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除夕春节的诗句

2021-02-02

  除夕,一年的最后一天叫“岁除”,这天晚上叫“除夕”,指农历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即春节前一天的晚上,因常在夏历腊月三十或二十九,故又称为年三十。除夕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重大的节日之一。北方人风俗一致,除夕过年包饺子;南方各地风俗不同,或做年糕、或包粽子、或煮汤圆、或吃团圆饭等。家里家外要打扫得干干净净,还要贴门神、贴春联、贴年画、挂门笼。人们往往除夕通宵不眠,叫守岁。但是这些诗句,你都看过吗?

  28首除夕、春节古诗,贺新年!

  1、《元日》

  年代:宋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2、年代:唐

  《田家元日》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仕,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3、年代:宋

  《己未新岁》

  饯岁愁虽剧,迎年喜亦深。

  桃符带草写,椒酒过花斟。

  车马久无迹,儿孙聊慰心。

  更欣春意早,处处有鸣禽。

  4、年代:宋

  《元日》

  笋班玉立五云阶,曾醉天家舞马杯。

  坐困庚楼分月久,明从尧殿带春来。

  洪钧暖入宫桥柳,金鼎香传驿使梅。

  爆竹一声春梦晓,沈香亭北牡丹开。

  5、年代:宋 作者: 晁补之

  《失调名》

  残腊初雪霁。梅白飘香蕊。

  依前又还是,迎春时候,大家都备。

  灶马门神,酒酌酴酥,桃符尽书吉利。

  五更催驱傩,爆竹起,虚耗都教退。

  交年换新岁,长保身荣贵。

  愿与儿孙、尽老今生,祝寿遐昌,年年共同守岁。

  6、年代:宋 作者: 史浩

  《喜迁莺》

  雪消春浅。听爆竹送穷,椒花待旦,系马合簪,

  鸣鸦列炬,几处玳筵开宴。介我百千眉寿,齐捧玉壶金盏。

  最奇绝,是小桃新坼,争妍粉面。

  女伴。频告语,守岁通宵,莫放笙歌散。

  酒晕朝霞,寒欺重翠,却忆凤屏香暖。

  笑拂满身花影,遥指珠帘深院。

  待到了,道一声稳睡,明年相见。

  7、年代:宋 作者: 李处全

  《玉楼春》

  年光箭脱无留计,才过立春还守岁。

  要知一岁已寻侬,听打个惊人喷嚏。

  椒盘荐寿休辞醉,坐听爆竹浑无寐。

  明朝末後饮屠苏,白发从渠相点缀。

  8、年代:宋 作者: 孙惟信

  《水龙吟》

  小童教写桃符,道人还了常年例。

  神前灶下,祓除清净,献花酌水。

  祷告些儿,也都不是,求名求利。

  但吟诗写字,分数上面,略精进、尽足矣。

  饮量添教不醉。好时节、逢场作戏。

  驱傩爆竹,软饧酥豆,通宵不睡。

  四海皆兄弟,阿鹊也、同添一岁。

  愿家家户户,和和顺顺,乐升平世。

  9、年代:宋 作者: 刘辰翁

  《鹧鸪天》

  旧日桃符管送迎,灯毯爆竹斗先嬴。

  鹿门乱走团栾久,才到城门有鼓声。

  梅弄雪,柳窥晴,残年犹自冷如冰。

  欲知春色招人醉,须是元宵与踏青。

  10、年代:宋 作者: 刘辰翁

  《金缕曲/贺新郎》

  岁事峥嵘甚。是当年、爆竹驱傩,插金幡胜。

  忽晓阑街儿童语,不为上元灯近。

  但笑拣、梅簪公鬓。莫恨青青如今白,愿年年、语取东君信。

  巾未堕,笑重整。他年不信东风冷。

  鼓连天、银烛花光,柳芽催迸。

  漫说沈香亭羯鼓,自著锦袍吟凭。

  待吹彻、玉箫人醒。

  不带汝阳天人福,便不教、百又馀年剩。

  歌此曲,休辞饮。

  11、年代:元 作者: 邵亨贞

  《恋绣衾 辛丑元日》

  门前爆竹儿女喧,野人家、时序尚然。

  尽说道、春来好,老来人、长怕换年。

  东风到底无崖岸,也殷勤、相过小园。

  第一是、朱颜改,纵花开。

  12、年代:元 作者: 王寂

  《转调蹋莎行 元旦》

  爆竹庭前,树桃门右。

  香汤□浴罢、五更后。

  高烧银烛,瑞烟喷金兽。

  萱堂次第了,相为寿。

  改岁宜新,应时纳祐。

  从今诸事愿、胜如旧。

  人生强健,喜一年入手。

  休辞最后馀、酴酥酒。

  13、年代:宋 作者: 陆游

  《丁酉除夕》

  浮生过五十,光景如飞鸿;寒暑俛仰间,四序忽已终。

  殊方感漂泊,晚境嗟龙锺。

  桃符舆爆竹,嬾复随儿童。

  不寐非守岁,燕坐夜过中。

  气定神自凝,海日何曈曨。

  岂惟三彭逃,坐觉六人空。

  徂年勿惆怅,阅事方无穷。

  14、年代:宋 作者: 陈与义

  《除夜二首》

  城中爆竹已残更,朔吹翻江意未平。

  多事鬓毛随节换,尽情灯火向人明。

  比量旧岁聊堪喜,流转殊方又可惊。

  明日岳阳楼上去,岛烟湖雾看春生。

  15、年代:元 作者: 高士谈

