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班级质量提升方案

2023-08-11

高三班级质量提升方案 篇1

  近年来,苍梧县高中教育迅速发展,特别是今年苍梧县高级中学第一届新生就招了877人,极大的缓解了我县高中入学难的压力,深受群众的支持和拥护。目前,全县普通高中在校生4408人,摆在面前的是新学校、新老师如何适应高中教学,尽快进入角色,迎接新高考的挑战。示范性高中又如何跻身梧州市,乃至广西名校前列,教学质量是关键,为提高高中教学质量,实现我县高中教学目标,现制定提高高中教学质量“三年行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以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核心,以狠抓教学质量为主线,以提高课堂效率为突破口;以提高教师素质为重点,以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为抓手,以现代教育技术为手段;夯实教学常规管理,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全面提高普通高中教学质量,努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组织机构

  为了促进我县普通高中教育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明确校长是教育教学质量第一责任人。以示范性高中为龙头,引领普通高中发展,提高全县高中教学质量。县成立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组织、协调相关工作。

  组长:李金少

  副组长:郭锦源、周海峰

  成员:

  三、工作目标与策略

  (一)工作目标

  1.坚持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加强学校质量意识,质量管理,开展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的教学教研活动。

  2.坚持以示范高中为引领。发挥自治区示范性高中的示范引领作用,促进苍梧县高中教育教学质量提高。

  3.坚持以常规管理为手段。按照常规管理要求,规范学校工作,教学工作和教师工作。

  4.坚持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深化课堂教学改革,重视教学各环节,注重课堂的预设与生成,提高课堂效率。

  5.坚持以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为抓手。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注意教师的管理、培训、培养,提高教师的素质和能力。

  6.坚持以新高考为导向。为适应新的现代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积极行动,及早谋划,积极探索选课走班模式,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教育需求,增加学生选择权,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二)工作策略

  工作策略:“教育局牵头,教研室组织,学校实施,名师引领,骨干示范,以老带新。”

  “教育局牵头”:教育局牵头制定高中提质方案。

  “教研室组织”:教研室组织协调好高中学校工作。

  “学校实施”:具体教学管理,人员安排等由学校负责落实。

  “名师引领”:示范性高中、苍梧高级中学的特级教师、区市名师、学科带头人在学科教学、学科研究方面引导和带领。

  “骨干示范”:由示范性高中、苍梧高级中学、苍梧中专高中部一级以上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示范。

  “以老带新”:落实示范性高中、苍梧高级中学、苍梧中专高中部一级以上教师帮带本校和示范性高中一级以上教师帮带高级中学的新教师。

  四、主要工作及措施

  (一)抓好目标定位,实行目标化管理

  从高一新生入学时就确定其三年后高考要达到的目标,要制定激励机制留住成绩优秀的学生,因人施策,帮助他们确立冲击重点名校意识。力争近年内学生考取重点名校的人数有所突破,利用名校效应提振广大家长对教育的信心。

  (二)抓好教学常规的落实,提高管理水平

  1.落实教学常规管理,建章立制,科学管理

  按照教育部、自治区有关教学常规管理具体要求,结合学校的实际,建立健全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包括行政、教师、学生、德育、教学、安全、校园文化、体育卫生艺术、资产财产等方面的管理制度,实行科学管理。

  2.制定学校教学工作计划,教研工作计划、科组工作计划和个人工作计划。规范学校管理过程,认真制定本学年(学期)学校工作计划;各处(室)、科组、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要根据学校总体计划,制定科室、个人工作计划。

  (三)抓好教学环节,提高课堂效率

  1.抓好集体备课,落实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辅导、考试等教学环节。

  (1)备课:备课要注重质量,杜绝没有备课去上课。教师应做到:备课标、备教材、备教学手段、备教法、备学法;吃透重点、难点、知识点、教学点、能力点;优化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倡导集体备课与个人备课相结合的方式,增加备课的实效性。

