私人讲学、面向民众,提倡“有教无类”之风,成为中国第一位,也是世界上第一位伟大的教育家。

  孔子51岁时,才做了中都县令,后来曾在鲁摄相事,然而时间不长,他便辞了官,离开鲁国开始了他长达14年的周游列国之行。

  孔子在68岁时回到鲁国,他把几乎全部精力放在了教学和文献整理上,一直到死。孔子的一生是颠沛流离,饱经忧患的一生,是艰苦卓绝、激励奋发的一生,是春风化雨,培育英才的一生,是著书立说,济时救世的一生。如今,他的躯体虽已灰飞烟灭,但他的思想,却潜入每个东方人的心灵,他熔铸了中华民族的个性和品格,随着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孔子还将引导着人类,跨向21世纪。

  曲阜的文物古迹和旅游景点很多,大部分与孔子和孔子文化有关。现在我们所在的位置是曲阜明故城的正南门外,城门的北面是被称为中国三大古建筑群之一的孔庙。城门的正上方有“万仞宫墙”4个大字。“仞”是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仞约等于8尺。据说,有人称赞孔子的弟子子贡很有学问,子贡听说以后,就说:“人的学问好比宫墙,我的学问只有墙头这么高,人们一看便会看见墙内的一切,而我的老师孔子的这道墙有数仞,不找到它的门是不能看到墙内宗庙之美丽、房舍的多种多样”。后人为表达对孔子的敬仰,明代胡缵宗就写了“万仞宫墙”4个字镶在城门上,清代乾隆皇帝为了显示自己对孔子的崇拜,又把胡碑取下,换上了自己写的“万仞宫墙”4个大字。这就是“万仞宫墙”的来历。

  孔庙是后人为祭祀孔子而修建的庙宇,始建于孔子死后第2年。面积有327。5亩,仿皇宫之制,分九进院落,左右对称排列,整个建筑群共有五殿、一阁、一坛、两庑、两堂、17座碑亭、54座门坊共466间,南北长约1公里。孔庙恢宏壮丽,面积之大,历史之久,保存之完整,是世界建筑史上的唯一孤例。

  孔庙的第一座石坊叫“金声玉振坊”。孟子对孔子曾有过这样的评价,他说:“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者,金声而玉振之也”。“金声、玉振”表示奏乐的全过程,以击钟开始,以击磐告终,比喻孔子的思想集古圣先贤之大成。石坊上面莲花宝座上各刻有一个独角怪兽称“辟邪”,也叫“朝天吼”,这是封建社会王爵府第才可使用的饰物。

  孔庙第一道门叫“棂星门”。“棂星”又名天田星,古人祭天,先要祭棂星。“棂星门”三个字为乾隆所书。“太和元气”坊同“金声玉振”坊差不多,题字为明代山东巡抚曾铣手书,赞颂孔子思想如同天地生育万物。此院东西各有一座腰门,东边上书“德侔天地一样大,他的学说古今来说都是最好的”。这座门叫“圣时门”,由此住里,有博大精深、深不可测之感。“圣时”二字,取《孟子。万章下》,“孔子,圣之时者也”句,意思是说,在圣人之中,孔子是最适合时代者。

  过圣时门迎面小石桥,叫“璧水桥”,桥两侧偏南各有一座门,东门叫“快睹门”,是先睹为快的意思,西门叫“仰高门”赞颂孔子的学问十分高深。我们进入的大门,称“弘道门”,这三个字取自《论语。卫星公》“人能弘道”的句子,以此来赞颂孔子阐发了尧舜汤和文武周公之“道”。这道门也是明朝洪武十年(1377年)时孔庙的大门。再往后是“大中门”,大中门是宋朝时期孔庙的大门,原名叫“宫和门”,字的意思与孔子中庸之道的主张有关,由此门向南望去,一方面可以看到孔庙的历史沿革,一方面也可以看到孔庙的不断扩大,这些建筑既有清代建筑,也有明代建筑,还有宋代建筑,它们建的时代不同,工匠不同,但都互相配合,相得益彰,构成一体。看孔庙建筑,同时可以看到一部分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史。

  这块碑立于明成化四年(1468年),因此也叫“成化碑”,它为明宪宗朱见深所立,碑高6米,宽2米多。这块碑的特点是书法精湛,著称于世,并且碑文用论辩形式写成,在极力推崇孔子方面,可以说是之最。大家请看右上角,那上面写道:“联惟孔子之道,有天下者一日不可无焉”,又说:“孔子之道在天下,如布帛粟菽,民生日用不可暂缺”。这碑下面的动物不是乌龟,叫_屭,是龙的儿子,特别能负重,所以用来驮碑,有句话讲“龙生九子不成龙”,在孔庙内,龙和龙的9个儿子,你都可以看到,当地的老百姓常来这里抚摸这_屭,他们说:“摸摸_屭的头,一辈子不犯愁,摸摸X屭的X,一辈子不生病”。

  我们面前的这座木结构建筑名叫“奎文阁”,原是孔庙的藏书楼。“奎星”为二十八星宿之一,有星十六颗,“屈曲相钩,似文字之画”,后来人们把它演化为文官之首,封建帝王把孔子比作天上的奎星,所以孔子又称“历代文官主”。这座楼阁高23。35米,阔30。1米,深17。62米,三重飞檐,四层斗拱,构造坚固而且合理,康熙年间曲阜曾有过一次大地震,“人间房屋倾者九,存者一”,而奎文阁却傲然屹立,安然无恙,由此可见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和高超的建筑艺术。

  我们现在进入孔庙的第六进院落,展现在大家面前的是13座碑亭,南边8座,北边5座。亭内保存着唐、宋、元、明、清各代石碑共55幢,碑文多为皇帝对孔子的追谥加封、拜庙亲祭、整修庙宇的纪录,用汉文、八思巴文、满文等刻成。此排中间的这座碑,重约65吨,采自北京的西山,在当时,将如此重量的石碑从千里之外,跋山涉水,运至曲阜,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此院东、西各有一门,是孔庙第三道腰门,为“东华门、西华门”。

  我们现在进入大成门,“大成门”是指今天下之大成,这一排共有5门并列,最西边为启圣门,是供奉孔子父母的地方,中路大成门,又有“金声门、玉振门”相佐,中路为孔庙最中心的地方,东为承圣门,原为孔子故居。

  大家知道,孔子是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我们认为,孔子首先是个教育家,他是中国第一位老师,封建皇帝封他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应当说,他是全人类的老师,是名符其实的“人类灵魂工程师”。我们面前的“杏坛”,相传是当年孔子设坛讲学的地方,金代建亭作以纪念,著名文人党怀英书“杏坛”二字。坛侧有棵杏树,为后人所栽,每当初春时节,红花绽开,绿叶摇曳。所以乾隆皇帝来朝拜时,曾赋诗赞之,诗曰:重来又值籼开时,几树东风簇绛枝,岂是人间凡卉比,文明终古共春熙。

景区导游词范文 篇16

  千山位于辽宁省鞍山市东南17公里处,总面积44平方公里,素有“东北明珠”之称,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他南临渤海,北接长白,群峰拔地,万笏朝天,以峰秀、石峭、谷幽、庙古、佛高、松奇、花盛而著称,具有景点密集、步移景异、玲珑剔透的特色。千山为长白山支脉,主峰高708.3米,总面积72平方公里。山峰总数为999座,其数近千,故名“千山”,又名“积翠山”、“千华山”、“千顶山”、“千朵莲花山”,千山“无峰不奇,无石不峭,无庙不古,无处不幽”。古往今来,一直是吸引众多游人的人间胜境。

  千山,以奇峰、岩松、古庙、梨花组成四大景观。按自然地形划分为北部、中部、南部、西部四个景区。包括20个小景区和228处风 景点,分布在几条沟谷内。景色秀丽,四季各异,是集寺庙、园林于一山的风景旅游胜地。盛夏时节,这里气候极为凉爽,空气特别清新,到千山避暑度假绝对是您的明智选择。

  千山,一年四季景色各异:春天梨花遍谷山花满壑;夏天重峦叠翠,郁郁葱葱;秋天漫山红叶,落霞飞虹;冬天银装素裹,雪浪连绵。美景佳境终年纷呈,吸引游人流连忘返。千山不仅以其秀丽风姿吸引众多游客,更适于痴迷于自然山光水色、松青花艳的摄影爱好者一年四季从事创作。5月的千山,到处是盛开的梨花,嫩绿丛中,花香袭来沁人心脾。6月初夏的千山,松涛阵阵,树影婆娑,似在上演着绿色的圆舞曲,给人以和谐、优美的感觉。金秋十月,蓝天白云下,漫山遍野处处金黄,触目皆是染霜红叶,是摄影采撷收获的黄金季节。12月的千山到处是银装素裹。风雪中,松柏更加挺拔,山势尤为峻奇。难得的冷峻壮美,更会使摄影创作美不胜收。

