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以起源于心理学的心智模式理论为基础,首先阐述了心智模式的内涵和特征,然后就心智模式在企业运营中的积极效用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最后提出强化企业心智模式管理的相关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心智模式;效应;管理
戴维·b·赫尔茨说过:“管理是由心智所驱使的唯一的、无处不在的人类活动。”企业能否取得成功与其成员心智模式的管理密不可分,这已是国内外企业取得成功的经验之一。每个人在长期的工作和学习中,都会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建立自己的心智模式,并按照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做决策,作为企业的员工更是如此。企业为了获得核心竞争力,实现长远发展,必须对心智模式进行分析与管理。
一、心智模式的内涵
心智模式概念源于心理学理论,指人们由于过去形成的在内心深处看问题的心理图式,它对外界客观事物反映到人的头脑中来的种种现象起着整理加工的作用。理解心智模式,首先其本质是一种思维方式和心理定势。思维方式是体现一定的思想内容和思考方法,使用于特定领域的思维模式;心理定势则是指人们接受了一个刺激物或刺激信号以后,马上根据以往的经验或习惯而建立起一种相应的心理准备状态。在特定的领域中会形成特定的心理定势就是这个领域的心智模式。其次,心智模式的作用范围包括自身、他人、组织的各个层次。
心智模式有 3 个层次:个人心智模式、团队心智模式和组织心智模式,三者的交集为共享心智模式。心智模式的形成因素有遗传、人生经历、习惯、知识素养、价值观等。这五个因素对心智模式的形成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心智模式一旦形成,将使人们自觉不自觉的以某种固定的思维方式去认识和思考问题,并按照他们习惯的方式去解决问题。
二、企业心智模式的积极效应
企业心智模式是员工心智模式的共享部分,由分层的认知网络系统构成,位于最高层面的认知系统包含企业目标、使命、价值观等全局意义的战略性知识。员工的情感、动机、需要、情绪、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共有倾向也是企业共享心智模式的有机组成部分。
企业心智模式能够有效配置企业的心智资源。企业由众多成员组成,每个成员的专业化知识方向和程度存在差异,由此决定了成员间存在异质性。协调成员的异质性,缩短成员间的认知距离,有效配置企业的心智资源是企业提高运作效率的需要。企业共享心智模式通过将高度异质性的、稀缺的心智资源置于企业所认可的高层级的核心理念系统支配之下,促使与高层级认知系统具有因果关系的、低层级的新的认知系统不断产生,进而影响员工个体的工作目标和行为选择。也就是通过向员工提供符合组织目标的共有知识,旨在使员工通过从思维惯性到行为惯性的养成来降低组织成本,即组织惯例化。只要环境是稳定的或可预期的,企业的行为就会呈现惯例化特征,企业成员和整个组织只需要按照已有相应惯例的要求对环境做出反应,而不需要知道完成这些行为的所有知识细节,也不需要思考这样做的原因。如果现有惯例可以使企业获得满意的经营成果,那么企业就倾向于复制和持有这种成功,从而有效节约了企业员工的心智资源,使之用于应对“例外”情形。中国论文服务网,励志打造论文范文格式最完整、企业管理职称论文范文最详尽的论文资源网站。为广大需要职称评定,企业管理论文快速写作的客户提供有效参考。
企业心智模式能够降低企业的心智成本。企业的心智成本包括思维成本和心理成本两部分,其中思维成本又包括信息成本、认知协调成本、决策成本。格式塔心理学家早已证明,当人们解决系列问题时,每遇到一个新的、看起来类似的问题,都倾向于用解决上一个问题时生效的策略来解决它,这体现了思维运动的惯性原理。正是由于存在这样一种“简化路径”的信息加工方式,员工在日常工作中基于共享的心智模式来解决问题。比如,在降低思维成本方面,企业心智模式本身就是内化于心的非理性的、潜意识层面的认知机制和节省决策成本的思维工具。企业成员个体的每次决策就是将新获得的信息与现有的心智模式中所积淀的模式反复比较,形成简化的决策。企业共享心智模式提供的共有知识为个人心智模式提供高层级的“基准点”或“参照点”,从而保证员工高效地产出符合企业需要的决策和行动。企业心智模式在降低员工思维成本的同时,也有助于降低其心理成本。心理成本是新信息与原有心智模式不一致所引起的个体情绪、情感方面的消极体验以至于给企业利益带来的损失。心理成本根源于心智系统中的情感、偏好等非理性因素的作用,虽然情感和偏好等因素在心智系统中处于非主导地位,但却是个体思维活动的驱动系统,对心智成本具有强大的调节作用。企业共享心智模式所承载的企业目标、价值观等共有知识所激起的情感反应直接产生并影响员工的心理成本,进而影响员工在分工协作中的决策动机和行为假设。当企业共有知识提供的内容充分体现人性化的诉求时,可以长久激活企业机体中“最小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