  《庚戌元日》

  旧日屠苏饮最先,而今追想尚依然。

  故人对酒且千里,春色惊心又一年。

  习俗天涯同爆竹,风光塞外只寒烟。

  残年无复功名望,志在苏君二顷田。

  16、年代:宋 作者: 苏辙

  《次韵王适元日并示曹焕二首》

  井底屠酥浸旧方,床头冬酿压琼浆。

  旧来喜与门前客,终日同为酒后狂。

  老大心情今已尽,尘埃须发亦无光。

  江南留滞归何日,万里逢春思故乡。

  放逐三年未遣回,复惊爆竹起春雷。

  祈年粗有樽中桂,寄远仍持岭上梅。

  莫笑牛狸抵羊酪,漫将崖蜜代官醅。

  二君未肯嫌贫病,犹得衰颜一笑开。

  17、年代:宋 作者: 陈天麟

  《除夕偶成呈同舍兼简陈仲恕》

  东皇送暖下青都,雪在梅梢半有无。

  爆竹旧闻驱罔象,传杯今旧饮屠苏。

  暗中石火频过眼,忙裹银丝欲上须。

  不解玉堂供帖子,双扉聊与换桃符。

  18、年代:宋 作者: 邓深

  《除夕把酒》

  爆竹惊今夕,屠苏荐诘朝。

  去来时转眼,新旧岁中腰。

  立地符先钉,倚门钱未烧。

  土人珍裂饼,聊以荐金蕉。

  19、年代:宋 作者: 范成大

  《丙午新正书怀十首》

  穷巷闲门本閴然,强将爆竹聒阶前。

  人情旧雨非今雨,老境增年是减年。

  口不两匙休足縠,身能几屐莫言钱。

  扫除一室空诸有,庞老家人总解禅。

  20、年代:宋 作者: 葛起耕

  《除夕》

  爆竹传声又岁除,流年不驻隙中驹。

  屠苏未用斟春酒,馎饦先教促晓厨。

  彩绚户庭更郁垒,欢传院落竞樗蒲。

  老来乐事关心懒,吟对梅花捻断须。

  21、年代:宋 作者: 李洪

  《元日》

  元日欢情客里稀,追陪人事强开眉。

  不知爆竹催年去,但怪屠苏到我迟。

  梅蘂欲撩东阁兴,宦情终愧北山移。

  未甘直道犹萧索,詹尹何辞为拂龟。

  22、年代:宋 作者: 刘克庄

  《岁除二首》

  儿童烧爆竹,妇女治椒花。

  独有龙钟叟,凄凉感岁华。

  23、年代:宋

  《次韵王适元日并示曹焕二首》

  放逐三年未遣回,复惊爆竹起春雷。

  祈年粗有樽中桂,寄远仍持岭上梅。

  莫笑牛狸抵羊酪,漫将崖蜜代官醅。

  二君未肯嫌贫病,犹得衰颜一笑开。

  24、年代:宋

  《癸酉元日》

  一声爆竹又惊春,荼垒中间写此心。

  忽忽行年周六甲,便便痴腹拟三壬。

  酒泉郡里宁甘饮,饭颗山头尚苦吟。

  强健得闲元是福,何妨终老住云林。

  25、年代:宋

  《旅舟度岁呈范尧臣》

  柏琖椒盘且罢休,吕蒙城下泊孤舟。

  昏独照还乡梦,久客新添别愁。

  爆竹无声惊寂寞,梅花有意伴淹留。

  明朝例是加年事,不信公侯不白头。

  26、年代:宋

  《癸守岁职儿桃源黄溪村居》

  今年爆竹楚江滨,别岁迎春仅隔辰。

  小筑偏边聊尔尔,幽居心远自申申。

  儿从豹变当斯世,我得鸥间着此身。

  学易假年天若许,横书长作傍梅人。

  27、年代:宋

  《春夜雪再用韵十首》

  数声爆竹入新年,万子千红信为传。

  巽二搀先施妙手,花开倾刻更堪怜。

  28、年代:宋

  《除夜宿石塔寺》

  醉後先眠客莫嗔,谁能守岁费精神。

  幸无爆竹惊寒梦,休羡椒花颂好春。

  今岁明年才隔夕,人情物态顿趋新。

  遥怜儿女团栾处,政欠屠酥第十人。

  关于除夕和春节的古诗词摘录

  除夕,一年的最后一天叫“岁除”,这天晚上叫“除夕”,指农历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即春节前一天的晚上,因常在夏历腊月三十或二十九,故又称为年三十。除夕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重大的节日之一。北方人风俗一致,除夕过年包饺子;南方各地风俗不同,或做年糕、或包粽子、或煮汤圆、或吃团圆饭等。家里家外要打扫得干干净净,还要贴门神、贴春联、贴年画、挂门笼。人们往往除夕通宵不眠,叫守岁。

  春节,指华夏传统历法夏历的元旦,农历正月初一,又称农历新年、大年、岁首、正旦、正月朔日,或叫阴历年,俗称过年、度岁、庆新岁。春节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是中国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

  《共内人夜坐守岁》

  [南梁]徐君倩

  欢多情未极,赏至莫停杯。

  酒中喜桃子,粽里觅杨梅。

  帘开风入账,烛尽炭成灰。

  勿疑鬓钗重,为待晓光催。

  《岁尽应令诗》

  [南梁]庚肩吾

  岁序已云殚,春心不自安。

  聊开柏叶酒,试奠五辛盘。

  金薄图神燕,朱泥却鬼丸。

  梅花应可折,倩为雪中看。

  《田家元日》

  [唐]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岁除夜会乐城张少府宅》

  [唐]孟浩然

  畴昔通家好,相知无间然。