  千山,是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完美统一,而宗教文化是千山人文景观的主体。“临山已谛金钟响,入庙先闻玉炉香”。千山有寺、观、宫、庙、庵等20余处,宛如一颗颗闪光的宝石,镶嵌在奇峰秀谷之中,使古老的千山更加迷人。这些古老而宏伟的寺庙,有的高耸于险峰之上;有的依偎于群山环抱之中;有的坐落在向阳坡上;有的隐蔽在古松怪石之阴,与自然景物彼此烘托,融为一体,构成一幅优美、雅致、幽静的动人画面。正如清初镇国公爱新觉罗高塞在诗中描写的那样:“梵宇起中天,香岩响碧泉。虚堂清晓露,幽壑静鸣蝉。恣引螺峰翠,松含像巅烟。寺以峰为屏,山借寺为显。”除庙宇外,还有无数洞、塔、亭、碑也是千山人文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景区导游词范文 篇17

  各位团友:现在我们身处的就是蓬莱阁景区了,这是蓬莱阁的正门,上面“人间蓬莱”四个字是苏軾的手迹,我们游览的路线 是正门进,东门出,不走回头路,大家可以在这里拍照留念。

  拾级而上,我们首先来到的是弥陀寺。弥陀寺,始建于唐代,是蓬莱阁景区唯一的佛教寺庙。弥陀,是“西方三圣”之一阿弥陀佛的简称,弥陀寺就是为祭祀阿弥陀佛的寺庙。

  这里是弥陀寺前殿,也叫三门。左边这尊白面善相、手持宝杵的叫密迹金刚;右边这位赤面怒目、手持魔杵的叫散脂大将,两位一左一右形成护卫寺庙的第一道防线。

  这里是弥陀寺的东、西厢。西厢,又叫祖师殿,中间主尊为慧远法师,左边为刘遗民、桓伊,右边为陶渊明、慧然。东厢,也叫关公殿。中间主尊为关公,右为关平、王甫,左为周仓、赵累。

  关公,大家都知道,是我国东汉末年西蜀名将,(那佛家本是“六根清静”之地,世俗的关公怎么会到佛寺里,成为佛界的神明?相传晋代高僧智者大师居当阳玉泉寺里时,当地乡民反映关公遇害,心怀愤恨,常于凄风苦雨之中显灵大呼“还我命来!”智者大师敬仰关公为一代名将,仁义至极,因此设坛超度关公,并对关公显灵说法,关公闻法后,愿做佛教弟子。智者大师念关公已入佛门,就将其塑在佛寺的伽蓝殿。这段看自己发挥)宋代以后,统治者为巩固政权需要,大力宣扬关羽的“忠义”。关羽地位不断提高,特别是《三国演义》问世以后,关羽名声大振,由王升为帝,由帝升为大帝,成为华夏诸神中的一员。各地纷纷修建关帝庙,在北方更被尊为“武财神”,进入所有的商家之家。

  正前方就是弥陀寺正殿,即大雄宝殿。大雄宝殿的“大雄”是释迦牟尼的尊号,是古代印度佛教徒对这位至高无上的教主的敬称,意思是说佛的法力无边。大雄宝殿中间三尊为西方三圣,中间为阿弥陀佛,左为观世音菩萨,右为大势至菩萨,左右两侧各有九尊罗汉,共称十八罗汉。阿弥陀佛是主宰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他能够接引念佛的人前往西方的极乐世界,又叫“接引佛”。阿弥陀佛是观世音的父亲,他和弟弟大势至菩萨一起跟释迦牟尼出家,合称西方三圣,观世音的名字便是释迦牟尼起的,后来为了避讳唐太宗李世民的名字,也被成观音,现在寺庙里的观世音菩萨纯粹是男性形象,这是从佛经传来的,佛经里说观世音可以随机应变,用各种化身拯救众生,因此就有了不同的形象和名称。罗汉是佛的一群高足弟子,他们在和尚之上,菩萨之下,和尚经修行,得了道,便可以升为罗汉,罗汉后来有多少,说法不一,有十六罗汉,十八罗汉,一百零八罗汉,五百罗汉,还有一千二百五十罗汉等,常见的是十八罗汉和五百罗汉两种说法。

  出了弥陀寺我们右手方向走,在我们左手方向有一块碑。这是感德碑亭。清康熙换地曾下旨免了点赋税,地方官员为拍马屁而建成的。原碑早已毁坏,只剩下碑座,这座石碑是1995年重立的。碑亭为木石结构,式样为八角十六柱,拱顶飞檐式。

  拾阶而上,我们来到丹崖仙境坊。话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这丹崖山并不高,但是因为它有了仙人的传说和仙境的美称,便名扬天下了。道教的求仙、寻仙和修仙,从一开始就与海中的神山联系着。方士们很早就从事着去三神山--蓬莱、方丈、瀛洲觅取不死之药的活动,并且怂恿帝王也去从事这类活动,三神山传说的扩展,又引出了十洲三岛的仙境。在凡界人间,被称为道教胜地的主要有“三山、五岳、洞天、福地”,我们现在所处的地方,就是道教胜地中的三山之一——蓬莱。现在我们看到的是丹崖仙境坊,原来叫“丹崖胜境坊”,是木质结构。清光绪末年被毁坏,民国初年修复后,改名“丹崖仙境坊”,后又被毁坏,这是1981年下半年修复的。“丹崖仙境”四个字,是董必武副主席1964年来蓬莱阁时题写的。因为蓬莱阁坐落在丹崖山上,这里的石头是红褐色的,所以称为“丹崖”。丹崖山古称蓬莱岛。自从有了三神山的传说,在我们汉语的词汇中,“蓬莱”二字便成了仙境的代名词。蓬莱阁是建造在仙岛丹崖之上的,所以便成了仙境的象征。(这个牌坊是蓬莱阁上标志性比较强的一个建筑物,大家可以在此摄影留念。)文山李启垣在蓬莱阁上留下一副楹联写道:“眼前沧海难为水,身到蓬莱即是仙”。那跨过这座牌坊我们也就意味着得道成仙了,那各位仙友我们继续游览。

  进入仙境自然有神仙显灵,现在大家看到的就是显灵门。显灵门是天后宫的宫门。天后宫里供奉的是海神娘娘,过去渔民最崇敬的就是海神娘娘,常来这里祈祷海神娘娘保佑出海平安无事。我们先往西走,到龙王宫去参观一下。

  龙王宫是蓬莱阁建筑群中最西端的一个单体。这里供奉的是传说中的四海龙王之首东海龙王敖广。古时候,渔民们驾一叶小舟行驶在风浪里,安全得不到保障,自然就容易把福祸安宁和神灵联系起来,于是,这笼罩着仙气的丹崖山便被渔民派上了用场。唐代,渔民们便在丹崖极顶(即如今主阁的地方)建起了龙王庙。北宋嘉六年,登州郡守朱处约见这里山高海阔,景致很美,便把龙王宫西迁,在龙王宫原址修建起巍峨壮观的蓬莱阁供州人游览。为了不与渔民的信仰相悖,在建阁时朱处约还耍了一点心计,他在《蓬莱阁记》中说,五谷丰登,非人力所及,而是海神的恩赐,由于原庙址地势高峻,祭祀有所不便,所以将龙王宫迁到如今这个地方。

  龙王宫的占地面积为2117平方米。这里是龙王宫的前殿,里边供奉的是龙王的两位守门大将,东为定海将军,西为靖海将军。这也是守护蓬莱阁的第二到山门。

  这里是龙王宫的正殿,请看中间端坐的是东海龙王敖广。他身边站立的是八位站官。东边第一位是巡海夜叉,他负责夜间在海上巡逻,发现情况,就及时向龙王汇报,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部长。第二位是千里眼,顾名思义,他一眼能望到千里之外。后面两位是我们熟悉的雷公和电母。西边第一位站官是赶渔郎,他负责把海中的鱼赶到一起供渔民捕获,也是最受渔民喜爱的一位。第二位是顺风耳,与对面的千里眼是兄弟俩。第三位是风神婆,肩背风口袋,手一松便能狂风大作。第四位是雨神,只要他用柳树枝蘸一下葫芦里的水撒向人间,便会下起绵绵细雨。八名站官分工明确,各负其责,听命于龙王的调遣。

