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建军节演讲稿 篇1
同志们:
今天,我们欢聚一堂,热烈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9周年。首先,我代表中共市委、市人大会、市政府、市政协和全市600多万各族人民,向军区、军区空军、地肃市军区、武警地肃市总队的各位领导,向人民解放军驻地部队全体指战员、武警官兵、预备役军人和广大民兵,致以节日的祝贺,向军队离退休干部、革命伤残军人、转业复退军人以及烈军属,表示诚挚的慰问和良好的祝愿!祝大家节日快乐、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一支具有光荣革命传统和辉煌战斗业绩的人民军队。
89年来,人民军队始终与中华民族命运共系,与中国人民血肉相连,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历了血与火的洗礼,为人民解放、民族独立、国家富强,进行了英勇顽强、艰苦卓绝的斗争,建立了卓越功勋。中国人民解放军不愧为人民民主专政的坚强柱石,不愧为扞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钢铁长城,不愧为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力量,不愧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子弟兵。
长期以来,驻地解放军和武警官兵,大力弘扬人民军队的光荣传统,在圆满完成各项军事任务的同时,积极支持、参加地方的改革和建设,为我市“两个文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充分展现了人民子弟兵的英雄本色和威武之师、文明之师的光辉形象,赢得了全市人民的爱戴和赞誉。地肃各族人民永远不会忘记,在我市的重点建设工程、维护稳定、扶贫帮困和许多急难险重的任务中,都得到了驻地部队和武警部队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关心,得到了广大指战员的大力支持和帮助。据不完全统计,去年以来,驻地部队和武警官兵共投入兵力18万人次,出动机械车辆5万台次,完成义务劳动日20万个,有力地支援了地肃的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的发展。其中治理荒山荒坡4万多亩,建设了一批国防林、民兵林和双拥林等工程;建立扶贫点1500多个,援建援助“希望小学”145所,参加抢险救灾560多次。
军民携手共建精神文明示范点2850个,共建治安模范小区1650个。 尤其是在去年我市、一带发生强烈地震后,驻地部队和武警官兵20xx多名指战员迅速投入抗震救灾,在海拔高、气温低、生活条件差、余震不断的险情下,连续奋战20多天,抢救转移受伤群众,拆修危房,搭建帐篷,拉运建筑材料,以实际行动有力地支援了灾后重建工作。所有这些,都对地肃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在人民解放军驻地部队和武警官兵的大力支援下,地肃的经济社会有了历史性的长足发展。实践证明,地肃的发展离不开军政军民团结,离不开军地的共同努力。在这里,我代表全市各族人民群众,向人民解放军驻地部队和武警官兵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庆祝建军节演讲稿 篇2
各位战友:
今天,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9周年纪念日,我们相聚三寨沟,共同庆祝这个光辉的节日!首先,我谨代表第团战友会,向从广州、长沙、桂林、武宣、忻城、鹿寨、柳江和赶来参加聚会的战友,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问候!向前来参加聚会的吕强将军、卜海勤大校、韦友祺上校、武振刚中校和谢绪豪中校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和衷心地感谢!
我们团战友会组织这次聚会,其宗旨是给战友们搭建一个友谊的平台----见故友、叙旧情、喝薄酒、品清茗,尽情享受战友相聚的开心与快乐。
回首往事,我们在激动和喜悦中实现了参军梦想!从军之后,我们在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里,牢记亲人的嘱托,把部队首长的教诲、战友的关爱、化为追求进步的强大动力,从而获取了军旅生涯的一个又一个成功。回望军旅,朝夕相处的美好时光,苦乐与共的峥嵘岁月,凝成了深厚的战友情。训练场上,我们摸爬滚打,苦练杀敌本领;林荫小路上,你我倾吐肺腑之言;比武练兵场,我们大显身手。在抗洪抢险的战斗中,为抢救人民的生命财产,我们博激流,战恶浪,为祖国和人民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最最令人难忘的是,在对越自卫反击战的战场上,我们为共和国的尊严而战,为军人的荣誉而战,置生死于度外,冒着敌人的炮火,保障主力部队渡过江河!值得一提的是,在我们的战友中,不少人是第二次参军,他们为了保卫祖国,听从党的召唤,再穿绿军装,义无反顾地奔向杀敌的战场!充分显示了为国为民、勇于担当的英雄大义!
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我们有很多战友因表现出色而立功受奖。今天来参加聚会的钟志能战友,就是其中最突出的代表,他在自卫反击战中英勇顽强,荣立了二等战功。现在,钟志能战友的身上还留有多枚弹片!
