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毕业论文

2024-09-22

专业毕业论文 篇1

  各位老师,下午好! 我叫高婷,是2017级**班的学生,我的论文题目是《美、日影院动画中反派角色塑造比较研究》,论文是在潘明歌导师的悉心指点下完成的,在这里我向我的导师表示深深的谢意,向各位老师不辞辛苦参加我的论文答辩表示衷心的感谢,并对三年来我有机会聆听教诲的各位老师表示由衷的敬意。下面我将本论文设计的目的和主要内容向各位老师作一汇报,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导。

  首先,我想谈谈这个毕业论文设计的目的及意义。

  从美、日成功的反派角色塑造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影院动画中反派角色塑造手法的多样性。首先,“脸谱化”在动画电影中并不是一个贬义词,而是可以作为一种创作的手法,人物性格鲜明,善、恶对比强烈。“非黑即白”的人物性格可以迅速将观众带入影片的情境中,同时也让小观众易于理解、记忆。其次,“复杂化”也不失为另一种创作方式。特别是在“脸谱化”无法吸引更多的观众以及创造更多具有创新性的情节时,反派角色的塑造也需要适时的向多元化发展。

  本文将以商业动画为平台,以叙事性的动画影片为探讨对象,这一类动画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院线动画、剧场版动画。文章将首先分析影院动画的特点及反派角色的重要性:

  陪衬正面角色、展现个性、丰富、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揭示人性黑暗面、引导是非价值观。并尝试从美、日两国不同的民族文化入手,在对代表东、西方文化的日本、美国的社会文化、民族性格、民俗文化、大众审美诉求等因素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两国动画电影中对于反派角色的塑造。最后,通过对我国影院动画中反派角色塑造中的不足进行分析,希望能够引起动画创作者对于反派角色塑造的重视,并尝试对我国影院动画中反派角色的塑造提出建议。

  反派角色是影院动画创作中不可忽视的一个关键性因素,即使观众再厌恶反派角色,都不可否认,反派角色在制造矛盾冲突、推动情节发展上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研究美、日影院动画中反派角色的塑造,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研究意义在于:首先,本文通过对美、日影院动画中反派角色的塑造进行比较、研究,寻其异同而究其规律。试图对反派角色的塑造以文化、民族、时代背景为依托进行深入的研究,并对塑造成功的反派角色做以详细的分析。此研究能够拓展国内对于美、日两国角色塑造的成功模式、民族内核、时代精神等方面的理论研究,同时也填补了国内动画理论界关于反派角色研究的一些空白,具有学术意义。

  其次,我想谈谈这篇论文的结构和主要内容。

  本文通过对美、日两国的社会文化、民族性格、民俗文化、大众审美诉求等因素进行比较,并以此为理论依据,进一步对美、日两国影院动画中塑造成功的反派角色在造型、色彩、动作、性格等设定方面的差异进行比较、分析,寻其异同而究其规律。最后,在研究分析的基础上,反思中国影院动画中反派角色塑造的不足,并对中国影院动画中反派角色的塑造提出可行性建议。

  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绪论主要阐述了课题的研究背景,提出了影院动画中反派角色的重要性,分析美、日反派角色塑造的意义与价值,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趋势。

  第二部分对影院动画的特殊性及反派角色在影院动画中的重要性进行研究,阐明选择影院动画中的反派角色进行研究的目的及研究价值。

  第三部分是对美、日两国反派角色塑造的文化背景进行解析,分析影响反派形象塑造的重要因素,包括:社会文化、民族性格、民俗文化、大众审美诉求等因素。

  第四部分对美、日两国的反派角色进行分析,将关注点集中到两国反派角色塑造的差异性比较上。试图将之前对于美、日两国的文化背景研究、分析的理论依据引入到两国反派角色的塑造中去。本章主要分析、比较了美、日两国反派角色在造型、色彩、动作、性格等方面的差异。

  第五部分是文章的总结部分,也是本文的落脚点,通过对美、日影院动画中反派角色塑造的比较,剖析中国影院动画中反派角色塑造的现状及差距,在对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就中国影院动画中反派角色的塑造提出了系统性、可行性的意见和建议。

  最后,我想谈谈这篇论文存在的不足。

  由于课题的复杂性,需要借助心理学、东西方文化、历史等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来完成研究,也因为时间、精力等方面的原因,对课题的研究深度不够,仍需要继续努力。

  谢谢!

