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有关春节习俗的范文

2025-02-21

2025有关春节习俗的范文 篇1

  过年了!过年了!家家户户忙着贴春联,剃头发,做年夜饭……要做的事情太多了,而且“规矩”太多了!有些习俗还很怪,无奈之下,我就去问正在贴春联的妈妈。我看见妈妈将“福”字倒着贴,我固然知道为什么要倒着贴,将‘福’字倒着贴是一种习俗,‘福’倒贴说明‘福’倒(到)了!但我仍然问道:“过年有什么习俗和规矩啊?”妈妈停下手中的活,耐心地给我谈起来。

  原来,以前过年还有一种放鞭炮的习俗,来源于“年兽”的故事。很久以前有一只“年兽”,长期居住深海底,到了除夕就跃出海面到处作恶。有一年一个老人用放炮,穿红衣,贴红春联的方法驱赶走“年兽”,这才得以平静,此后这个方法就流传开来。但是现在广州禁止燃放烟花 爆竹,所以我们就不再进行这个活动了。

  除夕这一天对我国来说是极为重要的。这天晚上,我们全家准备除旧迎新,吃团年饭。

  吃年夜饭,是春节家家户户最热闹愉快的时候。大年夜。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全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人们既是享受满桌的佳肴,也是享受那份快乐的气氛,桌上有鸡、鹅、烧肉等等,一般少不了两样东西,一是火锅,一是鱼。火锅热气腾腾,说明红红火火;“鱼”和“余”谐音,喻意“年年有余”。最后一道甜食,祝福往后的日子甜甜蜜蜜。

  今天我的'收获太大了,知道了很多过年习俗的知识,不过我觉得有点迷信,但这又仿佛是一种乐趣,只要快乐就好,何必迷信不迷信?更何况这是传统的习俗,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啊!

  春节原起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古代的春节称:“元日”、“元旦”。辛亥革命后,才把正月初一正式定名为春节。

  就北京地区来说,从腊月初八家家户户要泡腊八醋(蒜),就开始有了“年味”。民谣讲:“老太太别心烦,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腊月二十三又称“小年”。有一首歌谣唱道:“糖瓜祭灶,新年来到,丫头要花,小子要炮……”从这一天开始,北京人更加忙活了,要祭灶,扫房子,蒸馒头,置办年货,贴“福”字,贴年画,剪窗花,贴对联。贴门神,贴挂钱,一直忙活到除夕,开始过大年。

2025有关春节习俗的范文 篇2

  春节是一个喜庆的节日。春节有很多习俗,其中有放鞭炮、吃饺子、吃年糕,还有长辈给晚辈压岁钱等。每到了春节,许多邻居都会挨家挨户地拜年。

  除夕的晚上,许多人都会放烟花、鞭炮。这是为了赶走一种叫‘年’的怪兽。传说,年是一个吃人的怪兽,每到除夕的晚上,它就会下山。为了驱赶年,人们就点起火、敲锣打鼓。人们发现,红色的东西可以吓跑年。另外,竹子燃烧发出的“噼噼啪啪”的声音也能吓跑年。人们把这两种的优点结合在一起,发明成了鞭炮。为了不让年再来,每个除夕夜,人们都会放鞭炮。一直流传到今天,尽管人们知道年这种怪兽并不存在。今天的人们放鞭炮不是为了赶走年兽,而是为了更喜庆、更热闹。

  我没有玩过鞭炮,我只敢看别人玩。为了融入这份喜庆之中,春节的时候,我只好买一点不危险的沙炮和小烟花来玩。我希望有一种既好玩,又安全的鞭炮和烟花。那有多好啊!

2025有关春节习俗的范文 篇3

  佛山的春节习俗

  春节是中国一个十分重要的传统节日。在春节期间,全国是上下举国欢庆,处处洋溢着欢乐和谐的气氛。

  佛山的春节一般在农历的二十几就开始了。主要的活动包括逛花街,办年货等。佛山人喜爱逛花街,久而久之,这便成了佛山人过春节必不可少的活动。因此,按历代习俗,都会举行一次年宵花市。

  年廿八,洗邋遢这句是广东话。佛山人会在农历二十八的时候把家里的每一个角落打扫得干干净净。把这一年不好的东西去除掉,迎接新年的来临。年前,佛山人还会开油锅、蒸年糕。开油锅炸蛋散、油角、煎堆等,寓意来年的日子像只油锅,油油润润,富富足足。佛山人还爱蒸年糕,寓意年年高。

  在年三十晚这一天,是整个春节的高潮。这一天,孩子们都会到处燃放烟花爆竹。不仅仅如此,大家还会忙于做年夜饭。佛山人对年夜饭的菜色十分讲究,既要美味可口,还要好意头。一般的年夜饭都会有鸡,俗话说无鸡不成宴,所以,鸡是少不了的。其次,就是一些应景的菜,例如:鱼,代表年年有余;发菜,代表发财;蚝豉,代表好事……吃过晚饭,大家都会不约而同地去逛花街,越接近十二点,人气就越旺。

  大年初一,大家都会睡到近中午才起床。吃过午饭后,佛山人会到公园去看表演或到亲友家去拜年。拜年时,不论带了多少礼物都不能是单数,因为俗话说好事成双。进了门,首先要对象说不一样的祝福语。对老人要说新春如意,寿比南山;对有工作的人说工作顺利,新年进步;而做生意的人,最中听的莫过于新年大赚,发财利市了。拜年时,长辈会将事先准备好的利是给未成年人,表示把吉祥和祝福带给他们。

  正月十五的元宵节,是春节的另一个高潮。在佛山,有这么一个俗语行通济,无蔽翳。这意味着在正月十五那一天,人们都会拿着行运风车和与生财同音的生菜走通济桥,祈求身体健康、财运亨通。除此之外,这一天还要吃汤圆,寓意和和美美,团团圆圆。