请钟志能战友上台来。
全体战友听我的口令:全体起立----立正----向我们的战斗英雄敬礼----礼毕----请坐下。
战友们,回首往昔,我们在部队里学到了很多东西。部队培养了我们独立生活的能力,教会了我们为人处世的道理。锻造了我们处变不惊、临危不惧的军人气质,培养了我们坚毅果敢的优良作风,铸就了我们坚如磐石的刚毅性格。我们从不后悔自己当过兵,我们为自己曾经拥有当兵的经历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部队是座大溶炉,部队是一个所名符其实的大学校。我们广西籍的战友,在团这所大学校里,涌现出了吕强将军、卜海勤大校、唐佐庭上校、韦友祺上校、许生念上校、武振刚中校、谢绪豪中校等一大批优秀军官。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谈笑间,军旅生活已成往事。我们这些老兵,迈着军人坚毅的步伐,带着梦想、带着期盼走向社会,经历了风风雨雨,迈过了沟沟坎坎,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在不同的生活环境里,以军人敢于直面挑战、勇于攻坚克难的优良作风,为祖国、为人民做出了应有的贡献。我们当中,有的战友走上了领导岗位,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尽放异彩。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我们在部队炼就的扎实过硬的作风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在我们的战友中,涌现出了桂林海关卫检局局长冉孟刚战友、xx市委党校校长陈柳新战友、来宾县县长蒙振才战友、柳江县县长樊顺长战友、来宾市城投公司董事长杨世刚战友、xx市劳动局党组书记华坚战友、xx市煤建公司总经理贺玉良战友、xx市图书馆党组书记陈本林战友、xx市无线电管理委员会高级工程师刘云宽战友。另外,我们的蒙振才战友,曾被评为全国优秀公务员,受到接见;我们的麦金生战友,曾被评为xx市的十大优秀公务员;我们的李延才战友,在担任xx市公安局刑侦支队支队长期间,曾破获过多起轰动全国的大案要案......等等等等,由于时间关系,就不一一列举。
下面请冉、陈到台前来。
他们,是我们团的精英,同时,他们又是战友情味最浓的人。让我们把最热烈的掌声送给他们。
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我们的许多战友能审时度势,把握机遇,在市场经济的波涛中大有斩获;有的战友尽心尽责,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耕耘,像一棵小草一样为祖国的大地增添绿色。战友们,无论走遍天涯海角,难忘的是故乡;无论为官还是经商,难忘的是战友情。
下面,我给大家介绍我们团两位十分优秀,又十分独特的战友,他们是从湖南来柳经商并且取得骄人业绩的团战友----李知生、李辉父子----父亲李知生1974年从湖南入伍到团,儿子李辉1998年从入伍到团。父子二人先后到一个团服役,这在全国都是罕见的。李知生战友长期以来,在经济上对我们战友会的活动给予了大力支持。
请李知生父子上台来。演讲稿
我提议,大家以热烈的掌声对李知生战友表示衷心地感谢。
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高。今天来参加聚会的330多名战友中,年纪最大的是1965年入伍的我们团作训股参谋梁崇武老战友和1966年入伍的特务连电台主任张桂华老战友,最年轻的是20xx年入伍的战友。
战友们,数十年的悠悠岁月,弹指一挥间。这么多年来,为了生活,我们四处奔波,各自忙于各自的工作与家事,彼此间联系少了、问候少了、相聚少了。由于某种原因,退役以后,竟然还有一些战友彼此从未见过面。尽管如此,我们在绿色军营结下的友情,任凭时光的流逝,绝不会随风而去。相反,我们的战友之情,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沉淀为醇香的美酒,喝一口都会沁入心脾、回味无穷。
战友们:无论你是拥有豪宅名车,还是居住茅房泥屋;无论你是博学位尊,还是天然淡泊;无论你一路春风,还是半生坎坷;无论你是漂泊他乡,还是故土难舍;也无论你联系繁频,还是你音讯深锁,但是,你永远是我们最最想念的战友。
今天,我们相聚三寨沟,共忆部队往事,共叙战友情怀。喊一声老战友,胸中腾起滚烫的热流;叫一声老战友,脑海里闪现无数难忘的镜头。战友情,就是理解与信任;战友情,就是支持与尊重;战友情,就是宽容与谅解。让我们像当年那样天真豪爽,坦诚相见,重温部队的火热生活,满怀希望地走向明天。
最后,祝各位战友工作顺利,事业有成,家庭美满,平安幸福!
庆祝建军节演讲稿 篇3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进步、前途,历来是十分诱人的字眼。成才进而在自己岗位上有所作为,是每个人所共有的心理。然而,在改革的今天,有些同志认为“现在军队不是干事业的地方”,那么,如何看待军人的岗位呢?下面是我的粗浅认识与同志们共勉。
无论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军队都是一所大学校。自古军营出人才,已被大家所熟知,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在战争年代所表现的文韬武略和丰功伟绩。然而,在有些同志看来,战争年代军队称得上是干事业的最佳岗位。和平时期,党的中心任务变了,军队干不出多少名堂,这种认识是十分片面的。我们应当看到,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军事领域的广泛应用,要求现代军人,对党对祖国、对人民无比忠诚外,还要有丰富的文化和军事知识,说到底是一个武器现代化和人才现代化的建设,正是有这一远大目标,才为军人的岗位开辟了广阔的道路。俗话说:“行行出状元”,只要立志于军营辛勤耕耘,定会有所作为。
无论在军队干一辈子,还是干一阵子都是可以成才的。有些人提出,军人不职业化,怎么能在军队干事业呢?的确,就大多数成员来讲,面临着再就业的问题。但决不能由此就得出军队不是干事业的地方的结论。个人前途必须融合在现代化的建设这一大局中,是中国的富国精兵之路,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作为我们的目标,如果把这个目标比喻为万里长征,就每个同志而言,谁也不可能走完这个长征的全程,只能靠一代又一代人的拼搏,象接力赛那样。从这个意义上讲,无论在军队时间是长是短,只要勤奋学习和努力工作,都是可以干成事业的,有许多离开岗位的老兵深有感触地说:“短短几年部队生活,奠定了个人人生的基础。”这既是肺腑之言,也是军队培养人造就人的真实写照。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在全国的厂长经理和专业户中,有相当部分是退伍军人。这又说明什么呢?说明部队给了我们终身受益的东西,而且这东西正是这特有的军人岗位上练就成的是的,军人的岗位是特殊的。这种特殊不仅仅因为它是卫国的前哨,同时也表现在它是“四化”建设的坚强后盾。我们每个军人都应当珍视我们的岗位,并且在这一岗位上去努力,去拼搏,去创造属于我们的辉煌。