专业毕业论文 篇2

  各位老师,上午好!我叫高爽,是**级4班的学生,我的论文题目是《初中生依恋与人际信任的关系及干预研究》。论文是在王滨导师的悉心指点下完成的,在这里向我的导师表示深深的谢意,并向各位老师不辞辛苦参加我的论文答辩表示衷心的感谢。

  下面我将本论文设计的目的及内容向各位老师作一汇报,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导。

  首先,谈谈这个毕业论文设计的目的及意义,本研究主要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调查初中生在依恋及人际信任的现状特点。初中生作为青春期前期非常渴望认识更多的人,扩大社会交往,但同时又需要父母的关怀。所以研究这一时期青少年的依恋和人际信任间的关系非常具有代表性,并且对这一年龄段的学生的依恋发展水平以及和人际信任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并运用团体辅导的方式对其做干预治疗,是以往研究没有涉及的。同时团体干预治疗也完善团体辅导在青少年依恋领域的研究,具有扩充依恋相关理论研究的意义。

  探讨通过进行初中生依恋水平团体辅导提升初中生人际信任能力的辅导效果,可以为学校开展更有针对性的改善初中生人际信任状况提供借鉴。另外,因为提高初中生依恋水平的团体辅导在国内相关的应用研究比较少,通过这项研究或许能为广大心理咨询工作者的实践工作提供参考。

  其次,我想谈谈这篇论文的结构和主要内容,研究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初中生依恋和人际信任的调查研究及两者之间的关系的探讨;第二部分是通过对初中生依恋的干预,以提升他们人际信任水平的干预研究。结论概括如下:

  1.初中生依恋在各年级有显著差异,初中生依恋在性别、是否独生子女和生源地上差异不显著。

  2.初中生人际信任在性别和年级上差异显著,初中生人际信任在是否独生子女和城乡差异上差异不显著。

  3.初中生依恋和人际信任有显著正相关,依恋对人际信任有正向预测作用。

  4.通过团体干预,成员的依恋水平上升,从而提高了人际信任水平,说明团体干预对提高初中生的依恋水平和人际信任是有效的。

  最后,我想谈谈这篇论文和存在的不足,由于受到各方面的限制,导致初中生的样本选取数量不多,使得取样的范围不够大。虽然在团体方案的设计、制定和实施过程中,每个细节我都尽可能的考虑周全,但最终还是没有达到所有的团体成员都对活动完全满意。在有些环节的设计上,不能够让所有的成员都投入其中,今后在这方面还要加强,对活动方案的安排也需要进一步的完善。