2025有关春节习俗的范文 篇4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这句描写春节的诗是我心中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诗。每当春节来临大街小巷,挂着流光溢彩的灯笼就让我想起了春节的习俗。

  贴福字和门对是一个必不可少的习俗, “福 ”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福。为了充分的体现这种向往,有一些人会把福字倒过来贴,有福气到了的意思。而最令人开心的时刻到了。叮咚一声门铃把大家的热情提了起来,一开门一群熟悉的面孔出现在眼前。走入家中一股扑鼻子的香味飘来。一桌子的美味佳肴引的垂涎三尺,一盘热腾腾的饺子上了桌,大家你争我抢的吃了起来,为了是吃到福气饺子。吃到的人就会在一年来很有福气。吃完饭后我们一家人去了寺庙烧香,拿着香在四方祭拜,拜佛这也是成为了我们家过年的习俗。

  春节是浓浓的情意,深深的祝福,绵绵的怀念,切切的问候,愿你们佳节快乐,健康如意,明年更好!

2025有关春节习俗的范文 篇5

  春节习俗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如何过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

  爆竹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拜年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是同族长带领若干人挨家挨户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几个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为“团拜”。晚上,就剩下自己家的人了。在看春节联欢晚会之前,是我最期待的时候:收压岁钱。恭喜发财,红包拿来!舅舅一个,外公一个,外婆一个……我满载而归,手中十几个大红包。春节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人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此记载见于《燕京岁时记》;另一种是最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由家长偷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倒贴“福”字。

  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

2025有关春节习俗的范文 篇6

  过春节啰!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

  春节有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还要贴春联,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

  当然除夕守岁也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更加值得一提的是吃年饭和拜年了,大人开心,我们小孩子更快活,而我是更加快活,因为,妈妈答应了过春节的时候我可以每天都可以玩自已想玩的。令我最难忘的还是过年的那次吃饭:年初二,去外婆家拜年,外婆准备了我最喜欢烤鸭,一开饭我就看准烤鸭吃,在我一番攻击下,大半个烤鸭进了我的肚子,哈!吃得真饱呀!

2025有关春节习俗的范文 篇7

  春节是我国历史已久的传统节日,是中国最重要的节日之一。让我们一起徜徉在中国文化的世界里,倾听传统的歌声吧! 春节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 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正月初一和元宵节为高 潮。

  在春节期间,我国大部分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活动这天被人们视为最吉祥的日子。周、秦时期每年将尽的时候,皇宫里要举行“大傩”的仪式,击鼓驱逐疫疠之鬼,称为“逐除”,后又称除夕的前一天为小除,即小年夜;除夕为大除,即大年夜。

  通常在除夕的前几天里,人们都要以贴门神、贴对联、贴福字、贴窗花、贴年画、贴挂千来祈福,装点居所。当然少不了给压岁钱了。压岁钱通常是长辈发给晚辈,愿在新的一年里学习进步,身体健康。

  相信大家阅读了这篇文章后,能够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有更多的了解。让我们一起徜徉在欢乐的世界里,度过愉快的春节吧!

2025有关春节习俗的范文 篇8

  春节是我们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我们每个地方也有不同的青春春节的一些习俗,这些习俗都是从很久远的时代传到现在的,所以我们的春节习俗里面富含着我们的中华文化色彩。不同地方的风水是不一样的,我来介绍一下我们这边的风俗。

  首先在春节的早上,特别是小孩子是要换上新衣服的,这件新衣服是红色的,穿新衣服意味着新的开始,一见到不好的事情全都被一倒而空了,然后我们便开始打扫屋子,大的物资也意味着我们要把一件不好的东西全部都剔除掉,然后开始新的一年。然后因为我们家里是有老人的,我的爷爷和奶奶都是辈分比较高的老人,所以在一大早就会有一些小孩子或者是爷爷奶奶的晚辈过来向他拜年,打开祝福,然后我们家里也会摆上一些瓜子花生和糖果来招待他们,也会给他们倒上一杯茶,然后会一起聊聊天。

  他们聊完了天之后我们也要下去给别人拜年了,这个时候爷爷奶奶会留在家里照看,要过来给他们拜年的晚辈,而我们这些年轻的一辈就要下去给别的老人拜年了,这个时候我们就回去给他们带去祝福,他们也会给我们的小孩子包红包表达祝愿。拜完年之后已经到了,中午这个时候家里可能会来客人,所以家里的女犬就赶紧把食物都做好了,一般是非常丰盛的,然后一起吃到了下午的时候,我们全家人都要去山上的庙里面烧香祈福,许下一些愿望,等到晚上的时候就是全家团圆的日子,这个时候就是年夜饭了,我们的年夜饭非常隆重,并且年夜饭的餐桌上面必须有鱼。到了晚上的时候,我们会放鞭炮看春晚,一家人在沙发上面一起看春晚的感觉真的是很美好的。

2025有关春节习俗的范文 篇9

  我姥姥是山东人,对过年可认真了,要贴春联、贴窗花、放爆竹、发红包、穿新衣、吃饺子、守岁……。这些一样都不能少。姥姥说就是要辞旧迎新,要有万象更新、生机勃勃的新面貌。大年“三十”晚上和初一的早上都必须吃饺子,姥姥把饺子称为“万万顺”,表示新年中做任何事都会顺顺当当,也预示着新一年中全家人团团圆圆、平平安安地生活在一起。姥姥包的饺子就象一个个元 宝,即好看吃起来又很香。

  我也开始和姥姥学包饺子,我先学会了擀饺子皮,我擀得很慢,不过姥姥夸我,挺好的!然后我又在姥姥的指导下学会了包饺子,姥姥包的又好又快,可我包的又慢又象盒子,但是全家人还是都夸我包得好,吃饺子时也专选我包的吃,我也知道这是家人对我的鼓励。

  我还自己写了春联,虽然我也知道写得不太好,但是我会经常练习越写越好的。

2025有关春节习俗的范文 篇10

  春节的前几天,我们都要和爸爸妈妈去超市购物,超市里特别热闹,年货等商品看得人眼花缭乱,到处张灯结彩,一派节日的喜庆气息。我们要买新衣服,买各种食品,还有年画,对联和鞭炮。

  到了除夕那一天,家家赶着做年菜,我们小孩喝果汁,大人们喝酒,长辈们还要说:“祝你们天天向上……”我们还要给长辈说祝福的话!除夕晚上还要看春节联欢会,节目太好看了!到了十二点我们就要放五颜六色的烟花,你能看见五彩缤纷的烟花在夜空闪耀,你能听见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在预示着新年的来到!