  后面是龙王宫的后殿。过去这里有龙王的木雕像和龙王出行的步辇、仪仗,那是人们为了求雨所设的。古时候人们遇上酷旱,便到这里顶礼膜拜,然后头戴柳条帽高呼“求大雨,求大雨!”抬着龙王的木雕像走街串巷,走到哪里两边住户都要端水泼洒,讨个吉利。人们求雨说来也十分有趣,若酷暑天旱,屡求不应,人们便把龙王抬到烈日下曝晒。据说,晒到他受不了的时候,他就会兴云布雨了。

  出了龙王殿,我们往左手方向走,就来到了子孙殿。这是古时候求子求孙的地方,子孙殿门上书 “熊罴赐梦” 的匾额。“熊罴赐梦”是祝人生子的吉祥语。这里供奉的是送子娘娘。过去,人们喜欢多子多孙,所以那些嫌儿子少的和没有儿女的便到这里向送子娘娘许愿,祈求多生儿子或者生个好儿子。现在实行的是计划生育政策,所以这里就成为无子求子、有子求平安的地方。送子娘娘身边供奉的是眼光娘娘和疹子娘娘,他们是保佑您的孩子心明眼亮、身体健康的。

  现在我们来到了天后宫所属的院落。天后宫是蓬莱阁建筑群中规模最大的建筑单体,始建于北宋宣和四年(公元1120xx年),占地面积为3000多平方米。首先我们先看一下戏楼,戏楼系庙宇式二层楼阁建筑,木石结构。每年正月十六日为天后宫庙会,相传这天是天后娘娘的生日,蓬莱百姓从宋朝开始就把这天当作节日来庆祝。人们从四面八方而来,组织各种民间活动,并在戏楼上献演各种精彩戏剧,歌舞,给天后娘娘祝寿,戏楼一层南北向有门可通行,二层南半部为演员化装候场和休息用,北半部为戏台,四根石柱支撑垂珠帘容,北檐下悬“观止矣”匾额。即“叹为观止”。意思是说看了这里的戏,别处的戏就不需要再看了。

  戏楼两侧各有红褐色巨石三尊,两两相对,象三台星座,三台星是星宿名,也叫三能星,属太微垣(天区名)。乾隆年间,时任山东学政、大书法家阮元命名此石为三台石,并刻石嵌在天后宫前殿外墙上。后来知府张酋认为六尊巨石排列形状象极了八卦之一的坤卦,因此又称为“坤爻石”。这六尊巨石,是开山建阁时留下来作为装点的。古人认为:天为乾,地为坤,男为乾,女为坤,所以这个名字也昭示着天后宫里供奉的是一位女性海神

  现在,我们来到了天后供的前殿,又叫马殿。内塑有两尊护法神像,东为嘉应,西为嘉佑,传说他们都是天后在莆田湄州降伏的妖怪,后来改邪归正成为保护天后的神将。

  我们一起来看这两块刻石,东为草体“寿”字,西为花体“福”字。均为五代道教名士陈抟所书。这个“福”字是由田、给、于三字组成,意为种好田地、给人幸福。我们当地称它为狗头福,多摹写在映壁上。“寿”字是由“富”、“弗”、“林”三个字组成,意为植好林木,富足长寿。(此碑是清代一位地方官吕周玉按他从华山带来的拓片摹刻的。)

  我们现在的位置,是天后宫二进院落与三进院落之间,面对这一单脊双出檐侧开山木结构的建筑,称垂花门。由门上两个倒垂的贴金花蕾而得名,是古时皇族或达官显贵内眷居室才有的专用装饰,显得庄重、严谨。据说在古时未经允许,贸然闯入垂花门,必受严惩。由此可见,天后娘娘地位极高。

  请看这棵千年古槐-----唐槐。随说他已经有一千多年的树龄了,但仍然枝繁叶茂,只是树干已经中空。传说当年八仙中的铁拐李与吕洞宾在这里下棋,烈日当头,为了遮荫,铁拐李从他那宝葫芦里取出一粒树种,撒在地下,霎时间长出了这棵大树,于是浓荫蔽日,凉风习习,好不逍遥。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天后宫失火,烧毁宫观30余间,位于咫尺之间的这棵唐槐却安然无恙,实在四令人称奇!

  看完唐槐,我们去天后宫正殿看看。

  蓬莱阁的天后宫是我国北方最大的天后宫庙宇之一。正中端坐的是天后,再塑金身。天后是海峡两岸人民虔诚信奉的海神,各地称呼不一样,福建、中国台湾称妈祖,天津一带称天妃,一般渔民称她是海神娘娘。据说,天后却有其人,姓林,名默娘,福建兴化府湄州岛人,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年)三月二十三日生。由于她生下后从未啼哭过,父亲给她取名“默娘”。默娘自幼聪明过人,襁褓中见神像,即“手作欲拜”状。5岁能诵,〈观音经〉,16岁得“天书”于枯井中,因而通晓变化,妙用玄机,并常能“乘席渡海”、“乘云游岛屿间”,多次在海上保护遇难渔民和商船。

  默娘28岁时,初夏的一天,父兄同船出海,突遇巨风狂浪,默娘手足若有所失,急赴海中,救兄生还,而父亲却遭灭顶之灾。默娘在大海中遍寻父尸,三日后负父尸归来,默娘悲哀日甚。九月九日。突然山头羽化,因常常显灵于海上,救苦救难,人们尊她为神。后来,历代皇帝均有赦封。宋徽宗给神女提写匾额,封为“崇福夫人”,南宋又封为“灵惠妃”,元世祖晋封为“天妃”。清康熙二十二年,康熙皇帝封为“天后”。

  天后宫正殿为庙宇式建筑,长16.43米,进深14.61米。中央高台上三面大水纹木格总的金身塑像为海神娘娘坐像,高约三米,侍立于左右的为四名侍女。东西两侧有八名站官,东侧为东海广德王、南海广利王,是传达天帝旨意的文官和手持万法归宗的文官。西侧为西海广泽王、北海广润王,另外两位是传达天后娘娘旨意的文官和掌管文印的文官。

  后殿是天后的卧室,又称寝殿。门上的匾额“福赐丹崖”四个字是我国著名书法家费新我先生题写的,意为天后娘娘把福气赐给每一位来到丹崖山上的人。正中供奉的为天后娘娘,侍女侍立两侧。东西两间设有木雕垂帘式寝床,是天后娘娘的卧室。二层是天后娘娘的梳洗的地方

  现在,我们来到了蓬莱阁的主阁。蓬莱阁坐落在丹崖山极顶,也就是前面所讲的龙王宫旧址。始建于宋嘉佑六年(1061年),是双层木结构楼阁建筑,有人称蓬莱阁为“江北第一阁”,并题有:“登上北方第一阁,身在蓬莱即是仙”的诗句。蓬莱阁历经宋、明、清的修缮扩建,逐渐形成今日的规模。蓬莱阁东西两侧为耳房、偏房,对称分布,这些台阶直接通往阁顶。蓬莱阁底层四面回廊,立有明柱十六根,正门上悬“蓬莱阁”的巨匾,为清代书法家铁保手迹。蓬莱阁二层四面建有回廊,明柱十六根,环有木栅栏、木屏风,北面开窗。大家可以凭栏远眺蓬莱市容市貌,也可以观赏黄渤海的惊涛骇浪。我们现在就亲身登临感受一下。大家从左手方向上阁,右手方向下阁。

景区导游词范文 篇18

  对景区内的花草、树木、景点介绍标志或其它附属物不要损坏。3.为了保护和美化环境,用过的各种饮料瓶及其它的污染物,要放入固定的垃圾箱内。4.防火安全,进入景区也是洗涤心肺的场所,爱抽烟的男士也要暂时的停止您这项特长工作了。景区是绿色无污染的无烟区,谢谢合作!5.为了保护重渡沟的生态旅游资源,做文明游客,请您不要带走重渡沟的一花一草一石,只带走您在重渡沟的靓丽留影和永久的回忆。风波桥游客朋友,您现在已站在风波桥上。这里翠竹环抱,清流哗哗,是重渡沟金鸡河与滴翠河的交汇处。为什么将这座桥名命“风波桥”?与当年开发重渡沟时新旧观念的碰撞密切相关。原来这里并没有桥,两头也没有路,是成片的竹林,有一条简易公路顺河延伸。