专业毕业论文 篇3

  摘要 5-6

  Abstract 6-7

  目录 8-10

  插图索引 10-11

  附表索引 11-12

  第1章 绪论 12-17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13

  1.2 文献回顾 13-16

  1.2.1 国内学者的研究 13-15

  1.2.2 国外学者的研究 15-16

  1.3 研究方法、内容和基本框架 16-17

  第2章 债务危机影响出口贸易的一般理论 17-19

  2.1 价格效应 17

  2.2 收入效应 17-18

  2.3 贸易保护主义效应 18-19

  第3章 欧债危机对湖南省出口贸易影响的现实分析 19-24

  3.1 对出口总量的影响 19-20

  3.2 对出口方式的影响 20-21

  3.3 对出口市场的影响 21-22

  3.4 对出口产品的影响 22-24

  第4章 欧债危机影响湖南省出口贸易的实证研究 24-33

  4.1 模型的构建 24-25

  4.2 变量选取与数据来源 25-26

  4.3 实证检验 26-33

  4.3.1 各经济变量的对数走势图 27

  4.3.2 平稳性检验 27-28

  4.3.3 向量自回归模型 28-30

  4.3.4 格兰杰因果检验 30-31

  4.3.5 脉冲响应函数 31-32

  4.3.6 方差分解 32-33

  第5章 政策建议 33-36

  5.1 稳步有序推进汇率制度改革 33-34

  5.2 外贸相关企业须加强对汇率风险的预防 34

  5.3 积极促进出口产业升级 34

  5.4 制定合理的出口发展战略 34-36

  结论 36-38

  参考文献 38-41

  致谢 41

专业毕业论文 篇4

  各位老师,下午好! 我叫,是2017级**班的学生,我的论文题目是《数学建模教学培养高中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实验研究》,论文是在钟育彬导师的悉心指点下完成的,在这里我向我的导师表示深深的谢意,向各位老师不辞辛苦参加我的论文答辩表示衷心的感谢,并对三年来我有机会聆听教诲的各位老师表示由衷的敬意。下面我将本论文设计的目的和主要内容向各位老师作一汇报,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导。

  首先,我想谈谈这个毕业论文设计的目的及意义。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必要的和必需的。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数学教育的重大课题。培养与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并不是高不可攀的,而是能够在数学教学中脚踏实地做好的。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可以让学生凭借数学专业领域的知识经验,不断深化与发展,逐渐有量变到质变,向较深层次跳跃,以便为以后的发展打好基础。

  数学建模法是研究数学的基本方法之一,数学模型的建构自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进行数学建模教学不仅能够使学生构建数学知识基础,更是让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培养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方法,对学生形成数学素养具有重要作用。

  数学建模成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事实上,我国的一些教育工作者在这一领域已经做了初步的研究工作,但是这些研究大多局限于理论的探讨,而对于数学建模与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关系,特别是如何通过数学建模教学培养高中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方面的研究还很少,并且大都不够深入,不够系统,研究结论缺少实证研究的有力支持。

  本文尝试开展实验研究去探讨数学建模与高中生创造性思维能力之间的关系,并做出假设:数学建模教学有利于培养高中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本文通过验证假设目的是证明数学建模教学培养高中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有效性,从而给广大高中数学教师一定的教学启示,推动他们积极开展数学建模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为加快培养创造性人才做出贡献。

  其次,我想谈谈这篇论文的结构和主要内容。

  基于以上问题和现状,本文尝试开展实验研究去探讨数学建模与高中生创造性思维能力之间的关系,并做出假设:数学建模教学有利于培养高中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首先,本文介绍了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其次,综述了关于创造性思维能力和数学建模的理论基础,探讨了数学建模教学培养高中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教学思路,接着进一步开展了为期十六周的实验研究。在一所普通高中的二年级中选择两个平行班作为实验班和控制班。作者在实验班开展数学建模教学,而在控制班仍然实施传统数学教学。教学实验前对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测试,确保两个班无明显差异。实验后对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测试,开展数据分析并对结果进行分析与讨论,研究证明了实验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研究表明,数学建模教学有利于培养高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最后,指出了本研究的主要结论,提供了关于数学建模培养高中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一些教学启示,同时对于本研究的局限性做了一一说明。

  最后,我想谈谈这篇论文存在的不足。

  这篇论文的写作以及系统开发的过程,也是我越来越认识到自己知识与经验缺乏的过程。虽然,我尽可能地收集材料,竭尽所能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论文写作和系统开发,但论文还是存在许多不足之处,系统功能并不完备,有待改进。请各位评委老师多批评指正,让我在今后的学习中学到更多。

  谢谢!