  (2)上课:要重视课堂教学,向教学要质量。教师应做到:教学目标明确、具体;教学内容设计合理,符合学生实际;教学过程安排要井然有序,恰当设疑,引发思考,鼓励为主,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教学方法手段要灵活、适用;注重学习方法的传授和指导;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教师语言要规范、文明、准确、简练严密、清晰易懂;教态要端庄自然,富于激情;教学效果要明显,课堂教学气氛要活跃,学生基本能够理解和掌握当堂所学知识,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收获,达到拟定的教学目标。

  (3)作业批改:严格做到作业内容要精选,作业要求要严格,处理要及时,批阅要规范,批阅量要足额。同时做好作业的讲评,讲评要细致到位。

  (4)辅导:辅导要耐心、细心、热心、诚心,积极采取“抓两头促中间”,注重后进生和学困生的辅导和提高,鼓励教师为学困生无偿补课。

  (5)考试:考试是检测师生教与学效果的一种重要手段,学校每学期组织好月考、段考、模拟考、统考、期末考等多种类型的考试,各类考试在同一年级要采取统一进度、统一内容、统一时间、统一组织,统一标准,并对学科成绩进行对比分析,要分析学校、班级、学科、学生得失分情况、强势学科、劣势学科情况,从而客观准确地诊断教与学的效果,根据实际情况作出教学调整,强优势,补劣势,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学和辅导,同时要做好试卷讲评。

  (6)加强听课、评课工作。学校领导带头听课、评课。教师必须按照教学常规的要求听课,一个学期不少于15节。听课做到有记录,有评析,有建议,有启发。并对所听的课全部进行评课。

  2.扎实开展教学活动,以活动为载体推动教学有序开展

  (1)扎实开展好校内研讨课、观摩课、公开课、示范课、教学讲座等教学教研活动,学校领导要深入其中并组织教师做好听课、评课,注重活动的质量,充分体现活动的效果,促进教学能力和质量的提高。

  (2)把教学活动与教学常规检查相结合,一个学期检查教师备课,作业、测试,听课情况不少于4次,评出优、良、中、差。以检评为载体,充分调动教师积极性,使广大教师在活动中提高教学水平,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3)“骨干示范”就是组织示范性高中(相应年级)教师或学校骨干教师上示范课,进行课堂教学示范。

  (4)“课堂展示”就是组织学校教师每个学期每位教师都要求上一节展示课或研究课、示范课。

  (四)抓好教师的培训、培养,做好传、帮、带。

  1.强化校本培训工作

  (1)结合实际,制定科学的、操作性强的教师培训、校本培训方案,明确培训目标和任务,扎实做好校本开发、校本教研、校本培训工作,有目的按步骤地组织开展教师培训工作,全面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2)根据本校实际,组织开展校本集中培训,把重点放在解决教师专业水平和自身素质提高的培训。

  (3)学校重视教师的培训、培养工作,有计划组织、安排教师参加区市有关的培训,提高教师的素质。

  2.“名师引领”,大力发挥县内特级教师、名师、学科带头人的示范引领作用,组织学科教学,教育科研专题活动。每个特级教师、名师、学科带头人每年至少到高级中学或苍梧中专高中部做一次学科教学示范或教育科研专题讲座。

  3.“以老带新”,(下乡支教),落实传帮带措施,加大对青年教师、新任教师的培养力度,加快年轻教师成长步伐。首先,示范性高中、苍梧高级中学、苍梧中专高中部(相应年级)一级以上教师(年龄男的55岁、女的50岁以下)带2-3名本校或高级中学的新教师(有名单)。其次,要求示范性高中教师每隔一个月(假期除外)到高级中学至少上一节公开课(有课件和学校证明或盖章);组织一次教研活动或科组活动(有材料和照片)。(两项任务可以当天完成)