  1998年开发初期,为了选择最佳环境吸引游客,经时任潭头镇政府副镇长、重渡沟景区创始人之一马海明先生探察后,决定在此处架一座公路桥,让路从两头竹林内穿过。这一决策顿时遭到重渡沟部分村民的强烈反对。当其它路段已经修成,这里仍无动于衷,并有人扬言,谁敢砍竹林就和谁拼命!也确实有个别村民掂着斧头站在这里要与工作人员拼命。时任政府县长任建华先生到重渡沟检查工作,部分村民拦车阻扰,要求表态,不让修桥。镇村干部通过三番五次的对部分村民做思想工作,终于修成了这座桥,打通了这条道路。20__年6月,因景区开发旅游,旅游公司欠部分村民的工程款未付清,有的人又在此处拦车阻挡,造成严重堵车现象,后经开导,保证了通行。

  风波桥上的风波虽然早已沉淀在重渡沟开发史的海洋里了,但步上风波桥,可以让人们引起对重渡沟开发的思考;可以让人们认识到任何新生事物的产生发展,始终存在着新旧观念的碰撞;可以让人们牢记今天的重渡沟品牌,老百姓的火红日子是多么的来之不易!靳家楼咱们走到这里看到左手大约长300米规划整齐的便是小吃街。主要经营栾川的一些风味小吃、烧烤、山野菜等项目。靳家楼位于重渡街中心地带,方三丈,青瓦坡,土木结构,上下三层,两层八角,当地人又称八角楼。您别看这规模不大的建筑,却是重渡沟的自然风光诱人,时代风云变幻及重渡沟开发史的最好见证。靳家楼木门木窗木隔扇,正门脑上嵌有“耕读传家”四个楷体大字,可惜被红卫兵破坏得几乎难以辨认。站在三楼,南可望葱茏翠竹,北可观磷磷农舍。20世纪30年代,嵩县大章任岭靳姓富户,因看中重渡沟山青水秀竹翠,便在此处购地皮一处,选址建筑。为了建筑别致,靳姓派人到西安仿钟楼模样,用高粱秸扎成模型带回,让工匠建造,足看其用心。用现在话讲,就是靳家在此处建造了一座别墅。建国前后,靳家楼一直是地方行政机构的办公场所,先后有建国前的区公所、乡公所,建国后的区公所、重渡大队部、村委会两个时代的当权人物在此办公。在重渡沟开发初期,靳家楼是当时旅游公司租赁办公食宿的地方。在这座楼里,十数名工作人员缺粮断炊,顶过了饥寒交迫的困难日子;在这座楼里,决策者运筹景区的宏伟设想,动员重渡沟村民投入建设。在这座楼里,曾出现了最困难的时刻,部分工作人员人心浮动,景区开发很可能半途而废的危险局面;在这座楼里,曾踏满了讨债者的双脚,出现过激烈争吵的场面;在这座楼里,最终实现了重渡沟开发的成功!竹林重渡沟是个四时青翠欲滴的世界,这里水源丰富、土地肥沃,特别适宜竹子的生长,所以来到重渡沟仿佛置身于绿波之中。

景区导游词范文 篇19

  灵官洞灵官洞即关帝庙,位于“天梯”下的悬崖峭壁之下。众所周知,我国封建社会长期崇尚文、武二圣。文圣人即儒祖孔子,武圣人为儒将关羽。关羽是儒将中“忠义”二字的化身。宋徽宗曾封之为“忠义公”、“义勇安王”;清康熙帝则给予他“义秉乾坤”的至高评价。佛教则把他当做护法神。道教也将他神化,民间俗称“关帝”。明清时晋商数百年称雄于北国,闻名于全国。他们效仿本土武圣人的“义”举,提出“以义制利”的经商之道,竟大得人心,于是又将关羽奉为“武财神”。

  云台观朋友们,我们终于登上圣顶“茱萸峰”了。你们看,这组占据了箍个峰顶的道教建筑群,名字就叫做云台观,亦称玄帝庙,同时这里也是云台山十大洞天中的:北顶玄武洞。古人祭神有“东青龙、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之说,古时这里是祭祀北方之神——玄武大帝的所在。玄武是北方之神,龟蛇合体,也就是道家所奉的真武大帝。宋朝时为避讳宋真宗的名号才将玄武改为真武。据说,云台观是古人用羊驮砖瓦所修建的,困难程度之高实属罕见。传说,真武祖师在此静修之时,曾任鸟儿在头顶做窝孵雏,竟不顾不问,潜心研道。唐大历年间,十才子诗人钱起所写的《夕游覆釜山道观因登玄元庙》,指的也就是云台观。

  风凰岭上“凤”求“凰”,朋友们,请大家顺着我手指的方向往东南方向仔细观看,那道山岭便是凤凰岭。凤凰岭原名古枫岭,岭端有两株前年五角枫树相伴而生,分别享有“枫王”、“枫后”之称,据说是一对凤凰所化。古时候曾被善男信女视为神树来供奉。凤凰岭也因此而得名。“枫王”、“枫后”长势奇特,相距虽有10米,但树身却相向倾斜,如雌雄相依,王后相邀,春夏绿叶牛相盖,经霜露则红叶相染,呈现出“双枫醉秋”的迷人景象。

景区导游词范文 篇20

  南昌出发去井冈山,一路上要经过樟树、新干、峡江、吉水、吉安县、吉安市、泰和、永阳镇。

  京九线上的樟树市,距南昌市89公里,是赣江下游的重要港口,水陆交通便利。这个地方主要以中药材集散地为主要特色,兼有道教胜地阁皂山等名胜古迹而受到游人青睐。樟树素有“药不到樟树不齐,药不还樟树不灵”之誉。境内的阁皂山是一个天然药场,盛产动物和矿物药材一百余种。传说东汉及三国时期,道学家,丹术家葛玄、葛洪、孙思邈等在此采药炼丹,传授炮制技艺。在他们的影响下,樟树人采药炮制中药材世代相传,掌握了许多秘传妙法,无论是炒、浸、泡、炙、烘、晒、切、藏,均有独到之处。优秀的药工切的药片“薄如纸,吹得起,断而齐,造型美”,色、香、形、味、效俱佳。樟树的药师、药工、药商走遍全国药材产地,采集选购地道、品质最佳的药材原料运回加工,使樟树药材品种齐全,质地精良,成为全国中药材生产、加工、炮制和经营中心。1958年,江西省卫生厅在此举办了第一次全国中药材交易会。1980年起,此交易会每年举办一次。如今的樟树市,已在东门广场上建起了一座可容纳5000人的药材交易大楼,并设有药都宾馆。每年10月,全国药材交易会就在这里举行,各省、市、自治区的1400多个药厂、医药公司都派人前来参加,盛况空前。在本地生产的80余种中成药受到普遍欢迎。其中安宫牛黄丸、养血当归精、降脂白金丸等产品还远销欧美和东南亚等地。

  各位团友,樟树生产的四特酒也是很有名的,享有盛誉的四特酒从酿造至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了,此酒是选用肥硕大米为原料,以优质小麦制成的大曲为糖化发酵剂,经过精心酿造而成的具有独特风味的纯良白酒,因其具有“清亮透明,香气浓郁,味醇回甜,饮后神怡”这四大特点而得名。周总理生前曾对此酒有“清、香、纯、醇,回味无穷”的评语,因而不少人说此酒是周总理命名的。其实,大约在元明时,樟树镇的一些酒坊就吸收了安徽贵池杏花村和其他地方的制酒工艺,制作出了既有米酒陈酿风味又自具特点的白酒,为了区别于人,就在卖的酒坛上贴上“特”字,有的竟贴了五六张之多。为了规范这些白酒的标准,镇上的权威人士召集行家评审,将公认的具有上述四个特点的酒定为樟树镇最佳代表酒,只限于贴四个“特”字,因此“四特酒”芳名由此而来。明清时四特酒畅销湖广闽浙等地,尤以老字号“娄德源”精酿的“四特酒”信誉最高。