  续明催画烛,守岁接长筵。

  旧曲梅花唱,新正柏酒传。

  客行随处乐,不见度年年。

  《除夜》

  [唐]李世民

  岁阴穷暮纪,献节启新芳。

  科尽今宵促,年开明日长。

  冰消出镜水,梅散入风香。

  对此欢终宴,倾壶待曙光。

  《除夜》

  [唐]曹松

  残腊即又尽,东风应渐闻。

  一宵犹几许,两岁欲平分。

  燎暗倾时斗,春通绽处芬。

  明朝遥捧酒,先合祝尧君。

  《除夜宿石头驿》

  [唐]戴叔伦

  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

  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

  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

  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

  《三年除夜》

  [唐]白居易

  晰晰燎火光,氲氲腊酒香。

  嗤嗤童稚戏,迢迢岁夜长。

  堂上书帐前,长幼合成行。

  以我年最长,次第来称觞。

  《新年作》

  [唐]刘长卿

  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

  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

  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

  《除夜作》

  [唐]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除夜》

  [唐]来鹄

  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

  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

  《除夜》

  [宋]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守岁》

  [宋]苏轼

  俗知垂岁尽,有似赴壑蛇;

  修麟半以没,去意谁能遮?

  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

  晨鸡且勿唱,更鼓畏添挝。

  坐久灯烬落,起看北斗斜。

  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

  努力尽今日,少年犹可夸。

  《除夜》

  [宋]朱淑贞

  休叹流光去,看看春欲回。

  椒盘卷红烛,柏酒溢金杯。

  残腊余更尽,新年晓角催。

  争先何物早,唯有后园梅。

  《除夜自石湖归苕溪》

  [宋]姜夔

  细草穿纱雪半消,吴宫烟冷水迢迢。

  梅花竹里无人见,一夜吹香过石桥。

  《除夜》

  [宋]戴复古

  扫除茅舍涤尘嚣,一柱清香拜九霄。

  万物迎春送残腊,一年结局在今霄。

  生盆火烈轰鸣竹,守岁筵开听颂椒。

  野客预知农事好,三冬瑞雪未全消。

  《新岁》

  [宋]陆游

  改岁钟馗在,依然旧绿襦。

  老庖供餺飥,跣婢暧屠苏。

  载糗送穷鬼,扶箕迎紫姑。

  儿童欺老聩,明烛聚呼卢。

  《除夜雪》

  [宋]陆游

  北风吹雪四更初,嘉瑞天教及岁除。

  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日(玉楼春)》

  [宋]毛滂

  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屠苏沈冻酒。

  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

  佳人重劝千长寿,柏叶椒花芬翠袖。

  醉乡深处少相知,只与东君偏故旧。

  《爆竹行》

  [宋]范成大

  食残豆粥扫尘罢,截筒五尺煨以薪。

  节间汗流火力透,健仆取将仍疾走。

  儿童却立避其锋,当阶击地雷霆吼。

  一声两声百鬼惊,三声四声鬼巢倾。

  十声连百神道宁,八方上下皆和平。

  却拾焦头叠床底,犹有余威可驱疠。

  《分岁词》

  [宋]范成大

  质明奉祠今古同,吴侬用昏盖土风。

  礼成废彻夜未艾,饮福之余即分岁。

  地炉火软苍术香,飣盘果饵如蜂房。

  就中脆饧专节物,四座齿颊锵冰霜。

  小儿但喜新年至,头角长成添意气。

  老翁把杯心茫然,增年翻是减吾年。

  荆钗劝酒仍祝愿,但愿尊前且强健。

  君看今岁旧交亲,大有人无此杯分。

  老翁饮罢笑捻须,明朝重来醉屠苏。

  《卖痴呆词》

  [宋]范成大

  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迎新岁;