  4.高级中学、苍梧中专高中部三年教龄以下的教师要求每隔一个月(假期除外)到示范性高中听相同学科随堂课2节以上,并与任课教师交流或参与评课,要有听课学校教导处盖章。

  5.加强高考备考工作。示范性高中教师要指导高级中学、苍梧中专高中部教师做好高考备考工作。

  (五)以赛促研,提高学科组教研质量

  1.组织高中优质课比赛,由示范性高中牵头,每年组织一次,要求教龄三年以上的教师参加全县高中教师优质课比赛。

  2.组织高中教学技能比赛。由示范性高中牵头,每年组织一次,要求教龄三年以下的教师参加。

  3.示范性高中教师指导高级中学教师参加“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以及各类学科比赛活动。

  4.鼓励教师参加区、市教学技能比赛、优质课比赛。

  5.加强学科教研组、备课组建设,制定教研组、备课组工作制度,定期开展教研组、备课组活动。发挥集体备课作用,要求在教研活动中对集体备课有明确要求,做到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主讲人,并做好记录,使备课制度化和规范化。

  (六)抓好学校教科研工作,提升教师教科研水平

  1.加强教研工作,落实课题研究制度

  (1)要求教师增强教研意识,人人参与课题研究,积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要求所有授课教师必须写出一篇高质量的教学论文,并在科组或教师会上进行交流或投稿发表。

  (2)以“教学问题”为研究课题切入点,改革课堂教育,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2.鼓励教师申报区市教育科研规划课题。

  3.示范性高中教师要指导高级中学教师开展课题研究。

  五、建立完善教学评价制度

  (一)完善评估体系。建立健全教育教学质量监测机制、评价反馈机制和考核激励机制,强化学科教学质量评估,紧跟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步伐,加大课程实施和管理力度;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升教师专业水平。

  (二)加强各学科质量验收工作。每月进行一次质量抽测。教导处或年级组对学科抽测结果进行认真分析,从中找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找出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促进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提升。

  (三)建立健全教学常规管理的各项有效的制度,规范教学行为,寻求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管理方法。

  六、评估、奖励与说明

  (一)评估:每年由教育局组织教研室等对学校、教师进行检查、评估。

  (二)表扬:

  (1)对于教育教学质量特别突出的校长、教师,在干部提拔、评先评优上予以优先考虑,对管理松懈、教育教学质量水平不高或滑坡较大的校长适时进行诫勉谈话,逐步建立与绩效挂钩的激励机制。

  (2)对完成工作任务,成绩突出者,给予表扬并由教育局颁发“苍梧县高中教学改革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三)奖励:

  (1)示范性高中教师凡是参与指导高级中学教师的由教育局颁发“苍梧县高中教学改革指导教师”聘书。

  (2)建立中小学基础教育奖励机制,设立“高中教育质量提升专项资金”,对教学质量高、成绩突出、群众满意的教师尤其是高中毕业班教师给予重奖。

  (四)说明:

  (1)示范性高中帮扶教师工作量纳入学期绩效考核并作为职称评定重要参考;苍梧县高级中学教师到示范性高中听课纳入听课考核。

  (2)各有关单位开展的教研活动旅差费回原单位报销。

高三班级质量提升方案 篇2

  为扎实开展20xx年普通高考和中考备考工作,压实工作责任,明确奋斗目标,确保20xx年全市普通高考和中考再创佳绩,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中高考质量提升目标

  (一)中考质量提升目标

  20xx年中考情况。20xx年中考全市报考人数5869人,考取A+等第成绩人数为863人,A等第成绩人数为1054人。

  20xx年中考质量提升目标。20xx年中考全市预计参考人数6433人,以20xx年中考A+和A等第人数为基础分别提高10%的标准下达全市20xx年中考质量提升目标:考取A+等第目标人数为950人,考取A等第目标人数为1161人。

