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走出中外资银行股权合作困境的策略选择
(一)内外兼攻,主次分明
既然引进境外投资者的首要目的是为了摆脱我国银行业长期存在的“一股独大”和行政干预的制度困境,实现股权的多元化,进而完善银行内部的公司治理结构。那么,我们就没有必要把重要的筹码都放在外资银行身上,我们完全可以和应该允许、鼓励中国更多已经在现代企业制度和公司治理结构方面做的比较好的大型优质企业参与到股权中来,一方面可以借助他们来优化股权、提升银行的总体质量;另一方面,也能很好地分散股权,防止外资银行的势力渗透过大,威胁中方的控制权。
(二)走双向开放之路,既要“引进来”,又要“走出去”
面对中外银行在中国境内的单边合作,我们当然不能漠然视之。如果说,我们在加入wto之前,没有机制让我们行使对等的权力,不能要求别人。那么,在加入wto之后,我们已经有了这个权力。过去的中资银行有自己的硬伤,不良资产难以消化、公司治理有待完善、资本充足率不高……在这样的条件下,外资银行可以有理由拒绝我们。但在银行改制后的今天,我国银行业的总体质量和价值都得到了很大提升,完全应该有与外资对等的开放权利,在国内合作的同时积极开拓海外市场,争取自己的一席之地。
(三)加快建立和完善我国的存款保险制度
我们应尽快建立起以政府、参股的中外资金融机构以及入股企业共同出资的官商合办的存款保险机构,保险基金则可采取事前收取和事后补充的方式缴纳。当银行严重资不抵债,面临破产危险时,为了总体的金融安全,中国政府可以承担起最后挽救责任,但一旦银行度过难关,必须在事后按应该承担的比例向政府补偿。
(四)政府应采取一定的政策倾斜,鼓励外资向中西部和民营企业流动
银行在引进外资之前,中西部差距的不断扩大和民营企业在贷款等方面的不公平待遇已经引起政府和社会的极大关注,为此,国家实施了西部大开发战略,学者和企业界也纷纷要求对民营企业和自主品牌加以资金支持,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引进外资之后,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和民企又将面临着被冷落的境地,因此国家必须加大对它们的政策支持力度,以更优惠的措施将资金引流。
金融作为经济的中枢,关系着一个国家的经济命脉。金融系统的稳定是一个国家经济繁荣昌盛的前提和基础,因此,金融业的开放需要在谨慎和稳健中迈步前进。
参考文献:
[1]李金亮.关于外资金融机构入股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的分析[j].中国产业,,(12)
[2]盛三化,曾宇平.浅析外资参股我国商业银行的积极效应——以上市商业银行为例[j].广西轻工业,,(11).
[3]郭珊.外资入股中国商业银行动机、方式及影响分析[d]暨南大学,
[4]周建,程广林.中资商业银行与外资机构战略联盟合作路径分析——基于资源基础观的角度[a]第四届()中国管理学年会——金融分会场论文集[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