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诚信是每个人必备的优良品格,讲诚信的人,会受到欢迎。诚信是为人之道,是立身处事之本。当前,诚信已经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国家也加大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力度。笔者根据自身工作经验,论述了导致现代会计诚信问题发生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完善现代会计诚信问题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会计诚信问题;理性思考;完善措施
会计诚信主要指的是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时刻秉着诚实守信的原则做好自己分内之事,待人接物要诚信,实事求是,提供的会计信息必须是真实可靠的,数据计算应精确,不泄露工作机密。然而现阶段,对于上述所述的要求,会计人员工作中并没有完全的遵守,直接造成会计诚信问题的发生。要知道,会计诚信不单单关乎到企业的健康发展,同时还直接影响到社会经济的持续前进。因此,强化会计诚信建设已经是现代企业、社会乃至国家重点关注的话题,实际建设过程中,应充分分析研究导致会计诚信问题发生的主要原因,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处理,从而实现会计工作的透明化。
一、导致现代会计诚信问题发生的主要原因1.业务素质水平低
从事会计这门工作的人员应具备较高的业务素质水平,但现阶段,有不少会计工作者达不到这一要求,在账务账目等工作的管理上力度不够,加之社会负面风气的影响,严重冲击着他们的价值观,常常会在利益的驱使下,不管企业与国家的利益,将诚信二字抛到脑外,提供假的财务信息来实现自己的利益。
2.市场制度有待健全,监督不到位
首先,市场制度中缺乏一套详细的制约机制,市场制度就是有实力的胜出,没实力的淘汰,于是,处于弱势地位的弱者就会通过不诚信的办法以求获得市场;其次,我国有部分上市公司主要是从国企改制而来的,由于改制力度不够,故公司治理水平不高。现阶段,有不少企业在划分股东大会、董事会的管理上存在着很大的随意性,没有设置专门的监督部门有效监督企业财务与经营状况,致使企业信息透明度低,操作缺乏规范性。
3.国家相关法规贯彻落实不到位
当前,我国颁布实施的关于企业财务与会计的法规还存在不完善之处,这样一来,部分企业就会为了自身利益,想尽一切办法钻国家法规的空子,造假账,进而导致企业会计卷进违法的漩涡中,诚信全失。此外,国家部分有关机构的执法不严,导致诸多由于职责权限划分不清晰而出现了“灰色区域”,直接威胁到了投资者们的合法利益。
4.会计工作者的主观性原因
一方面,在国家利益、社会利益、企业利益面前,企业管理者往往会将企业的发展作为根本目标,对于全局利益考虑的甚少,在利益的诱使下,他们会利用自己的权利命会计人员做假账;另一方面,有的会计人员实践工作中抱着敷衍的态度致使会计信息可靠度低,带来诚信问题。
二、完善现代会计诚信问题的具体措施
一旦企业出现会计诚信问题,不仅会造成自身声誉的降低,而且,还一定程度上对其他行业以及社会的发展造成严重的危害,所以,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严防该问题的发生。具体应做到以下几点。
1.大力开展相关的培训与教育活动
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具有较高的业务素质水平,加强相关知识的学习,时刻保证工作的精确性,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积极树立以诚信为基础的职业道德素质;同时,企业必须定期开展相关的业务素质培训活动,并加强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从而培养他们遵纪守法的意识,提高业务水平。此外,还应对会计人员进行信息化培训,加强电算化学习,全面掌握与了解现代化会计手段,确保工作质量。
2.加强社会监督力度
会计诚信需要社会舆论的大力监督,比如通过电视、网络等媒介的监督。当前,企业应把握好正确的舆论导向,充分利用舆论的正面效应严防会计弄虚作假行为的出现。实践工作过程中,企业要不断完善监督机制,保证会计信息的透明度,详细划分财务等相关部门的职责权限,并且,加强保护舆论监督。政府部门应对监督部门的监管工作予以规范,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办事,构建高效、切实可行的监督标准,力争将监督作用淋漓尽致发挥。
3.构建完善的民事赔偿机制
凡是实际工作中严格按照规范标准进行,诚实守信的人员不仅要公开予以赞扬与鼓励,同时,还应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而存在违纪违法,造假账的会计人员必须加大严惩力度,倘若是在企业法人的逼迫下而弄假账,对社会公众合法利益造成严重损害的,除了要对会计人员予以惩罚外,还必须惩罚企业法人,加大经济惩罚,不断提升企业的造假成本,构建完善的民事赔偿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