  小儿呼叫走长街,云有痴呆召人买。

  二物于人谁独无?就中吴侬仍有余;

  巷南巷北卖不得,相逢大笑相揶揄。

  栎翁块坐重帘下,独要买添令问价。

  儿云翁买不须钱,奉赊痴呆千百年。

  《鹧鸪天·丁已除夕》

  [宋]赵师侠

  爆竹声中岁又除。顿回和气满寰区。春风解绿江南树,不与人间染白须。

  残蜡烛,旧桃符,宁辞末后饮屠苏。归欤幸有园林胜,次第花开可自娱。

  《迎新春》

  [宋]柳永

  嶰管变青律,帝里阳和新布。晴景回轻熙,庆嘉节,当三五到华灯,千门万户。遍九陌,罗绮香风微度,十里然绛树。鳌山耸,喧天箫鼓。渐天如水,素月当午。香径里,绝缨掷果无数。更阑烛影花阴下,少年人,往往奇遇。太平时,朝野多欢民康阜。随分良聚,堪对此景,争忍独醒归去。

  《永遇乐》

  [宋]李清照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此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水调歌头》

  [宋]辛弃疾

  头白齿牙缺,君勿笑衰翁。无穷天地今古,人在四之中。臭腐神奇俱尽,贵贱贤愚等耳,造物也儿童。老佛更堪笑,谈妙说虚空。坐堆豗,行荅飒,立龙钟。有时三盏两盏,淡酒醉蒙鸿。四十九年前事,一百八盘狭路,拄杖倚墙东。老境竟何似,只与少年同。

  《拜年》

  [明]文征明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元旦试笔》

  [明]陈献章

  天上风云庆会时,庙谟争遗草茅知。

  邻墙旋打娱宾酒,稚子齐歌乐岁诗。

  晚风何处江楼笛,吹到东溟月上时。

  《已酉新正》

  [明]叶颙

  天地风霜尽,乾坤气象和;

  历添新岁月,春满旧山河。

  屠苏成醉饮,欢笑白云窝。

  《迎春歌》

  [明]袁宏道

  东风吹暖娄江树,三衢九陌凝烟雾。

  白马如龙破雪飞,犊车辗水穿香度。

  绕吹拍拍走烟尘,炫服靓装十万人。

  额罗鲜明扮彩胜,社歌缭绕簇芒神。

  绯衣金带衣如斗,前列长宫后太守。

  乌纱新缕汉宫花,青奴跪进屠苏酒。

  采莲盘上玉作幢,歌童毛女白双双。

  梨园旧乐三千部,苏州新谱十三腔。

  假面胡头跳如虎,窄衫绣裤槌大鼓。

  金蟒纩身神鬼妆,白衣合掌观音舞。

  观者如山锦相属,杂沓谁分丝与肉。

  一路香风吹笑声,千里红纱遮醉玉。

  青莲衫子藕荷裳,透额裳髻淡淡妆。

  拾得青条夸姊妹,袖来瓜子掷儿郎。

  急管繁弦又一时,千门杨柳破青枝。

  《东风齐著力·除夕》

  [明]张大烈

  爆竹惊寒,疏梅送腊,岁转韶华。振天箫鼓喧闹。在邻家,处处桃符贴换。簪方胜秀隐娇娃。迎春早,宝钗端下,玉鬓排斜。

  心事暗中夸,惟愿取箕畴,敛福频加。金尊满祝,初添海屋霞。且饮今霄岁酒,胆瓶开,明日鲜花全收来。隔帘春色,淡柳抽芽。

  《甲午元旦》

  [清]孔尚任

  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眠。

  剪烛催干消夜酒,倾囊分遍买春钱。

  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

  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年。

  《癸巳除夕偶成》

  [清]黄景仁

  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患潜从物外知。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

  《凤城新年词》

  [清]查慎行

  巧裁幡胜试新罗,画彩描金作闹蛾;

  从此剪刀闲一月,闺中针线岁前多。

  《迎春》

  [清]叶燮

  律转鸿钧佳气同,肩摩毂击乐融融。

  不须迎向东郊去,春在千门万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