  新干三湖柑橘是比较有名的,其栽培历史始于南宋,距今已有800多年。三湖地处赣江与袁河的三角地带,气候温暖湿润为柑橘的生长提供了良好条件。三湖柑橘属朱红橘,品种繁多。当地橘农对柑橘的采收、贮藏和销售都有传统的习惯和丰富的经验。现在种植柑橘已从三湖平原盆地扩展到了红壤地区,由鲜果出售发展到罐头、蜜饯等加工制品,远销全国各地。我们的车子已到峡江了,记得我国著名诗人郭沫若曾写过“鲥鱼时已过,齿颊有余香”的诗句,不知到引起多少人流。而峡江就是中国四大鲥鱼产卵场之一。鲥鱼是中国名贵的经济鱼类,由海入江时,鱼体丰腴,脂肪肥厚,肉味鲜美,实则是鱼中上品,无论是清蒸还是红烧,都是时令佳肴。这鲥鱼平时栖息在中国、朝鲜、和菲律宾沿海港湾,每年春夏之际,便溯江而上,游入江间产卵繁殖。峡江渔场便是鲥鱼溯赣江而上形成的。它为何在峡江聚集,有许多的传说故事。其实是因为这里刀剑峡、玉峡山相对峙,江面狭窄,水流湍急,下段河床平坦,其水温、流速、水中微生物含量均适宜鲥鱼繁殖、生长,也便于下网捕捞,每年汛期捕捞数万斤,因而峡江鲥鱼名声远扬。各位团友,鲥鱼性暴体娇,离开自然生活的水域立刻会死亡。自古以来人们吃不到新鲜鲥鱼,现在江西省水产科研所与峡江县农业局合作试验,捕捞活鲥鱼已获成功,解决了这一难题。此外峡江米粉也非常有名,以细、软、韧、味道美而著称,在明清时被列入“贡粉”,历来供不应求。

景区导游词范文 篇21

  游了这么久大家也饿了,那我先来介绍商丘的小吃。商丘的四喜丸子很著名。惠楼山药为主料制作出的四喜丸子,更是一枝独秀,它进一步地使人们享受到山药之甜美。其实,四喜丸子也是由来已久了。明朝万历年间,传说神宗过寿日,全国不少地方都要敬献寿礼。惠楼山药年年进贡朝廷,这次为神宗送寿礼,仍然离不开山药,不过单单山药总觉得不新鲜,惠氏八世老祖惠英明,在寿礼上动了脑筋,特制作出一席福寿山药宴,其中一道是用上等惠楼山药、芝麻、蜂蜜、白砂糖、玫瑰酱、桂花糖、小磨香油及其他优质材料合理调配,通过打皮、笼蒸、油炸成丸子(初起名为“四季丸子”),包装得精美无比,带着进京了。神宗见惠英明制作的福寿山药宴,感到别有趣味,也尝到宴中的“四季丸子”,觉得满口尽是无法形容的美味,心里简直乐透了,借着酒兴,即命名此丸子“四喜丸子”。从那时起,由惠楼山药做成的四喜丸子出了大名。四喜丸子食之香甜可口,营养丰富,滋补壮身,健脾胃,补肾益精,为历代朝臣喜食的山药菜点之一。

  睢州烧鸡,是地方名吃,已有200年的历史了,由张家祖传,传到张老太,已是第六代传人。张老太做烧鸡讲信誉,赢得了众人好评,于是慢慢就把张家烧鸡叫做张老太烧鸡。张老太真名叫陈乃芝,不过外人都知道她叫张老太,因为她是张家烧鸡店的主妇,担负着掌握技术又是老板的角色,她亲手加工的烧鸡,在豫东盛名不衰。睢州张老太烧鸡,采用祖传秘方,做法经杀、沾、清、干、油、煮六道工序,配以十二种中药和香料,成品达到透烂爽口,食而不腻,回味无穷,素被称为豫东名吃,享有“张家烧鸡三日香”的美称

  商丘的戏曲文化也是十分独特的。在商丘戏曲文化方面占统治地位的是豫剧,如果在商丘城镇的大街小巷行走,不管走到哪里,在耳边回响的始终是那大腔大调的河南梆子腔。商丘人听起河南梆子来,是那样的如醉如痴、物我两忘。所以,有人说,河南梆子就像“ 海洛因 ” 一样,已融化在了商丘人的血液中。很难想象:如果没有了河南梆子,商丘人的日子会怎么过。早在北宋时期,城南五里的汴河边便出现了河市乐和 " 撂地 "演出的艺人。宋元佑六年( 1091 年),此地重建了大型演出场所 “ 照碧堂 ”,日夜都有戏曲演出。清乾隆年间,梆子戏传入商丘。由于受民风民俗、语言及乡土艺术的影响,形成了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 " 河南东路梆子 "——豫剧豫东调。豫剧豫东调曲调高亢、激越。女声唱腔明快、花俏,男声唱腔粗犷、大气、豪放,集中体现了商丘人坦荡、直率的性格。除豫剧外,在商丘这快土地上广泛流行并大行其道的还有二夹弦、曲剧、四平调曲子戏、大油梆、落子戏、评词、琴书、坠子、大鼓、大铙、武老二、京韵大鼓等。四平调是在商丘诞生、商丘所独有也只有在商丘才能听到的地方戏,是文化和戏曲“ 特产 ” 。四平调根据花鼓男女艺人多用本嗓演唱,曲调四平八稳的特点及花鼓中原有的 " 平板调式 " ,借四平八稳之意,依 " 平调 " 之称,各取一字定名为" 四平调 ",其代表作有《小包公》和《陈三两爬堂》等。商丘的民间工艺。商丘人心灵手巧,民间工艺美术品种繁多,如剪纸、刺绣、编织、石刻、木刻、泥塑、面人、焰火等,能工巧匠辈出。

景区导游词范文 篇22

  石林风景名胜区位于云南省昆明市石林彝族自治县,距昆明市区78公里(45分钟车程)。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美丽神奇的石林,被誉为“上帝的盆景”“大自然的雕塑博物馆”。形成于3亿年前的石林喀斯特地质奇观,分布范围广,气势恢弘,类型多样,构景丰富,面积达1100平方公里,保护区面积350平方公里,景区景点众多,有石林风景区、乃古石林风景区、大叠水风景区、长湖风景区、圭山国家森林公园等。

  形成于3亿年前的石林喀斯特地质奇观,分布范围广,气势恢弘,类型多样,构景丰富,面积达1100平方公里,保护区面积350平方公里,景区景点众多,有石林风景区、乃古石林风景区、大叠水风景区、长湖风景区、圭山国家森林公园等。

  景区范围内有浩如林海的奇峰异石、钟乳密布的溶蚀洞穴、玲珑秀丽的高原湖泊,落差90多米的断崖飞瀑,千奇百怪的岩石造型,栩栩如生,令人叹为观止、流连忘返。

  世代居住在石林地区的彝族人,都是天生的歌唱家、舞蹈家。他们在奇峰异石之间,在彩云深处,祭祀、劳作、恋爱、狂欢……,每时每刻都创造着生活的艺术和诗意,创造了举世闻名的“阿诗玛”民族文化。

  系统的语言文字、内涵丰富的诗文传说、绚丽斑斓的民族服饰、火热豪放的民族歌舞、古朴粗犷的摔跤竞技、风格奇特的婚丧嫁娶,无不体现出古老民族的文化韵味和地域特征。以阿诗玛为代表的彝族文化内涵丰富,被誉为“歌舞之乡”、“摔跤之乡”、“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现代民间绘画画乡”,口传叙事长诗《阿诗玛》、《彝族大三弦舞》、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石林彝族的文化结晶,长诗《阿诗玛》成为中国少数民族叙事长诗经典,被译为20多种文字在世界多个国家广泛传播;《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唱响神州大地,被定为20xx年北京奥运会的主题曲之一。

景区导游词范文 篇23

  上周末我和爸爸妈妈去孤山游玩,孤山坐落在杭州西湖的白堤边上,沿着白堤一直走,到了中山公园后进去就是孤山了。

  从中山公园向里面走一小段路,抬头望去,就可以看到前面的一块石壁上刻着“孤山”两个红色大字,这两个字苍劲有力,形体优美,每个字都比一个人还要高,还要宽,吸引得游人们都纷纷停下来拍照合影。

  沿着石壁边上的台阶往上走,只见到处是茂盛的花草树木,空气也格外地清新。在山顶的平台上,我们还可以看见几百年前的建筑遗迹,这是以前清朝皇帝在杭州的行宫所在。站在山顶远眺,两侧分别是里西湖和外西湖,只见湖水平坦如镜,湖面上游船如织,远处城市建筑高低错落,风景美不胜收。

  从孤山的另一侧下去,一会就到“放鹤亭”了。亭子周边有几棵高大的大樟树,据说已有五六百年了,大树的树干很粗壮,一个人环抱都抱不过来,树叶是非常茂盛,遮盖了一大片天空,阳光只能从树叶的缝隙里挤下来一点斑驳的身影。亭子中间立着一块大石碑,上面刻写着很长的一篇诗文,几个游人坐在亭子的长凳上,边看着风景边小声地谈笑着,感觉就是一幅恬静的山水画。

  在放鹤亭的不远处,山脚下种着许许多多的梅花,梅花这时正尽情地绽放着。这里聚集了不少游人,有的在花丛中流连往返,有的忙着拍摄美景,有的甚至就把帐篷搭在边上的草地上。看着美丽如霞的梅花,闻着淡淡的清香,吃着带来的各种小零食,这真是最惬意不过的事了。

  孤山不但风景优美,而且清幽宁静,真是游玩的好地方,我由衷地喜欢孤山。

景区导游词范文 篇24

  The Dujiangyan Dam, 45km north of Chengdu, is an ancient technologicalwonder of the country.

