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春节作文200字 篇1
春节到了,我们一家回到了老家福建过年。
春节是中国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它标志着农历年的结束,新的一年的开始;将告别寒冷单调的冬天,迎接生机盎然的春天。我们在福建老家的门上贴“福”字,春节贴“福”字,无论是现在还是过去,都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的向往,也是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为了更充分的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
我买了一些烟花和小朋友在大街上放烟花,烟花在劈里啪啦声中绽放着火花,我和小朋友们围着烟花高兴的唱着歌,跳着舞,笑着看烟花。许多人提着礼物在街上走着,脸上都挂着灿烂的笑容,我猜想他们应该是去亲戚朋友的家吃团圆饭吧!
我们家一般是在年三十晚上吃团圆饭,伯母和妈妈在厨房准备着饭菜,要准备丰盛的饭菜,有鸡、鸭、鱼。饭菜拜上桌后,我们再坐在一起吃团圆饭吃,伯伯、爸爸端起酒杯祝酒,表达新春的祝愿,一家人坐在餐桌两旁,说着一年美好的事物,我还收到很多红包,我好开心呀!
你们的春节是怎么过的,是不是也和我们一样开心啊!
初一春节作文200字 篇2
大年初四,我们一家和姥姥、姥爷等人一同去妈妈的老家大名走亲戚。
我在大名看到了广阔的田野、不高不低的平房、高高的瓦房。到了妈妈的老家,我和哥哥在院子里放炮,放的可开心了,姥姥、姥爷、二舅、妈妈和爸爸一起在屋子里高高兴兴的和亲戚们拉家常,他们又说又笑,那场面别提多热闹啦!
表舅家有一条黑黑的大狗,长的非常可爱,小小的头,长长的身子,圆圆的眼睛和灵活的四肢,宽敞的院子里还有五只公鸡,有金黄的、黑的······
等把炮放完,我和家里人聚在一起吃表舅自家做的醉枣,那又大又红的鲜枣真是香甜可口。
傍晚,该回家了,我们驱车依依不舍的离开了大名县,大名真好,那里的人更好。
初一春节作文200字 篇3
大家肯定都知道春节吧,春节是我国最隆重的节日。想知道这个节日有什么习俗,就来看看我的作文吧。
大家在过春节时都放鞭炮,因为鞭炮是为春节而制作的,所以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燃放烟花爆竹,庆祝春节的到来。放鞭炮在古代是为了赶走一个叫“年”的怪兽,“年”欺压百姓,但人们放鞭炮赶走了它。所以放鞭炮作为一种春节习俗流传至今。
除了放鞭炮,贴对联也是一种春节习俗。对联是用红纸做的,人们相信红色可以降妖除魔,所以用红纸做对联。每一家都贴有对联,门上还贴了“福”字,“福”是倒着贴的,为什么呢?哈哈,意思是表示“福”倒(到)了。
拜年也是春节习俗,我最喜欢拜年了,因为拜年可以挣压岁钱呢!拜年一般在大年初一的早上,大家都起床很早,相遇时互相问好说祝福语,然后互相拜年发压岁钱,这时候是我兴的时刻啦!拜完年我回家数着自己的压岁钱,心里美滋滋的。
春节的习俗还有很多,如穿新衣,大家一起吃饺子……现在这几年又举办了一些游戏,可以玩,大家都开心。春节的习俗真多呀!
初一春节作文200字 篇4
春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在这个节日里,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习俗。
我的老家就有一个习俗:干什么事不能说“完了”,而要有“好了、满了、圆了”。比如包完饺子不能说“包完了”,得说“包好了”或“包满了”;吃完饭得说“吃好了”或“吃饱了”。我在想,那要是违背了这一条习俗会怎么样呢?
大年三十,为了避嫌爷奶的忌讳,爸妈特意交待我不要乱说不吉利的话。吃饺子时,我想:“假如吃完饺子说“吃完了”会怎么样?会被训斥几句?会不让拿压岁钱?还是会怎样?”一个个问号从我脑子里“蹦”出来,环绕着。“对了,就这样!”一个鬼点子从我脑海里跳出。我吃过饭,故意说了声:“吃完了。”旁边依就是吃饭声。突然,爸爸意味深长地抬起头,意味深长地看了我一眼,然后又意味深长地在我背上不轻不重地打了一巴掌,我悻悻地走开了。
这就是我说话给我的教训。
“完”在字典里的意思是“尽,没有了”,谁想在新的一年刚开始的时候就过完了呢?所以这一习俗也是人们想在新的一年里祈求幸福美好的意思。
初一春节作文200字 篇5
春节,是人们心中最重要的节日,在我们东北,关于春节的讲究就不少。
每年过年我家都热热闹闹的,今年也不例外。大年三十那天,我早早的起了床,帮助爸爸妈妈和姐姐贴对联,挂福字。挂福字也有讲究,福字要倒了挂,这样就表示“福到了”。妈妈每当过年时都为我们做上一桌子的大餐,今年比往年更丰盛。每年妈妈都会做鱼,因为鱼可以表示“年年有余”,饭桌子上不仅要有鱼还要有猪蹄,猪蹄表示“有抓头”。
吃饭的时间到了,在这之前一定要放鞭炮,因为这样可以去除“怪兽”来年保平安。到了晚上,灯要一直点着,这样可以表示来年前程光明无阻。到了晚上要包饺子,在包的饺子里,只有一个放有硬币,吃到这个饺子的人,来年一切事都会顺顺利利的。到了半夜12点每家每户都要放鞭炮,因为12点后为新年,放鞭炮是喜庆新年,这个时间放鞭炮表示万象更新,大吉大利,也代表着辞旧迎新之意。
初一春节作文200字 篇6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一年中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在中国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还有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相传至今。比如,扫尘、贴春联、贴窗花、倒贴“福”字、画年画和守岁等等。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在古书《吕氏春秋》中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习惯了,此外,扫尘还有“除陈布新”的含义。
春联也叫对联、桃符,它以对偶、精巧的文字抒发美好的愿望,是我们中国独特的文学形式。春节贴春联这一习俗起源于宋代,春联分为上联、下联和横批。
“福”字,指的是福气、福运,春节贴“福”字是为了表达对亲朋好友的一种祝福。可是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祝福,人们干脆把“福”字倒过来贴,表示“福“倒”了”。
现在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已很是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家家户户带去了兴旺和欢乐的喜庆场面。我国收藏最早的年画是南宋《隋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的木刻年画,画的是王昭君、赵飞燕、班姬和绿珠四位古代美人。
在此我再送大家一副对联:“焰火耀长空,色彩斑斓欢度除夕度,金龙腾大地,人声鼎沸喜迎吉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