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物理方案 篇1
引入
1. 内能:物体内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2. 动能:由于分子在不停地做着无规则热运动而具有的动能.它与物体的温度有关(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
3. 势能: 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分子间具有由它们的相对位置决定的势能,这就是分子势能.它和物体的体积有关.
4. 内能:与物体的温度和体积有关.
根据讨论结果,小结:通常情况下,对固体或液体,由于体积变化不明显,主要是通过温度的变化来判断内能是否改变.
新课教学
1. 提出问题2.问题讨论
问:如何改变物体的内能呢?(可以改变物体的温度或体积.)
问:物体内能的变化可以通过什么表现出来呢?或者说怎样判断一个物体(如一杯水、一块铁块)的内能是否改变呢?
把准备好的钢丝拿出来,想办法让你手中的钢丝的内能增加。
2.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讨论:有的想到"摩擦",有的想到"折",有的想到"敲打",有的想到用"钢锯锯",有的想到"烧",有的想到"晒",有的想到"烤",有的想到"烫"、" 高考;冰"等等.一边想办法,一边体验内能是不是已经增加了.(把"摩擦"、"折"、"敲打"、"锯"写在一起,把"烧"、"晒"、"烤"、"烫"、"冻"或者"冰"写在一起.
3.的提练
问:比较一下,本质上有什么相同或不同点.(阅读课本38~39页倒数第四段.)刚才所想到的办法,它们之间有何不同?能不能把这些办法分分类?
答:可以分为做功和热传递两类。其中,"摩擦"、"折"、"敲打"、"锯"是属于做功,"烧"、"晒"、"烤"、"烫"、"冰"属于热传递.
演示课本38页的实验.(慢慢地压缩看能不能使棉花燃烧起来.)
问:刚才两次实验,为什么会出现结果的不同?
答:动作快,时间短,气体没有来得及与外界进行热交换,其温度会突然升高,至乙醚的着火点,它便燃烧起来.而动作慢时,时间较长,气体与外界有较长的时间进行热交换,它的温度就不会升高太多,达不到乙醚的`着火点,则不燃烧.
阅读课本39页实验,分析气体对外做功的情况.
问:同学们还能不能从生活中找出一些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例子呢?
答:柴油机中的压缩冲程;给自行车打气时,气筒壁会发热;锯木头,锯条会很烫;冬天,手冷时,两手互相搓一搓;古人钻木取火等等.
再来体验一下,热传递改变内能的情况.给大家一段细铁棒和酒精灯,演示.
上台做实验.把用热传递改变内能的和体会告诉其他同学.
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再找出一些通过热传递改变内能的例子.
板书:改变物体内能的过程有两种:做功和热传递.
4.新知识的深入探讨
内能改变的量度
师:如何量度物体内能的改变多少呢?请大家带着问题阅读课本39页5、6两段,然后归纳出来.
高二物理方案 篇2
一、曲线运动
1.定义
运动轨迹是曲线的运动,由于曲线运动中运动方向时刻改变,故曲线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例如匀速圆周运动就是一种曲线运动。
2.条件
合外力的方向与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合外力与速度方向间夹角为锐角时,速率增大,为钝角时,速率减小;始终为直角时,速率不变。
3.分类
曲线运动分为匀变速曲线运动,合外力是恒力;变加速曲线运动。合外力是变力。
二、万有引力
万有引力定律:自然界中任何两个物体都相互吸引,引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引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1m和2m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之间距离r的二次方成反比。
1.开普勒第一定律:由叫轨道定律,所有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迹都是椭圆,太阳处于所有椭圆的一个公共焦点上。
2.开普勒第二定律:太阳与任何一个行星的连线在相等的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
3.开普勒第三定律:行星绕太阳运行轨道半长轴r的立方与其公转周期T的二次方成正比。
三、功和能
1.功。
如果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并且在力的方向上发生了一段位移,我们就称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
2.动能。
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3.动能定理。
合外力对物体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量。
4.能量守恒定律。
能量既不会创生,也不会消失,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或者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在能量守恒的分支中,机械能守恒定律也是一块重要的内容。
高二物理方案 篇3
语文:
优势:对语文有极大的兴趣,尤其是在阅读方面。
不足:
1、语文基础知识很差,特别是在字音、字形方面。
2、 文言知识欠缺,对于文言实词与虚词的用法不能很好的掌握与运用。
3、 在古诗词、诗歌鉴赏题,古代诗歌的一些艺术手法不甚了解,表达不清晰。
4、 考场作文不新颖、叙事性弱、说服力差,字迹不规范。
措施:
1、字音、字形的积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的是耐心,不是一早一夕就可以解决的。因此每天早早读是记忆10个易读错、写错的字或词。
2、保证每天至少40分钟的阅读量,阅读要做到广,阅读时要养成记读书笔记的习惯,阅读完一部小说要写一篇不少于1000字的读后感,阅读不能局限于近现代小说 。
3、将好的作文素材记于一个本子上,好的句子、文章、诗词应多记忆。
数学:
优势:基础较好,一直都很喜欢数学。
不足:
1、高一阶段数学的立体几何、圆与直线的方程学的相当不好。
2、数学做题速度慢,做题少。
3、对于数学难题没有耐心。
措施:
1、首先将老师当天的练习与《优化设计》完成,每天做好预习。
2、每天坚持作30分钟关于立体几何的题。
3、要对数学充满信心,有脚踏实地学数学。
英语:
高一学得太差了!没有优势可言! 不足:
1、英语单词发音不标准,信息听取的分低。
2、英语语法差,对完形填空、语法填空及作文影响大。
3、由于词汇量小,在阅读、写作方面都有一定的局限性。
4、作文句式单一,词汇量小,固定短语搭配积累的少。
措施:
1、每天有认真做好预习工作,并把与之相应的练习完成。每天要将现学的单词、语法掌握,要时常翻看笔记。
2、每天坚持读一篇短文并写.
3、要记忆一些听力材料,经典文章。
4、 每个单元单词也要复习。
政史地: 政治
优势:对课本知识记忆较牢固,理解能力很好。
不足:
1、对政治材料题分析不透彻,往往不能抓住要点。
2、政治多选题不能全面分析,正确率低。
3、辨析题回答的要点少,思维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无法开放式答题。
措施:开放阅读,关注时事,将政治与生活联系起来。要全面的理解教材,并运用教材。
历史
优势:对历史有极大的兴趣,初中的历史学的很好。
不足:每当分析历史的主、客观原因时便犯糊涂,对历史背景不了解,历史主观题回答不全面。
措施:要边背,边理解。大量阅读有关历史的书籍。
地理:由于初中未学过地理,地理无优势可谈。
不足:地图知识近乎空白,必修1知识不懂。有关地图的题做的一塌糊涂。
措施:要经常找老师请教地图知识,复习必修1的知识,并于实际联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