  More than 20__ yers ago, Li Bing(250-200BC), as a local governor of the ShuState, designed this water control and irrigation dam and organized thousands oflocal people to complete the project to check the Mingjiang River.

  For many years the river,flooded the Chengdu agricultural area and localfarmers suffered a lot from the water disaster.

  Due to the success of the project, the dam automatically diverts theMingjiang River and channels it into irrigation canals.

  For many years the dam has continued to make the most of the waterconservancy works.

  Expansion has been undertaken since 1949 and at present the system does agood job of irrigating farming land across 33counties of the western part ofSichuan Province.

  Local people feel proud of the system becaude it has supported a largeamount of people in their daily life.

  What makes this system so good?

  The system is a large hydraulic water project which consists of three mainparts: the Fish Mouth Water-Dividing Dam, the Flying Sand Fence, and theBottle-Neck Channel.

  The Fish mouth functions to divide the flow of water into an inner riverand an outer river.

  Long ago, when Li Bing worked as the local governor of the Shu State, hefound the old river canal was too narrow to hold much water, which oftenoverflowed the banks and caused disastrous flood.

  Based on natural geographic conditions, he organized the people to build aman-made dam.

  The whole dam looks like a fish, and the front dam has a circular coneshaped like a fish mouth.

  It is the dam that channels water into an outer canal and an innercanal.

  The outer water canal functions as the main stream and holds sixty percentof water in the river.

  The extra water goes through the inner canal for irrigation in Chengduareas.

  The Flying Sand Fence joins the inner and outer canals.

  The fence functions to controll the flow of water and discharge excess intothe inner canal from the main stream.

  During the dry season the fence doesn't work much, but when floods occur,the river rushes forward along the outer canal.

  As it approaches the fence, the fence,the river begins to turn round fastand soon many whirlpools are formed.

  The volatile whirlpools sweep away sand and pebbles and, throw them intothe outer canal.

  For many years huge bamboo baskets were used as the fence.

  They were filled with stones and pebbles.

  However,at present, reinforced concrete weir has replaced the ancientfence.

  So now, let's discuss the Bottle-Neck Channel.

  A trunk canal was cut through the mountain into two parts which link up theinner canal for irrigation.

  The small part is later called Li Dui, which means an isolated hill.

  Chengdu looks like a large bottle and the trunk canal between the mountainand the hill takes shape of the bottleneck.

  The trunk canal technically has two functions: First, it leads the water toirrigate the farming land in western Sichujan; Secondly, the trunk casnal workstogether with the Flying Sand Weir to keep the flow below a certain point in theinner canal during flood season.

  Some stone tablets, which stand on the isolated hill, are engraved inBuddhist Sanskrit.

  The local people hope that the Buddhist tablets can exert the Buddhistsuperpower to harness flood disaster.

  For over two thousand years, in fact, the Fish Mouth Water-Dividing Dam,the Flying Sand Weir, and the Bottle-neck Channel automatically work together tocontrol foods and sweep away sand and stones in the main stram.

  The local people benefit a lot from this project.

  Not far from the Dujiang Dam, a Daoist temple complex was wrwcted waserected to commemorate the benevolent rule of Li Bing and his son who succeededhim.

  Li Bing and his son were granted the posthumous title of Wang.

  The folk story says that July 24of the Chinese Lunar Calendar is Li Bing'birthday.

  On the day many local people visit the temple where they prostratethemselges before the image of Li Bing and his son and burn incense to honorthem.

  The larger-than-life painted statues of father and son overlook the rushingriver below.

  Nearby a stone tablet os engraved with a famous six-character quotationfrom Li Bing,"when the river flows in zigzags, cut a straight channel.

  When the riverbeb is wide and shallow, dig it deeper.

  " The temple which is built near the mountaintop, is a popular stoppingplace for sightseers.

  There one can enjoy a unique view of the most modern parts of the waterconservation project.

  People appreciate the ancient wonder, which still works to benefit peopletoday.

景区导游词范文 篇25

  各位嘉宾到一个城市旅游都想知道在这个城市应该看些什么,玩些什么,比如;到北京看的是长城,西安看的是兵马俑,杭州看的是西湖,苏州看的是园林,那么到我们大连看什么呢?

  在大连有这样一种通俗的说法,叫做三看三不看。一看大海,二看城建,三看特色。

  首先是一看大海,在中国从南到北从北到南,很多地方都能看到大海。为什么选择来我们大连看海呢?因为大连地跨黄渤两海,你在一个城市可以看到两处不同的海景。黄海是蓝色的,是豪迈的,那是豪爽的男人,渤海是黄色的,是温柔的那是恬静的少女。黄渤海的分界线有一端就在大连,所以这个地方的海值得一看!(要渗透快艇了,挖哈哈)

  二看城建,大连这个城市不同于中国古代的传统城市像北京西安,都是方方正正的格子状,它是100多年前俄国人按照巴黎市的城市格局修建的。在这个城市中大家可以看到中国独有的一种城市文化就是广场文化,大连市大大小小的广场有七十多个,旅游部门逼着我们说有一百多个,号称广场最多的城市(笑声)其中有特点的就有十几个,按照我们的旅游行程,我们会选取有代表性的广场去看看,

  三看特色,作为一个海滨城市。大海是大连的灵魂。大海是大连的魂魄(图穷匕现,要渗透加景点了挖哈哈)。大连的5A级景点也就是最好玩的地方都是围绕大海来建设的`。这里有世界上最大的海洋公园老虎滩,最大的老虎滩极地馆,亚洲最长的海底通道SUNASIA圣亚海洋世界,亚洲最大的贝壳馆,东北最大的建在海边的野生动物放养园,这些地方都是大连旅游的招牌,时间允许的话,大家可千万不要错过呀!(煽情点,但要点到为止,留有余味)。

  说完了三看接着说这三不看。第一个不看叫不看白天看晚上。作为东北最开放的城市。大连的夜生活比较丰富。在大连的每一条主干路,每一个广场上的路灯都是不一样的。有水晶槐花灯,白玉兰花灯。一帆风顺灯等等。大连的广场白天看是一种风景,晚上看就是一种文化了。各大广场上还有老百姓不定期自发的文艺演出。喜欢夜生活的朋友晚上千万不要早睡呀!

  第二个不看叫不看地上看海上,真正体味大海的情怀一定要到海里去看看,身处大海你可以体验人在船中坐,船在水中游的意境,也可以抒发你凭海临风,乘风破浪的情怀,更可以让你有海阔天空的感悟。看海的理由是四季皆可,有首诗是这样写的:晴天见海水,海水晴似天。阴天见海水,海水黑如渊。风时见海水,海水喷如雪。雨时见海水,海水暝似月。

  最后一个不看叫什么呢?还猜不出来吗?那就是不看男人看女人,(笑声)大连国际服装节大家都听说过吧。这个节有一定知名度,大连作为著名的服装城,女孩子相对来说爱打扮,而且东北的女孩个子比较高,因此有这么一种说法叫做:"在大连不看男人看女人,车上的男嘉宾不少,建议晚上到商业街转一转,据说那里美女如云,美妇成群。三步一个张曼玉,五步一个林青霞,提醒大家只能看不能动啊(笑声)。

  如果先生们今晚不看,李导推荐大家去看大连美女的代表大连的女子骑警。女骑警不但是大连警届骄傲而且是中国警届的骄傲!个个女孩都是1米75以上,很多女孩子都是从模特学校招聘的模特,那可是一看倾城,在看倾团,三看你就倾倒在大连不用走了。

景区导游词范文 篇26

  其实旅游是件很开心的事,话说旅行不必在乎其目的,只需在乎沿途的风景及看风景时的心情,所以希望兰州的好山好水能给各位带来一份好心情,那么在整个行程中如果各位有什么需要帮助的,请尽管来找我,我会竭尽全力地为大家服务,同时也希望我的工作能得到各位的支持与配合,在此预祝大家在兰州玩的开心!希望这次行程就像我的名字一样,热烈欢迎大家的到来,然后玩的欢欢快快,吃的欢欢欣欣,享受的欢欢畅畅……