  大年初一我们要穿漂漂亮亮的新衣服,到长辈家去拜年。我们的长辈会给我们发压岁钱。

  过年有许多习俗,说也说不完。

2025有关春节习俗的范文 篇11

  春节习俗——吃饺子

  要说到春节的习俗,那我明白的可就多啦!比如放鞭炮啦,走亲访友啦,贴春联啦,吃饺子啦,简直是多的数不胜数。但是对于我这个美食爱好者来说,最最期盼和喜爱的,当然还是吃汤圆咯!

  汤圆味儿好,做法很重要!这不,今年的春节,我们家又要准备吃汤圆了,我也不时会在厨房中打打下手。

  其实汤圆的做法也很简单。这第一步,当然就是和面了。面和好以后,就能够取下一块,或大或小都能够,然后将它捏成一个厚度中等的小饼子,再将原有的汤圆馅儿放一些在小饼子的中央,之后将小饼子慢慢地团起来,先团成碗状,最后团成球状。而第二步,就能够将这些做好的汤圆放在有着开水的锅中煮,直到煮熟为止。

  汤圆一出锅,顿时就香气四溢,让人闻了就垂涎三尺。

  最后能够吃汤圆啦!此时的我,情绪可真的是兴高采烈,迫不及待地想要吃到这天的汤圆。过了一会儿,餐桌旁的人都到齐了,汤圆也一碗一碗地端了出来。我手里拿着筷子,看着碗里那又鼓又热的汤圆,心里总是热乎乎的。——实在等不下去了,于是我从碗中夹起一只汤圆,然后留意翼翼地咬了一口。哇塞!这味道简直是美不可言哪!那软软的面皮,还有那又香又甜的馅儿,直朝我的喉咙奔去。这滋味,可真是给人一种腾云驾雾、飘飘欲仙的感觉。

  汤圆,在某些地方又叫团子,让人有一种在新的一年中能够团团圆圆的完美期盼。

  怎样样?听了我的介绍,你是不是也对我喜欢的这个春节习俗有种一种期盼的感觉呢?心动不如行动,此刻就开始做汤圆吧!期望今年的春节,你也能吃到美味的汤圆。在新的一年中,你也能和你的家人团团圆圆,幸福美满!

2025有关春节习俗的范文 篇12

  江苏的春节习俗

  春节的江苏民间,除了贴春联、挂年画、守岁、舞狮子、大拜年等和全国一样的习俗外,还有一些独特的习俗,现辑录数则以飨读者。

  苏州人除夕在饭内放进熟荸荠,吃时挖出来,谓之掘元宝,亲友来往,泡茶时要置入两只青橄榄,谓之喝元宝茶,恭喜发财。

  武进人年初一早晨,将先祖画像悬挂中堂,供上茶果、年糕,一家老小依次行拜年礼,谓之拜神影子。他们扫地不许从家里往外扫,惟恐把财气、如意扫了出去,只能从外往里扫。

  江宁人有春节打神鼓之习俗,由大旗开路,锣鼓手浑身使劲地擂鼓助兴,初三打夜鼓、初七上七鼓,十三至十五打赤膊鼓,气氛热烈。

  南通人有在家门口或堂前插芝麻秆、冬青、柏枝的习俗,取意生活开花节节高,长年青翠。

  淮阴人还有初六给孩子烤头风之习俗。是夜带孩子到田头空地点燃火把,为孩子驱除病邪,边烤边唱:烤烤头,醒醒脑,烤烤脚,步子矫,烤烤肚皮不拉稀,满身都烤遍,疾病永不见。

  无锡渔民年初八有乘船去西山祭拜禹王庙之习,祈求水神保佑,祭鳌赕佛,谓之上?,禹王庙拆除后,此俗渐渐淡漠。

  春节期间,江苏地区的旧习俗中还有许多禁忌,诸如年初一不动剪刀,免得口舌之争;不动菜刀,以免杀身之祸;不吃稀饭,怕出门遇雨;不扫地,怕把财运扫光等等。随着科学知识的普及,有很多不科学的习俗也逐渐被人淡忘;健康有益的娱乐休闲活动,却一向延续下来。

2025有关春节习俗的范文 篇13

  老北京的春节习俗

  日落日升,斗转星移,回首往昔,历史为我们留下了太多的系念和玄想,而这“岁时礼俗”就是其中之一。比如,春节习俗成了我国最大的传统民俗节日。春节在古都更受到人们普遍重视,由此也构成了一套完整的春节习俗。农历的正月初一为春节,俗称“过年”。春节原起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古代的春节称:“元日”、“元旦”。辛亥革命后,才把正月初一正式定名为春节。

  就北京地区来说,从腊月初八家家户户要泡腊八醋(蒜),就开始有了“年味”。民谣讲:“老太太别心烦,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腊月二十三又称“小年”。有一首歌谣唱道:“糖瓜祭灶,新年来到,丫头要花,小子要炮……”。从这一天开始,北京人更加忙活了,要祭灶,扫房子,蒸馒头,置办年货,贴“福”字,贴年画,剪窗花,贴对联。贴门神,贴挂钱,一向忙活到除夕,开始过大年。