专业毕业论文 篇5

  摘要 3-4

  Abstract 4

  目录 5-7

  1 绪论 7-19

  1.1 研究背景 7-8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8-9

  1.2.1 研究目的 8

  1.2.2 研究意义 8-9

  1.3 负债融资的公司治理效应文献综述 9-16

  1.3.1 国外文献综述 9-11

  1.3.2 国内文献综述 11-15

  1.3.3 文献简评 15-16

  1.4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16-18

  1.4.1 研究方法 16

  1.4.2 研究思路 16-18

  1.5 可能的创新点 18-19

  2 我国货币政策回顾与上市公司负债融资的特征描述 19-29

  2.1 我国历年货币政策回顾 19-25

  2.1.1 我国历年货币政策执行情况 19-22

  2.1.2 我国紧缩性货币政策年度的确定 22-25

  2.2 我国上市公司负债融资的特征 25-29

  2.2.1 上市公司融资情况分析 25-26

  2.2.2 上市公司负债融资的期限特征 26-29

  3 紧缩性货币政策下负债融资的公司治理效应分析 29-40

  3.1 负债融资的公司治理效应 29-35

  3.1.1 公司治理的含义 29

  3.1.2 负债融资的公司治理效应 29-35

  3.2 紧缩性货币政策对负债融资治理效应的影响机理 35-40

  3.2.1 紧缩性货币政策可以提高负债融资的治理效应 35-38

  3.2.2 紧缩性货币政策对负债融资治理效应的影响与公司产权性质有关 38-40

  4 紧缩性货币政策下负债融资的公司治理效应实证考察 40-54

  4.1 研究假设 40-41

  4.1.1 负债融资与股权代理成本之间关系的研究假设 40-41

  4.1.2 负债融资与公司业绩之间关系的研究假设 41

  4.2 变量定义与模型设计 41-45

  4.2.1 变量定义 41-44

  4.2.2 模型设计 44-45

  4.3 样本选取和数据来源 45-46

  4.4 实证结果与分析 46-54

  4.4.1 描述性统计和相关性分析 46-47

  4.4.2 回归结果分析 47-52

  4.4.3 稳定性检验 52-54

  5 研究结论、建议与展望 54-59

  5.1 研究结论 54

  5.2 对提高负债融资公司治理效应的若干建议 54-57

  5.3 本文的局限和研究展望 57-59

  5.3.1 本文的局限 57-58

  5.3.2 研究展望 58-59

  注释 59-60

  参考文献 60-64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 64-65

  致谢 65

专业毕业论文 篇6

  各位老师,上午好!我叫,是**级**班的学生,我的论文题目是《小学数学建模教学课例研究》。论文是在范文贵导师的悉心指点下完成的,在这里我向我的导师表示深深的谢意,向各位老师不辞辛苦参加我的论文答辩表示衷心的感谢,并对三年来我有机会聆听教诲的各位老师表示由衷的敬意。下面我将本论文设计的目的和主要内容向各位老师作一汇报,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导。

  首先,我想谈谈这个毕业论文的目的。

  通过大量的阅读文献,观察建模课例,分析建模教学与其他教学的异同,研究数学建模步骤在教学中是如何体现的。笔者根据课堂观察设计一堂建模教学的课程,并通过这堂课的收获提出一些可行性的建议,为今后的建模教学提供帮助。

  其次,我想谈谈这篇论文的主要内容。

  本文基于模型思想的重要性,通过阅读国内外相关文献,初步了解国内外是如何定义模型思想与建模理论的,而后对课例进行课堂观察,进行定性与定量的分析并总结,来研宄数学建模的步骤,观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如何潜移默化的将建模思想运用到其中的。最后,笔者根据之前教师授课的经验,借鉴有经验的教师的优点,设计了一堂建模教学课,并从授课的经验与之前观察到的数据,尽量为数学教学活动中数学建模教学提出了一些可行性的教学建议。

  最后,我想谈谈这篇论文存在的不足。

  这篇论文的写作以及修改的过程,也是我越来越认识到自己知识与经验缺乏的过程。虽然,我尽可能地收集材料,竭尽所能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论文写作,但论文还是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有待改进。请各位评委老师多批评指正,让我在今后的学习中学到更多。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