  (二)高考质量提升目标

  20xx年高考情况。20xx年全国普通高考全市报考人数3793人(文科1445人、理科2348人),其中优质生(中考A+等第人数)382人。20xx年高考全市一本上线564人(清北4人),A+成绩一本转化率147.64%;本科上线2280人,上线率60.1%。

  20xx年高考质量提升目标。20xx年全国普通高考全市报考人数4106人(文科1424人、理科2682人;学校考生3977人、社会考生129人),其中优质生(中考A+等第人数)390人,优质A等第人数634人(语、数、英、物、化5个学科中有A+等第或5科均为A等第)。根据20xx年高考成绩和20xx年高考报考人数下达全市20xx年普通高考质量提升目标,其中一本上线目标人数为600人(其中上清北5人),A+成绩一本转化率153.85%;本科(含一本)上线总人数为2510人,上线率为61.1%。

  二、主要措施

  (一)成立备考中心组,加强备考工作

  1.外出学习先进地区高考备考成功经验。组织各高中校长及高考备考中心组成员到先进地区考察学习,以先进地区的高考备考成功经验指导我市高考备考工作。

  2.提升训练质量。各初、高中学校要研究中高考方向,精选难度与中高考一致的试题训练,提升训练质量。

  3.强化培优补弱工作。各初、高中学校要按照定对象、定内容、定时间、定地点、定老师的“五定”工作法,加强临界生的.培优工作。

  4.强化精讲多练工作。各初、高中学校要加强语文、英语、作文专题的限时训练,把握训练的重点和时效性、针对性,精讲多练。

  (二)抓好疫情期间中高考备考指导工作

  1.通过空中课堂抓备考。制定疫情防控延期开学期间的线上教学工作方案,通过空中课堂等线上教学模式,组织和指导学生学习备考,确保延期开学期间“教师停课不停教、学生停课不停学”,确保中高考备考工作计划有序推进。

  2.做好线上培优补弱工作。延期开学期间各学校继续按照定对象、定内容、定时间、定地点、定老师的“五定”工作法,加强尖子生和临界生的培优补弱工作,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学校和学生备考工作进度的影响。

  3.专家线上指导。聘请的中高考指导专家通过微信群等平台发布中高考备考信息,组织和指导学校开展线上教学,做好备考工作。

  4.高考备考中心组线上集体教研。在延期开学期间,高考备考中心组通过网络集体备课,研究备考策略,命制模拟试题,确保延期开学期间全市高三年级学生的训练量不受疫情影响。

  (三)举办高考备考专题培训。正式开学后,市教研室继续邀请区内外知名专家对全市高中校长、副校长、年级组长及师生进行分期培训,提升高中学校备考管理能力和高三师生应考能力,提升高考备考工作的针对性、时效性。

  (四)营造浓厚的高考备考氛围。一是制定悬挂高考励志标语;二是疫情结束后组织召开动员大会;三是定期召开主题班会;四是开展优秀学子经验介绍活动;五是开展“宣读高考誓言”活动。

  (五)做好后勤保障工作。一是邀请食药监部门到学校指导食品卫生、食品安全工作,保障学生饮食健康;二是重视做好后勤保障工作,保障饭菜品种及质量;保障热水、开水供应;保障宿舍安静;保障校园、教室、宿舍环境清洁;保障校园安全。

  (六)开展学生心理疏导工作。邀请心理专家做专题报告,定期上心理疏导课。

  (七)落实中高考激励政策。争取20xx年5月底前市财政兑现20xx年的中高考奖2178.8万元,其中20xx年中考奖544.3万元,高考奖1634.5万元。

  (八)执行修订后的中高考奖励政策。20xx年中高考将执行新的奖励政策,其中中考设立中考拔尖奖、中考A+上线奖、中考A上线奖;高考设立高考拔尖质量奖、本科上线质量奖和高中学校校长、市政府特聘教学校长、教育专家奖励,具体奖励办法按《平果县实施“教育发展九大工程”提升教学质量奖励资金分配改革方案(试行)》(平政办发〔20xx〕8号)文件实施。