  北京人总是把“福”倒着贴在门里、衣柜、水缸上,寓意着福到了。贴春联也有许多讲究,一般百姓家贴红色春联,门楣上贴“横批”,内廷、王公府第,一律用白宣纸镶红边;守制者(有父、母丧者)则要用蓝纸;庙宇用黄纸。春联最早始于五代时的后蜀。据说当年蜀太子在本宫门上提写“天垂余庆、地接长春。”八个大字,这就是中国最早的一副春联。北京人在屋内廷贴上“抬头见喜”,屋外贴上“出门见喜”,院内贴“全院生辉”等春条。

  过去大多数老北京人家都供有佛龛或神像,到了年三十最讲究的要摆上九堂大供;有成堂的蜜供,成堂的套饼、花糕的面鲜,成堂的水果、成堂的干果、花糕大小八件,年糕年饭,素饺子(或蒸食),素炒菜(或炸食)。家境不好的也要摆三堂或五堂供品。北京人过年讲得就是吃喝玩乐,以吃为主。这些供品实际上也是为人准备的。

  北京人除夕晚上的年夜饭(又称团圆饭)是必不可少的,也是全年最丰盛的一次晚餐。除夕的年嬉饭要荤素一齐上。有冷荤、大件和清口菜。冷荤有冷炖猪、羊肉、冷炖鸡、鸭。大件有:红烧肉、扣肉、米粉肉、红白丸子,四喜丸子。清口菜一般都是豆腐、青菜、罗十、咸菜佛手等。主食多以荤素睡觉为主。

  北京人除夕和正月初一都要吃饺子,取其“更岁交子之义“。还总是把饺子包成元宝形,在饺子中放进糖、铜钱、花生、枣、栗子等。如吃到糖的,意味着日后生活甜蜜;吃到铜钱意味着有钱花;吃到花生意味着长寿,因花生又名长生果,吃到枣和栗子的意味着早立子……

  北京春节的习俗真搞笑!

2025有关春节习俗的范文 篇14

  春节的习俗有很多种,比如说有汉族的春节习俗,有白族的春节习俗,还有阿昌族的春节习俗……有许许多多民族的春节习俗。我最喜欢汉族的春节习俗,因为我是汉族人。

  汉族的春节习俗有贴对联、剪窗花、做灯笼……我最喜欢的是放烟花。有些烟花飞上天在炸,五颜六色的,好看极了!有些烟花拿在手里舞,舞着舞着会变色,简直大美了!还有些烟花在地板上转的,像一朵朵花儿,但那种烟花很快就没了,而且,毒气也很浓。不过,我春节的那天晚上,第一个放的烟花是拿在手上舞的,第二个放的烟花是飞上天炸的,第三个放的烟花是在地板上转的。

  我最喜欢的春节习俗是放烟花,第二喜欢的是剪窗花,第三喜欢的是做灯笼……我喜欢汉族许多的春节习俗,可能讲一下午都讲不完。

2025有关春节习俗的范文 篇15

  中国传统节日--过年。过年是辞旧迎新的日子,也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在过年期间,中国的汉族和很多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

  我的老家是金溪,今年我就在那儿过的年,可有意思啦!

  大年三十一大早,一阵阵鞭炮声把我从睡梦中惊醒,便不由自主地吟诵起了王安石写的《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尤眨?馨研绿一痪煞?3怨?绶梗??胰嗣ψ派奔Γ?毖迹?急改暌狗埂W钣腥さ氖枪?θッ??螅?ǘ涝诩ξ舶蜕狭粝氯??鹈?N冶慊匙藕闷娴男那楸闳ノ誓棠蹋?ldquo;奶奶,为什么要在鸡尾巴上留下三根羽毛呢?”

  奶奶说:“这三根羽毛象征着人们吉祥、幸福、美好的生活。包含这激情和对祖国的春节祝福。”

  我若有所悟地说:“哦,原来是这样。”

  奶奶又说:“把这只鸡放进盆里,再加上一根大葱端着去庙里祭拜,许上愿望,希望来年的牲畜能够更加兴旺。”

  到了下午,奶奶忙着蒸寿糕,爸爸在一旁帮忙碌着,并不断地在糯米糕上用花生摆上一个“寿”字,这才知道这是为外公祝寿准备的。

  晚上,家家户户包饺子,这种饺子的原料不是用面粉做的,而是用糯米粉做的。饺子必须要包甜的或咸的陷,放在锅里炸后才能吃,吃在嘴里弹力十足,有嚼劲,回味无穷。

  吃完饺子,过了一会儿,一颗烟花飞向空中,瞬间爆炸,那爆炸的烟花仿佛是一朵美丽的莲花在空中展开的花瓣。看着这些美丽的烟花,我也情不自禁想去放一束。

  正月到亲朋好友家拜年时要喝糖水,我便去问爸爸:“到亲朋好友家拜年时为什么总要喝糖水?”爸爸说:“因为这样可以让亲朋好友之间的友情更加甜蜜,使我们快快乐乐的过新年。”

  这次回老家收获很大,因为我了解了很多习俗,使我和家人的感情更加深入。只有和家人在一起甜甜蜜蜜的生活才能互相理解,互相沟通,从中获得快乐。

2025有关春节习俗的范文 篇16

  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在中国每个地方的春节习俗都不一样,这次说一说我感受到的两个地方的过年习俗。

  今天是腊月三十日,我们称之为年三十。这一天外面张灯结彩,家家户户都贴上了大红福字,一片喜气洋洋的景象,家里桌子上都摆上了各种糖果、坚果、水果和小零食,厨房里也是鸡、鸭、鱼、肉各种各样的菜堆满了厨房的灶台。吃好中饭大家就开始准备晚上的年夜饭了,各种好吃的菜烧了一大桌,下午三点多奶奶就说要拜祖宗了,我觉得这是一个很神圣的环节,对已故的亲人表示怀念和尊敬,摆上菜和酒、还有糕点和水果,再点上蜡烛祭拜一下,这个环节就完成了。我们吃好年夜饭就可以收红包了,这是我最喜欢的一个环节,因为一个年过下来我就成小财主了。这是我的家乡——杭州的过年习俗。

