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会专业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2018-04-20

  【摘 要】目前,全国共计147家城市商业银行,78家城商行实现了省内或省外跨区域发展,此类金融机构在中国商业银行团队中,资产占比不足1/10,却服务着广大的地方市场,在各自所辖的区域里开创出一片天地,并有扑向全国之势。发展壮大过程中的城商行在异域机构风险管控、内审职责定位、内部审计架构、人员配备、人员素质及职业化程度等方面仍存在着一些问题。

  【关键词】中小区域城商行 内部审计 问题 对策

  一、中小区域性城市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一)异地分行的开设使风险管理半径拉长, 风险管控难度加大自xx年城市商业银行(以下简称“城商行”)第一家异地分行—— 上海银行宁波分行开业以来, 城商行跨区域发展经历了五年时间。随着跨区域准入政策的完善以及省内设立异地分支机构政策的放宽,城商行跨区域发展快速推进。截至xx年末,共有78家城商行实现了省内或省外跨区域发展, 共设立异地分支机构和境外代表处286家。城商行跨区域发展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展开,长期以来的经营地域限制逐步被打破, 城商行的服务网络得到极大拓展。但xx年—xx年齐鲁银行的“诈骗案”和“伪造金融票证案”以及xx年汉口银行的“假担保事件”,突出暴露了中小城商行在风险管控方面的问题,引起监管层警觉。到xx年“两会”后,我国城商行设立异地分行, 特别是跨省设立分支机构, 就基本处于暂缓的状态。

  城商行异地分支机构的设立, 使监督管理的半径被拉长, 由于地域、人文、风土、文化的不同,变“主场作战”为“客场作战”,造成对风险把控的被动, 只能在摸索中前行, 风险的不可预测更为突出。

  自xx年城市商业银行(以下简称“城商行”)第一家异地分行——上海银行宁波分行开业以来,城商行跨区域发展已经历了五年时间.五年来,城商行跨区域发展稳步推进,并呈现出“速度加快、范围扩大”的总体态势.截至xx年末,城商行...(二)内部审计职责定位不清, 做了很多非审计性工作, 导致内审效力发挥不足本人在地方城商行总行从事审计工作十年,从xx年进入审计部门以来,本部门不但履行日常检查监督职能,还负责全行内部控制管理工作。虽然xx年成立了合规部,但直至xx年才将全行内控管理工作交由合规部门。xx年,银监会开展了案件专项治理工作,经安保部门短暂管理后又将此项工作于xx年交由内审部门,至今,内审部门已组织开展了九年案件专项治理工作。xx年,银监会开发“1104”报表系统,组织银行业机构对数据进行填报,此项工作落到内审部门进行组织研发报送系统及组织上报, 直至2 0 1 2 年交由计划财务部统一报送。xx年人民银行在全国开展“两综合、两管理”工作,协调工作又交由内审部门。除此之外, 还有一些系统的外部认证及内部审核工作, 如i s o 质量体系认证、i t 项目风险的审核等工作, 也由内审部开展。这些工作占用了一部分审计人员, 牵涉了大量精历。总体感觉就是,工作内容越来越多,工作量越来越大,内审工作并没有真正实现内部审计师协会对内部审计的要求。

  (三)审计架构不合理, 人员配备不足, 影响内审作用的发挥中小城商行内部审计部门往往不是银行自己在完善内部控制过程中自发的要求, 而是应监管部门和审计部门的要求而设立。分支机构内审部门也往往是为了与上级行对口成立的, 这就导致了工作的被动。近些年, 虽然内审地位有所提高, 实践上仍然没有得到重视。在审计架构方面: 内部审计工作若全部由总行审计部承担, 存在人员不足、路途遥远、审计成本过大的问题; 分行的审计工作若全部由分行审计部承担, 由本单位审计部门审计本单位工作, 独立性、权威性均较弱, 往往流于形式, 发挥不了作用。在人员配备方面: 一是人员不足。不少中小城商行内审人员数量严重不足, 相关人员仅占银行员工总数的1-2%左右,我行是1.7%,虽也达到了监管要求,这与国外5 % 的比率相差甚远。这使得在工作实践中确感人员不足, 加之前边提到的内审职责定位不准确, 内审部门做了很多非审计类工作甚至是经营层面的事情。必然占用了一部分人力资源, 那么审计的业务、机构覆盖率想达到100%,基本不能实现,即使勉强做了涵盖,审计的质量和深度也很难保证, 很多都是表面的审核而已。二是未配备业务骨干, 直接影响了内部审计的整体工作水平。在一级分行层面,很多内审人员存在兼职情况, 而且经常调整, 虽然银行业金融机构内部审计指引要求建立内部岗位轮换制, 但频繁的岗位调整不利于审计工作的连续开展。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