高三班级质量提升方案 篇3

  为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优质高中教育,不断提高全市普通高中教育教学质量,奋力开创全市普通高中发展新局面。结合本市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目标:

  坚持抓教学、严管理、促提升,不断提升全市(一本)本科达线率,争取20xx年达到40%以上,并逐年递增;加大培优力度,提升尖子生比例,争取大文大理在大市前10名、前20名、前50名中的比重不断增加,力争大市高考文理科状元花落我市;全力冲刺清华、北大,每年录取人数稳定在1-2人,争取超过2人。

  二、工作举措

  1.积极应对新高考改革。围绕新高考、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学校教学、教研、管理与服务能力等方面的新要求新标准,一方面提高完善各普通高中办学硬件条件,加强走班教室、功能教室、各类实验器材、现代教育技术设备等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大教师招录力度,配齐配足学校教师编制,采取多种形式加强高中骨干教师的培养,确保新高考改革“选课制”顺利实施。

  2.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一是积极组织教学研究。积极组织高三教师外出参加各类高三教研会,开拓高三教师的视野,提高他们对高考把握的准确性和高三复习的有效性。每年上半年组织全市高三年级三次模拟考试,对模考成绩统一分析,交流模考及复习工作中的经验和问题,督促各校及时整改。二是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每年组织省示范一中和二中高三各科领军教师面向全市普通高中,分别对当年各科高考考卷、高考考纲及考试说明进行破解分析,充分发挥这两所学校作

  为省示范高中的示范引领作用。每年组织一中高三各科领军教师对当年高考考试说明中的例题进行1:3配题,并全市各普通高中共享。三是加强学习交流。每年不定期组织各普通高中校长、班主任和任课老师到先进地区参观学习,更新观念,开拓思路,提升理念。

  3.创新特优生培养模式。一是倡导分层教学模式。省示范一中和二中在高一开始设立文理实验班,集中全校名师成立特优生培养攻坚团队,大幅度提高全市的一本率和高分段学生,为培养清华、北大等名校的学生提供最大的帮助,逐步形成一套完整的`培优体系。二是加强学科(数理化生、青少年科技创新等)竞赛工作。各普通高中尤其是省示范一中和二中,要高度重视学科竞赛工作,加强学科竞赛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竞赛激励机制,培养一支学科、年段配套的竞赛教练员队伍,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名校夏(冬)令营、语文英语作文竞赛等活动。三是抓好自主招生。面对近年来名校把更多招生指标用于自主招生的实际情况,各普通高中要有针对性研究名校自主招生政策,培养学生扩展、延伸高考备考,助推名校目标突破。

  4.强化考核监管。一是制定完善高考奖惩制度。市教体局每年根据各普通高中招生情况及高考情况,将全市高考目标任务分解到校,制定相应的奖励制度并及时兑现奖励。二是加强督导。继续坚持普通高中月度重点工作报告制度。由督导室牵头定期对各普通高中各方面工作尤其是高三工作情况进行督查。三是加强教学视导。由教研室牵头每学期对普通高中各学科日常教学教研情况,进行不定期的教学视导,并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督促学校及时进行整改。

  三、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市教体局成立全市普通高中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一领导、协调全市普通高中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工作,加强对提升工作实施情况的统筹协调、督查指导,办公室设(在)教研室。各普通高中要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制定好实施方案。

  2.加大财政投入。积极争取上级支持,进一步增加对普通高中的经费投入,完成项目建设配套资金及项目建设;建立教育经费投入稳步增长机制,为普通高中基础设施建设、教育技术装备、校本课程开发、校长教师培训、提高教师待遇等提供经费保障。

  3.营造浓厚氛围。充分利用报刊、网络、电视等各类媒体,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宣传,引导社会和学校学校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和质量观,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普通高中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良好氛围,赢得社会广泛理解和支持,推动我市普通高中教育又好又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