  比起杭州,我更喜欢去我外婆的家乡——安徽过春节。除了贴春联、挂灯笼这些一样的,吃年夜饭都不一样,他们那里年夜饭下午三点以前吃,有些人甚至一点钟就开吃了,我已经分不清是中饭还是晚饭了。吃好饭全家人围在一起包饺子,外婆的手好像会变魔术一样,她一眨眼的功夫,就把手里的面团变成了饺子皮,把皮拿在手里翻了一下就又变成了一个饺子,我太崇拜外婆了,她像一个魔术师。外婆还会在饺子里包一个五角硬币,她说这个饺子是幸运饺子,谁吃到可以幸运一年,当然我很想吃到幸运饺子,我思考了一下觉得胃口大的人有很大的机率吃到,看到我吃饭用的小碗,我默默的放弃了。还有一种运气不好的,吃再多都没用,就说我舅舅吧!他为了吃到幸运饺子,足足吃了两三碗,我觉得他肚子都快撑破了,结果还是没吃到,哈哈哈……他运气实在太差了。我爸爸就是运气爆棚的那一个,他去过了三个春节,三次的幸运饺子都被他吃到了,所以说运气这件事实在不好比。这个饺子环节,让我感受到了浓浓的年味,还有趣味。

  现在我们生活水平都提高了,大家都过上了小康生活,我感受到了现在幸福的生活,愿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昌盛,我要好好学习以后报效祖国。

2025有关春节习俗的范文 篇17

  春节到了,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习俗,下面让我来讲一下我们家乡的习俗吧!

  春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春节来临之时,家家户户都贴春联,挂灯笼,准备迎接新的一年。春节必不可少的就是包饺子,想起饺子那美味的味道就会不由自主的流口水。

  大年三十的早上,我们一家出去买面粉,买完面粉后就开始包饺子了。首先把面粉倒入盆子里,再倒入水,接着再揉搓成面团,再用保鲜膜盖上醒一会儿。在群面的过程中,我们开始剁肉末,剁菜末,再把剁好的肉放入碗里,放入香油,生抽,老抽,盐,十三香,搅拌均匀。

  一切准备就绪,可以包饺子了妈妈和婶婶擀饺子皮,其他人包饺子。首先,拿一块饺子皮放在手心,接着夹起一块不大不小的肉末,用手指沾一点水抹在饺子皮的边上最后把饺子皮合起来,两边一捏就包好一个饺子了。这个像金元 宝一样的饺子,有很多寓意呢!饺子又名交子或娇耳,有着喜庆团圆和吉祥如意的寓意,也有平安团圆,早日归来的寓意。

  这就是我们家乡春节的习俗,你们那里有什么特别的春节习俗呢?跟我一起分享吧!

2025有关春节习俗的范文 篇18

  春节是中国民间最隆重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也是最热闹的一个古老节日。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是一年的第一天,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

  今年,一到农历12月27日,妈妈就带我上街买鞭炮和对联。

  我们来到街上,妈妈拉着我走啊,走啊。我看到了许许多多整整齐齐的鞭炮和对联,一转头,看见我去年买的几种对联,我拉拉妈妈的手说:“妈妈买。”妈妈就带我来到那一问店中,我挑了几种说:“妈妈,这些各买一盒。”妈妈亲切地对我说:“好!”然后我们付了钱,我们拿着东西,又来到里面买白菜、花菜、空心菜、鸡、鸭、鱼、肉等主食,我们跑了好几趟,终于把年货全买齐了。

  大年三十下午,爸爸已经准备好浆糊贴对联了,我就和爸爸拿着对联来到大门下,爸爸把浆糊涂在门墙上,我们急忙把对联贴了上去。

  除夕家家户户都要吃团圆饭,我们也不例外,我们一家子团聚在桌子边,一起吃团圆饭,喝团圆汤,欢迎新的一年到来,妈妈一边吃一边吩咐我说:“不能打破东西,也不能说”坏话,呀!

  到了初一,早上吃了一碗热呼呼的面线糊和甜鸡蛋,爸爸妈妈和我来到爸爸妈妈、叔叔阿姨、外公外婆家拜年,人人都说我“长高了,懂事了,学习进步了。”

  每个人都给我红包,我对他们说:“恭喜发财,新年快乐。”

  正月十五的时候,我们这里就不像北方那么热闹了,只是吃“状元圆”而已,可是,听说世纪公园、泉州公园晚上却是灯火通明,一眼望去,都能看见几百盏灯来,要是我能亲眼一见,那就太好了。

  春节,每年都只有那么一次,真是令人回味啊!

2025有关春节习俗的范文 篇19

  春节给大家的印象是什么?放鞭炮、拜年、祭祖、吃团圆饭……最开心的,还是收压岁钱吧?但是。你们知不知道春节的这些大大小小的习俗是怎么来的呢?呵呵,我给大家说一说吧。

  压岁钱的来历,是一个传说。传说在古时候,有一个小妖叫“祟”。大年三十晚上出来用手去摸熟睡着的孩子的头,孩子往往吓得哭起来,接着头疼发热,变成傻子。因此,家家都在这晚上天亮着灯坐着不睡,叫做“守祟”,也就是今天的“守岁”。

  有一对老夫妇。年老得子,疼爱有加。在大年三十的晚上,他们就不让孩子睡觉,给了孩子八枚用红纸包着的铜币给孩子玩。孩子把铜币翻来覆去地玩。玩累了,就一躺下,睡了。老夫妇还是很担心,就守在孩子床边。半夜,一阵妖风吹开门窗,也吹灭了灯火——“祟”来了。“祟”用手去摸孩子的头。正快要摸到时,枕边的八枚铜币突然冒出金光。“祟”吓了一跳,连忙缩回手,逃走了。天亮后,老夫妇把晚上的经历告诉了村民,村民们也纷纷效仿,在大年三十的晚上给孩子用红纸包着的八枚铜币,叫“压祟钱”。久而久之,也就成了今天的“压岁钱”。

