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老人讨论
落下闳(约公元前156-公元前87年),姓落下,名闳。字长公,西汉巴郡阆中(今四川省阆中市)人。世界古代杰出的民间天文学家和历算学家。明晓天文,隐居民间。武帝元封六年被征召长安制造新历。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创制成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完整的有文字记载的新历《太初历》。落下闳在《太初历》中首次确立了以孟春正月朔日为一元之始(即春节)的历日制度并沿用至今。
——这是真人真事。我们在弘扬中国春节文化的时候,有没有必要还要到传说中去寻找另外一个什么人呢?
从春节的历法来源上来尊称落下闳为春节老人,是对春节文化本身内涵的挖掘。我们在弘扬春节文化的时候,有没有必要只根据传说中的一个什么人而凭想象将其赋予春节文化的内涵就够了呢?
落下闳是世界杰出的古代民间天文学家和历算学家,外国人李约瑟(英国)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称他是世界天文领域中“灿烂的星座”;我们中国人已把他的名字“嵌入”太空(“落下闳星”)。我们在弘扬春节文化的时候,是世界杰出的人物落下闳有资格可以承载春节文化呢,还是传说中的一个什么人有资格可以承载春节文化呢?
关于春节来历另外几种传说:
一、 万年制历说。传说,很多很多年以前,一个叫“万年”的青年人,制定了太阴历;那时的天子叫祖乙,祖乙对万年说:“春为岁首,就叫春节吧。”(这传说里面的情节多象落下闳啊,我们也想学文章同志大胆猜测一下:这传说中的“万年”会不会就是落下闳呢?)
二、 二佛交接说。这是在陕西关中一带民间,流传着的有关春节的神奇传说。如来佛与弥勒佛相争下凡治理人间,心善的弥勒佛被算计只管了一天人间,这天就是正月初一。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弥勒佛,就把这初春之时,二佛交接的时刻称做“春节”。
三、 阿山阿水驱年说。这是在福建省民间,流传着过年的美妙传说。一个叫阿山,一个叫阿水的两个放牛的孩子,他们找到了“年”怕响、怕红、怕火的弱点。第二天正好是正月初一,乡亲们拿出红柑、花生米等好吃的东西一道吃,互相祝贺:“恭喜!”从此,人们便把正月初一叫做“过年”。
(以上资料来源,详见中国民俗网)
至于落下闳制历说,因为是史实不属于“传说”范畴,故不列出。
我们找到这些资料,是帮助文章同志在弘扬中国春节文化的时候,看看传说中的哪个人更合适、更有理由称为“春节老人”……
我们可以列出候选人名单:
一、传说中的老人(文章同志提出的,排在第一位)
二、祖乙
三、万年
四、弥勒佛
五、阿山、阿水
六、落下闳(我们提出的,放在最后)
我们深知,名单排列也是一门学问,不对之处烦请文章同志斧正。
从传说和史事中,找出谁来代表“中国春节老人”才能够让全中国人民都会认同呢?
文章同志用的是比贡献的方法,看谁对中华民族的贡献大。这种办法到也无可非议。
文章同志已经把祖乙(天子)、弥勒佛(神仙)、阿山、阿水(放牛娃)从候选人名单中划出,我们尊重、赞同文章同志的意见,不再讨论他们贡献大小与否(老实说,有谁能够评定、量化出这四位贡献的大小?!)
“这位老人为我们的祖先战胜了年兽,使我们的祖先不再受到年兽的侵袭,这在远古时代是对中华民族的巨大贡献!!!远远要比制定正月初一的落下闳对中华民族贡献大的多了”。(文章同志语)
落下闳对中华民族的贡献怎么只有“制定正月初一”了?对此,我们不得不再次列出落下闳对中华民族的贡献。这里,我们只转引《世界杰出天文学家——落下闳》(查有梁著四川辞书出版社)一书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