  麦积山位于甘肃省天水市东南约45公里处,是我国秦岭山脉西端小陇山中的一座奇峰,山高只142米,但山的形状奇特,孤峰崛起,犹如麦垛,人们便称之为麦积山。山峰的西南面为悬崖峭壁,石窟就开凿在峭壁上,有的距山基二三十米,有的达七八十米。在如此陡峻的悬崖上开凿成百上千的洞窟和佛像,在我国的石窟中是罕见的。

  麦积山周围风景秀丽,山峦上密布着翠柏苍松,野花茂草。攀上山顶,极目远望,四面全是郁郁葱葱的青山,只见千山万壑,重峦叠嶂,青松似海,云雾阵阵,远景近物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景,这图景被称为天水八景之首的“麦积烟雨”。在我国的著名石窟中,自然景色以麦积山为最佳。

  麦积山石窟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自公元384年,后来经过十多个朝代的不断开凿、重修,遂成为我国著名的大型石窟之一,也是闻名世界的艺术宝库。现存洞窟194个,其中有从4世纪到19世纪以来的历代泥塑、石雕7200余件,壁画1300多平方米。麦积山石窟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洞窟所处位置极其惊险,大都开凿在悬崖峭壁之上,洞窟之间全靠架设在崖面上的凌空栈道通达。游人攀登上这些蜿蜒曲折的凌空栈道,不禁惊心动魄。古人曾称赞这些工程:“峭壁之间,镌石成佛,万龛千窟。碎自人力,疑是神功。”附近群众中还流传着“砍完南山柴,修起麦积崖”,“先有万丈柴,后有麦积崖”的谚语。可见当时开凿洞窟,修建栈道工程之艰巨、宏大。

  麦积山石窟艺术,以其精美的泥塑艺术闻名中外。历史学家范文澜曾誉麦积山为“陈列塑像的大展览馆”。如果说敦煌是一个大壁画馆的话,那么,麦积山则是一座大雕塑馆。这里的雕像,大的高达15米多,小的仅20多厘米,体现了千余年来各个时代塑像的特点,系统地反映了我国泥塑艺术发展和演变过程。这里的泥塑大致可以分为突出墙面的高浮塑,完全离开墙面的圆塑,粘贴在墙面上的模制影塑和壁塑四类。其中数以千计的与真人大小相仿的圆塑,极富生活情趣,被视为珍品。

  麦积山的塑像有两大明显的特点:强烈的民族意识和世俗化的趋向。除早期作品外,从北魏塑像开始,差不多所有的佛像都是俯首下视的体态,都有和蔼可亲的面容,虽是天堂的神,却象世俗的人,成为人们美好愿望的化身。从塑像的体形和服饰看,也逐渐在摆脱外来艺术的影响,体现出汉民族的特点来。

  麦积山的洞窟很多修成别具一格的“崖阁”。在东崖泥塑大佛头上15米高处的七佛阁,是我国典型的汉式崖阁建筑,建在离地面50米以上的峭壁上,开凿于公元6世纪中叶。麦积山石窟虽以泥塑为主,但也有一定数量的石雕和壁画。麦积山石窟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新架和修复了1300多米的凌空栈道,使游人能顺利登临所有洞窟。麦积山石窟的造像最高大者达16米,最小者仅为10余厘米。其中第44窟造像被日本人称为“东方的维纳斯”。西秦的78窟、128窟的造像的僧衣细致地绘出了图案。建于七十余米高的的七佛阁上塑像俊秀,过道顶上残存的壁画精美绝伦,其中西端顶部的车马行人图,无论从哪个角度看车马所走方向均不相同,堪称国内壁画构图之经典之作。

景区导游词范文 篇27

  在中州大地上,有举世闻名的名胜古迹,气势磅礴的名山大河,气候宜人的避暑胜地,历史悠久的文化古都,雄伟壮观的古代建筑,珍贵罕见的历史文物,奇异多样的花卉禽兽,丰富多彩的中原文化,绚丽多彩的风土人情等丰富的旅游资源。

  从中国七大古都来看,河南就占有洛阳、开封、安阳三个。

  古(古文化)、河(黄河)、拳(少林武术、太极拳)、根(寻根觅祖)、花(洛阳牡丹)为特色的旅游资源,是河南旅游业发展的一大优势。

  河南可供观赏、旅游的景区、景点有100多处。

  省内重点风景名胜区共25处,其中国家级重点保护分布区5处:登封的嵩山、洛阳的龙门、信阳的鸡公山、济源的王屋山和焦作的云台山,省级的有石人山、环翠峪、黄河游览区等20处。

  自然保护区23处。

  河南地下文物居全国第一位,地上文物居全国第二位。

  馆藏文物逾百万件,约占全国的1/8。

  全省有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30处,省级保护文物253处,市、县级保护文物2600多处。

  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为河南旅游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特别是20__年11月30日,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推开了一扇河南走向世界的大门,扩大了河南在国际上的影响。

  河南洛阳将会作为国际旅游业的一个黄金点、黄金线来吸引外国游客。

景区导游词范文 篇28

  亲爱的游客朋友们你们好!欢迎大家来到四川青城山。我是你们这次旅行的导游小导。

  青城山位于都江堰市西南,乘车前往大约需要20分钟,我想就利用途中的时间,给诸位介绍一下青城山的概况。

  青城山距离成都市区63公里,因景区青山环列,林木繁茂,终年幽静清凉,历来是川西著名的游览和避暑的胜地。又因这里是中国道教的发源地之一,东汉以来历经二千多年,一直是道教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基地,影响广及全国,所以青城山也是著名的道教名山。说到这里,大家可能已经听出青城山的基本特点了;那就是离都市最近的、自然景色清幽和道教文化源远流长的风景名胜地,而且还要加上六个字:保护相当完好。因此,1982年就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1999年青城山与都江堰景区联名申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来的专家充分肯定。当然,“眼见为实”,一会儿大家亲临其境,就知道我所言非虚了。

  青城山的得名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说青城山有阴阳36峰环状排列,峰锐崖陡,林木葱笼,宛如一座绿色的城郭,以形得名,叫做青城山;第二种说法是说青城山原名清城山,青字有三点水偏旁,因古代神话说“清都、紫微,天帝所居”,这里就是神仙居住的地方,所以取名“清城山”。后来,道教创始人东汉的张陵张天师创立天师道以清城山为基地,道教主张“清虚自持”“返朴归真”的教义,与清城仙都的意思相合,山名就无变化。唐初佛教发展很快,清城山上发生了佛道间地盘之争,官司打到皇帝那里,唐玄宗信道,亲自下诏书判定“观还道家,寺依山外”。道家胜利了。可是诏书把清城山的清字写成了没有水旁的青了。道家既借助于皇帝亲判的威力收回地盘,也就将清城山改称青城山了。

  这个故事并非传说,山上保存的唐碑诏书全文具在,足以作证。

  ——道教文化——

  据地质考察,青城山形成于1亿8千万年前的一次造山运动,山体抬升时受强烈挤压,岩层破碎。起伏较大,褶皱明显,所以山形千奇百怪,绝壁深壑,断崖裂石,处处显示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相传青城山区有36峰、8大洞、72小洞、共108景。一百单八是一个吉祥数字,表示景点很多,但人们更向往的是这里满布山岭的古木森林和蜿蜒山路上那无尽的清凉幽意,以及历史悠久的道教文化和保护完好的宫观建筑艺术。

  说到道教文化,由于道教在青城山两仟多年的存在和发展,特别是历代高道的主持和经营,青城山一直作为道家的祖山,俗家心目中的“神山”,而得到充分的保护。可以说,今天青城山的古建筑、古遗址、历史传说、饮食习俗,乃至林木花草,都渗透着道教文化的精神。青城山道教发展也有几个起落。远在东汉顺帝汉安二年(公元143年),在邛崃山系的鹤鸣山(今大邑县境)修道的张陵,来到青城山赤城崖创立道教。因张陵被其弟子尊为“天师”,所创道教也叫“天师道”。天师道经过张陵及其子孙历代天师的创建和发展,逐渐扩及全国,晋隋时期,天师道有北天师道和南天师道的兴起和地区教派的产生。青城山所传属于南天师道的正一教派。至唐末,著名道士杜光庭来青城山,天师道传统乃与上清道结合。上清道宣称修行得道可升“上清天”,比旧天师道理想的“太清境”更高。杜光庭后来在前蜀皇帝王建手下做官,官至光禄大夫尚书户部侍郎,封上柱国蔡国公,晚年居青城山近30年,著书立说,对道教的发展影响很大。