  放鞭炮,大家都很喜欢吧?但为什么要放鞭炮呢?传说在古时候,森林里有一个怪兽,叫“年”。每当除夕那天,它都要出来大吼大叫,专门吃人和牲畜。当时没有人能够制 服它。为了躲避“年”的灾难,人们都要在除夕那夭杀猪宰羊敬供年,让它胀满肚子,才不伤害人畜。

  有年腊月除夕这天,人们忘了杀猪宰羊来敬“年”,“年”一来就大吼大叫,要想吃人。人们没有办法。只好关上大门,爬到楼上去躲着。“年”这儿走走,那儿走走,就是不见一个人。“年”气得大吼。这时,一个人家的竹楼着火了,竹子“噼里啪啦”地响。“年”给吓着了,赶紧逃回森林。

  躲在竹楼上的人发现了。“年”走后,他赶紧告诉大家这个秘密。于是,就有了放鞭炮的习俗。

  每到过年的时候,家门边总会有春联。那么,为什么要贴春联呢?相传古时候有一个叫“鬼域”的世界。“鬼域”中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盖三千里的大桃树,树梢上有一只金鸡。每当清晨,当金鸡长鸣啼叫的时候,夜晚出去游荡的鬼魂必赶回“鬼域”。“鬼域”的大门就坐落在桃树的东北方向,门边站着两个神仙。名叫“神荼”和“郁垒”。如果鬼魂在夜间干了伤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郁垒就会立即发现并将它捉住,用芒苇做的绳子把它捆 绑起来,送去喂老虎。因此,天下的鬼都畏惧神荼、郁垒。于是民间就用桃木刻成他们的模样,放在自家门口,以避邪防害。后来,人们干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郁垒的名字,认为这样做同样可以镇邪去恶。这种桃木板后来就被叫做“桃符”。直到明代,桃符才改称为"春联"。

  春节的习俗大家都知道了吧?愿大家在新的一年里平平安安。幸福快乐!

2025有关春节习俗的范文 篇20

  今天是除夕夜,也就是春节。春节是中国传统节日的一个新春佳节。

  春节,同学们都知道,它不是一个特殊的节日。所有的人都认为“春节很热闹,因为它是一个团圆的节日,这是理所当然的。”但我可不是这样想的,这个节日是用来纪念一个怪物的,它的名字叫“年”,它经常吞食过路的人们,可把人们害苦了。后来,出现了一位白胡子的老公公,他制服了“年”。人们为了防止“年”再跑下来,就用放鞭炮、贴红纸来吓“年”,所以就有了现在过年的习惯。

  我的家乡―桂林过春节有几“怪”,如果你想听听,我就给你讲讲吧!大年三十的除夕夜,各家各户都会做上一桌丰盛的美味佳肴,还有许多小吃,有糍粑、有糯米饭、有粽子、还有年糕等许多美食。第一“怪”就是饭菜都摆上桌了可是大人们就是不让我们先吃,而是先在神kan上祭拜后才能一起上桌吃饭,但是吃饭的时候鱼还不能吃,一定要留到第二天才能吃,大人们这叫“年年有余”。

  第二“怪”是大家大年三十的晚上都一定会等到大家大年三十的晚上都一定会等到新年的钟声敲响的那一刻,各家各户都会同时点燃鞭炮,大家都互相问候“新年好”,睡觉前我们都要吃一碗汤圆,它代表着各家各户美满幸福。

  深夜,家家户户的灯渐渐地熄灭了,整个桂林市进入了梦乡,这时,一股浓浓的雾包围了桂林,使春节的夜晚更加朦胧,更加迷人。

2025有关春节习俗的范文 篇21

  春节的习俗可多了!有贴春联、贴“福”字、剪窗花等等。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在门上,为节日添加喜庆气氛。

  春联的种类很多,根据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等。“门心”贴在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在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在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在相应的地方。

  去年的春节我们家还贴了一个倒“福”字呢。春节贴“福”字,也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民间为了更充分地体现向往和祝愿“福气”、“福运”,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倒”“福气已到”。

  “福”字倒贴在民间还有一则传说。明太祖朱元璋当年用“福”字作暗记准备杀人。好心的马皇后为消除这场灾祸,令全城大小人家必须在天明之前在自家门上贴上一个“福”字。

  马皇后的旨意自然没人敢违抗,于是家家门上都贴了“福”字。其中有户人家不识字,竟把“福”字贴倒了。第二天,皇帝派人上街查看,发现家家都贴了“福”字,还有一家把“福”字贴倒了。皇帝听了禀报大怒,立即命令御林军把那家满门抄斩。马皇后一看事情不好,忙对朱元漳说:“那家人知道您今日来访,故意把福字贴倒了,这不是”福到“的意思吗?”皇帝一听有道理,便下令放人,一场大祸终于消除了。从此人们便将福字倒贴起来,一求吉利,二为纪念马皇后。

  春节的习俗五花八门,丰富多彩,我真盼望春节能早日到来!

2025有关春节习俗的范文 篇22

  踏入腊月即农历十二月,已适宜办年货,除了买腊味、糖果外,水果也少不了,其中苹果大吉代表平安大吉,橘子代表团圆,所以买多一些也无妨。

  年廿四:谢灶,相传年廿四是诸神返回天庭述职的一天,其中灶君更是掌管人间衣食的神明,所以人们都兴起谢灶的礼仪,谢灶的供品包括生果、烧肉及一些斋菜,而汤丸及麦芽糖更是必备的,据说这些甜品能封住灶君的嘴,免他上到天庭向玉帝乱告状。祭祀仪式方面,在灶头放齐供品后,便焚香敬拜,心中祈求来年衣食丰足及身体健康,之后烧衣及撒酒,将一些汤丸放在炉灶上,或将麦芽糖涂放在灶君碑的金漆字上,效果会更佳。

  年二十八:洗邋遢,年二十八是清理家居的好时机,中国传统来说,这天一家人都要帮忙大扫除,务求将往年的霉气及不如意通通扫走,而自身亦要洁净,包括洗头、冲凉及理发等,据闻这样做便可以消灾去病。如果家里有神台的话,据说宜在今日换走挂红等神台供品,用红毛巾、红盆沾上柚子叶煮的水抹干净神台,那就可保家宅平安。

  年三十晚:要送年,年三十晚是一年的最后一天,这天具有感恩和团圆的意义。当日下午要开始送年的仪式,要开好祭桌,摆好五牲及各种年货以供奉诸神,之后便是拜祖先,以感谢祖先及各位神明一年来的照顾,而且祈求来年继续平安大吉。除夕夜许多人都不会睡觉,守岁到天光,根据传统习俗认为,守岁是为了祈求双亲长寿。到子夜十二点正,就开始烧炮竹,庆祝新一年来临。

  初一:在年初一祭祖是很重要的习俗。在祖先神位上放一些红枣、糖冬瓜、花生糖及生果等,跟着一家人烧香诚心祭拜及烧衣。之后就开始拜年的活动,晚辈向长辈或亲友间互相拜年恭贺。年初一也不可扫地或倒垃圾,相传这样会送走财气,一些不吉利的话不要说,否则这年会不好运的。

  初二:出外拜年或祭祖,年初二也是出嫁女儿回娘家的时侯,相传如果年初一回娘家,会令娘家变得穷,所以大家就要年初二才回了。回娘家拜年当然不能空手,必须准备一些贺礼才好。

  初三:各人留在家中,不出外团拜,恐防招口舌是非。

  初四:祭财神,老板想将某人“炒鱿鱼”,就不请他来拜神。

  初五:送穷五,初一至四的垃圾不能倒掉,免倒“财气”,初五的垃圾视为“穷土”,倒掉就“送穷出门”。五路财神生日,有“接财神”的习俗。

  初六:“送神”的日子,把除夕送来的财神纸马烧掉,店舖开始复业。

  初七:人日,人的生日,又是聚餐吃喝,又有放花炮烟花,启烟火的习俗,是“火的生日”。

2025有关春节习俗的范文 篇23

  春节是我们中华民族最欢快、最隆重的节日。春节又叫过年,含有辞旧迎新的寓意。春节的习俗很多,下面我就为你一一介绍吧。

  第一大习俗应该是“春联”了。“春联”也叫“对联”,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从五代十国时开始,明清两代更加兴盛,发展到今天已经有一千多年了。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每逢过年,都在大门的左右悬挂桃符的习俗。桃符就是用桃木做的两块大板,上面分别书写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的名字,可以驱鬼压邪,这种习俗延续了一千多年。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现在的春联是在红色的纸上,用毛笔蘸墨,书写一些象征吉祥、祝福的话语,寄托人们美好的心愿。现在春联已传入越南、朝鲜、日本、新加坡等国呢。

  第二大习俗就是“爆竹”了。当午夜钟声响起的时候,就会响起雷鸣般的爆竹声,为什么要燃放爆竹呢?这儿有一个传说:相传每到过年时节,年三十的晚上,出来一头叫“夕”的怪物,它常常出来吃人、吃牲畜,人们就想了一个办法,把竹子截成一个小筒一个小筒的样子,把桶里装上火药,把它们放在“夕”出没的地方,当“夕”出来的时候,点燃火药,立刻发出震天的巨响,“夕”听到这声音,吓得撒腿就跑,人们就平安了。所以就把这种发出巨响的东西叫做“爆竹”。

  第三个比较重要的习俗就是“守岁”。我国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这种习俗,既有对过去一年的留恋,又有对来临的新年的美好希望。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傍晚开始,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一边吃东西,一边聊天,古人有作诗、打麻将等风俗,而我们现在更增加了丰富的内容,除夕之夜收看春节联欢晚会,成了大多数人盼望的事情,连小孩子都非常喜欢。

  春节的习俗还有很多,每一个习俗都有一个美丽的传说,请大家记住我们中华民族的春节习俗吧,它是一笔可贵的财富呢!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一年中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在中国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还有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相传至今。比如,扫尘、贴春联、贴窗花、倒贴“福”字、画年画和守岁等等。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在古书《吕氏春秋》中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习惯了,此外,扫尘还有“除陈布新”的含义。

  春联也叫对联、桃符,它以对偶、精巧的文字抒发美好的愿望,是我们中国独特的文学形式。春节贴春联这一习俗起源于宋代,春联分为上联、下联和横批。

  “福”字,指的是福气、福运,春节贴“福”字是为了表达对亲朋好友的一种祝福。可是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祝福,人们干脆把“福”字倒过来贴,表示“福‘倒’了”。

  现在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已很是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家家户户带去了兴旺和欢乐的喜庆场面。我国收藏最早的年画是南宋《隋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的木刻年画,画的是王昭君、赵飞燕、班姬和绿珠四位古代美人。

  在此我再送大家一副对联:“焰火耀长空,色彩斑斓欢度除夕度,金龙腾大地,人声鼎沸喜迎吉祥年”!

2025有关春节习俗的范文 篇24

  春节快到了,大家以高兴的心情筹备新年的一切。

  除夕的早上,我们家各干各的,搞扫除贴好春联,便拜神保佑来年顺景。妈妈摆好拜神的贡品,准备拜神。晚上,在远方读书的姐姐回家了,妈妈早已做好丰盛的晚饭,一家有说有笑地吃团年饭。吃完饭,妈妈忘不了包利是。

  新年初一,我和姐姐穿好新衣服,向爸爸和妈妈恭喜,“祝您身体健康,工作顺利!”然后,他们总是笑容满面地给我们利是,我和姐姐高兴得手舞足蹈。因为我们太早起来,吃过早餐。客人来拜年了,妈妈总是倒上一杯热乎乎的茶,我摆上糖果、水果、瓜子、年糕……来款待客人。这时,大人们问好后,总是谈及他们的工作及家庭情况。我们这些孩子就是爱闹、爱玩。我和叔叔的女儿丽丽提着红灯笼到大街小巷玩个痛快,真有说不尽的高兴!