  到南宋时,青城山道士李少微等人创清微派,以行雷法为能事,将内丹术与符咒术相结合,称“可以驱邪,可以治病,可以达帝,可以啸命风雷,可以斡旋造化”,元朝封他为“雷渊广福真人”,一时信徒很多,青城山又再度兴旺起来。明代,青城山道教所传属于全真道龙门派。全真道与原来的天师正一道不同的是,它主张修道者要出家投师,住庵当道士,不娶妻室,不吃荤腥,创立了一套养身习静的修练方法。道士住山,自然对宫观的维护,山林的栽培就更为重视。明朝末年,战乱不断,青城山道士逃走,直到清康熙八年,武当山全真道龙门派道士陈清觉来青城山主持教务,又使局面重新改观。后来陈在四川官员的帮助下,得到康熙皇帝的钦赐御书“丹台碧洞”,并封他为“碧洞真人”。

  从此,青城山道系属于全真道龙门派丹台碧洞宗。新中国成立以后,青城山吸收了各地道士,原来丹台碧洞宗的格局有所改变,但其在道教中仍是很有影响的一支。1957年,“中国道教协会”成立,青城山道士易心莹被选为副会长兼副秘书长。其后,傅元天道长也被选为中国道协副会长,1992年当选为会长,并兼任中国道教学院院长。所以,研究道教文化的人是不可不来青城山的。

  ——山门——

  各位贵宾,现在已到青城山前,眼前那座古典辉煌的山门和后面青翠入云的山林,总是让每一个来客感到—股浓浓的幽意,急于走进这清幽世界的心情也油然而生。请不要着急,让我们先看看山门旁的建福宫。

  建福宫,在丈人峰下,始建于唐开元十八年(公元730年),原名丈人洞,宋时朝廷赐名“会庆建福宫。”丈人峰因宁封得名,相传宁封是黄帝时的制陶官员,能履蹈烈焰,随烟上下,又能驾御风云,宁封帮助黄帝学会“龙跷飞行”之术,打败了蚩尤,统一华夏,被黄帝封为统领五岳的“五岳丈人”。宋时又加封蜀州青城山丈人观九天丈人、储福定命真君。道教的十大洞天都有一位主治神仙,宁封便是青城山的主治神仙。今建福宫是清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年)重建,近年又进行过大规模的维修和补建。

  建福宫建筑面积1196平方米。前建亭楼映衬,后有丹台翠林,门额建福宫三字是1940年林森所题,前殿叫“长生殿”,供的是晋代高道范长生。正殿是宁封和杜光庭塑像。后殿三尊塑像,中间是太上老君,被尊为道教教主,左是东华帝君,即神话中的东卫公,为全真道的第一位祖师,右为道教全真派创立者王重阳。殿堂板壁上有张三丰祖师的诗。楹柱上挂的394字的“青城长联”,写景说典,有兴趣的可以一读。

  ——索道——

  进山门,我们右行去月城湖坐索道上山。这条林间山道首先进人眼帘的是路旁并立的雨亭和翠光亭。

  青城山的游山道上散布着许多的桥、亭和牌坊,与林相配,因山取势,形成意趣不同的风景图画。山亭多取枯树为柱,以树皮盖顶,树根为凳,枯枝古藤为装饰,符合道教的清静无为,回归自然,与青幽的山景浑然一体。亭型也随景而异,有随路转折形成的三角亭怡乐窝;有半倚山崖的方亭泠然亭;有伫立峰顶的八角亭息心亭;还有山路穿过而减柱的卧云亭,有随山势而成弧形的凝翠桥,这些山亭都应景造型,命名切景,又配有贴切的楹联,更富有诗意。各位在游程中将会不断看到。

  月城湖到了。这里原有一股甘泉,名叫“丈人泉”。1985年人们在此筑坝拦水,形成湖泊。我们过湖乘索道缆车直达上清宫。从高处往下走,比步行登山省时省力,也就有更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来游览了。索道全长980米,采用安全舒适的循环式吊椅载客,游人凌空观景,眼界开阔,别有情趣。

  各位朋友,现在顺路下山。我们今天看到的青城山比它以往的任何时候更青幽、更美丽,到此旅游的中外游客也比任何时期更多。这是因为,解放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青城山的自然面貌和宫观亭阁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充分保护,1999年,都江堰——青城山景区正式申报自然文化双遗产,政府又投入大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使青城山焕发了青春,更加靓丽。

  大家就要离开青城山了,如果有的朋友想带土特产回去馈赠亲朋好友,我介绍四样青城山有名的特产:白果炖鸡、洞天乳酒、青城贡茶、洞天泡菜。谢谢大家!

景区导游词范文 篇29

  辉山风景区位于沈阳市东北部,距离市中心17公里,辉山系长白山的一个支脉,风景区规划总面积142平方公里。风景区内山峦起伏、溪谷迂回、树木葱郁,秀湖四面环山、湖水碧澈,林海松涛,气象万千,形成美丽的自然景观。秀湖之水,宽阔清澈,碧波荡漾,似一颗明珠镶嵌于群山环抱之中。景区以自然景观为主,颇受旅游者喜爱,成为广大游客休息、度假、观光游览的风景名胜。

  辉山风景区是集青山、秀水、密林、奇石、幽洞、古迹和现代建筑为一体的省级风景名胜区。景区风光秀丽,辉山、棋盘山、大洋山、石人山四山对峙,各领风骚,形成逶迤起伏七十多平方公里的茂密林带;位于辉山风景区东北部的石人山海拔441.3米,是沈阳最高峰。石人山有各种经济植物和药物植物数百种,有属国家三级保护植物水曲柳、野大豆、核桃楸、黄柏等;有属国家二级保护鸟类13种,占辽宁省国家二级保护鸟类的27%。景区交通十分便利,东辉、沈铁、毛望三条主要公路通向风景区。

  辉山晴雪、棋盘远眺、向阳红叶、龟岭晓霞、飞虹夕照、秀湖烟雨、芳草云天、碧塘风荷等自然景观各具特色;向阳寺、南天门、仙人洞、点将台、妈妈石、石台子高句丽山城等历史遗迹与晴雪楼、望湖阁、观棋阁、鸟林和一批度假村、宾馆等现代建筑交相辉映,构成了景区人文景观的主体。现代化的度假村、别墅和立体化的游乐项目为景区增添了浓厚的现代气息。 以辉山风景区为中心,连同福陵、沈阳植物园、沈阳怪坡风景区、沈阳虎石台温泉疗养中心形成了独具魅力的沈阳东部旅游路线。

景区导游词范文 篇30

  九龙瀑位于黄山风景区南大门以东3公里处,景区内的景点名字多带有“龙”字,山路边一直有流水相伴,特色在于一条折成九段的瀑布,每一段瀑布底下都有漂亮的水潭,水色碧绿,不亚于附近的翡翠谷,是亲水的好去处。

  九龙瀑虽然就在黄山脚下,但是门票不包含在黄山门票内,和黄山分开售票。游玩九龙瀑最好在春夏季的雨后,瀑布气势恢弘,若逢冬季枯水季,瀑布只是细流,以看山景为主。

  从写有“九龙瀑”三字的大门口,到看见瀑布,有挺长的一段路要走。进门不远处的鱼池里养着不少肥肥的红鲤鱼,继续往前走,大片竹林印入眼帘,路上会碰到轿夫问你要不要坐滑竿,九龙瀑在看到瀑布以后有一段比较陡的山路,不过总体来说,山路要比黄山上缓,建议自己爬,权当黄山脚下的热身运动。

  经过几个水潭后,能看到龙禅院,寺庙不大,两旁的树枝上挂满红布条。再往上走是梅林书屋(院),在遗址上复建,据说是清朝歙县人父子丞相曹振镛、曹文植读书的地方,书屋前的浅滩里生活着小石鱼,可以捉鱼玩。接着经龙母潭、青龙涧、九曲峡后,即能看到最下面的瀑布九瀑。然后走到会龙亭,现在一、二瀑是上不去的,走龙心潭方向看其他几道瀑布。

  到龙心潭遇岔路,一条通往三、四、五瀑,另一条通往七、八瀑,七瀑和八瀑间的路上能看到双龙松,都看过后回到龙心潭,走观瀑亭方向,观瀑亭看瀑布的视角很好。

  从观瀑亭往上走4公里是云谷寺,云谷寺是俗称的黄山后山登山处,上黄山得买黄山的门票。从云谷寺步行上黄山可到达白鹅岭,这里也有云谷索道坐;从观瀑亭往下走1公里可从黄山东大门出景区,你也可以原路返回,从九龙瀑大门出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