  不久元宵节又到了,杏坛文化广场可真热闹,前来观看,舞龙、舞狮在空中威风地舞着,真是栩栩如生。怪不得吸引了成千上万的群众前来观看。花车到处巡回游,给杏坛增添了不少生气。

  春节总令人盼望,因为我喜欢那种日子呢!

2025有关春节习俗的范文 篇25

  The Spring Festival is the most important festival in China.People usually decorate the doors and windows with red papercuts.becouse red means good luck.People usually clean house too.becouse they want to sweep away bad luck.Children can get some new clothes or presents from their parents and grandparents.

  翻译: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节日。人们通常用红色的剪纸装饰门和窗户。因为红色意味着好运。人们通常打扫房子。因为他们想要扫除坏运气。孩子们可以买些新衣服或礼物来自父母和祖父母。

2025有关春节习俗的范文 篇26

  春节是所有学生盼望的节日,但是与此同时老师会留一些作文作业,你是否还在为怎么写作文而苦恼,以下是考试吧为大家整理搜索的关于春节习俗的作文,供大家参考学习。

  过年了!过年了!家家户户忙着贴春联,剃头发,做年夜饭……要做的事情太多了,而且“规矩”太多了!有些习俗还很怪,无奈之下,我就去问正在贴春联的妈妈。

  我看见妈妈将“福”字倒着贴,我固然知道为什么要倒着贴,将‘福’字倒着贴是一种习俗,‘福’倒贴说明‘福’倒(到)了!但我仍然问道:“过年有什么习俗和规矩啊?”妈妈停下手中的活,耐心地给我谈起来。

  原来,以前过年还有一种放鞭炮的习俗,来源于“年兽”的故事。很久以前有一只“年兽”,长期居住深海底,到了除夕就跃出海面到处作恶。有一年一个老人用放炮,穿红衣,贴红春联的方法驱赶走“年兽”,这才得以平静,此后这个方法就流传开来。但是现在广州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所以我们就不再进行这个活动了。

  除夕这一天对我国来说是极为重要的。这天晚上,我们全家准备除旧迎新,吃团年饭。可开心了!

2025有关春节习俗的范文 篇27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如何过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

  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论述。

  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俱、影壁中。

2025有关春节习俗的范文 篇28

  新的一年来了,朋友们都换上了新衣服脱下旧衣服。在人们的一天天盼望中,新年终于到了,人们开始忙碌起来。买烟花爆竹的小摊子出来做生意了;买糖果点心的出来做生意了;买福字对联的也出来做生意了。大家纷纷上街购置年货,大街小巷一片沸腾的景象。

  这天晚上,是不是会有几户人家把烟花点燃放上天去;有时还有几个调皮的小孩也来凑热闹,手里拿着小鞭炮,往地上扔去,还的大地疼得毕毕剥剥的叫着。各家各户把灯打开了,有的人家在看电视,有的人家再吃团圆饭;我和爸爸妈妈在一起说说笑话,讲讲故事,看看电视,我的脑海中顿时浮现出了一首古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在热闹的爆竹声中,送走了难忘的旧年;温暖的春风,给笑容满面的人们送来了新年。我们又长了一岁。家家户户敞开门窗,让大年初一的气息吹进屋里。在这爆竹声中,我又大了一岁,我因该更加懂事,妈妈和爸爸在我的身上下了那么多功夫,我要好好读书,绝不辜负爸爸妈妈对我的期望。我一定会好好读书来回报爸爸妈妈对我的关怀和对我的期望。祝:大家新年快乐!

2025有关春节习俗的范文 篇29

  春节到了,意味着春天将要来临,万物复苏,草木万象更新,大地又要换上了新衣裳,新一轮播种和收获季节又要开始。人们刚刚度过草木凋零的漫漫寒冬,早就盼望着春暖花开的日子,当新春到来之际,自然要充满喜悦,载歌载舞地迎接这个节日。下面,我就和大家一起分享春节的那些传统习俗。

  (一)迎春日

  每年春节的年俗活动都丰富多彩,从农历腊月二十三起到年三十,民间通常把这段时间叫做“迎春日”,也叫“扫尘日”,在春节前扫尘搞卫生,是我国人民素有的传统习惯。

  (二)备年货

  接着就是家家户户准备年货,节前十天左右,人们就开始忙于采购过年的各种物资,也就是通常讲的“年货”。年货包括茶、酒、油、酱,南北炒货等等,此外还要准备一些礼品送给亲朋好友。

  (三)放鞭炮

  春节的另一种说法便是“过年”。在过去的传说中,年是一种为人们带来坏运气的动物。年一来,树木凋敝,百草不生;年一走,万物生长,鲜花遍地。年如何能过去呢,需要用鞭炮轰,于是渐渐有了燃放鞭炮的习俗,这其实也是烘托热闹场面的一种方式。过年期间游人满街,热闹非凡,一直要闹到正月十五元宵节过后,春节才算真正结束。

  (四)贴年画

  贴窗花和贴“福”字。剪纸在我国是一种很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被称为“窗花”。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有人索性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

  (五)拜年

  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地起来,穿上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春节拜年时,晚辈要给长辈拜年,祝长辈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年。现在长辈给晚辈压岁钱的习俗仍然盛行。

  年年岁岁,岁岁年年,春节始终是我们最快乐的节日,是华夏儿女共同的节日,无论在哪,只要是中国人,我们都有同样的习俗,同样的乡音,同样的方式来庆祝传统佳节—春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